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11  No. 03 ( 2022 ), Article ID: 51949 , 5 pages
10.12677/TCM.2022.113077

《温病条辨》银翘散煎服方法之研究

金永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收稿日期:2022年4月28日;录用日期:2022年5月24日;发布日期:2022年5月31日

摘要

银翘散为辛凉疏透法代表方剂,临床运用颇多,然用常规煎煮方法大多难取佳效。本文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银翘散方后自辨,以“香气大出即取服”为切入点,结合不同煎法之疗效差异,归纳银翘散相关文献,分析并探讨银翘散煎煮时间、煮药方式、剂型及服药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旨在为提高银翘散临床运用之疗效提供借鉴。

关键词

银翘散,煎煮方法,服用方法

Study on the Decoction Method of Yinqiao Powder in Wenbing Tiaobian

Yongyao J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Apr. 28th, 2022; accepted: May 24th, 2022; published: May 31st, 2022

ABSTRACT

Yinqiao powder is a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 of Xinliang shutoufa,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good effect with conventional Decoc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self identification of Yinqiao Powder in Article 4 of the first Jiao chapter of Wu Jutong’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his paper takes “take it when the aroma is big”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ed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decoction methods,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Yinqiao Powd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Yinqiao Powder decoction time, preparation method, dosage form and medication method on its efficac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Yinqiao Powder.

Keywords:Yinqiao Powder, Decocting Method, Administration Method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银翘散出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 [1]。方由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杵为散,芦根煎汤煮散而成,具有辛凉清透解表、疏散风热之功。此方由李东垣清心凉膈散加减而成,是吴鞠通遵循《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及喻嘉言芳香辟秽说所创立。吴鞠通“透邪”思想寓于银翘散药物组成中,方中银花、连翘、薄荷、豆豉均为芳香之品,以其轻清流动之性疏透表邪,达“轻以去实”之功;豆豉和芥穗为辛温之品,银花、连翘制其温性,取其辛味加大散邪之力;鲜芦根甘寒可清热兼保津生津,防透邪伤阴而顾护阴津;银翘散各药配伍以宣透肺卫郁热,重在透邪。为使银翘散充分发挥辛凉清透、疏散表邪之功效,吴鞠通以“煮散法”煎之,并取普济消毒饮之“时时清扬”法服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优势。本文欲从“香气大出即取服、时时清扬”这一角度总结银翘散在何种煎服方法下可发挥最佳药效,为今后指导临床用药做出参考。

2. 银翘散不同煎煮时间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风热袭卫”这一病机是银翘散“勿过煎”的依据 [2]。因温热之邪首先犯肺,病属上焦,证轻药亦轻,为避免病轻而药重的情况出现,吴鞠通言其应“香气大出即取服”,以取方中诸药轻清之气上行,体现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义。“勿过煎”时银翘散可具有抗炎解热、增强免疫功能、抗病毒作用;过煎则药过病所,即“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该方的现代药理作用亦随之发生改变。

2.1. 银翘散“轻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2.1.1. 银翘散“轻煎”助其抗炎解热

薄荷及荆芥应在煎煮3至5分钟后下,方能更好发挥抗炎解热功能。束雅春 [3] [4] 等在前期研究发现银翘散中薄荷及荆芥在不同时间后下时,其中化学成分质与量均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薄荷和荆芥饮片后下的时间在3分钟到5分钟可更好发挥银翘散汤剂的抗炎及解热作用,并在后续研究中指出银翘散中挥发性成分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部位,为炎性疾病提供物质基础。罗云 [5] 等发现银翘散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这些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即随着蒸发时间的延长三者蒸发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在5至10分钟达到最大,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该方“香气大出即取服”的科学内涵。霍炳杰 [6] 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煮散频服银翘散治疗时行感冒邪在肺卫退热效果明显优于磷酸奥司他韦,且银翘散煮沸6 min组疗效优于12 min组。

2.1.2. 银翘散“轻煎”增其免疫

银翘散煮沸3分钟对增强大鼠免疫功能效果显著。李爽 [7] 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银翘散通过升高大鼠鼻黏膜中IgA蛋白表达来提高鼻粘膜免疫功能。杨居崩 [8] 等发现银翘散可明显减少炎症因子并提高大鼠鼻粘膜免疫屏障功能。刘亚娴 [9] 等表明银翘散可明显提高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对CD8T细胞数量可升高但不显著,其中3分钟高浓度组可增加小鼠脾脏和胸腺重量,可见煮沸后3分钟的银翘散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效果最佳。因此欲增强免疫功能,应对银翘散煎煮时间作出严格限制。

2.1.3. 银翘散“轻煎”促其抗病毒

银翘散煮沸后3至6分钟抗病毒效果最佳。时宇静 [10] 等研究表明银翘散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并提高小鼠肺组织的IFN-γmRNA表达量。霍炳杰 [11] [12] [13] [14] 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银翘散在煮沸后3至6分钟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及阻断TLR4信号通路效果最显著;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表明银翘散煮沸后6分钟其抗病毒效果最佳,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恢复机体免疫进而起到抗病毒作用,该结果与增强免疫功能结果相印证。陈亚军 [15] 等也证实后下薄荷及荆芥煎煮3分钟能较好的起到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由此可见,煎煮时间可明显影响银翘散汤剂的抗病毒作用。

2.2. 银翘散“久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银翘散的抑菌作用的强弱与煎煮时间长短的相关性结果存在变化情况,研究表明 [16] [17] 煎煮时间在10和20分钟的银翘散对产与非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并无影响,均能很好的起到抑菌作用。另一研究表明 [18] 煮沸时间在0至20分钟、25分钟及30分钟的银翘散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逐渐增强,然抑菌活性在煮沸50分钟时下降,随即在煮沸60分钟后水煎液的抑菌活性逐渐增强并维持稳定。

3. 银翘散的煮药方式对其药效的影响

机器煎药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但因其有异于古法,同时也引起学者们对两种煮药方式下复方药效影响的探讨。束雅春 [19] 等对比中药传统煎煮、常压煎药机及高压煎药机这三种煎煮方式对银翘散的抗炎解热作用的差异进行研究,结论为传统煎煮法最好,若采用机器煎煮应进行二煎。对于小范围自煮情况,伍劲华 [20] 等对电子紫砂药壶、电子陶瓷药壶和电磁炉不锈钢煎煮的银翘散分别测定收膏率和绿原酸含量,由于紫砂药壶易吸附多次煎煮药物残渣,且不锈钢电磁炉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故电子陶瓷药壶煎药的药效最佳。

4. 银翘散的剂型对其药效的影响

为了使患者服药更方便,银翘散原方改剂类型众多。原方因“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选用煮散为银翘散的剂型,目的是凭借散剂快速起效的特点治疗急症,且由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可观温邪传变迅速,救治应迅速,选择煮散符合中医“既病防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研究表明 [21]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对银翘散水煎液中的指标成分具有明显影响,煮散药物有效成分溶出快,煮沸5~10 min各成分浓度达到较大值,既缩短了煎煮时间,又能保证非挥发性成分的溶出,且能避免挥发性成分的散失。杨明 [22] 等对银翘散改变剂型作出分析:目前存在将原方剂型改为丸剂、片剂和胶囊剂,此三种剂型由于药物释放速度及药势不及原方,再加上有效成分的损失,很难达到银翘散的治疗效果。银翘合剂及银翘袋泡剂在保留原方芦根的同时,其优点是携带及服用方便、药物发挥药效快并易被吸收及药物剂量相比于同单位质量的丸剂和片剂高。张尊如 [23] 等对为何银翘解毒丸疗效差给出几点原因,首先是由于加入蜂蜜的蜜丸药性变缓,制作工艺上又经过长时间加热使药物辛散之力减弱;所用辛凉的淡豆豉而非原方辛温的豆豉,这是对解表之力减弱的又一原因;在用法上,蜜丸的药量难以达到发挥药力,相比煮散六钱的药量少,要想提高药效,应增加蜜丸服量和服药次数。王洪凤 [24] 等研究表明银翘散经超微粉碎后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显示超微粉的银翘散解热和抗炎作用优于细粉的银翘散,可以在减少银翘散服用剂量的同时保留药效。故而认为银翘袋泡剂和超微粉有望被大力推广并至临床。

5. 银翘散的服药方法对其药效的影响

吴鞠通在银翘散服用药量上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划分,为避免药重病轻及病重药轻,遵循“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一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陈福刚 [25] 通过对比银翘散原方短煎频服与普通分服治疗风温初起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服法为每日三小时一次每次8 g,重者每日2小时一次比每日三次,每次16 g起效时间快、有效率更高。李凡 [26] 等对频服银翘散对小儿风热感冒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每日4次分服与每日2次分服的银翘散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均有效,但每日4次分服法疗效更好。

6. 结语

银翘散是《温病条辨》治疗温病第一方,秉“散者散也”之原则,该方选择“煮散法”以期更快发挥药效;用“鲜苇根汤煎”则可将挥发性成分留在药液中,防止药物流失严重;“香气大出即取服”则是根据“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的治则严格把控煎煮时间;“每服六钱,日三夜一服”的短时频服法旨在保证银翘散始终在上焦发挥药效,而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义。银翘散充分体现了温病学派治疗外感热病的“透邪”思想,疗效显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虽然有关银翘散不同煎煮时间下的药效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其差异性存在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但根据不同临床需要,灵活应用银翘散煎煮法,遵循原方煎服方法又不拘泥于此,则不失为更好地提高银翘散临床疗效的方法之一。

文章引用

金永鹞. 《温病条辨》银翘散煎服方法之研究
Study on the Decoction Method of Yinqiao Powder in Wenbing Tiaobian[J]. 中医学, 2022, 11(03): 546-550.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2.113077

参考文献

  1. 1. 吴瑭. 温病条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6-19.

  2. 2. 史年刚, 李炜弘, 乔卫龙, 李晗, 胡洪铭, 乔丽君, 等. “法随证立”的中药煎服法探讨[J]. 中医杂志, 2018, 59(16): 1374-1376.

  3. 3. 束雅春, 朱萱萱, 陈亚军, 秦昆明, 蔡宝昌. 不同后下时间银翘散汤剂抗炎活性谱效关系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9): 4161-4166.

  4. 4. 束雅春, 秦昆明, 陈亚军, 朱萱萱, 刘晓, 蔡宝昌. 不同后下时间银翘散汤剂解热抗炎作用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5): 1459-1464.

  5. 5. 罗云, 杨明, 蔡瑛, 李舒宇, 游雅丽, 廖正. 从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探索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的科学内涵[J]. 中草药, 2016, 47(15): 2650-2655.

  6. 6. 霍炳杰, 常靓, 张风宾, 张霞. 银翘散不同煎煮时间治疗时行感冒邪在肺卫证74例疗效观察[J]. 中医杂志, 2020, 61(12): 1065-1068.

  7. 7. 李爽, 杨居崩, 廖陈, 晏雪梅, 代蓉, 肖纯, 李秀芳. 解表方对寒冷刺激致大鼠鼻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低下模型的作用[J]. 中成药, 2022, 44(1): 227-230.

  8. 8. 杨居崩, 赵显芳, 聂发龙, 肖纯, 代蓉, 李秀芳. 反复冷-热刺激对大鼠鼻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中医解表方的作用研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21, 29(6): 715-723.

  9. 9. 刘亚娴, 霍炳杰, 张莉, 刘羽, 李晶. 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 中医杂志, 2008, 49(12): 1112-1115.

  10. 10. 时宇静, 赵晔, 姜晶, 郭姗姗, 苏丹, 黄洋, 等. 银翘散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肺组织病毒载量和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19): 1475-1478.

  11. 11. 霍炳杰, 常靓, 刘羽, 李梅, 刘亚娴. 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含药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刺激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MyD88依赖和非依赖途径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16, 57(7): 601-604.

  12. 12. 霍炳杰, 常靓, 吕雅蕾, 刘亚娴. 银翘散不同煎煮时间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17, 58(2): 147-150.

  13. 13. 霍炳杰, 常靓, 刘羽, 张莉, 李晶, 刘亚娴. 银翘散最佳煎煮时间治疗(风热犯卫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22(8): 200-203.

  14. 14. 霍炳杰, 常靓, 刘羽, 李梅, 刘亚娴, 陈林伟. 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及对小鼠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 34(7): 1581-1584.

  15. 15. 陈亚军, 朱萱萱, 蔡宝昌, 王琼, 束雅春. 不同后下时间银翘散汤剂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比较[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11): 4048-4052.

  16. 16. 栾耀芳, 王军, 孔祥山. 复方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4): 682-684.

  17. 17. 栾耀芳, 孔祥山, 王军, 张玉倩. 银翘散、桂枝汤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 2011, 30(11): 810-812.

  18. 18. 刘月,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廖正根, 杨明. 银翘散不同煎煮时间指纹图谱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 2021, 56(24): 1981-1990.

  19. 19. 束雅春, 秦昆明, 陈亚军, 朱萱萱, 蔡皓, 陆兔林, 等. 不同煎煮方式对银翘散汤剂抗炎解热作用的影响[C]//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 2013: 1413-1418.

  20. 20. 伍劲华, 郑国燊, 伍毅, 李进才, 陈源达. 不同器皿对银翘散煎出效果的影响[J]. 中国药房, 2011, 22(11): 997-998.

  21. 21. 刘月, 罗娟,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廖正根, 等. 基于多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的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比较研究[EB/OL].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1-13. 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10913.302, 2021-09-29.

  22. 22. 杨明, 张婧, 宋民宪, 赵海平, 罗云, 廖正根. 银翘散原方改剂问题的分析及建议[J]. 中成药, 2012, 34(8): 1621- 1624.

  23. 23. 张尊如, 曹占地. 银翘散与银翘解毒丸功效的比较[J]. 中成药, 2006(6): 926-927.

  24. 24. 王洪凤, 印酬, 向红霞, 孟小夏, 王鹏娇, 高秀丽, 等. 超微粉碎对银翘散急性毒性和主要药效学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 38(7): 714-718.

  25. 25. 陈福刚. 短煎频服银翘散治风温初起21例[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1): 138.

  26. 26. 李凡, 王孟清. 银翘散频服法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17, 23(22): 94+12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