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08 No.02(2018), Article ID:24045,6 pages
10.12677/AE.2018.82014

Investigating STEM Undergraduates’ Engagement in Preparing Oral English Competitions

—A Case Study of “FLTRP Cup” Public Speaking and Debating Contests

Lisha Liu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Guangdong

Received: Feb. 20th, 2018; accepted: Mar. 8th, 2018; published: Mar. 15th, 2018

ABSTRACT

Over the years, the “FLTRP Cup”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and debating contests have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prestigious oral English competitions with the highest standards in China, attracting the largest number of participants from across the whole coun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a qualitative study of SUSTech STEM undergraduates’ engagement in preparing these two contests from the intellectual,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It aims at providing some pedagogical enlightenments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t universities.

Keywords:English Public Speaking, English Debate, Student Engagem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理工专业本科生备战英语口语类 竞赛投入状况探究

—以“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及辩论比赛为例

刘丽莎

南方科技大学语言中心,广东 深圳

收稿日期:2018年2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3月8日;发布日期:2018年3月15日

摘 要

目前,“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及辩论比赛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口语类赛事。本文以南方科技大学理工专业本科生参加“外研社杯”英语辩论及演讲比赛备赛为例,从智力、行为及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投入情况进行质性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教学方面的启示,希望这些启示能够给予同行参考。

关键词 :英语演讲,英语辩论,学生投入,大学英语教学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及辩论比赛是我国高校最具代表性的英语口语类竞赛,前者创办于2002年,在国内外广受关注,目前已被纳入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项目 [1] ;后者至今已举办了二十届,采用全球英语辩论公认的最高竞技形式——“世界大学生辩论赛”赛制,为全国大学生提供了展示外语交流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平台 [2] 。随着这两项赛事打破专业界限、影响范围在国内高校当中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加入到参赛队伍中来。由于英语演讲和辩论是一种复合型高层次外语语言应用技能,训练并非一蹴而就,所以要求学生能够保证相当程度的投入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与英语相关专业学生不同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与备赛培训往往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特别是理工专业的学生,他们自身的课程因专业性强、难度较大,多半需要占据大量的学习时间。在以往的学术研究当中,针对如何指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辩论和演讲的有很多 [3] [4] ,即使在非英语专业学生指导方面的案例也多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分析 [5] [6] ,因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究尚有空间。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从理工专业的参赛选手入手,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备赛的投入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2. 理论及研究方法

2.1. 理论支持及研究问题

“学生投入”(student engagement)这一概念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并投入的状况。本研究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学生对自己备赛投入经历的叙述,从学习心理的层面来了解和分析其投入的情况。在高等教育环境下,特罗勒尔(Trowler)以布鲁姆的学习领域分类为基础,提出了由认知、行为和情感三个维度组成的学生投入性模型,其中每一个维度都存在正面、负面或者不投入的情况,它们可能同时并存于一个学生身上,属于学生对于学习的一种态度倾向 [7] 。这一模型给本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具体到学生的备赛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模型定义的解释,认知投入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而进行的智力参与;行为投入是指学生在备赛培训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而情感投入则是指学生在备赛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学生在这三种投入中可能存在正面、负面或者不投入的情况。综上所述,本研究所探寻的具体问题阐述如下:

理工专业本科生备战“外研社杯”演讲和辩论赛时在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是怎样投入的?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的方法,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理工专业本科生是如何投入到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备战的。研究对象为南方科技大学2017年参加“外研社杯”系列比赛的3名理工专业低年级本科生,他们参赛及备赛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对于数据搜集,本研究采用的是半开放性深度访谈法。笔者依据特罗勒尔的理论模型以及指导参赛者备赛的经历设计出访谈提纲,分别对3名参赛者进行赛后访谈,内容主要涉及他们从认知、行为以及情感方面对自己备赛投入情况的详细回忆。这样的方式能够给予参赛者更多的空间去叙述自己备赛的经历,表达自己对备赛的看法,从而让笔者更好地了解他们备赛投入情况的共同之处,加深笔者的理解。所有访谈内容均获得3名参赛者的许可,供笔者进行数据处理。对于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的是扎根理论中不断比较的方法,对学生的访谈内容进行编码,然后利用学生投入性理论模型进行梳理,最终提炼出重要主题用于描述本研究的发现。

3. 研究发现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梳理和提炼,参赛者在“外研社杯”演讲及辩论比赛的备赛投入情况如下:

3.1. 对备赛的认知投入

3名参赛者均表示他们参加“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感觉受益匪浅,为了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他们都投入了很多精力。而他们在备赛过程中认知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百科知识的积累、英语口语的表达、思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锻炼。

辩论赛参赛者B认为整个备赛过程促使她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将自己的知识面扩展了很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知识面也如此,我也不例外,觉得自己熟悉的东西和领域能说得更清楚,辩得更明白,比如说日常的东西或者我的专业什么的,但是辩论赛不仅是要求我们对自己熟悉的知识融会贯通,更要求我们勇敢地走出自己知识的舒适区,多接触不同学科的辩题,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上场时才不会觉得心里空唠唠的。

此外,辩论赛参赛者A谈到了备赛过程对其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他发现英语的提高是建立在知识面扩展的基础之上的。

记得刚接触BP (英国议会制)辩论的时候,老师跟我说辩题实在比赛开始前才公布,公布后只有15分钟准备时间,当时我觉得好难啊!因为我很多时候都没办法把自己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说清楚。虽然我的英语口语在同龄人中还

Table 1.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subjects

表1. 研究对象概况

不错,但是谈到不熟悉的正式话题还是觉得词类匮乏。在准备比赛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们很多高大上且颇难的辩题,这就逼着我去多看相关辩题的英文材料,不知不觉地我积累了不少词汇量,了解了很多国内外的时事,后来在参赛时我发现,我竟然能在7分钟内用英文清楚地表达看法并反驳对方辩手,的确是个飞跃。

的确,学生知识面宽了,就会迫使自己去学习更多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表达词汇和句式,随着这些表达方式的不断积累,英语交流能力逐渐就有了飞跃。

演讲比赛参赛者C认为整个备赛阶段他投入最多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素质的锻炼,另一个是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他看来,这些投入对他理工专业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因为演讲,必须锻炼自己的面对听众的胆量,还有,老师跟我说演讲的题材和角度一定要新颖,内容要有深度,于是我在有限的时间内绞尽脑汁想想人或许不会想到的点,挖掘现象背后的东西,这个很难,尤其是即兴演讲,我觉得是眼界的问题……逻辑也是个问题,但逻辑还不够清晰,对观点给出的支撑还不是很充分有效,看问题不够全面,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就多练习。我觉得所有这些对我专业课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比如我们许多全英文理工类专业课都有口头英文报告……

其中,参赛者C所提到的思考过程,正是他提升思辨能力的一个过程。思辨能力作为大学教育重点培养的可迁移能力,包含认知的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8] ,而演讲需要学生在选题、框架等方面着重练习分析、推理和评价,正好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惠及他们理工专业课程的学习。

3.2. 对备赛的行为投入

对于备赛行为方面的投入,参赛者谈到在每次备赛培训过程中,他们普遍认为虽然自己对比赛本身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能够用来备赛的时间却十分有限,这影响了他们按时参训和完成相应训练任务的质量。换句话说,备赛时间少影响了学生备赛培训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辩论赛参赛者A谈到因为其专业学习负担过重,几乎没有太多专门的时间用来准备比赛,有时连遵守培训时间都较困难,比较自责。

我是学数学的,现在大二基础课和专业课一大堆,每门课作业还不少,所以没太多时间专门来准备英语辩论赛。老师跟我和搭档约时间培训,因为太忙了,我都很难确定参训的时间,经常改了又改,或者请假,其实我也觉得这样挺烦人的,想起来都觉得对不起老师和我的搭档。

而演讲比赛参赛者C因为刚入大学不久,觉得自己还需要很多时间去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对能用否完成好笔者在每次培训后留下的训练任务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我是刚入校不久的大一新生,能被选中参赛感到很荣幸,毕竟“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的含金量是很高的,不过我也不得不说,学校的课太多了,我们前两年又不分专业,属于理工科基础,老师讲课的方式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要适应还挺难的。虽然我每次都尽量抽时间完成老师给我布置的演讲练习作业,但仍然有超deadline完成的情况,更别说拿更多时间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演讲能力了。说实话,时间真心不够用啊。

由此可见,参赛者的备赛行为投入主要取决于可供他们支配的受训及练习时间。由于理工类学科的专业性强、难度大、需要适应过度期等特点,参赛本科生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课业学习中,因此对于备赛所投入的则非常有限,甚至会出现无法按时参加培训或完成训练任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备赛的训练效果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参赛成绩难以尽如人意。

3.3. 对备赛的情感投入

就备赛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一些情绪上的反应而言,参赛者均表示他们经历了不少情绪波动,备赛过程十分艰辛。不过,他们也表示虽然有时会有负面情绪,但仍然会努力用意志力克服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坚持比赛。

对于源于训练带来的负面情绪,演讲比赛参赛者C认为撰写演讲稿和即兴演讲的准备过程让他觉得是一种十足被“虐”的状态。

说实话,备赛是个十分被虐的事情,有时我觉得被虐得体无完肤。记得我很熬了几个通宵把自己的演讲稿写出来交给老师看,结果反馈回来以后被批的呀……基本上是让我重写了,心里特别伤感。另外我第一次进行即兴演讲的时候,那个磕磕巴巴,汗都出来了,总算憋完了,发现离规定时间3分钟还有好几十秒,虽然老师一直鼓励我,但是当时真的觉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同样,辩论赛参赛者B谈到在备赛的模拟辩论过程中因为被对方辩手驳倒让她有一种挫败感,同时又十分焦急。

我的分工是做第二发言辩手,主要涉及反驳和重新立论或总结。在学校培训进行模拟辩论的时候,好不容易想出的观点被对方辩手驳倒又无法回击,内心感到十分挫败,又很急躁,因为我觉得自己理屈词穷了。

不过,所有参赛者都觉得即使他们在备赛过程中经历了负面情绪,都能够进行自我缓解而坚持备赛。正如辩论赛参赛者A所说的:

我喜欢辩论,享受的是辩论思考彼此碰撞的过程,而非最后输赢结果,无论我辩得如何,只要坚持,每次都有收获,学到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辩论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我是在为这些积累的东西感到充实,感到满足与快乐,可以说备赛是痛并快乐着,对我也是一种磨练。

4. 结论与启示

对南方科技大学“外研社杯”演讲和辩论比赛参赛者叙述的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认知方面来看,理工专业本科生的投入基本上是正面的,他们在备赛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在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行为方面看,在参加英文辩论和演讲比赛时,理工专业学生更强调时间的投入及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因为这直接影响他们备赛的行为规范。他们确实需要较英语专业学生投入更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克服更多由于时间有限带来的备赛困难。从情感方面来看,理工专业学生可能都会经历了一定的情绪波动,正面负面均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们意志力以及情绪调控能力的一种锻炼。

鉴于上述理工专业学生备战“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及辩论比赛投入的特点,对于指导此类学生参加英语口语类竞赛或许需要英语教师在平时培训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需要发挥理工专业学生的优势,同时扩展他们的人文社科知识视野。对于理工专业的本科生而言,自然科学知识是他们的强项,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涉猎可能由于阅历的不足而稍欠缺,但这是英语口语类竞赛考查的重要部分。这时,教师需要鼓励他们在备赛期间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并积极进行思考,形成自己对当下热点问题的看法。其次,需要指导教师进一步统筹优化理工专业学生的备赛培训。由于理工专业本科生自身专业学习负担较重,但备赛又必须保证训练的质与量,所以教师既不能给予学生过大的压力,又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给予学生高效的培训,例如借用教育技术进行线下线上混合式指导等。最后,教师需要随时关心学生的备赛心理,以鼓励引导为主,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克服比赛训练的难关,取得更好的成绩。

资助信息

本研究获广东省高教教改一般项目(编号:JG201502)和南方科技大学高教教改一般项目(编号:JG201713)资助。

文章引用

刘丽莎. 理工专业本科生备战英语口语类竞赛投入状况探究—以“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及辩论比赛为例
Investigating STEM Undergraduates’ Engagement in Preparing Oral English Competitions—A Case Study of “FLTRP Cup” Public Speaking and Debating Contests[J]. 教育进展, 2018, 08(02): 78-83. https://doi.org/10.12677/AE.2018.82014

参考文献

  1. 1.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简章[EB/OL]. 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2017.

  2. 2. 思辨精英网[EB/OL]. http://www.chinadebate.org/network/2839/website/cn/, 2017.

  3. 3. 张冬玉. 英语演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一项综合英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 外语教学, 2007, 28(3): 56-59.

  4. 4. 彭晋祁. 英语演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9(6): 211-213.

  5. 5. 罗茜. “语类教学法”在英语演讲教学中的应用[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 32(1): 73-79.

  6. 6. 谈谷雨. “语言输入和输出假说”在高校英语演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6(5): 152-154.

  7. 7. Trowler, V. (2010) Student Eng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8. 8. 李传玲. 英语演讲教学对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10(23): 61-6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