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 08  No. 03 ( 2019 ), Article ID: 31163 , 8 pages
10.12677/VE.2019.83020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Ying Wang, Yingkui Che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un. 14th, 2019; accepted: Jun. 28th, 2019; published: Jul. 5th, 2019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China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For the definition of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scholars have given different views based on different levels, but no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 Through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found that: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literacy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ir daily life, so that students can grasp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from life;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critical competence literacy should be measured in a quantitative wa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awareness literacy should be increased in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training substantive research;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literac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uch as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hannels and so on.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definition,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Core Literacy,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建构及研究展望

王莹,陈英葵*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19年6月14日;录用日期:2019年6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5日

摘 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对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学者们基于不同层面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但尚未达成一致。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应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把握职业道德;中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素养应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素养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方面应增加实质性的研究;中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素养应加大对策研究,如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途径等方面;以后应将研究重点放在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概念界定、培养策略以及评价标准上。

关键词 :核心素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内涵建构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创新现代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中等职业教育将以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职业素养高的技能型人才以及推进社会的进步作为办学宗旨。那么中职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职业核心素养,才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让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可持续及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笔者将以此为聚焦点,对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进行研究。

2.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建构

2.1. 核心素养的内涵

当下,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教育界的新热点,成为人们眼中深化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各国对其内涵的界定如何?笔者对国内外观点进行梳理后将各国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进行以下阐述:核心素养一词的提出源于1979年的英国,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英国继续学院对职业教育的关键技术要求做出了规定,认为素养的掌握应该伴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突破而及时更新。紧接着各国学者们围绕核心素养做出了相关概念界定。其中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比较具有代表性,该项目确定了关于核心素养的三维度九项素 [1] 。他们认为核心素养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适用于每一个人;美国教育部于2002年连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及民间研究机构成立了“21世纪技能伙伴协会”,并开始系统的研制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所需要的“21世纪技能”,在学者们几年的努力下,核心素养的内涵逐渐清晰,即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和媒介以及技术技能、生活与生涯技能在内的三大类技能 [2]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06年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认为核心素养是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集合,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3] 。

相对而言,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教育部于2014年3月才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在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在2016年研制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又将六大素养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4] 。具体见表1

Table 1. List of definitions of core literac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表1. 世界不同国家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一览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文献资料整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均根据各自的需要,界定出信息时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框架,虽然其具体的要点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我国培养出一线的管理者以及建设者,所以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研究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2.2.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建构

正如凯兴斯泰纳所言:“职业教育始终位于人类教育的切入口。”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对整个人类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经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5]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培养出的学生是否满足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要,理应成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研究,其动因是为了满足行业、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的双重需要,培养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目前教育界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很少,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更是鲜有。方建华 [6] 将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归纳为五大类,既职业道德素养、职业关键能力素养、职业意识素养、职业理想素养以及职业人格素养,提出以“社会人到职业人”的发展为主线,确定出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二、三级指标;黄榕 [7] 认为随着政策的改革以及社会的进步,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必将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地位,她指出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既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能素养、职业行为素养、职业作风素养及职业意识素养。李敬 [8] 在对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进行研究后发现中职生职业理想信念素养有待提高,他们具有一定的竞争创业精神,但缺乏自律意识。

对相关文献及资料进行研究后,笔者认为中职学生作为一名“社会人”,应该拥有较高的道德品质,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名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所以职业道德素养是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之一。中职学生在进入“职业人”的身份以后,其自身为了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必须具备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所以笔者认为,职业关键能力素养是中职生不可或缺的职业核心素养之一。中职生毕业以后一部分会选择进入高职继续学习,而另一部分则会进入社会从事工作。然而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中职以前对于自己的未来是一概不知的,没有以后会从事何种职业以及内心比较想从事何种职业的意识,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职阶段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故将职业意识作为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竞争日渐加剧,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中职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职业生涯中扬长避短,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职业规划能力也应该是中职生不可或缺的职业核心素养之一。综上可从四个方面对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进行研究,既职业道德素养、职业关键能力素养、职业意识素养以及职业规划能力素养,如图1所示。

Figure 1. The connotation framework of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图1.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架构图

3.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述评

3.1. 关于职业道德素养的研究

职业道德素养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时应该具备的外延特征以及全部内涵的概括表达,会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重大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大课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大难题,各国都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发达国家对此研究的相对比较早,所以研究也就更加深入与系统,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晚,所以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入性相对要落后一些。但是,职业教育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完善,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著述。

在西方,韦伯最早提出职业道德概念,他将现代职业精神归因于基督教新教,认为履行天职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马卡连柯将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作为教育理论的重点,他强调,要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观点,使学生在认真劳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进一步养成创造创新、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被人们誉为高等思想教育家与改革家的罗伯特·赫钦斯认为,过去过度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以及相关职业知识的学习,这种忽视了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的教学方式有害于职业教育,对学生形成创造性能力以及开发综合性思维模式都是极其不利的 [9] 。对国外关于职业道德素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主张将职业道德素养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把握职业道德;主张在学校开设隐性和显性课程,采用多样化的道德教育形式丰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主张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放在首位,将尊重人性放在发展的第一位置上。

在我国,近些年来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意识,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重要性以及方法途径等方面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文献,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内容方面,有研究者从德育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出由职业到教育的关于策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贺鸽 [10] 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模式进行研究,研发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构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重要性方面,卢敏、冯胜清 [11] 认为目前中职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不尽人意,应加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校企合作;朱丽芳 [12] 提出为了稳定用人企业,也为了使社会风气更加洁净、高尚,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至关重要。方法途径方面,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梁之亮 [13] 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个人修养逐步形成职业道德素质。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后发现,学术界对中职生思想道德的调查还不够深入,未能总结出其思想道德的具有普适性的规律;职业学校应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教育阶段,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策略方面的问题,研究出更多实施道德教育的具有实用性的策略;应该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进行道德教育,进行多主体参与,校长、教师、家长、社会人士以及学生本人一起进行密切的合作,才能使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得以完善。

3.2. 关于职业关键能力素养的研究

职业关键能力是一种工具,是从事职业时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帮助劳动者抵抗职业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职业教育领域关键能力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以人为本”、“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国外对关键能力的研究历史悠久,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德国联邦教育研究所在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德国学生应具备以下六种关键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应用能力、自我能力以及环保能力;英国方面提出关键能力应该包括数字运用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自觉学习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美国1992年提交的SCANS报告指出一个人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合理利用和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理解系统复杂关系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五种能力三种素质 [14] 。

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国内对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的探讨、培养策略以及评价方式的探讨三个方面。对关键能力概念的探讨方面,刘兰明 [15] 认为关键能力是对劳动者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涉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范畴。关键能力培养策略方面,戴智敏 [16] 提出职业关键能力的形成大致需要经历从学生、学徒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所以将其培养路径划分为生活必备–职业拓展–职场应用三个阶段;刘兰明 [15] 对德国职业教育进行研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学生应该自觉养成培养关键能力的习惯,同时注重社会实践环节的培养,通过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创业活动等教育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悟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对关键能力评价方式的探讨方面,冯志刚等人 [17] 研究出职业关键能力素养有八个指标,应从学生在企业的在岗实习中评价学校精心组织实施岗位工程是否可以修炼学生的关键能力。总体来说,从目前的参考文献来看,研究者们均较认为关键能力是劳动者对各种职业的适应能力以及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应注意关键能力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一点研究者们还未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关键能力在培养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方法也受到质疑;因为关键能力重在内化与运用,所以较难采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因此这也是未来关键能力的研究方向。

3.3. 关于职业意识素养的研究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时,对职业活动的本质、规律以及意义的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心理成分方面的综合表现,比如情感、态度、意志、评价等,这些心理表现具体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素养方面。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素养进行研究有利于完善并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学理论和德育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市场需求,提高就业质量。很多教育发达的国家在中学阶段就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有些国家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灌输职业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其中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素养的研究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对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国外对职业意识素养的研究历史久远,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的职业意识教育比较有借鉴意义。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意识教育的国家是美国,其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生计教育”观念,引导青年从以往的“升学主义”向“个人的生计与未来发展”转化,该“生计教育”由幼儿教育沿至到高等教育。各学校设专职人员对学生进行生计教育。开设生计教育课程,让所有青少年儿童建立起各种职业意识。学生通过在学校所学习到的职业观念,熟悉职业的分类和“职业群”,并开始在职业群中尝试着做出职业选择;德国是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并且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一个国家,1902年的德国就已经出现了职业指导活动,1908年便专门为青少年开设了职业介绍机构。德国学生在完成了五年制普通中学义务教育后,便会进入技校继续接受教育,技校采用基础的教育同企业中的学徒岗位培训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制度,为中等职业提供后备力量。在德国,如果学生没有从完全中学中进入大学,则需要接受3到6年的不同程度的职业预备教育,只有获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后才能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日本强调职业教育不仅单纯指知识传授以及技能学习,更要将知识、技能与个人以后的工作以及生存方式进行结合。在小学教育大纲里就强调对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

我国对职业意识的研究关注点大多放在高等院校,目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素养的研究很未深入,就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崔喜艳 [18] 认为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外,职业意识培养同等重要,从日常生活做起,渗透到教学过程,采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使之成为社会满意的有用人才。李冠祥 [19] 提出要通过加强职业指导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素养,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容明华 [20] 认为中职生在职业意识方面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缺乏合作意识,应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普及教育年限的延长,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建立的较晚,并且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复杂多样,所以中职阶段的职业指导尤为重要。以往国内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素养的研究大多从理论成果方面论述职业意识素养培养的意义及重要性,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方面缺少了实质性的研究,且针对于中职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素养的研究更为稀少。

3.4. 关于职业规划能力素养的研究

合适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中职学生应该综合各方面的条件,选择出适合个人能力以及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职业,针对个人未来职业生涯,制定出发展规划,并树立职业理想与人生目标。随着社会竞争的日渐加剧,应该将对中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职业规划能力素养的教育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适的职业规划可以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优势,甚至于成为其事业发展的巨大助力,影响其终身发展。

通过对国外资料的查阅发现,美国于20世纪初开始就青少年的职业规划展开研究,其职业发展教育理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从职业指导、职业辅导、到生涯发展与辅导、再到生涯教育,经历了四个发展历程,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历史变化;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就业指导从单纯的“择业指导”发展为生存方式指导;英国在相关法令中规定,若学生有需要了解熟悉各种职业,相关部门要提供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外的职业规划能力素养在发展过程中都体现出以下特点,即政府重视并参与、社会机构及学校配合、学校内部改革、职业生涯教育比较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 [21] 。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国内研究者们主要从职业规划能力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对策方面进行研究。概念方面,郑德煌 [22] 认为中职生职业规划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初步树立的职业观,顺利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重要性方面,程肖勇 [23] 提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帮助其分析就业形势以及促进其未来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为中职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策方面,蒋怀艳 [24] 认为中职生为了更好的进行职业规划,应正确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和目标、作出可行的职业发展路线、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对中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素养的培养策略以及评价方式方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这是以后应该研究的重点。

4.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4.1.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概念界定及理论建构

随着相关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概念和理论框架不断完善,但就目前而言,仍缺少一个清晰且具有权威性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也相对薄弱,这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后续研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阻碍。基于此,未来的研究重心应放在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概念界定以及理论框架的构建上,完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研究基础,以推动其研究蓬勃发展。

4.2.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的研究,很大一部分论著都仅仅是从宏观角度提出措施,很少有研究者从微观层面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针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鲜有的研究中,大多数策略也只是停在设想阶段,并没有得到理论以及实践的验证。除此之外,这些提出策略的论著中,多数仅仅只针对某一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未把握整体性与系统性,提出的策略大都没有从整个方面进行考虑,故应将研究重点放在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上。

4.3.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研究

有学者对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进行研究,但就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却没有比较前沿的研究成果,目前大多数研究仅仅针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的意义以及价值讨论上,关于学生基本职业素质评价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对于学生评价方案与标准的研究大多数都比较宏观和笼统,细化到专门针对各专业领域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及评价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专门论述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的成果几乎没有。所以针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的构成要素、具体标价标准内容等问题的认识均需要通过研究逐一澄清。

5. 小结

本研究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从职业道德素养、职业关键能力素养、职业意识素养、职业规划能力素养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梳理后总结出,以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概念界定、培养策略以及评价标准上。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社会的变革,顺应时代的发展,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未来教育的热点之一。因此,如何厘清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形成有利于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职业核心素养,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才能界定其核心素养是否符合中职学生职业发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有助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与存在意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进而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802058016)。

文章引用

王莹,陈英葵.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建构及研究展望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re Litera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J]. 职业教育, 2019, 08(03): 115-122. https://doi.org/10.12677/VE.2019.83020

参考文献

  1. 1. OECD.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DeSeCo). http://www.oecd.org/dataoecd/47/61/35070367.pdf

  2. 2.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64.

  3. 3. 李艺, 钟柏昌. 谈“核心素养” [J]. 教育研究, 2015(9): 17-23.

  4. 4.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果发布:培养什么样的人[EB/OL]. http://ex.cssn.cn/gx/gxjxky/201609/t20160914-3201911.shtml, 2018-09-14.

  5. 5. 黄炎培. 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 [M]. 北京: 中文史出版社, 1995: 213.

  6. 6. 方健华.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7. 7. 黄榕. 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 2017.

  8. 8. 李敬. 中职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J]. 中国商论, 2018(19): 169-170.

  9. 9. 马卡连柯. 论共产主义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

  10. 10. 贺鸽.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体系的研究——以哈密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亚太教育, 2016(6): 172-173.

  11. 11. 卢敏, 冯胜清. 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 当代职业教育, 2016(8): 106-108.

  12. 12. 朱丽芳. 浅析中职生职业道德素养薄弱环节及解决策略[J]. 才智, 2015(20): 136.

  13. 13. 梁之亮. 浅谈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2(1): 83-84.

  14. 14. 何冬妮.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15. 15. 刘兰明. 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探究——兼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 [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8): 86-87.

  16. 16. 戴智敏. 基于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一纵三横”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8): 10-16.

  17. 17. 冯志刚, 徐年华, 朱灿明. 对接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实施四大人才培养工程——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标准的中职生素养教育实践与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 2018(Z3): 3-10.

  18. 18. 崔喜艳.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34): 136-137.

  19. 19. 李冠祥.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J]. 职业, 2014(18): 159-160.

  20. 20. 容明华. 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0): 175-176.

  21. 21. 陈珊珊.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深圳: 深圳大学, 2017.

  22. 22. 郑德煌.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 193(12): 57-58.

  23. 23. 程肖勇.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8(4): 115-116.

  24. 24. 蒋怀艳.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 15(10): 131-132.

  25.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