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ational Education
Vol. 09  No. 01 ( 2020 ), Article ID: 33433 , 5 pages
10.12677/VE.2020.91003

Integrating Cultural Learning in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i Tang, Lihong Qi, Rongzhen 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xi Taihu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Received: Nov. 22nd, 2019; accepted: Dec. 6th, 2019; published: Dec. 13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Such an integration summarizes how aspects of culture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framework of a Business English Degree programme in Wuxi Taihu University. After an overview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and between regional cultural features in Wuxi and specific practical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to insert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ompetence in Business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ies and necessities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reallocation of instructional hours from language learning towards cultural-based learning. The paper then briefly summarizes a fully integrated model of teaching language, regional culture, and communicative skills as a more viable alternative in the EBP contexts.

Keywords: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 Integrativ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nd Culture, Cultural Awareness, Regional Culture, Wuxi Taihu University

区域文化渗透观对商务英语教学指导的构想

汤海,齐丽红,花荣臻

无锡太湖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无锡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6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3日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实施整合方法的应用。这种整合概括了如何将文化的概念应用于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框架。本文以无锡太湖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综述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即将区域文化特色渗入到具体教学中,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插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讨论了将教学中的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时段重新分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文章的最后简要总结了语言教学、地域文化和交际技能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型,作为EBP环境缺失的替代性方案。

关键词 :商务英语,综合方法,文化意识,区域文化,无锡太湖学院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联

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阐释。有社会语言学家结合社会文化理论的概念,把语言和文化归类为某种属性,比如某一区域的人由于特定的语言和交际行为获得特定的文化身份,从而与另一区域的人相区分。如果这种区分强调的是母语文化与外来文化磨合过程中的不协调性,便会引申出文化差异的概念 [1]。人类学家虽然也承认不同区域有着文化和语言的不同,但是通过学习目标语言所属群体的文化史、文化礼仪以及文化行为进而找出文化的差异在哪里,由此也引申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2]。

事实上文化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中总被提及。比如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流行的二语习得理论,就是从社会文化观得到启示,使得语言的交际作用和和目标设定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流。而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历史观、哲学观又使得语法翻译法一度成为翻译教学的主流。到了九十年代,东西方都认可的一种理念是语言学的发展归功于多文化之间的比较和融合。外语教学中强调文化和语言的不可分离又使得对比分析法得以发展,即便现实生活中交际语言的运用呈现出了非正式语的状态 [3],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在形式和结构上一定有着明确的界定。

由此可见,外语教学的目标已从纯粹注重语言学知识的讲解过度到外语作为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全球化和中国国力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部门和政府都希望高校在施行教学计划的同时,将中国文化正确地阐述并灵活地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因此,“以文化为中心”也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种模式 [4]。拿英语教学来说,通常有通识英语、专门英语和学术英语的分类,但不管怎么分,文化的概念始终贯穿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里。针对不同的课程分类给与学生的是发展其更广泛的英语能力,包括对英语的理解能力、能用英语交谈的能力和通过传播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同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以文化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跳出了单纯学习语言的框架,取而代之的是感受文化差异并获取文化认同。

2. 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以文化为中心”往往又被理解为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中心目标,而忽视了本土文化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将本土文化导入英语教学在国外已是一种传统,且多以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展开。如英式的“概念获得”模式:教师会运用具体例子(如在课堂示范英式饮食文化的点菜、品酒、刀叉使用等)替代抽象概念帮助国际学生了解英国文化 [6]。澳大利亚也有课堂展示的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设定一个主题及几个子主题,如把“澳洲饮食文化”拆分成早、中、晚餐文化理解,由学生分组,从书本、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得各餐的材料信息,并通过小组的课堂演示活动感知澳洲文化。由此可见,国外高校的“概念获得”模式注重将有形事物(城市、餐具、食物等)和非物质的概念(思想、习俗、家庭模式等)相结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源语言国家社会生活的方式 [7]。

在国内,由于前些年英语教学在英美文化知识的导入明显高于对本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对本土文化和区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相对匮乏。清华大学曾经邀请126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用英语描述其本地文化的特点。调查的结果显示很多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描述本土文化。学校又邀请157位英语专业的学生做同样的测试,结果也是差异不大。其实学生的困惑不是他们不知怎么用英语叙述自己的文化,而是他们根本不了解本土文化。这间接说明文化教育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的不完善而导致的本土文化的“失语症”。

“失语症”一词在医学上常被使用,指的是音义词在大脑中的缺失。这类病人虽然能够移动他的嘴唇但说出的话不能完全形成单词或句子。“失语症”现象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于2000年提出,在《中国文化的失语》这篇文章中,作者声称,中国的语言研究者过多讲述英语国家的物质文化、制度和习俗,却忽视了中国文化的讲解。应把中国文化在英语中的表达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各级层面,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性和完整性。由此可见,将本土文化导入英语教学是对国内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本土“文化失语”现象的调整和改进。

为了确保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导入本土文化,各高校在原有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积极探索有效的文化教学策略。如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强调篇章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该校教学团队通过篇章的阅读讲解将中西方文化有效地结合并加以比较,在讲解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教育体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内容时进行相应的本土文化的导入,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整、准确地表达这些内容 [8]。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尝试本土文化导入时,结合了英语语言特点与湖湘文化的内涵,进行英语翻译的教学。即教师在翻译教学实践时有意针对湖湘文化的特色性、地方性和针对性对湖湘本土文化进行解读 [9]。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加大教学中的文化含量,也已成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把不同的文化渗入到英语环境中讲解?或者在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介绍的同时,如何避免忽视本土文化或区域文化背景的英语表达?这不仅成为英语教学不断探索的方向,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考核目标之一。无锡太湖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所做的实训体系的改革,即为改善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本土文化失语现象提供了重要的例证。

3. 区域文化观在太湖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尝试

无锡太湖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依托苏南长三角区域经济,服务无锡地方,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为无锡市本地区输送了既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英语交际、商务交流、外贸实务等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教师在讲解文化时把“Intercultural”与“Interregional Culture”混为一谈,过分重视高校教科书跨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本地文化的概念,以及当地社会行业知识的介绍,从而导致课堂上区域文化失语的现象。

3.1.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输入区域文化观的现实意义

区域文化首先突出的是地方特色。在中国的江南文化大家族里,无锡的(惠)山、(运)河、(二)泉、(太)湖独树一帜,无锡的米、泥、壶、园也是远近闻名。无锡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城市,又是中国几大宜居城市之一。在中国,无锡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文化产业是无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在无形中提升了锡城的综合竞争力。加之每年来无锡旅游工作的外国友人络绎不绝。他们想了解无锡,学习无锡的传统文化,接触无锡的现代企业。因而推动区域文化出口也是作为无锡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之一:了解区域文化,理解区域文化,熟悉区域文化以应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和交流合作。

由此可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输入区域文化观是基于无锡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外推广无锡文化的需求这两点来考虑的。一方面,了解和走进无锡的文化产业,让“文化”和“教育”有机结合,为促进无锡教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性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推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帮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区域文化的真实内涵(对比其与国内外同类文化在技术文化、观念文化或制度文化的差异)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3.2. 以EASP为指导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

无锡太湖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大部分课程都采用全英语教材,一方面体现出英语作为学科专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体现出学院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用英语完成听说读写的基础任务外,还要附加商务理论与实务的课程作为ESAP (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专门用途学术英语)的教学任务。而后者正是应商务英语教学的大背景下,将教学大纲设计成符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同时又兼顾学术英语教学的大背景,教学内容紧紧围绕EBP (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主题展开。具体来说,学术英语课程占比达到50%,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比如«商务英语阅读»更多强调语法和词汇的训练);25%的课程综合了商务、经济和贸易等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案例和经营操作商务实践的能力(比如«国际贸易实务»强调如何应对和规避风险);另有25%的课程为商务交际的课程,用于培养学生在写作和交谈时的英语运用能力。

3.3. 将区域文化观嵌入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区域文化观在无锡太湖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课堂的输入是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入手的,参与的学生一般为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在校生。总的来说,无锡太湖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为专业认知实践课程进行的调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举办以无锡区域特色文化(动漫、公园、乡村小镇、工艺、博览会等)为议题的英语讲座和座谈会,推行学生专业课后的讨论机制,以部分替代教师完全授课方式(Seminars vs. Taught Courses)。另一方面,推行以制作微项目(Mini-project)替代平时测试(比如只专注于词汇、语法、翻译等的训练)的项目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Team Work)。

这两方面的调整可分为四个步骤完成。第一、为大二学生在原本语言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具体的英语讲座和学生座谈会,即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期介绍区域文化产业(比如动漫、策展等,2.5讲课学时/学期)的讲座,内容包括文化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及社会环境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并邀请文化行业人士前来讲解。第二、组织学生以座谈会的形式针对讲座内容进行相应地讨论(2.5实践学时/学期)。第三、学术创新指导具体到由大三学生通过社会调查(12实践学时/学年),即指导学生在讲座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某一文化产业发展时期的事件或图片的搜集,让学生对区域文化的定位和发展态势有个基础的了解,并在学期结束时以比较分析法完成一篇学期报告(24实践学时/学年)。第四、原先为大四学生开设的会展翻译实训改为以语言综合训练为基础的会展项目的实训(48实践学时/学期)。即让学生以小组(5~6人)为单位分别代表无锡、扬州、芜湖、上海、伦敦、新加坡等城市,以“历史”为主题设置一个展厅,分别介绍各个区域的传统、食品、民俗等内容,通过具体的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接触到本地文化、了解其它的地域文化。通过对文化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

由此可见,无锡太湖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将国外的不同教学法(Seminars, Student-centered and Mini-project)嵌入国内讲课式的教学实践,明确这些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的实效和实质意义,有利于团队分析ESAP如何更好地服务于EBP (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大方向;同时,嵌入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常识性教学,有利于团队分析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苏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这些都为未来商务英语教学实践的普及和改革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视角。

4.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输入区域文化观的深远影响

无锡太湖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在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正是体现了文化意识对改善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区域文化的了解,也隐喻了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关注的不仅仅是ESAP教学大纲的内容,还需保持对国情文化、区域文化了解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以及它们对学生未来就业匹配质量的影响。“以文化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商务英语教学的推广和实施,也改变了当前商务英语教学在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分配上的两大误区:一是混淆商务英语教学与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学术英语)的关系,从而过于重视英语语言和技能方面的教学;二是在EBP理论指导下过于注重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削弱了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文章引用

汤 海,齐丽红,花荣臻. 区域文化渗透观对商务英语教学指导的构想
Integrating Cultural Learning in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J]. 职业教育, 2020, 09(01): 14-18. https://doi.org/10.12677/VE.2020.91003

参考文献

  1. 1. 马丽娅.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探析[J]. 黑龙江科学, 2017(8): 34-35.

  2. 2. Smith, S.L., Paige, R.M. and Steglitz, I. (2003)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 Lange, D.L. and Paige, R.M., Eds., Culture as the Core: Perspectives on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Greenwich, 237-270.

  3. 3. Lange, D.L. and Paige, R.M. (2003) Culture as the Core: Perspectives on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Greenwich.

  4. 4. Hu, A. and Byram, M. (2009)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Gunter Narr Verlag, Tübingen.

  5. 5. Seidlhofer, B. (2009) Understanding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6. 6. Joyce, B.R., Marsha Weil, M. and Calhoun (2003) Models of Teaching. Allyn and Bacon.

  7. 7. Datesman, M., Crandall, J. and Kearny, E. (2014) American Ways: 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Culture. Pearson Education ESL.

  8. 8. 李桂苓. 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导入及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18): 57-59.

  9. 9. 张点. 新媒体环境下湖湘本土文化传播英语教学探究[J]. 英语广场, 2016(8): 12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