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Anthropology
Vol.05 No.02(2017), Article ID:20442,10 pages
10.12677/MA.2017.52004

The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ocial Work—A Case Study of Yao Village in Dongshan Yao Nationality

Guoju Li1, Min Wei2

1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2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fice of Nanni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Apr. 12th, 2017; accepted: Apr. 25th, 2017; published: Apr. 30th, 2017

ABSTRACT

With the lo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national social work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ocial work, localization of the voice is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with great room f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of Dongshan Yao nationality in Quanzhou county of Guilin city of Guang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Dongshan Yao Township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and tries to learn from the advantages of social work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based on Yao culture, mining and mobilize the advantages of land, to promote community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national social work in the local localiz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Keywords:National Social Work, Superiority Theory, Localization

论民族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以东山瑶族乡上塘村为例

黎国举1,韦敏2

1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柳州

2南宁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研究室,广西 南宁

收稿日期:2017年4月12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25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30日

摘 要

随着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民族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本土化发展的呼声亦愈来愈高,但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广西省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了东山瑶乡在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有关问题,并试图从社会工作的优势理论视角立足瑶乡文化、挖掘并调动在地优势、提倡社区发展来探讨民族社会工作在当地本土化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民族社会工作,优势理论,本土化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来重视与各少数民族维持友好和睦的关系,并促进各个少数民族的发展。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在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创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方面,社会工作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安定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少数民族这一群体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分布形态较为分散,且大多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总体来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传统的对于少数民族的社会治理方式,诸如民族工作和民政工作已显露出力不从心的迹象,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际遇,在这种情况之下,注重价值和方法的民族社会工作实践与发展就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而同时也对民族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东山瑶族乡历史与现状

2.1. 瑶族乡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1) 行政区划

东山瑶族乡位于全州县境东部湘桂边境地带,地处北纬25˚10'32至25˚45'37,东经110˚43'16至111˚20'13之间的都庞岭群山中,地势东高西低,东面、北面与湖南省交界,南与灌阳县相邻,西与县内白宝、两河乡接壤。乡域东起白岭村公所的双井福,西到锦荣村公所的龙水,南抵雷公岩村公所的北斗街,北达石枧坪村公所的界背头;东北至西南最长距90公里,东南至西北最宽38.6公里,全乡总面积420平方公里;辖清水、竹坞、上塘、小禾坪、黄腊洞、石枧坪、白岭、六字界、黄龙、古木、斜水、雷公岩、白竹、三江、大坪、锦荣16个村委、183个自然村,共0.71万户,32,596人,境内素为瑶族聚居之地,瑶族人口达2.63万人,占80.6%。全州县东山瑶族乡上塘自然村地处东山瑶族乡的腹地,距东山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县城43公里,通往全州县城的东山过境公路穿村而过。

2) 历史沿革

东山始建于元末明初,清属恩乡(全州六乡之一),民国22年(1933年)国民党政府设置区、乡(镇)、村行政机构,1935年属镇东山乡。解放初属两河区,1951年9月为东山瑶族自治区,1958年改称东山瑶族公社,1961年改名东山区,1968年复称为东山公社,1984年定名东山瑶族乡至今。

上塘村古村落有盘、奉二姓,其中奉姓明末迁自江西太和县。全村有人口1160人,皆为瑶族,以水稻种植为主。村民热情、淳朴。瑶族传统文化延续完整,村民在传承传统的瑶族刺绣、发带编制和师公文化的同时自发组织开展各种节庆活动,“斗鸟节”、“年味节”、“闹元宵”等活动全面的展现了瑶族文化特色。上塘古村落以池塘为中心分布有清至民国传统建筑150多座、民国私塾建筑华塘母校1座、清代水井1口、青石板路1条。传统建筑集中分布于池塘南面,均为小青瓦两坡顶砖木瓦结构建筑,与小青石巷道相连,建筑面积6390平方米。华塘母校位于池塘畔南面,座水而建,坐西南朝东北,为小青瓦四坡顶砖木瓦结构,建筑面积355.5平方米。水井位于池塘畔东北面,青石砌筑,建筑面积54.2平方米。青石板路依池塘而筑,总长213.6米。上塘古村落保存完整,布局合理,为研究少数民族古村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2.2. 瑶族乡特色产品与文化

1) 特色产品

东山得天独厚的高山气候条件,加上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是发展高山特色农业、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最佳基地。东山主要名、特、优产品有东山云雾茶、东山红辣椒、东山良种母猪、反季节西红柿、白岭雪红萝卜、雪莲果等。这都为当地人民发展现代农业、开发土特产奠定了基础。

2) 特色文化

东山是广西52个瑶族乡中瑶族人口最多、占全乡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乡,瑶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0.6%。这里不仅民风纯朴,而且山清水秀、溶洞奇观、风景优美、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有原生态的龙岩水库旅游区(正在规划建设中),有气势宏伟的野牛岩水帘瀑布;有任人遐想的仙人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瑶寨古村落和古驿道;有集中展示瑶族古老文化的“盘王节”;有充满激情的“三月三”对山歌。此外还有仙人桥、九狮岭庙等名胜地;有修建于晚清的东山英勇抗击敌人的三大石寨(牛角石、雷公岭、平安),有大革命时期英勇就义的斜水村文庄革命烈士墓。这些人文文化都是瑶乡人民的文化瑰宝,为瑶乡人民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人文景观和着力点。

3. 瑶乡盘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

笔者于2015年5月26日赴瑶乡,对瑶乡的盘瑶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现状展开调研。本次调研共分发问卷150份,有效回收问卷118份,问卷回收率达78.7%。问卷调查人群有村官、乡政府工作人员、村民、中学生,基本上涵盖了目标人群的类别,走访村民以清水村和上塘村村民为主。后期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问卷中尝试对盘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加以分析呈现,并试图从中找到突破点和民族社会工作的契合点,来探讨东山瑶乡民族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前景。

3.1. 居民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回收的118份问卷中,调查的居民中男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5.9%和44.1% (表1),75.4%都是东山本地人(表2);,则兼顾了青少年(占29.7%)、中年(54.3%)、老年(占16.1%) (表3),从而保证了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覆盖性。而我们从表4中瑶族调查对象占75.4%可以明显看出瑶乡瑶族聚集的民族特点,所调查的人群中文盲仅占4.2%,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则占33.1% (表5),实

Table 1. Gender of respondents

表1. 被访者性别

Table 2. Where are the respondents

表2. 被访者哪里人

Table 3. Age

表3. 年龄

Table 4. Nation

表4. 民族

Table 5. Education level

表5. 文化程度

际上瑶乡居民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比例暂时还未达到这么高,这或许是和我们抽样中乡政府工作人员比例偏高所导致的。在表6中,瑶乡人民说瑶话的比例仅占33.1%,这和他们所占的人口比例75.4%来说是不高的。瑶话作为瑶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文化、历史、特征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瑶话的式微是要引起大家警惕和注意的。

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民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民文化程度的高低和其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为真实显示被调查农民的文化程度,笔者以身份为维度、以文化程度为经度,将其进行了交叉列联分析,如此便可以清晰看出在被调查的19个农民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2.6%,初高中学历的占26.3%,而中专以上学历的占10.5%,也就是说初高中以下的农民比例占到了调查人数的78.9%,农民文化程度的低下也可能会对盘瑶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阻力(表7表8)。

3.2. 被调查者对瑶族文化的认知情况

盘王节,民间称“做盘王”、“跳盘王”、“跳盘皇”、“祭盘王”、“祭盘瓠”、“拜盘王”、“还盘王愿”、“还盘古皇愿”、“太公愿”、“赛盘古”、“奏盘王”、“奏鐺”、“拜王”、“跳王”、“耍歌堂”等,是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怀念祖先、崇拜英雄,传承和弘扬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瑶族民间对于盘瓠崇拜及祭祀可谓源远流长。可以说盘王节在瑶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在汉族人民心中的地位。在未统计之前,笔者还怀疑这道题设置的必要性问题,但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笔者和调查小组的组员发现,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记得具体是哪天,这种情况在东山瑶族乡的一所中学里尤为突出,参加调研的大多是初二、初三的学生,他们在填答此题过程中有疑惑不解的情况出现。而我们的调查数据也显示,被调查居民中,竟然有25.4%的人不知道盘王节是哪一天(见表9)。

文化的传承大多是对传统的一种传承,而我们常所谓的传统,其实可理解为一种社会记忆。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流传,是对于过去社会的一种记忆。伴随着这种记忆,人类将一些社会现象和活动无意识的传承下来。而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传承力上,也体现在民众对于特定社会现象和活动的记忆力上,试想,如果若干年后,瑶乡人民的后代子孙将再也记不起盘王节,而与盘王节有关的社会活动和印象也日渐模糊时,我们何以再谈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呢?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服饰文化内容。服饰是文明的窗口,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服饰又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社会制度的表征汇1。服饰从蔽体防寒到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凝聚着本民族世世代代的思想成果,凝聚着这个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传统服饰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攒下来的设计创作成果,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服饰内容无不折射出这个民族的色彩爱好、审美情趣、设计理念、设计成果等设计文化的内容。

瑶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设计和艺术水准极高的服饰文化。瑶族服饰五彩斑斓,是华夏服饰文化中的一块瑰宝。由于瑶族内部支系的不同和经济基础、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审美趣味和审美取向的不同,导致了瑶族服饰众多的不同款式的设计。据统计,瑶族服装的款式多达一百多种,头饰也有一百多种。一个民族设计创造了如此多的服饰款式在世界上实属罕见。瑶族服饰反映了瑶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心灵手巧,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高超的设计能力和丰硕的设计成果。在调研途中,也曾遇见穿瑶服的阿婆和稚童,秧苗田田,水泥马路,佝偻的阿婆和背带中牙牙学语的小孩,好舒心的画面。可是年轻人生活中大多不穿瑶服了,工厂批量生产的便捷服装代替了丝丝缕缕五彩针线繁琐又细密的编织,我不知是该感叹现代文明的便捷呢还是该感慨华丽织锦不再的空白。在

Table 6. The use of language in daily life

表6. 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使用语言

Table 7. Identity

表7. 身份

Table 8. Contingency tables

表8. 列联表

Table 9. What is the day of Panwang Festival

表9. 盘王节是哪天

调研中,数据也证实了平时穿瑶服的人仅占调查人数的5.9%,而在重大节日穿瑶服的人也仅占到24.6%,基本不穿的人占到了69.5%。(见表10)这样的比例和数字当真令我无所适从,在走访调研途中,笔者也了解到现在年轻人会做织锦的已不多,老人是都会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织锦文化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也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东山瑶族乡清水街道有一个瑶族文化陈列馆,里面是瑶族人民从出生到死亡一些仪式、庆典的缩影,也是瑶族服饰、生产、生活文化的缩影。从表11可以看出,有将近50%的人不知道这个文化陈列馆的存在,而在接下来的原因探寻中,则显示了大家或是“没听说过”或是“没关注”(见表12),笔者不想对此妄加评判,但数据还是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瑶乡民众对自身文化衰微的漠视和“不以为然”的态度,大家以各自的生活方式存续着,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这种忽视已威胁到民族文化传承的延续时,我们就不能不无动于衷、坐视不管了。而政府层面的提倡和支持是少不了的,但民族社会工作者从发展的角度所倡导的社区发展和优势视角或许会起到不一般的反响。

3.3. 被调查者对瑶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虽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瑶族文化的衰落表现在各个方面,而民众的神经有些时候也过于麻木,但在保护瑶族文化遗产这个原则性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有97.5%的人还是高度赞同非常有必要保护瑶族文化遗产(表13),这还是很令人欣慰的,虽然这些想法落到行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迈步的时候至少要有一直走下去的勇气和坚持。

在谈到保护瑶族文化遗产方面,民众除了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问题,在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的表现还是很乐观的(见表14)。而涉及到行动方主力军这点上,41.5%的被调查者认为由政府、公益机构、民众等社会各界一起努力会更好,但这样同时也分散了大家的责任承担意识,有时候难免会遇见“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闹剧;除此之外,认为政府应当在保护过程中起到主力的人也占到34.7% (见表15),这一方面说明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民众依赖性的体现。如果自己本民族没有保护遗产文化的自觉性,而只有政府在那里振臂高呼,那也是很孤独的独行者。

Table 10. When to wear Yao costumes

表10. 什么时候穿瑶族服饰

Table 11. Do you know the Qing Dynasty street, the Yao Nationality Museum

表11. 是否知道清水街东山瑶族陈列馆

Table 12. Reasons for not knowing

表12. 不知道的原因

Table 13. Is it necessary to protect Yao’s cultural heritage

表13. 保护瑶族文化遗产是否有必要

Table 14. If conditions allow you to be willing to protect/pass Yao culture

表14. 如果条件允许您是否愿意保护/传承瑶族文化

Table 15. Who is the main force i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Yao cultural heritage

表15. 在瑶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谁是主力

4.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瑶乡文化保护的可行性

4.1. 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呼吁民族社会工作

就笔者调研分析和实地走访来看,东山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存在以下问题:传统文化元素的式微。在调研和分析中,发现盘王节并不为每个瑶族人所熟知;而瑶族璀璨的服饰织锦文化现在出现了断裂和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师公队人员的流失和活动的减少甚至省略都是比较严重的;而山歌艺术在了解中除了歌王本身外,其他民众对其渐渐疏远,尤其是作为本民族特色之一的腰鼓舞已不见踪迹,代之而来的是席卷中国的广场舞。像节日、服饰、仪式、活动等一系列承载瑶族特色文化的印迹逐渐模糊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瑶族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式微,也有现代文化的断层和不能为继,这在长远来看将渐渐导致本民族文化的沉寂和消失。民众保护意识的淡漠。对于自己本民族服饰文化的渐渐式微,很多人不以为意,觉得外面卖的衣服既便宜又实用,为何非要跟自己过不去非要又累又难受地把自己的身体束缚在传统的服饰里呢。或者即使有所想法,也只是觉得其他人对这样的小事大惊小怪,只是穿衣习惯变了而已,很多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属于自己身体一部分的东西在渐渐远离。这样的心态无异于温水煮青蛙,悔时已晚。

4.2.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瑶乡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可行性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的专业助人活动,它的价值理念与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取向是有密切的联系。民族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必然要具备以上价值理念。而除此之外,民族社会工作还要结合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区域特点、经济状况等情况形成相应的价值理念,包括:第一,为少数民族提供各种服务。第二,尊重少数民族。一是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尊严和价值。二是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第三,要从优势视角关注少数民族自身能力的提升。

针对以上瑶乡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出现的传统文化元素式微和民众保护意识淡漠,民族社会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优势视角理论。在民族社会工作中,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能力的提升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才能建立起他们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与自信心,才能激发起他们自身的潜能,助其自助,实现本民族的发展。注重少数民族能力的提升,是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必要途径。而眼下瑶乡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换个角度来看,未尝不是一个挑战和自我提升的尝试。瑶乡地理位置偏远,但正因为这样,受工业化影响程度浅,才保持了她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如果开发打造宣传的好,便是一条致富的道路。而村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再添加本民族特色元素文化在内的商品,便能在发展和传承中保护瑶族的织锦文化、师公文化等特色文化。

增能理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同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救、复苏和兴旺的潜能,只要激发出它内在的精髓,焕发出它的生命力,传承是肯定不在话下的。民族社会工作者要在保持文化敏感性的同时,发展出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力,并引导、帮助民众发现自己的潜能,挖掘出自己本民族文化发展的潜能,使的本民族文化以另一种姿态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4. 结语

东山瑶族乡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问题小的来说是区域性的文化传承问题,大的话来说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层面的一个短板,而民族社会工作借此契机,以其独有的专业价值理念和独到地处事工作方式,不仅能为东山瑶乡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走出一条非常规却行之有效的道路,为民族社会工作自身本土化的发展找到了契合点,亦是当今创新社会治理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大胆尝试。如果民族社会工作在瑶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本土化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那必将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文章引用

黎国举,韦 敏. 论民族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以东山瑶族乡上塘村为例
The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ocial Work—A Case Study of Yao Village in Dongshan Yao Nationality[J]. 现代人类学, 2017, 05(02): 22-31. http://dx.doi.org/10.12677/MA.2017.5200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黄慧. 试析民族社会工作在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展中的运用[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3): 27-29.

  2. 2. 钟福国, 陈芳芳, 李巾. 探讨整合取向的民族社会工作——以甘肃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社区移民项目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 2011(1): 25-28.

  3. 3. 李霞. 计划与调查——民族社会工作介入武陵山片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考[J]. 广西民族研究, 2014(1): 114- 121.

  4. 4. 李林凤. 多元文化下的民族社会工作[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2), 15-19.

  5. 5. 张丽君. 民族社会工作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中的作用[J]. 传承, 2013(5), 28

  6. 6. 操竹霞.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村落现代化建设研究[J]. 贵州民族, 2013(5): 25-28.

  7. 7. 斯芹. 民族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牧区学前教育[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8. 8. 钱宁.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社会工作[C]//北方民族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宁夏社会学会. 2012: 2.

  9. 9. 钱宁. 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北方民族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宁夏社会学会. 2012: 2.

  10. 10. 江波, 赵利生. 民族社会工作的特征, 实践原则与发展路径[J]. 西北民族研究, 2014(4), 134-140.

  11. 11. 刘芳, 张阳阳.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藏区”的必要性, 问题和对策分析[J]. 社会工作, 2014(2), 77-83.

  12. 12. 缐媛红. 中国民族社会社会工作研究综述[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6), 260.

  13. 13. 王旭辉. 民族社会工作的合法性, 实践价值及策略性发展重点[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4), 68-73.

  14. NOTES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全球化与21世纪.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1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