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Vol. 07  No. 03 ( 2019 ), Article ID: 32090 , 6 pages
10.12677/APS.2019.73010

The Cours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Winter Olympics Games

Zhongwei Mi

College of Leisur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Received: Aug. 16th, 2019; accepted: Sep. 3rd, 2019; published: Sep. 10th, 2019

ABSTRACT

Taking the literature and so on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the course of our country’s participation i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has been sorted out and summariz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everal stages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a. The first stage is that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has started. The second stage is that the level of competition has been improved rapidly. And the final stage is the breakthrough and the forma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history and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an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Olympic Winter Games in Beijing 2022 Olympic Games.

Keywords:China, Winter Olympics, Course, Trend

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程与发展趋势

米中伟

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8月16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3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10日

摘 要

本文以文献资料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研究发现,我国参加冬奥会经历了起步、竞技水平迅速提高、取得突破和形成竞争优势几个阶段。在总结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程和阶段特征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全面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竞技实力;通过北京2022冬奥会完善冬奥会运作模式等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国,冬奥会,历程,趋势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前言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中国北京获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在北京进入冬奥会筹办过程之时,对我国参加冬奥会的演进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既能加深我们对中国参与冬奥会发展过程的认识,同时也能更好的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更好的认识举办冬奥会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2. 冬奥会的形成与发展背景

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冬季体育运动项目得到了普遍开展。举办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成为了顾拜旦和国际奥委会的愿望。这一设想直到第4届奥运会时得到了尝试,第4届奥运会首次将花样滑冰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第7届奥运会,除了将花样滑冰列为比赛项目外,还增加了冰球比赛,该届奥运会两个冰上项目获得了成功,展示了冰上运动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这也促发了国际奥委会尝试单独举办冬奥会的决心,并决定于1924年单独举行冬季运动会。

1924年1月24~2月4日,历史上被称为“第8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的第1届冬奥会在法国夏蒙尼举行,设滑雪、滑冰、冰球和有舵雪橇4个大项。来自16个国家295名选手参加了跳台滑雪、越野滑雪、花样滑冰、速度滑冰、有舵雪橇、北欧两项以及男子冰球7个项目的角逐。这次运动会既紧张激烈,又体现出友谊与团结的氛围,在国际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反响。1925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将这次冬季运动会追认为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奥会的发展初期,受气候、场地器材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冬季运动的开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参赛国家也主要为少数欧美发达国家。第4届冬奥会于1936年2月在德国举行。同年8月,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在德国柏林召开,这是最后一次冬、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国家举行。尽管这一时期冬季运动项目的世界传播和参赛存在局限性,但冬奥会的模式逐步形成并稳定。冬奥会不仅弥补了夏奥会的不足,也使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更加完善。

初期的冬奥会与夏奥会在同一年度举办。但随着冬奥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同一年举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难度越来越大。1986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将夏季、冬季奥运会分开举办,将第17届冬奥会举办时间提前至1994,之后仍按每4年一届的周期正常举办。20世纪90年代后期,冬奥会的运作模式不断完善,对违禁药物、运动员性别的检测、竞赛中先进电子器材的使用等使冬奥会的竞赛的公平公正得到了有效保障。

从1924年到2014年,冬奥会共举办了22届(第二次世界大战迫使两届冬奥会停办)。竞赛项目由最初的4大项、7分项、14小项,发展到7大项、15分项、98小项,参赛人数由1924年的295人,增至2014年的2873人 [1] 。从冬奥会的举办地看,欧美是主要的举办地。欧洲举办14次,美洲举办6次,亚洲举办2次,举办最多的是美国共有4次,其次是法国3次,加拿大、日本、瑞士、挪威、意大利、奥地利各2次,俄罗斯1次、原南斯拉夫(波黑) 1次 [2] 。

冬奥会举办地在各大洲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特点,也不利于冬季运动项目在全球的普及以及冬奥会的全球化发展。因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有利于冬奥会的世界均衡化发展,同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及奥林匹克精神的世界传播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发展历程

3.1. 参与冬奥会起步阶段(13届~15届)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会议,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的决议。1979年11月27日,时任中国奥委会主席钟师统宣布中国奥委会决定接受国际奥委会的决议,并参加1980年举行的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迅速提高竞技水平参加奥运会成为了体育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1980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省一级以上的体委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部署”的方针,并提出力图“在80年代末根本改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落后的状况,使我国体育在全世界放异彩” [3] 。因此,与奥运竞技对接就成了发展重要路径。根据奥运会项目设置和金牌分布进行调整,将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跳水、体操、举重、足蓝排球、射击、射箭、速度滑冰等13个项目被列为全国重点 [4] 。

在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以后,我国首次参加的奥运会是1980年2月第13届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我国派出了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等18个单项的比赛。首次参赛的我国男女选手,与世界冬季项目竞技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无一人进入前10名。

第14届冬奥会于1984年2月在前南斯拉夫的沙拉热窝举行。我国派出37名运动员参加了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冬季两项、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5个项目比赛。我国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5分,列第23位。第15届冬奥会于1988年2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我国派出20名运动员参赛。由于未能取得冰球项目参赛资格,雪车和雪橇等项目国内尚未开展。因此,我国仅参加了花样滑冰、速滑、越野滑雪三个项目共18块金牌的竞争。由于受气候条件、设施以及群众基础等因素限制,我国冬季项目竞技发展相对缓慢。冰雪项目的普及除了北方的部分学校开展了冰雪运动项目课程外,其它省份的学校在场地和师资方面都缺乏相应办学条件 [5] 。由此可以看出,此阶段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竞技水平均与世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3.2. 竞技水平迅速提高阶段(16届~18届)

1992年2月8~23日,第16届冬奥会于在法国的阿尔贝维尔举行。我国派出34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3枚银牌,2项第4名。其中,叶乔波带伤上阵,顽强拼搏,夺得了500米、1000米两项速滑的银牌。1996年第17届挪威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我国27名运动员参加了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滑雪、冬季两项等项目的竞争。共获得1枚银牌,2枚铜牌。第18届冬奥会于1998年2月7~22日在日本长野举行。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滑冰、冰球、滑雪、冬季两项4大项,短道速滑、速滑、女子冰球、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等共40个单项的比赛。本届比赛中国队成绩大幅提高,共获得6枚银牌,2枚铜牌。是参加冬奥会以来获得奖牌最多奖牌的一届。

经过持续的努力,我国冬季项目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实现了奖牌突破,更从整体上全面提升了竞技水平。虽然没能获得金牌,但充分展现了中国队的竞技实力,我国运动员冬奥赛场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也给各国运动员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3.3. 取得突破阶段(19届~20届)

2002年第19届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中国共派出了72名运动员参赛。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队杨扬击败了保加利亚的叶夫根尼亚·拉达诺娃,获得了冠军,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冬奥会金牌。此后,她又与队友协力夺得女子3000米接力银牌,并在女子1000米短道速滑再夺金牌。申雪、赵宏博获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铜牌。中国队总计获得3金、4银2铜,9枚奖牌,列奖牌榜第12。

第20届冬季奥运会于2006年2月10日至26日在意大利都灵举办。本届冬奥会中国派出78名运动员参加了3大类、9个分项、47个小项的比赛。韩晓鹏在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项目夺得金牌。中国4名女选手进入空中技巧决赛,显示出强大的整体优势。我国冬季项目竞技能力取得了突破,不仅表现在金牌的突破,而且表现在整体实力的提升方面,获得奖牌项目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雪上项目参赛规模持续增长并实现了我国雪上项目成绩历史性突破。在雪上项目、花样滑冰等欧美选手垄断的领域,展现出了争金夺银的竞技实力,成为冬奥赛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4. 形成竞争优势阶段(21届~)

2010年2月第21届加拿大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5枚金牌、4枚银牌和2枚铜牌,金牌数则创造了历史最高。中国所获得的5枚金牌来自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两个大项。在短道速滑项目竞技中,中国女队包揽了全部四个单项的金牌。其中,王濛成功卫冕500米冠军,夺并得了1000米和3000米接力金牌。申雪、赵宏博花样滑冰双人滑夺冠并创造了总得分的世界纪录,同时,中国另一对选手庞清、佟健获得该项目银牌。刘忠庆获得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铜牌、李妮娜和郭心心获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银牌和铜牌。中国女队获女子冰壶铜牌。

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设15个大项,98小项。中国共有66名运动员参加冬奥会4个大项,49个小项的比赛。共获得3金、4银、2铜,奖牌总数9枚。短道速滑队共获得2金3银牌1铜。其中,周洋蝉联短道速滑1500米冠军、李坚柔获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男子短道队获2银1铜,显示出中国短道速滑强大的整体实力。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男女分别有两名运动员进入前4名,虽然在最后决赛中出现失误没能获得金牌,但1银1铜的成绩同样表现出了竞技实力。

从这一时期我国冬奥会获得金牌和奖牌数量和比例看,短道速滑获金牌数和奖牌数最多,其次是速度滑冰。不难看出,我国已经形成以短道速滑为优势项目,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冰壶为潜优势项目的冬奥竞技优势和发展格局。

4. 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发展趋势

4.1. 全面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竞技实力

我国从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冬奥会奖牌榜排名逐步上升,已经保持在冬奥会奖牌榜第2集团,成为冬奥会竞技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虽与冬季项目传统强国俄罗斯、挪威、德国、美国等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国际冬季运动竞赛中的重要竞争力量。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我国冰雪运动的参与人口迅速增加。1996年我国经常性参加滑雪运动的人口约为1万人次,2014年达到1300万人次 [6] 。冬季项目的普及为我国冬季项目竞技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2022北京冬奥会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广泛开展带来契机,“北冰南展”、“南冰北练”,“北雪西拓”等战略改变了我国冰雪运动开展状况不佳的局面 [7] 。申办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是促进我国早日成为冬季项目强国的基础和良好发展机遇。

4.2. 通过北京2022冬奥会完善冬奥会运作模式

冬奥会的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参赛国达到了88个,参赛运动员2873人。参赛女性运动员的比例迅速提高,由1948年时的11.5%提升至2014年的40.3% [8] 。由此也带来了冬奥会的规模过大、举办成本高、赛后场馆利用难等问题。以第22届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为例,从申办到举办的累计投入高达510亿美元。巨额的举办成本影响了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令许多国家因申办经济负担而放弃申办冬奥会,如瑞典斯德哥尔摩、挪威的奥斯陆、乌克兰的利沃夫及波兰的克拉科夫相继退出了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申办。因此,探索可持续性发展,完善冬奥会运作模式将成为冬奥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北京将秉持节俭办赛的理念,促进北京2008年奥运会遗产积极效应的发挥,不论是有形遗产,还是无形遗产,不论是体育遗产,还是环保遗产、交通遗产、传媒遗产、教育遗产 [9] 。将可持续发展推动冬奥会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树立冬奥会与环境、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典范。

4.3. 在推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在申办冬奥会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将是北京承办冬奥会的原则和主要指导方针。而《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的“将可持续性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日常运行、拓展基于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深化体育与文化的融合等改革措施”,其核心是降低奥运会运行成本、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注重人文关怀等,这与北京2022冬奥会的三大理念高度契合。可以预见,北京冬奥会将在推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改革目标的绝佳体现。

4.4. 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与发展奥林匹克精神

2022年冬奥会来到中国,不仅将激发中国13亿人民对奥林匹克冬季项目的热情,也将推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10]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文化在渊源、演进与特征上差异显著,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北京2022冬奥会将充分发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在丰富与发展奥林匹克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北京冬奥会《申办报告》也描绘了这一愿景:北京2022将把地域维度的长城文化、时间维度的春节文化及百年冬奥与奥运会元素整合,创造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 [11] 北京冬奥会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结合的开创性、独特性将引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5. 结束语

北京申办2022冬奥会,既显示了我国社会持续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自信。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必将有效地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民族凝聚力,不仅契合了我国民族复兴伟大历史进程,也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及在国际奥林匹克发展中的作用相一致。

文章引用

米中伟. 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程与发展趋势
The Cours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Winter Olympics Games[J]. 体育科学进展, 2019, 07(03): 75-80. https://doi.org/10.12677/APS.2019.73010

参考文献

  1. 1. 2014索契冬奥会. 北京冬奥申委官方网站[EB/OL]. http://www.Beijing2022.cn/, 2016-06-21.

  2. 2. 谭祝平. 我国参加冬奥会成绩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4(8): 92-95.

  3. 3. 国家体委. 关于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几个具体问题的请求报告, 体育运动文件汇编(1949-1981)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141-142.

  4. 4. 伍绍祖, 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9: 271.

  5. 5. 张瑞林. 基于北京冬奥会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2(1): 1-4.

  6. 6. 韩秉志. 冬奥会如何点燃冰雪消费热[N]. 经济日报, 2015-08-13(011).

  7. 7. 王诚民, 郭晗, 姜雨. 申办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影响[J]. 体育文化导刊, 2014(11): 53-56.

  8. 8. 孙科. 2022北京冬奥会: 改革∙转型∙引领——易剑东、张斌对话录[J]. 体育与科学, 2015, 36(5): 1-3.

  9. 9. 易剑东, 王道杰. 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价值和意义[J]. 体育与科学, 2016, 37(5): 34-40+33.

  10. 10. 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 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报告[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5: 4.

  11. 11. 汪涌, 林德韧. 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为世界和国人带来什么? [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01-14(00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