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Vol. 11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62116 , 6 pages
10.12677/APS.2023.111003

传承与创新:凤阳花鼓现代转型及其启示

丁荣星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1月22日;录用日期:2023年2月27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6日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凤阳花鼓的题材选取、表现形式、肢体动作设计和表演场域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其次是通过现代转型历程分析凤阳花鼓现代发展的路向适应性、健身性、实践性、表演性和文化性的特征;最后总结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与现代体育相结合以及营造传承与创新的浓厚氛围与条件等传承与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凤阳花鼓,现代转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创新

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Fengyang Flower Drum and Its Enlightenment

Rongxing Ding

Graduate School,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an. 22nd, 2023; accepted: Feb. 27th, 2023; published: Mar. 6th, 2023

ABSTRACT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engyang flower drum and its enlightenment through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Fengyang flower drum.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Fengyang flower drum include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me content, the secularization of art form, the living of body movement design 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performance field. Internal logic: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Fengyang Huagu modern transformatio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mee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promotes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nlightenment of folk traditional art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adhering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transformation; implementing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a great practice to actively build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Fengyang Flower Drum, Modern Transformation,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既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也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聚民心、育新人、展形象的精神力量作用。因此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而凤阳花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记忆,也对当地人民及全国人民有着非凡的文化意义。纵观学界既有研究,凤阳花鼓历来得到诸多学者关注,更多侧重于对凤阳花鼓音乐舞蹈的艺术和历史起源的追寻研究,鲜有站在现代转型发展的视域为凤阳花鼓找寻具体的创新传承思路 [1] 。因此,本文透过凤阳花鼓现代转型历程,分析凤阳花鼓现代发展路向的特征,探讨凤阳花鼓体育与文化的双重功能,总结凤阳花鼓现代发展经验,为推广体育运动和民间传统文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凤阳花鼓现代转型的发展路向

“路向”意指道路延伸的方向,多比喻青少年成长的路向,由此“发展路向”指事物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世界各国文化史表明,传统文化现代转型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路向必然是消除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和文化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和对立,使其具有现代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凤阳花鼓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中顺应了这个发展路向,从而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蓬勃生机。

2.1. 题材选取:主题彰显时代,内容反映追求

每件艺术作品皆围绕着某一主题创作而成,而作品的内容是根据主题衍生,二者相互体现,密不可分,因此艺术作品皆有主题,而题材的选取来源于时代背景并彰显时代特征,衍生的内容反映追求。凤阳花鼓的题材也同样如此。

在现代转型历程中,凤阳花鼓题材主要围绕群众日常生活、党和国家两大主题进行创作,反映出三个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分别表现为: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生活的艰苦条件。比如,著名歌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原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歌颂出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困苦生活的现状和原因;到改革开放之后,人民当家作主,主要反映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被广泛传唱的《王三姐赶集》与《鲜花调》也围绕群众日常劳作说唱出当地风俗习惯和环境等;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对现代物质与精神的高标准与追求。比如,在小岗村演出的著名节目《春风吹绿花鼓乡》也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趋向好。在2018年的第十届国际建博会上,凤阳花鼓围绕“传承文化,舞蹈健康人生”主题将凤阳花鼓的特色与现代体育健身操的韵律匀速融为一体创作《凤阳花鼓健身舞》。

2.2. 艺术形式:组织构造适应时代发展,外在形式多元并存

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因此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艺术形式不仅适应时代发展,而且真实反映社会的新变化、新生活。

原生态的凤阳花鼓是一种双人表演的民间艺术形式,以花鼓小锣为道具,以演唱民间小曲为主,常被当作行乞的手段;比如,在民间广为流传“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是原生态凤阳花鼓的典型表演形式。建国之后,凤阳花鼓主动打破自身固有形式,吸收借鉴其他艺术,逐渐演变以舞蹈为主,音乐为辅的表演形式,常被当作娱乐的工具,以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比如,现在著名的双条鼓表演,就是凤阳花鼓去掉了说唱形式演变形成的。随着全民健身的全面号召,凤阳花鼓结合体育等现代元素转型发展,使得花鼓健身操等新形式应运而生,常被用来愉悦身心与锻炼身心。比如,在第十届国际健博盛会上参与《花鼓小锣唱凤阳》表演的男女花鼓队员们,身着靓丽的服装,跳起欢快的舞蹈,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手中敲着花鼓与小锣,边歌边舞,或节奏多变,或昂扬激越,或悠扬纤柔,把既能充分展现凤阳花鼓这一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又能展现家乡凤阳崭新风貌的凤阳花鼓创新之作,做了精彩的演绎。在现代社会凤阳花鼓与现代体育舞蹈元素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就是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团带来的《百面花鼓》作品,该作品首次用话剧的艺术形式且注入了拉丁舞元素,讲述老一代花鼓女克服种种困难,矢志不渝地带领凤阳花鼓走向世界舞台的动情故事,不但在继承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而且形成了热烈奔放、深情优美、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2.3. 肢体动作设计:肢体显现艺术魅力,动作映射群众需求

每件艺术作品均会通过肢体动作展现其独特的外部形态和特征,因此肢体动作设计是艺术作品呈现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艺术运动之中关键也在于肢体动作的设计与推广。所以肢体动作设计的更替可见群众生活转变,群众生活现代化变迁亦必然凸显在艺术作品的肢体动作之中,凤阳花鼓肢体动作设计即是如此。

一是动作形态个性化,提升运动参与率。凤阳花鼓中的经典动作“颤”、“摆”、“摇”不仅蕴含着方圆相济的图形美,还能折射出凤阳花鼓舞蹈独特的肢体形态。在凤阳花鼓舞蹈形态设计中,存在大量轻盈、飘逸、柔美翩翩的舞步,如飘飘步飘鼓条、十字步揉鼓条、正步位甩鼓条等,这些动作不仅是鲜明表达女性美的特征,还能吸引更多参与者进行运动。

二是肢体动作全面化,拓宽运动覆盖率。经典动作凤凰点头强调身体各个部位包括脚、膝盖、手、头部、眼部的协调,使得身体得到舒展,让参与者在表演和训练中能充分地得到全身运动的效果。

三是舞蹈创编精益化,加强运动有效率。比如,极具观赏性和健身性的凤阳花鼓健身舞将健身动作与凤阳花鼓相结合,集健身、普及于一体,既体现舞蹈的柔美又具有健身的力度和强度,整套动作运动量适中,满足现代人健身需求。

2.4. 表演场域:选择源于群众,主体凸显群众

任何艺术作品皆需借助某一表演场域来呈现于众,因此表演场域不可或缺。通过表演场域可探寻表演发生社会语境、微观地理空间场所、表演主体与观演群体和表演时间等脉络。所以现代转型的变迁也必然凸显在艺术作品的表演场域之中,凤阳花鼓表演场域同样如此。

一是表演语境来源群众。在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产生凤阳花鼓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1955年陆中和等凤阳花鼓传承人在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献演,首次以舞蹈的形式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转而到了现代,为了获取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来传承民间传统艺术,凤阳花鼓新形式相继呈现在国内外大型舞台、春节联欢晚会以及中小学校园里。

二是表演空间场所便利群众。原生态的凤阳花鼓表演在民俗活动中,凤阳花鼓一般在室外比较开阔的区域进行,便于聚集民众观演;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新时期的到来,凤阳花鼓也逐渐出现在高雅的舞台上来呈现于众。进入新时代,凤阳花鼓健身操的推广与普及使其变成人民群众随时随地能够开展的一种大众健身的艺术。

三是表演主体与观演人员凸显群众。从源至今凤阳花鼓表演的主体始终为人民群众,不论以何种形式皆选材于群众,表演服务于群众,是典型的“娱他”型民间艺术。比如原生状态下的凤阳花鼓是供给给人民在田间自娱自乐的一种表演,而现代转型后的凤阳花鼓即可以在舞台上呈现,也可以出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之处。

3. 凤阳花鼓现代转型发展路向的特征分析

3.1. 适应性

适应性即通过长时间的选择而形成的常态性发展特性。除外,新时代要求要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人们身心相契合 [2] 。在凤阳花鼓现代转型历程中,其题材内容与现代社会发展脚步相适应;其艺术形式也是在广泛吸纳体育等其它优秀元素,使自身具备综合性的现代发展能力,从而创造出传承与创新的更多可能性;表演的肢体动作设计和表演场域始终与人民群众的身心相适应,在愉悦人民群众的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对中国传统优秀民间艺术的更大兴趣。由此所呈现出的现代发展路向始终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身心需求相适应,且形成常态性的现代发展路向。

3.2. 健身性

任何体育运动都是以身体活动的形式进行。而健身操是多数人喜爱的运动项目,除了趣味性强,音乐动感之外,更受追捧的是它的健身价值 [2] 。凤阳花鼓起源于当地的生产劳作和风俗习惯,虽然它是以民歌形式而著名,但不可否认凤阳花鼓具有运动型的特征。尤其是经过现代社会转型发展之后,凤阳花鼓的健身性特征十分凸显。比如,凤阳花鼓健身操的创编就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特色项目,其目的就是要通过锻炼,有效地提高人们的有氧耐力素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练习者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促进身体素质。此创编与推广也让凤阳花鼓不仅成为日常生活中娱乐自我,强健自我的不可或缺形式,也使得这项民间运动艺术迸发了超乎寻常的生命力。

3.3. 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参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 [3] 。凤阳花鼓根据社会的发展、群众的身心需要对凤阳花鼓进行不断地更替创造,使其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更具有普及性和体育锻炼的价值。比如,凤阳花鼓题材内容和形式是紧贴社会发展的要求。除外,笔者认为现代转型后的凤阳花鼓,其更多偏向于肢体动作的展示呈现于众,这种存在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演者,皆能充分享受乐趣并提高身体素质、娱乐身心。凤阳花鼓的现代发展路向在实践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对民间艺术欣赏的需求,同时又利用新思维、新形式和新方法进一步创新发展,从而使得凤阳花鼓更具健康、合理的发展。

3.4. 表演性

表演性是指通过一定的舞蹈组合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内在含意。它是由舞者创作改编的舞台表演艺术品。现代转型路向下的凤阳花鼓健身操就是表演性的典型代表。从原始的民歌或单独的舞蹈形式逐渐将体育与舞蹈动作巧妙的结合,创编成整齐简单的舞步,配合着凤阳花鼓最具特色的戏曲形式的表演艺术形式。这种形式不仅能充分展示凤阳花鼓的艺术精华,传达地方人民的文化气息和民族精神,还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凤阳花鼓健身操中,感受健身与文化氛围。

3.5. 文化性

文化性的本质是指一个民族的特色所在,保持其民族性和传统性就是其文化性的体现。从凤阳花鼓的题材选取上来看,一直以党和国家的主题为主;从凤阳花鼓的表现形式来看,无论是舞蹈还是健身操形式都保持了本质的文化特性;从凤阳花鼓的肢体动作设计中来看,“颤”、“摆”、“摇”等经典动作一直糅合在现代表演艺术之中。比如在大学生艺术节上所表演的节目《百面花鼓》,将凤阳花鼓与现代体育舞蹈想结合,让高校师生参与其中,在不断练习过程中,不仅能受到凤阳花鼓音乐和动作的熏陶,还能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当地的历史、文化等,这不仅传承和发扬了凤阳花鼓民间传统文化,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经验和启示——以凤阳花鼓为例

4.1. 原生态基础上的创新是可持续传承的源泉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民族传统文化如何现代转型,实现可持续传承与发展则需要我们在保持原生态基础上不断去发掘、培育、创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动力和教育价值 [4] 。凤阳花鼓的现代转型过程启示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必须符合其发展规律,既要有创新,也要保持其原生态模样;既要发挥体育和文化的双向功能作用,还要被社会所认同。只要在保持原有的独特性才能找到赖以存在的个性所在,从而不断创编出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群众身心需求的新形式,由此才能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4.2. 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结合是传播的有效途径

体育运动是现代群众锻炼自我、提升自我身体素质的直接手段。现代体育形式的多元性给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创新契机,例如健美操、体育舞蹈、霹雳舞等。从凤阳花鼓的现代发展路向可得,凤阳花鼓与健身操结合形成新的传播形式即主要以凤阳花鼓音乐为背景,保留其代表性动作且与健身操相创编,在社区、坊间和工厂等地推广;发挥了其体育与文化的双重功能;不仅得到社会的认同,更是受到群众的追捧。这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结合最典型的代表。由此,笔者认为,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持久性传承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仅要以经验性、传习式的方式,还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加以改良和创新。

4.3. 营造民族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和条件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来说,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对当地的人民群众有着极大的影响,更是对普通人民群众有着不一样的文化意义价值,它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同时也能丰富当地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对凤阳花鼓现代转型历程、特征的实践与研究,转而思考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困境。实践告诉我们只要适时的把握民族文化的独有特质,取其精华,以独特形式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当中,唤起大众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尊重,才能取得持久的传承效果。

5. 小结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传承与创新民间传统艺术,发挥其体育与文化双重功能,无疑具有延续文化命脉、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助攻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现代转型发展路向下的凤阳花鼓集音乐、舞蹈以及健身操等多种新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中并被大众所使用推广,不仅成为沟通人民群众身心的桥梁,也是加强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新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把握住其本质,保留其根本存在进行传承和创新;也要与现代体育相结合进行创编和推广;更是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才能够不断赋予新的涵义,迸发新的生命力,获得长久以往的传承和发展。

基金项目

基金来源: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名称:凤阳花鼓现代转型启示下的民族传统舞蹈传承与创新研究,编号:KYCX-1957。

文章引用

丁荣星. 传承与创新:凤阳花鼓现代转型及其启示
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Fengyang Flower Drum and Its Enlightenment[J]. 体育科学进展, 2023, 11(01): 14-19.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3.111003

参考文献

  1. 1. 朱春悦, 朱自超, 安江峰.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凤阳花鼓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6(7): 144-146.

  2. 2. 张萌萌. 健康中国视角下凤阳花鼓健身操特点与动作特征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 7(35): 232+234.

  3. 3. 马维. 浅谈领导者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J]. 山西青年, 2020(12): 283.

  4. 4. 许万林. 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传承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西安理工大学《安塞腰鼓》为例[J]. 体育文化导刊, 2016(6): 149-15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