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Linguistics
Vol. 09  No. 06 ( 2021 ), Article ID: 47581 , 6 pages
10.12677/ML.2021.9622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语法特点 及其教学意义

高艳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11月29日;录用日期:2021年12月22日;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9日

摘要

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以往多是基于语言本体角度进行归纳的,观点大同小异;而立足于第二语言教学,从学习者的视角出发,与其他语言相对比,现代汉语语法则在词类形态与功能、语法手段、不同层级语法单位的组合规律、韵律、特殊类的词语、句式与格式、补语与重叠等方面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特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对全面地认识汉语以及有效地教学颇具意义。

关键词

汉语,第二语言,外语,语法,特点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and Its Teaching Significance

Yan Gao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Nov. 29th, 2021; accepted: Dec. 22nd, 2021; published: Dec. 29th, 2021

ABSTRACT

In the pa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 were mostly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ontology; based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ers, compared with other languages, modern Chinese grammar 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part of speech form and function, grammatical means, combination law of grammatical units at different levels, rhythm, words of special classes, sentence pattern and format, complement and overlap, so-called “peak from the side of the ridg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Keywords:Chinese, 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 Characteristic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以往对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归纳,大多建立在本体视角之上。基于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视角,结合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准确全面地认识汉语,同时有助于国际中文教学的发展。

2.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与以法语、俄语、德语等为代表的印欧语言相比,汉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的实现不借助于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1],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也就是说,性、数、格、时、体、态等在汉语中没有显著标记,也没有狭义的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1) 你没吃饭。

2) 我吃完了饭。

3) 我们现在去吃饭。

4) 他吃完饭就来。

上述各例中存在人称和时体的差异,但是“吃”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变化。

这一特点为以汉语为二语或外语的学习者带来了便利,尤其是有利于初学者,免去了词形变化的记忆负担以及最初使用上的纠结和困扰。我们曾对来自俄罗斯、泰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韩国等国的留学生作过初步的调查,他们对此有很大程度上的共识。有俄语留学生反馈说,即便俄语母语者对于俄语词形变化,掌握起来也是有难度的,使用中也常会出现错误。

3. 词类具有多能性

汉语的词类具有多能性,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3.1. 就具体词类而言,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

就具体词类而言,每一种词类不仅没有专门的形式标记,而且与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唯一对应关系。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甚至是状语和谓语;动词可以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甚至是主语和宾语;形容词可以充当定语、谓语、状语和补语,有时甚至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且同一词类在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时,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变化。反过来说,一种句法成分也可以由不只一种词类充当。这对于非母语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便利。

但是每种词类有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之分,如动词和形容词主要充当谓语,充当主宾语是次要功能;名词充当主宾语是主要功能,充当状语和谓语是次要功能。一般而言,次要功能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如名词作谓语一般用于表示价格、籍贯等,这对非母语者来说,又是一个难点。教学者时教学者应加以强调,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3.2. 就具体词而言,兼类词较多

就具体词而言,兼类现象为数不少。兼类词属于语法功能不同的多义词。比如“毒”“铁”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挤”“堵”既是动词也是形容词,“习惯”“工作”兼属动词与名词,“科学”“标准”兼属名词和形容词。

教学时一般可采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导演”的名词和动词功能对应于英语的director和direct,“编辑”对应于英语的editor和edit。

为了集中显示同中之异,宜将兼类词同时呈现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让语境发挥其明确具体语义的作用,可称为“最小语境同现法”。

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导演,导演了很多著名的影片。

6) 我希望你还有希望。

4. 语序和虚词重要

汉语句子中词语的不同顺序和不同虚词以及虚词的有无对句法关系、语义和语用都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语序决定了句子是否合法以及语义的不同。比如“我吃饭”是合法的句子,而“饭吃我”则不成立。又如“我问他”和“他问我”,意思不同。

对于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以及语序与汉语存在差异的语言来说,语序在入门阶段是难点,教学中宜通过例句语序的变换来体现语义的差异。

其次,虚词的有无以及异同甚至在句中位置的差异,对意义的表达、对句子是否成立以及对句子的语气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徐志摩先生”和“徐志摩的先生”,前者无“的”,作为称谓是同位短语;后者有“的”,是偏正关系,意即“徐志摩的老师”。又如“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月”和“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月了”,只差句末一个“了”,但意思不同,前者表示“这篇文章的完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后者表示“这篇文章的写作至今已经一个月,还未写完”。又如“天黑”一般不可说,而要说成“天黑了”。又如“坐!”和“坐吧”语气不同,前者语气强烈,后者较为和缓。

虚词是汉语非母语者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需要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手段。

5. 韵律重要

韵律在汉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具有和谐音节节奏的作用,同时具有区别语体和造词完句的作用,对于表达的合法性和得体性具有重要意义。汉语语法的韵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广阔的空间有待探索。目前,“的”字的隐现、单双音节同义词语的对应、音节的完句作用、“单对单,双对双”的音节组配等一些规律可引入到汉语教学领域。

7) *种植树(植树/种植树木)

8) *治疗病(治病/治疗疾病)

9) *奇怪梦(怪梦/奇怪梦境)

10) *哭嘶哑(哭哑) [2]

11) *打粉碎(打碎)

12) *食堂里有好吃中国菜。(好吃的)

13) *我哥哥是学校的足球队的运动员之一。(学校足球队的运动员)

14) *我们多次信来往。(书信来往)

15) *我把她欺骗出来。(骗出来)

16) *这件衣服丑陋死了,你以后再别穿了。(丑死了)

17) *我们必须直面那些极其丑的社会现象。(丑陋)

6. 各层级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

汉语的复合词、短语与句子三级语法单位,组合规则基本一致,即都存在联合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述宾关系和述补关系。在词、短语与句子三个层面,体现出了汉语结构规律上的通约性。这对于非汉语母语者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一套规则贯穿三个层面。据我们对一些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调查,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同这一点。

结构关系 词 短语 句子

联合 日月 爷爷奶奶 你和我?

偏正 汉语 美丽家园 慢走!

述宾 司机 学汉语 警告他!

述补 提高 拿稳 看清楚!

主谓 地震 天晴 雨停了。

7. 特有的词语类别

站在非母语学习者的角度,结合典型的偏误表现,现代汉语语法中存在一些较为个性的类别。

7.1. 量词

汉语中的量词比较多,尽管有些量词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缺乏普遍性。量词与特定的名词或动词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约性和固定性,对于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或许归入词汇范畴更为合适。比如有的学习者造出了下面的句子:

18) *今天,超市来了一群烤鸭,我去买。

19) *猫是漂亮的动物,我家有三条猫。

7.2. 离合词

离合词是从使用特点的角度命名的一类较为特殊的词,虽是词,但却可以拆分使用,形同短语。离合词如“洗澡”“睡觉”“理发”“鞠躬”“道歉”“操心”“毕业”等,大多为述宾式,中间可插入定语、补语、“了”“着”“过”等成分,一般不可带宾语,这是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最易出错的地方,如:

20) *我的手机丢了,大街上,一个老人帮忙我了。(帮了我的忙)

21) *昨天在学校门口,我见面了我的同学。(与我的同学见了面)

22) *我星期六四个小时逛街。(逛了四个小时的街)

7.3. 处所义介词结构

与处所义有关的介词结构,一般是由介词“在”“于”“从”等与表示处所义的体词性词语构成。此种介词结构的宾语一般为处所义的名词,如地名、机构名等,有时一些非处所义的名词或代词,通过添加表述处所义的“前”“后”“边”“旁”“外”等以及“这里”“那里”“处”等,形成处所义短语,如“路旁”“屋后”“爸爸那里”“我这里”等。由于语言的差异性,二语或外语学习者不了解这个规律,常常发生偏误,如:

23) *每天下班到家的时候,我家的大猫在门等我。(门口/门边/门外/门旁)

24) *我从老师听到这些话,心里不开心了。(老师那里/处)

7.4. 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是从语义的角度命名的一类词,表示人或事物在空间上位移的方向,有的用作补语时具有虚化意义,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状态的开始、持续等。趋向动词分为单纯的和合成的两种,后者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集中表现在后带宾语时,如:

25) *一会儿我就进去教室,你马上回来宿舍。(进教室里去回宿舍来)

26) *他高兴地跳舞起来。(跳起舞来)

27) *她生气起来。(生气起来)

8. 特有的句法成分:补语

在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六大句法成分中,很多语言没有补语,汉语中的补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同时其内部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可能补语和结果补语对于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来说,较难掌握,常常出现偏误,是教与学的难点。

28) *这个桌子很大,我不能搬。(搬不动)

29) *昨天夜里,我失眠了,我不能睡着。(睡不着)

30) *老师,水果对皮肤有好处,吃多一些吧。(多吃)

31) *昨天晚上,我晚一点儿睡觉,今天迟到了。(睡得晚了点儿)

32) *我们到香山后,看了香山的漂亮的风景。(看到)

33) *他变了这样奇怪的孩子。(变成)

34) *那张画在他的书房里挂。(挂在他的书房里) [3]

9. 特有的句式和口语惯用格式

汉语中存在为数不少的特殊句式,如“把”字句、兼语句、连谓句、比较句、“是……的”句、“连”字句、重动句,等等。同时,也存在大量的口语惯用格式,如“A是A,不过……”(好看是好看,不过贵了点)、“A + 动词 + A + 的,B + 动词 + B + 的”(他说他的,咱们玩咱们的)、“除了A还是A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4]。这些对于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来说,都较难掌握,主要问题表现在学习者不知道句式的语义以及使用的条件。常见的“把”字句就经常出现偏误,如:

35) *我把那么重的箱子搬不动。(不宜用“把”字句)

36) *我把医院送去他了。(我把他送到医院去了)

10. 重叠

汉语中存在较为丰富的重叠现象,词和短语乃至句子都可重叠。哪些词语可以重叠,如何重叠以及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学习起来,绝非易事,偏误多有出现。

37) *这时候我在办公室里打听了打听半天。(“打听”不可重叠)

38) *我看看书的时候听音乐。(看书的时候)

39) *口语考试的时候,说话要说说明白。(说明白)

40) *约翰在路上看见了开开车的同学。(正在开车)

41) *我正在睡睡觉,电话突然来了。(睡觉)

42) *她问问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知道了。(问了很长时间)

除了以上总结归纳的九个特点之外,语气词、能愿动词也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对于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来说,具有挑战性。

11. 结论

综上所述,从二语或外语学习者的视角,结合与其他语言的对比,可以发现现代汉语语法至少在九个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于汉语学习来说,利弊共存。词类无形态变化与词类具有多功能性的特点,复合词、短语、句子组合规律基本一致的特点,体现了汉语一定意义上的简便性和通约性,是有利因素;以语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的特点,韵律、特类较多等特点体现了汉语的复杂性,是不利因素。汉语语法教学要充分注意这些特点,有利之处要充分加以利用;对于不利之处,要下功夫,通过教学方法或技巧强化教学,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兴利除弊,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文章引用

高 艳.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语法特点及其教学意义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 and Its Teaching Significance[J]. 现代语言学, 2021, 09(06): 1641-164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6224

参考文献

  1. 1.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M]. 第三版.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

  2. 2. 冯胜利. 韵律构词和韵律句法之间的交互作用[J]. 中国语文, 2002(6): 515-524.

  3. 3. 王媚. 俄罗斯学生韩语处所词语使用偏误分析[J]. 黑河学院学报, 2010(4): 76-79.

  4. 4. 高燕.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 第二版.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