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8 No.06(2018), Article ID:25484,3 pages
10.12677/AP.2018.86097

身体与心智的缠绕 ——评《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

来棘1*,丁道群2

1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南 长沙

2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18年5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0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0日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理论之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被认为是认知科学的一次革命。简而言之,第一代认知科学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区别在于对认知的本质理解。具身认知理论反对第一代认知科学中大脑控制身体、大脑产生认知的观点,从而提出与之相反的身心一体、身体塑造认知的观点。不管是从身心关系的辨析角度,还是从认知机制的研究角度来说,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具备着十分高的创新性与价值,不仅对心理学研究有着“范式革命”的意义,而且改变着人类对“智能”的看法,影响到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叶浩生先生所编的《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一书,共有17章,其中既包括具身认知理论从兴起至今20余年来的理论发展与研究,亦有结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理论研究和行为实验研究,甚至涉及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无可否认,此书是国内首部如此全面而深入研究具身认知理论原理及其应用的学术专著。通过《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一书,读者们可从学术立场上深刻地认识到身体与心智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了解何为身心的合一。

2. 从历史与哲学的视角看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其中对具身认知理论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梅洛庞蒂将身体感知经验与认知几乎画上了等号,提出了“具身的主体性”(embodied subjectivity)的概念,如他在《知觉现象学》中所描述:“由于客观身体的起源只不过是物体的构成中的一个因素,所以身体在退出客观世界时,拉动了把身体和它的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的意向之线,并最终将向我们揭示有感觉能力的主体和被感知的世界”。《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作为一本认知心理学教材,对具身认知理论的哲学背景的论述没有独立成章,而是主要贯穿在第一部分的《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和第二部分的《具身认知的原理研究》中。第一部分《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包括两个章节,分别是《心理学与身体:经典传统与现代取向》和《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此部分的视角更集中在历史学,不仅从心理学史的发展中反思经典认知心理学的局限,更是十分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具身认知理论的由来,也使读者对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有更深刻的理解。

如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对整个哲学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具身认知理论也对整个认知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何具身认知理论对整个认知科学界有如此大的影响,此问题的解答既需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内部的哲学思想,亦需紧靠着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困境分析,而《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的第一部分全面解答了此问题。此外,具身认知理论与其哲学性、历史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是理论主体与学科视角,而是它的哲学性、历史性塑造了具身认知理论,使其成为它所该有的样子。如同书中p.59中对具身研究意义的总结:“从理论层面来说,具身研究也具有一种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意义。从‘具身’的视角来看,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并非世界的‘映像’,而是身体构造和身体感觉–运动系统塑造出来的。”

理解其哲学思想是深入认识具身认知理论的必须途径之一,而知觉现象学又是以晦涩难懂闻名的哲学流派之一,但是在《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的第二部分《具身认知的原理研究》中以10个章节的篇幅来帮助作者透彻地理解何为“具身”。另一方面,随着其兴起,具身认知理论已发展出几个理论分支,而且几个分支也产生了内部争议。在第二部分,该书始终有效地结合历史发展、哲学思想去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内部争议,如第三章《“具身”的涵义及其争论》。接下来的第四章《心智的具身特征》、第五章《认知与身体的互动和交融》、第六章《镜像神经元与心智的具身性》、第十章《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研究》则是在前文全面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的背景和兴起之后,重点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做理论辨析。

3. 从行为与神经机制的视角看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理论的实验研究正处于从理论验证的基础研究逐渐向跨学科的、社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领域融合和过渡的阶段。此研究现状说明了具身认知理论的不断成熟及其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一书的第三部分《具身认知的实验研究》着重介绍了具身认知的基础实验研究。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早期,认知的具身性是一个急需要验证的命题。何为“具身性”?即身体所感知到的经验,这种经验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概念隐喻理论和具身模拟论是具身认知理论基础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两个理论分支。第十一章《隐喻的具身性:来自ERP的实验研究》、第十四章的《触觉经验对认知判断的影响》是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验证了温暖与寒冷、扩张身体姿势与蜷缩身体姿势、男女性别刻板印象等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形成的内隐联结。第十二章的《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心理旋转》、第十三章的《认知判断中手部动作模拟的fMRI研究》则是在具身模拟论的基础上,验证了大脑通过对身体动作的自动化模拟来快速地进行认知和判断。以上研究从神经活动的时间进程、神经活动的空间区域观察我们的神经元如何具身性地认知,即提供不同的身体感知经验的刺激时,我们的大脑认知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这些研究证据均能有力证明具身认知理论的可靠性。

4. 从文化与应用的视角看具身认知

一个认知理论是否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除了体现在分支理论的衍生、内部争议之外,还体现在这个理论对理论提出的文化背景之外的文化兼容性及应用性。《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的第七章《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具身认知观》、第八章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体知”思想》、第九章《法相唯识学的具身认知思想》均是论述中国古代思想与哲学和具身认知理论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论预设是“身–心–天地”三者合一,这包括了儒家、道家、佛家等重要流派。中国古代思想的身体观和世界观不仅与具身认知理论一样有着身心一元论的基本立场,也强调着身体经验的主体性思维的“体知”观。

随着中国科学的快速发展,现今中国心理学界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同时很多学者的成果已是进入到国际前沿水平。然而,聚焦于中国文化心理学与本土心理学的学者队伍依然是小。当中国心理学的研究队伍在方法学上、前沿领域上已站稳脚步之时,不管是吸收国外理论的精华后结合本土文化,还是将国外的方法使用于本土的文化与思想后进行心理学研究,《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一书将是很好的参考书籍。其中第四部分《具身认知的应用研究》便是在充分考虑中国文化背景的被试群体基本特征和具身认知理论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使用前沿的研究范式分别对道德概念、幼儿教学、药物成瘾等三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进行研究。第十五章《“具身”在道德判断中的应用: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中使用最广泛的分支——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下,使用了Stroop效应、道德两难情景、隐喻一致性等范式去考究中国文化下黑白颜色知觉与道德概念之间的具身隐喻联结。第十六章则是使用最前沿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工具之一——功能性核磁共振对药物成瘾人群与非药物成瘾人群在观看使用药物的动作图片等一系列线索刺激时的大脑活动,从而证明了大脑的镜像神经活动在具身认知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第十七章《具身视域下幼儿合作行为的教育干预研究》则是在真实的幼儿课堂上进行具身教学的干预,与对照组进行前后测的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具身性教学对幼儿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研究,可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具身认知理论应用研究的方法与社会价值。

目前具身认知研究已发展至其内部机制的探究,与此同时,具身认知理论与其他认知理论的互相补充和整合也是热点之一。诚然,对具身认知理论的质疑声音未曾停息,当具身认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具身认知理论能解释某些传统认知心理学不能解释的认知过程时,具身认知理论与传统认知心理学的某些重合之处也无法用具身认知的框架来有效论证其认知过程基于身体感知的影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身心一元论中身体与心智的关系,两者之间并未严格地区分为主体和客体,而总是互为主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归根到底,具身认知理论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仍需学者们不断地探索。《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一书体现了对具身认知研究的孜孜不倦,该书将成为鼓励国内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学者们探索具身认知的最大动力之一。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