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08  No. 11 ( 2019 ), Article ID: 32882 , 6 pages
10.12677/ASS.2019.811251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Academic Defectiveness of Postgraduates under the View Field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Xiangyang Wang1, Xiangli Chen2

1School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2School of Marxism,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Oct. 22nd, 2019; accepted: Nov. 4th, 2019; published: Nov. 11th, 2019

ABSTRACT

Ancient people once sai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strengthen morality, second is to be meritorious, and third is to create theory”,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s fundamental to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we all know, 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in recent years, graduate academic misconduct exposure, distortion, loss of faith, the phenomenon of Universal has brought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to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reason is mainly with the lack of individual academic accomplishment, self-discipline consciousness weak;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gl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ocial temperament impetuous, lack of supervision efforts solidarity. Therefore, universities should always keep in mind the ideology-based, system-based, teacher-style column and integrity as the core,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graduate academic norms, academic ethics of educatio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cademic misconduct.

Keywords:Strength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cademic Failur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探赜

王向阳1,陈想丽2

1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2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1日

摘 要

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众所周知,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近年来研究生学术失范屡次曝光,失真、失信、失魂的现象普遍,给科研领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与个人学术修养不足,自律意识淡薄;高校道德教育匮乏,评价机制单一及社会风气浮躁,监管力度缺失休戚相关。因此,高校需时刻牢记思想为本、制度为基、师风为柱和诚信为核,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教育,减少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立德树人,学术失范,问题,对策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1]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对推动我国科研事业顺利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数量稳步增长,但时代的发展导致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冲击着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其价值判断,学术失范现象普遍出现,给立德树人带来了极为严峻的挑战,改善这一现状刻不容缓,不仅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民族复兴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2. 学术失范之殇:与日俱增的学术危机

研究生是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队伍的生力军,其学术创新能力对未来的学术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环境复杂多变,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凸显,层出不穷的失范现象给学术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压力,形式愈发严峻。

2.1. 失真:败坏学术风气,损害学术氛围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高校学风是治学精神的体现,作为影响学术研究活动的外部环境,决定着学术氛围的好坏,一个规范、良好的学术环境能够为研究活动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 处于研究阶段的研究生,知识的积累不可或缺,在学习中探究、思考则更加重要,然而,当前部分研究生缺乏锲而不舍、刻苦专研的精神,在科研和撰写论文过程中不愿投入精力与时间,反而在利益驱使下弄虚作假。在写作过程中,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不惜代价,肆意伪造数据,篡改科研成果,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捏造,更甚者盲目套用无关事实、图表,造假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对科研的过分看重也使得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司空见惯,奖学金、优秀学生评选等涉及个人利益的活动与个人成果息息相关,因此,部分研究生为了在评优评先中占据优势不择手段,走上窃取他人成果的歪门邪道,找“枪手”更是成为一条“便捷”路径。学术失范像一颗毒瘤,侵蚀学术环境,使研究生失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与热情,败坏了学术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

2.2. 失信:阻碍学术进步,扼杀创新能力

学术研究是一个探索真理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传递便捷无比,西方各种思想如潮水般涌入,“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给研究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极大地冲击。“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许多研究生执着于对名利的追求与物质享受,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抱诚守真的品行日趋淡化。如今年火爆全网的翟天临事件,此后不久,湖南大学又爆出论文抄袭事件,被推倒风口浪尖,部分研究生甚至直接将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严肃、耗时的工作,需阅读大量书籍、文献并加以借鉴,但借鉴不等于全盘皆抄,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加以理解、创新必不可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3]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和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彰显学术研究的价值,反之必然停滞不前。学术失范行为动摇了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的信念,腐蚀发展潜力的同时扼杀其创新能力,摧毁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基石。

2.3. 失魂:挥霍学术资源,侵蚀高校声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育指明了方向。时代新人要“有灵魂”,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高涨,相关投入不断增长,作为推动科研和学术进步的重要力量,研究生教育状况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意识形态的集聚地,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潮水般涌入的西方思想冲击着研究生的价值观念,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部分研究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的现象。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价值,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开拓创新,这离不开政策和经费的支撑,在当前浮躁的社会环境、功利的学术氛围下,部分研究生急于获得名誉及利益,虚报自己的学术成果,骗取学术经费,极大地浪费学术资源,给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研究生失德、失魂现象泯灭了学术研究的精神,导致不良之风迅速蔓延,侵蚀高校声誉,影响高校对优秀研究生的培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 学术失范之源:盘根错节的内外环境

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个人品德是进行研究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直接影响着学术成果质量的高低,也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学术道德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频发,除个人能力之外,高校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3.1. 个人能力:学术修养不足,自律意识淡薄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学术研究活动中至关重要,这是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力量,更是研究生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学生而言,在校时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4] 然而,信息化时代,社交活动的过度自由导致有人做事不考虑后果,在网上传播各种不良信息,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当前许多研究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偏差,求学目的功利化,仅仅为了追求文凭而不再关注自身学术修养,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往往浅尝辄止、态度浮躁,不愿深入探究和思考,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匮乏,缺少了知识的积淀和潜心专研,学术素养不高。学术研究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严肃性,但部分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淡薄,没有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追求捷径,大行“拿来主义”,导致大量低水平的“重复之作”层出不穷。

3.2. 内部制度:道德教育匮乏,评价机制单一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经说:“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5] “格物致知诚正心,晓礼笃信修其身”,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其专业能力的提高,注重知识的灌输,在以知识传授为教学目的的课程中,这种方式虽然会有一定作用,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都是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对于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系统教育缺失,相关课程甚少并且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术道德方面的讲座寥寥,大都重形式轻实效,学生难以对学术道德有深入认识,难以用行之有效的道德规范引导自己。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推动科研能力提升、激发研究生学习动力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对研究生的学术评价机制单一,着眼于论文是否合乎标准,数量是否达到要求,过于重视量化目标而忽视了学术成果的质量,此外,高校学位的获得和物质奖励与论文挂钩,造成研究生高度紧张,为了顺利毕业,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任务,部分研究生在完成量化指标过程中,不顾后果,挖空心思发表文章,投机取巧的现象因此而滋生。

3.3. 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浮躁,监管力度缺失

老子曰:“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随着时代的开放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研究生获取信息与资源的途径日益多样,“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还应发现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与网络的普及使各种文化的碰撞更加剧烈与频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极易受到西方各种糖衣炮弹的侵袭,将享乐主义作为自身奋斗之源,物质化和名利化的社会风气将学术研究都蒙上了纸醉金迷的面纱。当今社会,高学历人才是被广泛认可的人群,很多就业岗位和晋升机会都与学历息息相关,这种唯学历论的浮躁社会风气动摇了研究生的学术动机,从而导致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高校“人情”消费的状况日益普遍,研究生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运用自己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关系,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上署名,完成学校对自己发表论文的要求,更甚者还会出现金钱交易。然而社会各界对学术失范行为、学术道德缺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惩罚机制,监管不严,大都流于形式,甚至会为了自身声誉封锁消息,包庇其失范行为,期望息事宁人、不了了之,正是监管力度的缺失大大助长了学术失范的不良之风。

4. 学术失范之解:势在必行的有效对策

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事关重大,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众多方面,关系到高校是否能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有效对策的施行,治理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不仅工作量巨大,系统性要求也极高,需要多方合力进行,刻不容缓。

4.1. 思想为本:端正学习动机,构建学术信仰

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不高,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对科研领域相关内容的研究不多是造成学术失范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为了推动学术界的良性发展,研究生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增强学术研究能力。科研能力的高低会给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而强化科研训练是提高研究生自身能力的关键,能确保研究生在今后科研活动中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果。求真、求实、勇于创新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应重视阅读,翻阅专业领域的著作和权威期刊,从中获取信息,时刻把握前沿思想,培养问题意识,在现实中寻找问题,勇于创新,找到学术研究的突破口。与此同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开拓视野,掌握学术发展趋势,感受严谨学术风气,增强学术研究水平,更好的投身写作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以学术规范为标准,不含糊作假,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术研究是一项严谨的科研活动,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初级阶段,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锻炼省察克制能力,在学术研究中时刻提醒自己,总结和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的诱惑,守住底线,构建学术信仰。

4.2. 制度为基:规范评价机制,营造良好风气

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是求学“绩效”的重要指标,而在激发学生创作激情、引导学生走上正确道路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可信的评价机制显得至关重要。学术评价机制是对学术成果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其中价值性与创新性是学术评价永恒的主题,这就要求高校对传统重量轻质的评价机制加以改革。首先,学术评价应以真实性为宗旨。因学术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研究成果的质量也高低不平,高校必须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对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进行筛选,确保作者身份,确定成果内容,以独创性为标准,在合理借鉴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研究,从根源上杜绝抄袭、剽窃的现象。其次,明确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各个院系的要求有所不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间也有差距,完全一致的评价方式难以有效推行,高校必须针对各院需要,制定合理可行、互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从而取得卓有成效的积极成果。最后,做到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高校需对研究生学术成果的质量进行客观、合理的审核,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质量为根本,对人情往来、金钱交易绝不姑息纵容,做到评价机制的合理化、规范化,评价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保持评价的科学性,有力预防学术失范的发生。

4.3. 师风为柱:优化导师队伍,加强示范引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者,师之本也,教师的品格对学生影响深远。“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 [6] 高校在严抓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导师的学术风格会对研究生的学术态度、理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优化导师队伍。首先,以德为先。高校在选拔、确定研究生导师时,必须进行严格考核,注重其道德品行,选拔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率先垂范,以其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引导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品行,遵守学术规范。其次,自律为重。导师是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引路人、指明灯,其言谈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成为效仿对象。因此,导师需严于律己,潜心研究,恪守学术道德,成为学术规范的提倡者、践行者和维护者,提高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做研究生学习的楷模。最后,勇担重任。用好课堂这一重要阵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以分析、指导,传递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4.4. 诚信为核:加强监督管理,强化道德教育

针对研究生学术失范的现状,高校应加强对学术研究的监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有错必纠,严惩学术不端,提高违规成本,使研究生不敢、更不愿实施不端行为,以免得不偿失。首先,内外结合。高校应联合学术期刊的力量,将校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紧密相连,强化与期刊的合作力度,互联互通,牢记学术使命,在研究生成果发表过程中及时监控,严格论文审查质量,对抄袭剽窃、伪造作假等现象“零容忍”,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其次,建立诚信档案。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研究生学术道德状况的记录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做到细微化、常规化、长效化,并且要搭建监督与举报平台,保持诚信行为的透明化,对学术失范行为严厉惩处,将其作为物质奖励、科研就业考察中必不可少的指标。最后,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活动。高校必须联系实际,成立学术、学风建设部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道德讲座及学术道德研讨,在全校创建诚信、非功利的学术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风气,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研究生科研工作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

5. 结论

总之,纵观古今,正因有了彼此信任的基础,人们才得以生存、发展和进步。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学术诚信才是建造科研成果大厦的基石,确保其坚不可摧,有了学术诚信精神作为科研工作的保障,学术界才能人才辈出,为我国科研发展做出更多有价值的贡献。研究生是科研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时代的先锋,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是培养科研人才的重要内容。学术失范现象的出现影响了研究生培育事业,降低了学术研究与创新的水平,必须予以相应的惩罚和打击,彻底改变研究生学术能力堪忧的局面,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为实现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章引用

王向阳,陈想丽. 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探赜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Academic Defectiveness of Postgraduates under the View Field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11): 1838-184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11251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173.

  2.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01).

  3. 3. 习近平. 在考察三峡工程时的讲话[EB/OL]. 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425/c64094-29948563.html, 2018-4-25

  4. 4.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172.

  5. 5. 黄明理. 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研究[M].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06: 67.

  6. 6. 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 人民日报, 2017-01-03(0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