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2  No. 05 ( 2022 ), Article ID: 51695 , 4 pages
10.12677/AE.2022.125257

基于教学学术观的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 教研室建设研究

范运祥1,王杰2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2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22年4月20日;录用日期:2022年5月19日;发布日期:2022年5月26日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已逐渐成为创新高等体育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提高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在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发展困境,严重制约了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正向功能的发挥,阻碍了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本文阐释了教学学术理论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的指导意义,并对基于教学学术观的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对目前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学术观,教学团队,教研室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and Staff Room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Based on Teaching Academic View

Yunxiang Fan1, Jie Wang2

1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2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Apr. 20th, 2022; accepted: May 19th, 2022; published: May 26th, 2022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and staff room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innovate the grassroots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of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owever, there are various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and staff room,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positive function of teaching team and staff room, and hinder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and academic theo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and teaching and staff room in higher physical colleges, also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building teaching team and staff roo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and staff room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Teaching Academic View, Teaching Team, Staff Room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 [1]。同年2月,教育部再次指出要“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2]。高校教研室作为构成高等学校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计划的执行者,也是科研工作的实施者,是落实学校、学院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3]。就如何站在基层教学学术组织层面来解析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如何以教学学术思想为指导深入探讨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建设的现实顽疾及其成因,笔者认为旨在梳理教学学术理论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的指导意义,促进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基于教学学术的专业发展,带动教学团队与教研室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使其在高等体育院校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2. 教学学术理论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的指导意义

2.1. 巩固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教学与研究地位的需要

教研室既是一种教学组织,也是一种研究组织和教师组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4]。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工作一方面根据各院系专业规划建设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另一方面促进高等体育院校教学从体育教师个体走向团队合作,深入研究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成为增进高等体育院校教师交流和促进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发展的“加油站”。但目前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普遍存在着定位模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支持、教学研究功能不断弱化等现状,要切实解决好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的现实顽疾,就要从教学学术的角度出发,重建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培养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共同体,并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促进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的教学与研究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2.2. 促进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共同的学术目标是团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团队成员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 [5]。就现状而言,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仍然存在着“临时优秀团队”、认可度不高、考核评价不够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据此,站在教学学术层面的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提高高等体育院校整体教学学术水平则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共同目标。并且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定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根据学生喜好、体育课程需求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研讨活动来活跃学术气氛,加强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分享,打造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学术文化特色,进而使高等体育院校形成良好的教学学术团队氛围。

3. 基于教学学术观的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策略

3.1. 培育团队精神,建立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酬体系

和谐的团队精神和文化能把成员的知识技能、积极性、创造性向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方向进行整合 [6]。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和教研室建设亦是如此,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高等体育院校教师队伍。对此,高等体育院校首先应营造互信互助的教学学术软环境,明确高等体育院校教师目标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共同性,激发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合作教研的内在动机,注重培养高等体育院校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其次,高等体育院校还应建立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酬体系的教学学术硬环境,将合作和团队精神纳入到绩效评价和奖酬体系中。高等体育院校在对教师个人进行绩效评价与奖酬发放时,通过采用政策倾斜的方式,提升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关注,鼓励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发展。最后,高等体育院校应鼓励高等体育院校学术带头人组建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并鼓励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加入到教学团队中,致力于高等体育院校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研究。总之,通过高等体育院校、院系、体育教师等多方面的努力,营造和谐、合作的学术团队氛围,打造一支结构优化、质量优秀的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团队,保证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学术水平的有序提升。

3.2. 完善制度建设,培养教学和科研协同创新的育人环境

制度建设是高等体育院校开展教学团队和教研室工作的合法性保障。一方面,高等体育院校构建以“教与学”为中心,搭建“教学、科研、项目”的教学交流平台,实现平台内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和学生的持续性交往,教学和科研的协同性交往,依托高等体育院校教师与学生共同的项目参与,培养高等体育院校教师的学术性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此,高等体育院校还应制定好长期的师资队伍培训计划,对于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给予专门地经费支持,合理规划好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地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同时,将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与本科专业建设、体育课程改革等项目协同发展,提高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效果。另一方面,高等体育院校根据各院系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特点,制定《教研室工作条例》,完善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的制度建设,明确教研室的作用、职能等。为此,高等体育院校还应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教研室主任考核制度,健全备课、听课等内部制度,以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和教研室协同督导教学工作,鼓励高等体育院校教师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教学与个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结合研究,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特色和学术风格。同时,设立专门的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主任工作会议,赋予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主任专业自主权力,有效带领高等体育院校教师执行有关体育教学工作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形成教学和科研协同创新的良好育人环境。

3.3. 建立共同愿景,构建新型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组织体系

共同愿景对于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和教研室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的活力来源之一是实施愿景管理 [7]。只有基于共同的愿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成员才会积极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彼此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成长,实现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共同体的常见组建模式是教研室以及各种教学团队,他们绝大多数职权不明确、教学学术活动的意识和水平普遍偏低,各成员之间愿景不一致等等,导致教学学术活力缺失,难以适应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学术的时代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新型的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组织结构,从高等体育院校内部建立以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发展中心为依托,并以院系教研室为基本单位的层层递进的教学学术共同体。高等体育院校还要围绕专业方向、课程乃至教学方法组建教学团队,包括教学名师、教学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等。此外高等体育院校在组建教学团队成员时,注重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尤其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以及教研能力等方面。因此,建立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教学团队成员间的共同愿景,构建新型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学术共同体的组织体系,是促进高等体育院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有序发展、创建教学知识共享和交流平台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作为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组织的一种形式,在高等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高等体育院校教研室作为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基层部门,对于保证高等体育院校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体育院校通过教学学术理论不断加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相互渗透、结合,以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为主线,确立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成员的共同学术目标愿景,充分发挥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的作用和职能,提高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高等体育院校教学与科研之间联系地更加紧密协调。

基金项目

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研究”,本文为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范运祥,王 杰. 基于教学学术观的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建设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and Staff Room in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Based on Teaching Academic View[J]. 教育进展, 2022, 12(05): 1663-166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5257

参考文献

  1. 1. 李连根, 李惠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5): 21-23.

  2. 2. 吕改玲. 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 2008: 5.

  3. 3. 李玉平, 李琰, 庄世宏, 等. 高校教研室建设与发展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 2012(3): 56-59.

  4. 4. 刘小强, 何齐宗. 重建教研室: 教学组织变革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策略[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30(10): 57-61.

  5. 5. 吴向东, 陶凤和, 田广. 提高创新型教学团队学术研究能力之我见[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22): 227.

  6. 6. 赵军. 高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构想[J]. 浙江体育科学, 2009, 31(5): 50-52.

  7. 7. 李昌新, 刘国瑜. 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6): 49-5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