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12 ( 2023 ), Article ID: 77302 , 13 pages
10.12677/ASS.2023.1212972

“老漂族”未实现成功老龄化的现状及 对策研究

杨妮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22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6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4日

摘要

“老漂族”能否在流入地实现成功老龄化,是我国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积极推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依据卫健委公布的全国流动人口数据,对老年流动人口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老年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接着对“老漂族”长期定居意愿及流动原因开展分析;然后基于成功老龄化的框架,从经济、健康和社会融入三个视角,多维度地分析“老漂族”在流入地的老龄化现状;最后针对“老漂族”成功老龄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提出推动“老漂族”实现成功老龄化的政策建议。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推动“老漂族”在流入地实现成功老龄化,为有效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保障老年流动人口基本权益,实现家庭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老漂族”,成功老龄化,长期定居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ld Floating People Haven’t Being Successful Aging?

Ni Yang

Business School,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Oct. 22nd, 2023; accepted: Dec. 6th, 2023; published: Dec. 14th, 2023

ABSTRACT

Whether the old floating people could be successful aging or no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constructing elderly-friendly communities with the rapidly progress of deeply aging. With the help of National Floating Population Data, this paper has made the statistic analysis of old floating people, including the age structure and education structure firstly; and then the willingness of long term settlement and floating reasons have been discussed. After then, analysis on old floating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has been made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aging, including the dimensions of economics, health and social attendance. Lastl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help old floating people to achieve successful a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pidly population aging, promoting old floating people’s to pursue better elderly lif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guaranteeing basic rights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and promoting families’ harmony and happiness.

Keywords:“Old Floating People”, Successful Aging, Long-Term Settlement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老漂族”,即老年流动人口,指远离家乡、在外居住的老年人。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老年流动人口的规模为1800万,占65岁及以上总人口的10.2%,占总流动人口的7.2% (国家卫健委,2020)。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速度的加快,老年流动人口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老漂族”迁入流入地,主要原因是家属随迁、进城务工和异地养老。家属随迁通常是为了照顾年幼的(外)孙/孙女,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流入地婴幼儿家庭看护力量不足的问题,降低了年轻夫妇为照顾年幼孩子退出劳动市场的概率;相对年轻的“老漂族”或有一技之长,或有相对强壮的劳动力,进城务工能缓解流入地“用工荒”的问题;异地养老则是看重流入地相对较完善的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那么,“老漂族”在流入地能够安居乐业,实现成功老龄化吗?他们的收入、健康和社会融合状况究竟如何?如何提升老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生活质量?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老漂族”在流入地的生活现状,探究其未能实现成功老龄化的原因,提出推动“老漂族”实现成功老龄化的对策。

后续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成功老龄化的框架;第三部分依据卫健委公布的全国流动人口数据,分析“老漂族”长期定居意愿和流动原因,然后基于成功老龄化的框架,分析“老漂族”的收入、健康和社会融入的现状;第四部分是推动“老漂族”实现成功老龄化的对策建议;最后是结论。

2. 成功老龄化的框架

成功老龄化的概念最初由Havighurst (1961)提出,认为成功老龄化是整个生命周期中生活满意度持续发展和增长的过程 [1] 。Rowe和Kahn (1987)则开创性地将老龄化可分为平常老龄化(normal aging)和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认为能够减慢人在正常老龄化模式下自然老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社交能力、认知功能的自然衰退过程,便是成功老龄化。并在十年后提出最早的研究框架,将成功老龄化分解为三要素:较低患病和伤残风险、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身体功能、积极的生活参与(Rowe和Kahn, 1997) [2] [3] 。之后学者在此基础上补充、改进和完善(Depp (2006),杨妮(2018),杨菊华(2021),穆怀中(2023)等) [4] [5] [6] [7] 。其中,穆怀中(2023)依据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限挤出理论框架。杨妮(2018)基于成功老龄化的框架,将成功老龄化分解为经济因素、社会融入因素和健康因素三个维度,定量分析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定居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求其内在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穆光宗(2015)基于老年生命历程理论,提出将成功老龄化作为中国老龄治理的战略构想,即要顺应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不同规律,采取总体战略和差别战略结合的做法,具体包括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谐老龄化、适度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有准备的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有照护的老龄化和有尊严的老龄化九个战略 [8] 。

本文基于成功老龄化的框架,实证分析“老漂族”在流入地的收入、健康和社会融合的现状,探究“老漂族”在流入地暂未实现成功老龄化的原因,并结合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的个性化特征,提出政策建议。

3. “老漂族”长期定居意愿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本文实证分析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因为疫情的原因,目前能下载的最新数据是2018年。疫情期间人口流动受限制,数据不能说明问题)。该调查涵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较为集中的流入地,样本总量约为15.2万人。本文研究对象为老年流动人口,因此仅保留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样本数据。总样本为5840个。其中男性比例为57.6%,女性比例为42.4%。

从年龄结构看,“老漂族”群体60~65岁区间的老年人占比超过一半(54.27%),其次是65~70岁群体(28.31%),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为6.14% (见图1)。这说明“老漂族”整体年龄结构偏轻,大多数是属于相对年轻的老年人。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从教育结构看,初中文化占比最高,为26.61%,其次是大学本科和高中/中专,占比分别为19.84%和19.01%。超过65%以上的老年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见图2)。

Figure 1. Age structure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图1. “老漂族”年龄结构

3.2. “老漂族”定居意愿及流动原因分析

3.2.1. “老漂族”长期定居意愿分析

“老漂族”能否在流入地实现成功老龄化,即相对愉悦和轻松地在流入地安享晚年,首先要确保“老漂族”是心甘情愿地在流入地长期定居。尽管流入地通常有更好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医疗资源,但中国传统文化讲求落叶归根,加上老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通常有“听不懂”、“处不熟”、“住不惯”等问题,长期定居意愿仍有待提高。由图3可知,将近四成的老年流动人口没有长期定居意愿(38.65%)。

Figure 2. Education structure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图2. “老漂族”学历结构

Figure 3. Long-term settlement willingness in inflow place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图3. “老漂族”在流入地的长期定居意愿

分年龄阶段分析表明,长期定居意愿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75岁以上打算长期定居的比例最高(84.01%),60~65年龄段的长期定居比例只有53.45% (见表1)。

3.2.2. “老漂族”流动原因分析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将流动原因分为“务工、经商、家属随迁、婚姻嫁娶、拆迁搬家、投亲靠友、异地养老”等9个选项。统计数据表明,“老漂族”流动原因最常见的是“家属随迁”(37.21%)、“务工/工作”(27.45%)和“异地养老”(15.12%) (见图4)。从流动范围来看,跨省流动的比例最高(45.31%),其次是省内跨市流动(34.66%),市内跨县流动的比例最低(20.03%) (见图5)。

Table 1. Analysis on long-term settlement willingness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by age

表1. 分年龄阶段的“老漂族”长期定居意愿分析

Figure 4. Reasons of flowing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图4. “老漂族”流动原因分析

Figure 5. Range of flowing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图5. “老漂族”流动范围分析

分年龄段的“老漂族”流动原因分析,较为年轻的“老漂族”(60~65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34.15%)和家属随迁(33.77%)。随着年龄增长,务工的比例下降,投亲靠友和异地养老的比重上升,尤其是最高年龄段的老年人(75岁以上),选择异地养老的比重为33.9% (见表2)。

Table 2. Analysis on reasons of flowing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by age

表2. 分年龄阶段的“老漂族”流动原因分析

分流动范围的“老漂族”流动原因分析,家属随迁、婚姻嫁娶有一半以上的比例是跨省流动,其次是务工、经商和投亲靠友,跨省流动的比例占到40%以上。省内跨市占比最高的流入原因是拆迁搬家、异地养老和务工。这表明,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选择社会资源相对更好的城区、市区生活,受到越来越多“老漂族”的青睐(见表3)。

Table 3. Analysis on reasons of flowing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by range

表3. 分流动范围的“老漂族”流动原因分析

4. “老漂族”老龄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成功老龄化的框架包括三个维度:收入、健康和社会融合,即老年人能否满足物质需求、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本部分分析“老漂族”当前的收入状况、健康状况和社会融入状况,了解老年流动人口当前老龄化的是否“成功”?如果数据分析显示“并未成功”,那么问题什么?原因是什么?通过探究“老漂族”在流入地暂未实现成功老龄化的原因,结合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的个性化特征,为推动“老漂族”实现成功老龄化,提出政策建议。

4.1. “老漂族”的收入状况及问题分析

4.1.1. “老漂族”的收入状况

“老漂族”的收入状况基于两个维度来衡量:家庭月平均盈余资金、医疗保险的拥有情况。之所以第二个指标只考虑医疗保险,是因为对于老年人而言,养老保险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已覆盖至家庭月平均盈余资金的统计,医疗保险虽然不能带来直接收入,但是能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在经济维度上给予老年人安全感。

1) 家庭月平均盈余资金

家庭月平均盈余资金指标,是依据问卷调查中“过去一年,您家平均每月总收入”和“过去一年,您家在本地平均每月总支出”两个问题的回答,剔除回答为负数的样本,再将两个变量的数值相减,从而得到家庭平均每月可支配的盈余资金。将其设置为五个档次,代表低收入家庭、较低收入家庭、一般收入家庭、较高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分别对应的家庭平均月盈余资金小于零为负数即入不敷出(, 0]、(0, 2000]、(2000, 5000]、(5000, 10,000]和大于10,000元。

Figure 6. Family average household income and expenditure per month (Yuan/ month)

图6. 家庭月平均盈余资金(元/月)

2) 医疗保险拥有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出现下滑,医疗开支随之增加。我国医疗保险目前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少数人享有公费医疗。一般来说,公费医疗报销比例最高,其次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相对较低。能够拥有社会医疗保险获得相应的报销,是老年流动人口能否积极参与治疗的重要影响因素。

Figure 7. Medical insurance status of “old floating people”

图7. “老漂族”的医疗保险拥有情况

图7可知,仅有2%的少数老年人享有公费医疗,27%的老年人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占比最高的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比重为66%,剩下5%的老年人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险。

4.1.2. “老漂族”的收入未达到“成功老龄化”

图6可知,家庭月平均盈余资金的分布结构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格局。入不敷出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占比小,分别为7.07%和4.55%。占比最多的是较低收入家庭和普通收入家庭,合计占家庭总数的77.21%。其中占比最大的是较低收入家庭,即每月平均盈余资金为2000元以下的,占比为47.76%,将近占到总人数的一半。若是将入不敷出的家庭算进来,月平均盈余资金低于2000元且包括盈余资金为负数的家庭,其占比为54.83%。这说明“老漂族”在流入地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实现“成功老龄化”,家庭可支配的盈余资金有限。

图7可知,从社会医疗保险的拥有结构来看,“老漂族”的医疗保障显然是不够的。在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程度下,单纯依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因病返贫、因病返困的风险较高。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覆盖的5%的老年人,一旦患病,将给家庭带来极大的医疗负担。

从家庭月平均盈余资金、医疗保险的拥有情况两个指标来看,“老漂族”的收入状况显然还未达到“成功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之一是未富先老,家庭储蓄和资产有限,当家庭出现医疗等大开支,很容易返贫犯困。

4.2. “老漂族”的健康状况及问题分析

4.2.1. “老漂族”的健康状况

“老漂族”的健康状况分析分为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两个维度,其中客观判断维度基于“是否患病”和“是否住院”两个问题的回答。

1) 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的主观判定

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主观判断,可依据问卷“您的健康状况如何”的回答展开分析。老年人根据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作出判断,分为四个档次: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能生活自理、不能生活自理。

Figure 8. Self assessment of health status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图8. “老漂族”健康状况自评

图8可知,48.59%即将近一半的老年流动人口觉得自己是健康的,35.62%自评为基本健康,不健康但是能自理和不能自理的比重分别为14.91%和0.88%。从这个数据来看,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是基本令人满意的。

2) 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的客观判定

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态的客观判断可依据问卷“最近一年、您本人是否有患病或身体不适的情况”和“最近一年,您本人是否住过院”的回答展开分析。

Figure 9. Has old floating people been sick or not in last year

图9. “老漂族”最近一年是否患病

Figure 10. Has old floating people been in hospital or not in last year

图10. “老漂族”最近一年是否住院

图9图10可知,“老漂族”最近一年没有患病的比重为72.43%,最近一年没有住院的比重为68.23%。客观健康数据总体是令人满意的。

4.2.2. “老漂族”的健康未达到“成功老龄化”

“老漂族”的健康状况,无论是主观判断还是客观判断,均未达到“成功老龄化”。

从主观判断的维度,若依据年龄段分组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下降明显。60~65岁区间的老年人,自评为健康的比重为56.88%,75岁以上老年人,该比重迅速下降为23.29%。不能自理的比重从0.20%上升到5.59%,增长了23倍(见表4)。

Table 4. Self assessment of health status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by age

表4. 分年龄段“老漂族”健康状况自评

从客观判断的维度,若依据年龄段分组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漂族”过去一年住院的比重由29.33%上升到37.50%。这和主观健康状况评价是一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是下降的。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龄和超高龄老年人口,健康需求将越来越突出(表5)。

Table 5. Whether has been in hospital last year or not for “old floating people” by age

表5. 分年龄段“老漂族”过去一年是否住院

4.3. “老漂族”的社会融入状况及问题分析

4.3.1. “老漂族”的社会融入状况

问卷调查中“您是否在本地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目前,您跟本地家庭医生签约过吗”两个问题,可作为“老漂族”社会融入状况的衡量。一般来说,“老漂族”在流入地具有一定的身份认同感,有较强的长期定居意愿,才会愿意在本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而和本地家庭医生签约。

Figure 11. Has settled archives or not in locality

图11. 是否在本地建立了居民档案

Figure 12. Has signed with local doctor or not

图12. 是否与本地家庭医生签约

4.3.2. “老漂族”的社会融入状况未达到“成功老龄化”

图11可知,仅有32.32%的“老漂族”在本地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没建立但听过说有居民健康档案的只有20.62%。两项综合起来,仅有52.94%的老年流动人口知道有居民健康档案一事,另外37.28%的老年流动人口完全没听说过此事。

“是否与本地家庭医生签约”的回答,更是表明“老漂族”社会融入状况不容乐观。46.6%的“老漂族”完全没听说过与家庭医生签约一说,仅有17.38%的老年流动人与选择了与本地医生签约(见图12)。

5. 提升“老漂族”成功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基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老年流动人口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当前“老漂族”在流入地的收入状况、健康状况和社会融入状况,均与理想状态存在较大差距。中华名族历来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本文研究的老年群体,恰是和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一代。他们年轻的时候,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今,因为务工、家属随迁、异地养老等原因迁入新的城市,如何提高他们在流入地的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积极推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5.1. 加速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全国统筹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国统筹包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省级统筹、全国调剂的分配制度。退休收入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部分是由养老金发放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决定。“老漂族”迁入收入和消费水平均相对较高的城市,生活压力会增大。若是实现了全国统筹,缩减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更有利于降低“老漂族”的经济负担。

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打通异地结算、异地报销的通道,但是异地报销比例相比同城报销比例会下降。此外,城乡居民医保相比城镇职工医保,报销比例偏低,且没有医保个人账户的积累。若是医保制度实现全国统筹,对收入较低的“老漂族”群体,无疑带来福音。

因此,若能加速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全国统筹,有利于提高“老漂族”的收入水平,同时减轻医疗开支负担。

5.2. 完善社区医院建设

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下沉社区,是我国推动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疫情期间,社区医院承担了大量的基础检测、轻症病人收治等工作。相比大医院的拥挤、流程复杂、离家远等弊端,社区医院成为越来越多的慢性病人和轻微病症病人的优先选择。“老漂族”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尤其是慢性病的增加,都需要一个相对便利的场所问诊和就医。社区医院通常离家近,病人不多,流程简单,有利于小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由于病人不多,社区医院的医生可以更仔细询问病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具体的病症感受,同时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完善社区医院建设,具体包括:提升硬件设施,尤其是常规检查的医疗设备;对社区医院的全职医生和护士开展医疗培训,增强专业技能,从而提升老年人对社区医院的信任;提高在社区医院看病拿药的报销比例。

5.3. 积极打造“老年友好”型融合社区

“老漂族”因着各种原因离开原来熟悉的居住地,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城市,没有亲朋好友,子女要上班也无暇照顾,老年人很容易出现住不惯的现象 [9] 。城市物价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普及,许多刚迁入的老年人要被迫适应快节奏的陌生环境,甚至还要重新学习说普通话,容易陷入格格不入的困境。

积极打造“老年友好”型融合社区,具体包括:增加社区的公共活动,如推动老年大学课程建设,加大宣传,让更多的老年人愿意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让“老漂族”在流入地有归属感,同时在活动中结交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完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硬件设施,为老年人参加活动提供场地;提供免费体检活动,加强家庭医生制度和社区医院体制的宣传。

6. 结论

本文依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全国流动人口数据,实证研究“老漂族”在流入地的生活状况。统计分析表明:当前“老漂族”年轻结构偏轻,超过65%以上的老年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将近40%的老年流动人口没有长期定居意愿,尤其是低年龄的老年群体。流动原因最常见的是“家属随迁”、“务工/工作”和“异地养老”,较为年轻的“老漂族”(60~65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和家属随迁,最高龄老年流动人口(75岁以上)则是异地养老。

基于收入、健康和社会融合三个维度,均表明“老漂族”离实现成功老龄化,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从收入状况看,家庭月平均盈余资金低于2000元的比例为54.83%,66%的老年人参与的是报销比例偏低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5%的老年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从健康状况看,主观的自评健康和客观的住院生病数据均表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下降明显,75岁以上老年人自评为健康的比例只有23.29%,生活不能自理的比重相比60~65岁的老年群体增长了23倍。从社会融入状况看,完全不知道居民健康档案和完全没听说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比例分别为37.28%和46.6%。

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成功老龄化框架,从提升收入水平、改善就医条件、推动社会融合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加速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全国统筹、完善社区医院建设和积极打造“老年友好”型融合社会,以期为实现深度老龄化背景下积极推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老漂族’长期定居意愿与成功老龄化的关系研究”(17YBA301)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杨 妮. “老漂族”未实现成功老龄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ld Floating People Haven’t Being Successful Aging?[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2): 7125-713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2972

参考文献

  1. 1. Havighurst, R.J. (1961) Successful Aging. Gerontologist, 2, 8-13. https://doi.org/10.1093/geront/1.1.8

  2. 2. Rowe, J.W. and Kahn, R.L. (1987) Human Aging: Usual and Successful. Science, 23, 1483-1492.

  3. 3. Rowe, J.W. and Kahn, R.L. (1997) Successful Aging. Gerontologist, 4, 433-440. https://doi.org/10.1093/geront/37.4.433

  4. 4. Depp, C.A. and Jeste, D.V. (2006) Definitions and Predictors of Successful Ag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arger Quantitative Stud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14, 6-20. https://doi.org/10.1097/01.JGP.0000192501.03069.bc

  5. 5. 杨妮, 许倩, 王艳. “老漂族”长期定居意愿研究——基于成功老龄化的框架[J]. 人口与发展, 2018, 24(3): 43-54.

  6. 6. 杨菊华. 空间理论视角下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J]. 社会学研究, 2021, 36(3): 180-203+229-230.

  7. 7. 穆怀中.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与有限挤出理论演绎[J]. 社会保障评论, 2023, 7(2): 48-61.

  8. 8. 穆光宗. 成功老龄化: 中国老龄治理的战略构想[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6): 55-61.

  9. 9. 李雨潼. 中国老年流动人口特征及社会融入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 2021(3): 270-27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