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3  No. 11 ( 2023 ), Article ID: 75428 , 7 pages
10.12677/AP.2023.1311653

负性生活事件及隔代抚育对郑州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肖晓东1,白亚丽1,郭贺2,杨贵华3

1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河南 郑州

2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3河南妇幼保健院,河南 郑州

收稿日期:2023年9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6日

摘要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及隔代抚育对郑州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为制订提升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综合幸福问卷中的心理幸福感问卷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郑州市896名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家庭结构、负性生活事件、隔代抚育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负性生活事件、隔代抚育是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负性生活事件、隔代抚育分别解释心理幸福感总体变异的31%和2.9%。结论:负性生活事件、隔代抚育是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程度低、参与隔代抚育的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高。

关键词

负性生活事件,隔代抚育,心理幸福感

The Impact of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are o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Zhengzhou Community

Xiaodong Xiao1, Yali Bai1, He Guo2, Guihua Yang3

1Medical College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2Henan Provincial Orthopedic Hospital, Zhengzhou Henan

3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Henan

Received: Sep. 20th, 2023; accepted: Nov. 8th, 2023; published: Nov. 16th, 202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are o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Zhengzhou community,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ormulat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Method: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896 elderly people aged 60 and above in the community of Zhengzhou City, using the Elderly Life Event Scale, the Psychological Wellness Questionnaire from the Comprehensiv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 and a self-designed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Result: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education level, marital status, monthly income, family structure,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are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P < 0.05);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marital status, monthly income,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are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In this study,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are explained 31% and 2.9% of the overall variation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are ar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Community elderly people who have experienced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participated in intergenerational care have a high level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Keywords:Negative Life Events, Intergenerational Car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幸福感指个体的人生价值和自我潜能实现时随之产生的心理满足感,不只是简单的主观体验,而是着重个体的潜能实现和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其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等密切相关(郭全荣,陈长香,2021)。有研究指出心理幸福感在医务人员认识与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Prapas & Mavreas, 2018)。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应激源,即使人产生消极情绪体验的生活事件,比如躯体疾病或丧偶等,这些事件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给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Clovis, Ferraz, & Fernando, 2011)。刘金光等指出负性生活事件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刘金光,于艳华,克纳新,2009),但关于其与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刘蕴,王娟,曾瑜,2018),是否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尚不明确。隔代抚育是指父母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看孩子,而把孩子的生活学习托付给祖父母的现象(任明新,2017)。国外研究学者认为照顾孙子女对照顾提供者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加其寿命的和提高照顾提供者的心理健康及满意度(Fanti & Gori, 2014)。但也有研究指出照顾孙子女是一项时间、体力、情感的长期劳动,导致老年人产生担心、焦虑、幸福感降低(Lumsdaine & Vermeer, 2015)。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是本研究探讨的点。本研究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及隔代抚育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为制订提升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896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生活在该社区一年以上,年龄 ≥ 60周岁的老年人;② 能正常交流者;③ 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 有重度认知障碍,存在严重精神疾患者;② 听力严重受损,不能正常语言交流者;③ 体质差,照护者协助下仍无法完成问卷者。

2.2. 调查工具

① 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结构、月收入、隔代抚育。② 心理幸福感问卷:采用由苗元江(苗元江,高红英,2008)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问卷,为《综合幸福感问卷》中的分量表,该量表共有33个条目,分为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和人格成长6个维度。采用likert7级计分法(l = 明显不符合,2 = 不符合,3 = 有些不符合,4 = 中等符合,5 = 有些符合,6 = 符合,7 = 明显符合),各维度的总分等于各维度条目的得分相加,各维度的因子分 = 维度总分/条目数,因子分数的得分范围为l~7。量表的总得分越高,表明PWB越强。③ 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表:采用由肖林(肖林,徐慧兰,2008)编制的《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 for the Elderly, LESE),主要用来评估老年人在过去1年的时间内性质为“坏事”的生活事件,均从5个方面对每个事件测评:发生事件(未发生、1年内、长期性):性质(“好事” = 0、“坏事” = 1);心理影响程度(无影响 = 0分、轻度 = 1分、中度 = 2分、重度 = 3分、极重 = 4分);影响持续时间(三个月内 = 1分、半年内 = 2分、1年内 = 3分、1年以上 = 4分);发生次数,发生几次记几次,在调查时间范围之前就发生但影响持续至今的事件为长期事件,均记为1次。计算方法为: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性质 × 心理影响程度 × 影响持续时间 × 发生次数;负性生活事件总刺激量 = 全部坏事刺激量得分之和。总得分越高代表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刺激量越大,得分0~5分为负性生活事件低刺激,6~24分为负性生活事件中等刺激,25~240分为负性生活事件高刺激。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3. 结果

3.1. 不同特征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

郑州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总均分为(155.02 ± 25.3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将一般资料、隔代抚育、负性生活事件程度为自变量,心理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负性生活事件、隔代抚育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levels among elderly peopl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n = 896)

表1. 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比较(n = 896)

注:*t值。

3.2. 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表见表2。在分层回归分析中,第一层通过纳入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家庭结构5个变量,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家庭结构进入回归方程模型,调整后R2值为0.440,这些因素能解释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总体变异的44.0%。第二层在纳入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同时纳入负性生活事件,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负性生活事件进入回归方程模型,调整后R2值为0.750,这些因素能解释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变异的75.0%,其中负性生活事件可以独立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总体变异的31%,第三层在纳入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同时纳入隔代抚育,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负性生活事件、隔代抚育进入回归方程模型,调整后R2值为0.779,这些因素可以解释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变异的77.9%,其中隔代抚育可以独立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总体变异的2.9%。见表3

Table 2. Assignment table

表2. 赋值表

Table 3.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表3. 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降低,这与许淑莲(许淑莲,吴志平,吴振云,2003)研究发现老年组心理幸福感较老老年人组的高相一致,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生理与心理机能均进入衰退期,活力、精力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减退,加之活动受限,交往能力下降,对健康的关注度不高,健康状况不好或正受到其威胁有关。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条件是老年人的物质基础(李忠莲,余跃生,秦素霞,舒正菊,王敏,莫才云,2022)。本研究结果显示,月收入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有影响,月收入水平越高的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收入水平与心理幸福感呈正相关,对其有正向影响(白亚丽,范榕,赵雅宁,2021)。但国外研究者认为收入能够提高心理幸福感水平,但当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微乎其微,更多的金钱并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幸福(Yoshinori & Tomoko, 2018)。这与所研究的对象处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不同有关,发达国家的国情是先富后老或富老一致,养老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具有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养老保险制度以确保养老服务的实施。而中国的国情是未富先老,在经济能力、养老制度建设与思想意识方面都未做好充分准备,而且郑州市人口正处于老龄化,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此研究结果提示,社区护士应多关注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提供给他们比较多免费的医疗资源与服务,减轻他们由于医疗服务所承受的经济压力。高红英认为有配偶的老年人总体幸福感高于丧偶的和独身的老年人,婚姻关系是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老年夫妻彼此了解,相互关心和体贴,共同面对困难,减轻焦虑和压力,克服怀旧与失落的情绪,增强心理上的愉悦感(高红英,苗元江,2008)。本研究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有影响,与以往研究一致(郭全荣,陈长香,2021)。

4.2. 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应激源,即使人产生消极情绪体验的生活事件,比如生病或丧偶等。有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尤其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特别是最近2周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有明显的影响(孙鹃娟,蒋炜康,2020)。本研究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独立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总体变异的31%,生活事件程度越严重,老年人心理幸福感越低。印雪芬等调查了杭州市429名社区老年人,结果显示经历过负性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消极影响(印雪芬,虞哲彬,鲍成臻,2017)。国外的一项长达35年的随访研究也显示,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间接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又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会给老年人带来一系列的困扰,影响老年人的心情,降低幸福感(Ku, Fox, Chang et al., 2014)。本研究认为,应采取各种措施来缓解负性生活事件给老年人带来的心理无助感和孤独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4.3. 隔代抚育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学术界将祖辈家长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称为隔代抚育、隔代抚养或隔代养育等。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儿童在3岁以前,由祖辈进行隔代抚育的比例持续上升,20世纪80年代大约为38%,90年代上升至40%左右,21世纪以来升至46%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2011)。国内相关研究显示,照料孙子女可以使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一定强度的照料对祖父母的认知功能起到保护的作用(汪连杰,2022)。更有学者指出照料孙子女可以降低祖父母孤独和抑郁的发生风险(Tsai, Motamed, & Rougemont, 2013)。本研究结果显示参加隔代抚育能够提高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独立影响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总体变异的2.9%,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老年人通过照顾孙子女,使其觉得自己在退休后还是被家人需要的、有用的、有价值的,而且周围亲朋好友的夸赞、儿女们的认可有助于其实现自我价值有关。此外孙子女能给祖辈带来精神慰藉,摆脱沉闷、孤独的老年生活,享受孙辈们带来的快乐。

5. 小结

综上所述,负性生活事件和隔代抚育影响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有关部门制定老年群体心理卫生政策时,应着重关注最近经历过重度生活事件的老年人,多与老年人沟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老年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困难,同时,社区应定期举办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完善社区公共隔代抚育设施。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数据均来自同一个城市的社区老年人,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文章引用

肖晓东,白亚丽,郭 贺,杨贵华. 负性生活事件及隔代抚育对郑州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The Impact of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Intergenerational Care on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Elderly People in Zhengzhou Community[J]. 心理学进展, 2023, 13(11): 5175-5181.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11653

参考文献

  1. 1. 白亚丽, 范榕, 赵雅宁, 等(2021). 心境、自我感知老化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41(16), 3579-3581.

  2. 2.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2011).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妇女研究论丛, (6), 5-15.

  3. 3. 高红英, 苗元江(2008). 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 江西社会科学, (11), 198-201.

  4. 4. 郭全荣, 陈长香(2021). 经济收入对社区慢性病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调节作用.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3(1), 55-58+84.

  5. 5. 李忠莲, 余跃生, 秦素霞, 舒正菊, 王敏, 莫才云(2022). 黔南地区农村慢性病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护理研究, 36(2), 293-298.

  6. 6. 刘金光, 于艳华, 克纳新(2009).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7(2), 199-200.

  7. 7. 刘蕴, 王娟, 曾瑜(2018). 大学生生活事件、复原力水平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30), 169-170.

  8. 8. 苗元江, 高红英(2008). 《综合幸福问卷》在老年人群中应用分析. 新余学院学报, 13(3), 27-30.

  9. 9. 任明新(2017). 农村隔代抚育对祖辈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肖村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济南大学.

  10. 10. 孙鹃娟, 蒋炜康(2020). 负性生活事件与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兼论社会网络、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人口研究, 44(2), 73-86.

  11. 11. 汪连杰(2022). 促进还是抑制: 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4), 51-63.

  12. 12. 肖林, 徐慧兰(2008). 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17(2), 182-184.

  13. 13. 许淑莲, 吴志平, 吴振云, 等(2003). 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7(3), 167-171.

  14. 14. 印雪芬, 虞哲彬, 鲍成臻, 等(2017). 杭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 预防医学, 29(5), 433-437.

  15. 15. Clovis, A. S., Ferraz, A. T, Fer-nando, T. L. et al. (2011). Psychiatry-Life Events and Social Support in Late Life Depression. Clinics, 66, 233-238. https://doi.org/10.1590/S1807-59322011000200009

  16. 16. Fanti, L., & Gori, L. (2014). An OLG Model of Growth with Longevity: When Grandparents Take Care of Grandchildren. 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 13, 39-51. https://doi.org/10.1007/s10258-014-0097-3

  17. 17. Ku, P. W., Fox, K. R., Chang, C. Y. et al. (2014).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of Categorie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with Dimension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aiwanese Older Adult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17, 705-718. https://doi.org/10.1007/s11205-013-0394-8

  18. 18. Lumsdaine, R. L., & Vermeer, S. J. C. (2015). Retirement Timing of Women and the Role of Care Responsibilities for Grandchildren. Demography, 52, 433-454. https://doi.org/10.1007/s13524-015-0382-5

  19. 19. Prapas, C., & Mavreas, V.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nd Acculturation of Immigrants in Greece. 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43, 77-92. https://doi.org/10.1007/s11013-018-9598-3

  20. 20. Tsai, F. J., Motamed, S., & Rougemont, A. (2013).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aking Care of Grandchildren on Elders’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s between Changing Patterns of Intergenera-tional Exchanges and the Reduction of Elders’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between 1993 and 2007 in Taiwan. BMC Public Health, 13, Article No. 567. https://doi.org/10.1186/1471-2458-13-567

  21. 21. Yoshinori, S., & Tomoko, S. (2018). Mindfulness as a Moderator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com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Article 1477.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8.0147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