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7 No.10(2017), Article ID:22423,9 pages
10.12677/AP.2017.710151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Empathy Scale

Xinwei Zhang, Zhengliang Zhong, Pin Zhou*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Oct. 3rd, 2017; accepted: Oct. 13th, 2017; published: Oct. 23rd, 2017

ABSTRACT

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 Empathy. This research uses several methods to develop initial questionnaire and formal questionnaire, such as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s etc. Several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mediation effect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data.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empathy’ construct dimensions, and tests the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empathy was a four-dimensional structure, including perspective taking, insight ability, emotional infection and emotional isolation/emotional engagement. The scale contained 46 items, the structure validity, criterion validity, internal reliability and retest reliability were suitable for the demands of psychometrics. Conclusion: The empathy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college student’ empathy.

Keywords:The Empathy Scale,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Reliability, Validity

大学生共情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张心薇,钟正亮,周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3日;录用日期:2017年10月13日;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3日

摘 要

编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共情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通过综合文献分析、专家评定与讨论的结果编制初始问卷,对问卷多次施测获得正式量表。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建构等统计方法,探讨本共情量表的结构维度,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共情量表包括四个维度:观点采择、洞察力、情绪感染、情感隔离/情感投入;量表共46题,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共情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大学生共情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 :共情量表,心理测量,信效度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共情测量是共情研究的基础问题之一。虽然业内对共情仍缺乏明确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共情是一种反应个体差异的、会影响个体行为的、可以测量的心理特质(郑日昌,李占宏,2006)。共情的测量与评定经过即从其内涵上由最早的以社交智力作为共情测量的主要指标,到后来的强调共情的认知方面及相对的共情的情感取向(韩丽颖,2005),再到综合取向(吴静吉,詹志宇,1987);其外延上在经历了单一维度到多维结构的研究后,共情量表的编制出现针对不同人群(职业)的共情量表。在共情测量与评定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实用的量表,如HES (Hogan, 1969)、QMEE (Mehrabian & Epstein, 1972)、和IRI (Davis, 1996)等。然而随着对共情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共情的理解也发生着变化,这些量表在理论构想或信效度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如HES虽然作为认知取向的量表,但测量了社交的其他维度(John et al., 1983);QMEE强调情感取向,但将同情与情感共情相混淆(Darrick & David, 2006);IRI虽然是多维角度,但没能较好区分同情与共情(Simon & Sally, 2004)。

我国目前所编制的共情量表一般是使用“理论指导法”来编制的,“理论指导法”是从某一理论出发,根据该理论框架来编制测验,如《中学生移情量表》(洪丽,2005)、《教师共情测试自我评定问卷》(孙炳海,于丽娜,2008)等,IRI是当前国内普遍实用的引进量表,由于跨文化和项目的表述问题,未必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的被试。鉴于大学生的共情能力相对稳定,本研究拟通过“经验准则法”、“因素分析法”和“理论指导法”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编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共情量表,并对量表信、效度进行初步检验,为共情测量、临床评定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测评工具。

2. 编制过程

2.1. 对象

样本1: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湖南师范大学共260名学生为被试,别除无效50份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210份。其中女生135名,男生75名,用于第一稿的施测。

样本2:选取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长沙师范学院600名学生为被试,获得共得553份有效问卷,其中女生365名,男生188名,用于第二稿的施测。

样本3:选取湖南地区共10所大学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2000份,其中有效问卷1599份,女生936名男生663名,用于第三稿的施测,以形成正式量表。

样本4:选取湖南地区10所大学的大学生2015人。男生814人,女生1201人,用于正式量表的施测。

2.2. 问卷编制

2.2.1. 建立最初项目库

为了避免对共情概念和内容进行限制性定义,凡是与共情有关的内容都是本研究自编项目库的内容来源。首先,对以往有关共情的量表中摘取项目,包括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C)、情感移情问卷(QMEE)、杰弗逊医生共情量表(JSE-HP) (Hojat et al., 2001)、基本移情量表(BES) (Darrick & David, 2006)和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中的多个项目,并进行部分修改,获得88条目;其次查阅文献,经过20多位心理学专家和研究生讨论,编写符合专业要求的测量共情的项目66条。

2.2.2. 形成初稿

收集已有的共情量表中的项目,查阅文献结合实际编制新的项目,剔除重复的项目,通过讨论得到一个有154个项目的初稿。其中反向计分项目38项,项目来源见表1

2.2.3. 对初稿进行反复施测,形成正式量表

对初稿进行三次施测,每次施测都是集体形式进行,每次施测后,都对通俗性低于0.6、题总相关r < 0.3、项目鉴别力未达显著水平的题目进行删除。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量表。

2.2.4. 正式施测,考察信效度

本研究的量表项目经历了三次施测,包括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修改和删除之后,最终得到了一个包含46个项目,共6个因子的正式量表。以成型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正式施测,并考察量表信效度。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验证下因素分析采用AMOS17.0完成。整个编制流程见图1

3. 结果分析

3.1. 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对初稿进行了三次施测,每次施测都是集体形式进行,每次施测后,都对未到达特异性、通俗性低于0.6、题总相关r < 0.3、区分度指数CR未达显著水平的题目进行删除。第三次施测采用Spss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项目进行修改与删除。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 = 0.948, χ 2 = 42542.485,p = 0.000,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为标准对量表的项目进行筛选的原则:1) 项目在各因素的特征根值大于1;2) 项目在因子上的负荷量和共同度大于或等于0.30;3) 项目没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子上有高负荷;4) 依据碎石图的显示,以图的拐点处为标准提取因子,也就是说量表的各因子需要符合陡阶检验,见图2。5) 方差的解释累积贡献率达到40%以上;6) 各因子所包含项目个数在三个以上。最终得到46个项目,6个因子的量表。

正式施测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 = 0.934,因此本量表的因子稳定性较好,适合做进一步因子分析; χ 2 = 20466.509,df = 1035,p < 0.001,Bartlett球形检验被拒绝,表示量表数据可以进行因素分析。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的潜在变量结构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分析,在进行斜交旋转时采用适合于大样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的Promax转轴法。经过多次降维后得到46个项目,其中因子3、4所测量的是同一个维度所以合并成因素三,因子5、6也是如此所以合并成因素四。即本研究共情量表获得46个项目,四个因素,共解释了42.965%的变异。见表2

因素一表示的是观点采择维度,包括20个项目。观点采择指的是个体换位思考,从他(它)人角度来

Table 1. Source of the project library

表1. 项目库的来源

Table 2.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empathy scale (n = 1599)

表2. 大学生共情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n = 1599)

Figure 1. Chart of questionnaire preparation process

图1. 编制问卷流程图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factor characteristic root (Scree plot)

图2. 因子特征根示意图(碎石图)

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观点采择后的助人倾向。因素二表示的是洞察力维度,包括10个项目。洞察力指的是个体觉察他人情绪,以及在人际交往当中的人际敏感程度。因素三表示的是情绪感染维度,包括10个项目。情绪感染指的是个体的情绪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身边人、事的影响。因素四表示的是情感隔离/情感投入维度,包括6个项目。情感隔离/情感投入维度指的是个体在需要情感反应的情境下,能多大程度上投入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多大程度上抽离、隔离自己的情感。

3.2. 效度检验

3.2.1. 内容效度

本研究所收集的初始项目库的项目数量达到了Hansen所要求的多于正式问卷的三倍以上,因此本量表的内容效度达到了测量学的标准,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3.2.2. 结构效度

通过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来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使用AMOS17.0对问卷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进行拟合估计。结果显示: χ 2 / d f = 2.072,GFI = 0.902,AGFI = 0.892,RESEA = 0.034,RMR = 0.66,PGFI = 0.802。说明模型拟合良好,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表3的相关分析也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总量表与四个维度之间的相关r > 0.60以上,p < 0.001,相关极显著,因此四个维度与总量表所测的都是相同的心理结构的不同方面。四个因子间的相关均介于0.10~0.60之间,p < 0.001,相关极显著。

3.2.3. 相容效度

考察相容效度时,使用的参照问卷为吴静吉依据Davis编制的人际反应指针(IRI)修订而成的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C)作为大学生共情量表相容效度的参照标准。由于大学生共情量表的46个项目当中的第2、11、14、17题来源于IRI-C,所以删除这4个项目后再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

表4可知,在删除大学生共情量表中来源于IRI-C中的项目后,各维度及总量表与IRI-C的观点采择、幻想、共情关注维度都呈极显著地相关,IRI-C的个人忧伤维度与大学生共情量表的情绪感染维度呈显著相关。

3.2.4. 效标效度

本研究采用Lishner (2000)和Oswald (2002)改编的状态共情量表和寇彧等修订的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作为本量表的关联效标。

表5可知,状态共情得分与大学生共情量表的各维度及总分得分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大学生共情量表的校标关联效度较好。大学生共情量表与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的相关性几乎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大学生共情量表校标关联效度较好。

3.3. 信度检验

经检验,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介于0.815~0.833之间,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对96名大学生在两个月之后进行重新施测,各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介于0.546~0.812,p < 0.01,相关及其显著,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见表6

Table 3. Correlations of the dimensions and the total table (n = 1599)

表3. 各维度和总量表之间的相关性(n = 1599)

注:**p < 0.01,*p < 0.05。

Table 4.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dimensions, total table without same item and IRI-C (n = 210)

表4. 各维度、总量表删除相同项目后与IRI-C的相关性(n = 210)

注:**p < 0.01,*p < 0.05。

Table 5.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mensions of college student’ empathy scale, the total scale and the criterion (n = 411)

表5. 大学生共情量表各维度、总量表与效标的相关(n = 411)

注:**p < 0.01,*p < 0.05。

Table 6. The reli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empathy scale (n = 1599)

表6. 大学生共情量表的信度检验(n = 1599)

4. 讨论

共情测量发展到今天,前人的工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的量表,它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如HES虽然作为认知取向的量表,但测量了社交的其他维度(John et al., 1983);QMEE强调情感取向,但将同情与情感共情相混淆(Darrick & David, 2006);IRI虽然是多维角度,但同样没有区分同情与共情(Simon & Sally, 2004)。

研究采用“经验准则法”、“因素分析法”和“理论指导法”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编写共情量表基本题库,进行多次施测后根据测试的数据结果来对共情量表的理论结构进行修正。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大学生共情量表的初步结构模型,形成了四个维度的共情量表。这四个维度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这与既往研究的共情测量的发展是一致的,也符合前人对共情多维测量所提出的要求,“合并共情的各种概念,要认识到共情不是一个单独的结构,而是一个多维的可能相关的结构,共情测量要是一个比过去更具发展的有效测量”(Deutsch & Madle, 1975)。

不过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选取的四个样本的数量虽然很庞大,但是包含的范围有局限性,只是集中在湖南的高校,如果有条件,可将调查的对象扩大到全国的高校。

5. 结论

本研究采用“经验准则法”、“因素分析法”和“理论指导法”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编制出四维度,46个题项的大学生共情量表。效度的量化研究结果来看,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共情结构与最初的理论构想基本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模型整体拟合情况良好,相关分析也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进一步的效标效度分析也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外部效度。从信度检验结果看,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综上所述,本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大学生共情的测量工具。

文章引用

张心薇,钟正亮,周 萍. 大学生共情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Empathy Scale[J]. 心理学进展, 2017, 07(10): 1214-1222.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7.710151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韩丽颖(2005). 特质移情和状态移情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 硕士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 2. 洪丽(2005). 高中生利他行为与移情、道德判断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3. 3. 孙炳海, 于丽娜(2008). 教师的共情偏好: 自我判断与学生判断的一致性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11, 81-85

  4. 4. 吴静吉, 詹志禹(1987). 年级、性别角色、人情取向与同理心的关系. 硕士论文, 台湾: 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

  5. 5. 郑日昌, 李占宏(2006). 共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心理咨询和治疗, 20(4), 277-279.

  6. 6. Darrick, J., & David, P. F. (200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Basic Empathy Scal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9, 589-611. https://doi.org/10.1016/j.adolescence.2005.08.010

  7. 7. Davis, M. H. (1996). Empathy: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Boulder: Westview, 231.

  8. 8. Deutsch, F., & Madle, R. A. (1975). Historic and Current Conceptualizations, Measurement, and A Cognitiv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Human Development, 18, 267-287. https://doi.org/10.1159/000271488

  9. 9. Hogan, R. (1969). Development of An Empathy Scal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33, 307-316. https://doi.org/10.1037/h0027580

  10. 10. Hojat, M., Mangione, S., Nasca, T. J., Cohen, M. J. M., Gonnella, J.S., Erdmann, J. B., Veloski, J. J., & Magee, M. (2001). 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Psychometric Data. Educational and PsycholMeasurement, 61, 349-365. https://doi.org/10.1177/00131640121971158

  11. 11. John, A. J., Jonathan, M. C., & Robert, S. (1983). The Structure of Empath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5, 1300-1312.

  12. 12. Mehrabian, A., & Epstein, N. (1972). A Measure of Emotional Empath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40, 525-543. https://doi.org/10.1111/j.1467-6494.1972.tb00078.x

  13. 13. Simon, B. C., & Sally, W. (2004). The Empathy Quotient: An Investigation of Adul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or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nd Normal Sex Difference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34, 164-175.

附录:

First Draft of College Student’ Empathy Scale

大学生共情量表初稿

姓名:性别:年级:年龄:专业:

你好!这是一份人际反应关系的问卷。请认真阅读每一题,思考每个题目用来描述你是否符合(每个题目内容符合你真实情况的程度)。不同的数字代表符合程度: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不确定”,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请根据你内心的真实感受,从每道题的1~5的数字中选择最符合的打“√”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