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seas English Testing: Pedagogy and Research
Vol. 03  No. 03 ( 2021 ), Article ID: 44883 , 7 pages
10.12677/OETPR.2021.33015

线上线下融合环境下的英语学习: 新东方个例探究

王雅茜,马雅坤

新东方国际教育培训事业部,北京

收稿日期:2021年7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8月23日;发布日期:2021年8月30日

摘要

新冠疫情对于传统的线下雅思学习和培训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由此也产生了很多全新的学生学习需求。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新东方开发出了线上线下融合态学习的战略平台。本文以混合式学习为理论框架,讨论了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优势,探索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机结合的潜在途径,并对该融合态雅思教学内容的研发进行了针对性思考。

关键词

线上线下融合,英语学习,新东方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Mode of Online-Merge-Offline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in New Oriental

Yaxi Wang, Yakun Ma

Glob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Division, New Oriental Edu & Tech Group, Beijing

Received: Jul. 27th, 2021; accepted: Aug. 23rd, 2021; published: Aug. 30th, 2021

ABSTRACT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struck heavily on the traditional offline IELTS coaching industry; meanwhile, numerous brand new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have been created. To confront such changes, New Oriental developed an Online-Merge-Offline (OMO) strategic learning platform. Under the frame of blended-learning theor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OMO learning, explored the way of systematically merging online learning with its offline counterpart, and provided specific insights on the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IELTS teaching materials in OMO mode.

Keywords:Online-Merge-Offlin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New Oriental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各行各业都体验了线上运营,培训行业也不例外,经受了线上授课的“危”与“机”。这场疫情中的“机”便是OMO (Online-Merge-Offline,结合线上与线下的平台模式)。可汗学院创始人Khan称这种混合模式是此次疫情中的“silver lining”,也就是灰暗乌云边上的希望之线。其实早在2017年,李开复先生已经预言了教育行业的OMO发展趋势。2019年,包括新东方在内的多家教培巨头都提出了OMO的模式转型,疫情的到来助推了OMO加速驶入快车道,检验了新东方自主研发的OMO系统,平稳将线下课程转移到了线上,大大降低了疫情对新东方业务的影响。

在逐步了解OMO商业模式的同时,需要清楚的是,技术和模式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学内容才是核心。教培机构需要思考融合哪些内容可以满足哪一部分学生群体的需求?如何融合才符合二语习得规则?设置哪些场景可以形成学习闭环,帮助学生既提能又提分,养成终生学习习惯?若想探索答案,则需要先探究混合式学习理论Blended Learning。

2. 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Blended Learning (混合式学习)这个概念最初始于商业公司的培训 [1],随后又被运用于高等教育 [2],最后才出现在了语言教学中。

Singh与Reed [3] 曾在2001年对此下的定义为“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在我国倡导“混合学习”概念的何克抗 [4] 教授给出的定义是:“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Badrul Khan [5] 指出混合式学习其实是将不同的学生需求,科技,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结合面授,视频课,线上材料等优势的完美环境。

新东方对这种混合模式进行了更为详尽具体的解读,认为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线上导学预习,从而提升线下课堂的核心内容学习,减少线下教学的无效时间;同时,通过及时的线上练习和测试,可以让教师线下教学更有针对性。新东方师生在OMO体系下,将“学生有准备的学,老师有针对性的教”运用得淋漓尽致。

在2020年6月的新东方留学考试融合态产品发布会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OMO模式的理解是“OMO中,最重要的是中间这个词Merge (融合),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才叫做真正的融合”。俞老师还提到“OMO产品形态需要将线上优势和地面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完整的产品形态。它需要将地面学习和线上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结合起来。”

当前,对于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很多,但它们总会涉及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实时的面授课程以及灵活的线上学习活动,它们相互补充去支持课内及课外的学习活动。

3. 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的好处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在线教育的兴起,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地面教学一度比较割裂。OMO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集两方之所长的中间态乃是对学习效率提升最有利的。

在结合线上与线下两方之所长之前,我们需要清楚的是设计学习环境时,必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仅是技术 [6]。因此,需要先考虑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环节,从而判断各环节需要哪些线上内容支持及线下互动。在过去的50年里,大多语言学习理论都以交流为目标,老师也更多使用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流法)去教对应CEFR (欧洲语言共同框架,描述外语学习者进步程度的标准体系)级别的学生。

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力或阅读练习的时间不足,可能是因为培训课堂不宜过久的练习导致课堂拖沓。另外,老师给予个性化支持和反馈的机会也有限,老师无法在教学时段内诊断所有学生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提升意见。最后,学生进行口语和写作的语言输出练习较少,加之输出后无法得到建设性反馈,此类活动便不好执行。因此,如果混合式学习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即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反馈机会,线上练习铺垫以为线下匀出更多时间进行英语交流,则它对于英语学习是及其有利的。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分析了新东方OMO混合式学习在应对时的以下优势:

3.1. 将教室里的交流互动活动最大化

混合式学习平台(https://il.xdf.cn/plus/)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足够的准备,比如在课前会推送该单元的话题词汇,基础语法知识点讲解,以及与该单元口语写作话题相关的短篇听力阅读材料。这样,学生在热身之后,就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课堂的语言交流活动中,比如使用话题词汇,及听力阅读材料中的语料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这时,老师往往在旁边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呈现的问题,然后协助他们解决痛点,精准提升能力。通过线上平台,学生观看视频和完成习题来积累语言知识和技能。在线下课堂中,学生充分的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起到引导和答疑反馈的作用。

3.2. 迎合各种学生的学习风格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偏好。传统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更多使用语言和逻辑教学法。这其实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混合式学习可以让学生以自己舒适的方式学习,而不会影响到其他人。这种灵活性可以让学生在舒适的时间,地点和节奏来学习。

混合式学习可以帮助老师更容易地去面对学生不同的风格。主要的学习风格有 [7]:

· 视觉与听觉型(更偏向于看图片,听声音),这部分学生适合选择看视频来学习。

· 语言表达型(更偏向于使用语言),这部分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一段口语或写作稿。

· 逻辑,这部分学生适合使用归纳法学习语法。

新东方混合式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性多媒体输入,包括真实的视频,音频,文字,照片等。这样对于不同类型风格的学习者来说,有助于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和方式来学习。

3.3. 更多的关注

每一个老师可能都会面对班里这样的三个层次,排名前10%的学生是快速学习者,排名后10%的是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中间的80%是班级中绝大部分同学。面对差异的等级,受时间和大纲的约束,老师们很有可能会忽略掉前10%的同学和后10%的同学 [7]。混合式学习使得我们可以给所有的学习者关注。学习好的同学需要去进一步拓展知识,提前学习内容。学的慢的同学可以通过额外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在新东方OMO学习平台,学生都可以获得及时的反馈。比如,在结课之后,学生可以在平台完成套题的模考,并且立马会得到分数报告,就分数评估,错题分析,未来提升方向等皆有详细的解读。

3.4. 塑造自信的自学者

在线学习时,学生可以重复的看一段视频或音频,较为从容地读一篇文章获得大意,而不会迫于时间压力,周围人的进度而打乱了自己的学习节奏,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

另外,学习二语的障碍之一就是不敢在课堂中讲英语,担心消极的反馈或在同龄人面前比较丢脸尴尬 [8]。混合式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时间节奏做充分的准备,当他们进入课堂交流时就有可能更加胸有成竹,降低焦虑,提高信心。

在新东方OMO融合态产品中,从报名前,到行课中,结课后,再到考试后都为学生提供了匹配真实教学场景的学习内容,包含托福,雅思,GRE, SAT等科目共计110个独立课程,帮助学生实现全流程的自主学习,既为线下课程做准备,又实践并夯实课上所学内容,最终既提能又提分,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4. OMO模式下的雅思研发

研发工作要以终为始,明确客户需求,才能确立研发方向及内容。新东方的雅思研发团队在疫情推动下,研发工作重点也由线下内容逐步向线上转移。但是在寻求OMO模式的同时,也面临着的几个重要的问题:

4.1. 线上教学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在2019年年底,新东方雅思研发团队就开始启动将剑桥真题系列的精讲精练录制为视频课的工作,也就此开启了雅思研发的“线上内容”的新跑道。2020年年初疫情开始严重,国内所有线下课程几乎停摆的情况下,这套视频课程解决的了学生无法上课的问题。截至7月中旬,这套视频课程的推送量达到1万余人次。而截至2020年底,仅剑桥真题系列的讲解视频已经累计推送学生6万余人次。这个数字的增长不仅代表着雅思学习开启了新轨道,也同样给新东方的研发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想要做到真正的融合,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融合的目的是什么,单纯的将视频推送给学生,只是解决了“无法线下上课”的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而是短期的“替代”。

做到真正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体验感的情况下,研发人员需要有长期的规划。考虑到在未来的几年中,线下教学大纲的转变,以及如何通过线上内容的学习,更好地辅助线下教学。

4.2.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关系是什么?

前文提到,线上教学是为了能够让线下课堂的利用率和学习效率最大化。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想从单纯的“线上 + 线下”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一个课程的完整内容切分为线上和线下?”。

通过对于在线课程的观摩、旁听,对于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记录、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出分效果等多个维度的分析(如图1所示),我们认为通过线下课程最大限度的增加自然的交流(natural communication),并通过线上进行有意义的输入(meaningful input),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综合效果 [9]。

Figure 1. The online merging offline mode

图1.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在原有的课堂模式下,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进行口语、写作的练习,教师通常会在课程前期进行较为丰富的词汇、背景知识、语法点的讲解,而这些环节往往会占据比较大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red)的教学时间。所以如果将这些环节制作成为有讲解、有练习、有检测的线上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学习,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开放输出项练习的时间,让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并进行及时反馈。

4.3. 线上教学内容如何设计?

确定好研发内容以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线上教学内容要如何设计?如何呈现?如何讲解?当各地新东方分校全面启动线上课程以后,我们发现,习惯了线下“面对面”授课的老师和学生都纷纷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很难在线上进行课堂活动”,“学生对于教学环节参与度降低”,“知识输入多数时间都变成了教师的单方面产出时间(Teachers’ Talking Time)”等等。缺少了线下的实时互动环节,我们如何让线上学习内容成为有交互性的?如何确认学生的学习效果?

4.3.1. Attention Span在线上视频内容设计中的影响作用

雅思研发在向线上内容制作转移的伊始阶段,视频切片依旧按照线下的授课逻辑进行,一套完整题目的听、说、读、写有将近3.5~4小时的视频学习时间。最终我们收获了长达约150小时的系列视频课。但是通过1~2个月的平台观看数据显示,每个学生在单个视频观看的停留时间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久。在通过对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研究以及国内外各种线上学习视频的观察和了解之后,我们发现通常线上学习视频的最佳长度约为6~15分钟(比如BBC 6分钟学英语系列)。所以针对线上学习内容,雅思研发进行了一轮“小切片”的视频制作,将平均时长压缩至10~15分钟。

4.3.2. 讲解逻辑一致性确保了视频学习内容的普适性

由于线上学习内容比较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缺少了教师的监督与辅导,对于学习投入度、学习效果的保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结果的实现,在内容研发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比如多个老师参与录制的同一系列课程怎样确保逻辑一致性?教师语言风格如何统一?课件、视频制作的风格如何保持一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同于线下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进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节课的授课教师。而不同的老师由于讲课方式的不同,不同地区和课程的学生体验感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但只要能够保证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和学习预期,就能被视为合格或者成功的课堂。而线上学习内容具有普适性的特点(即全国有同一种学习需求的学生,都会观看同一类视频),所以我们需要保证同一个课程内的所有视频切片的讲解逻辑都要保持一致,才能确保学生学习后的程度统一。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每一个研发立项之初,新东方雅思研发团队都会进行详实的样张制作,从内容框架到讲解难度、从讲练比例到习题安排、从字体字号到排版设计等等方面,全部进行了详细的标注。确保每一位参与研发任务的培训师、教师都能够产出同一标准的内容。除此之外,在教师培训的环节上,我们增加了更多关于技能、语言教学的教学法培训,确保全国教师的教学理念、话语体系能够统一。

4.3.3. 互动性、趣味性对于提升学习动力的保证

伴随对于CAT (computer-assisted teaching)的熟悉和应用,在线下课堂中老师们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各种教学软件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科技感,比如增加教学课件的视觉效果呈现等。然而这些内容的使用场景一旦变成线上视频教学就产生了问题,比如随意性,甚至是版权使用问题。所以为了确保线上视频内容的趣味性,新东方雅思研发团队从开始的教学课件录屏制作,到后来的“去课件化”,再到开始尝试进行视频日志类型的学习视频制作,不断摸索着更加适应当下学生喜好的呈现形式和内容开展。

线下课堂中,教师会通过提问、课堂活动观察、练习结果、测试等多种方式来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掌握,例如形成性反馈(Formative Feedback)和总结性反馈(Summative Feedback)。那么,如何在线上学习保证这样的反馈,并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呢?

其实,线上学习给与了研发人员更好的数据反馈,并能够让研发人员根据这些数据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碎片化”知识点内容研发。通过对于每个题目进行详细的考察点标签制作,以及学生的每道题目正确率分析,研发人员就可以定位到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学生做错题目、哪些题目是学生普遍错误较高的。如此一来,雅思的研发人员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

Figure 2. Students’ learning path in the OMO mode of New Oriental

图2. OMO模式下新东方学生的学习路径

5. 新东方学员的学习路径规划

在线上内容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雅思研发团队也在不断思考学生在进入新东方以后的完整学习路径应该是怎样的。如果将学生的学习路径分为报名前、开课前、开课后、考试前和考试后五个阶段,雅思研发的内容在尽力满足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需求(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对不同年龄段、语言水平(对标CEFR)的个性化内容设计,从而为每一位学员在新东方的雅思学习保驾护航。

6. 对于未来OMO混合式学习的畅想

在当前OMO模式下,新东方的学生开始借助平台先行探索语言知识规律,然后在真实线下课堂中充分实践,交流与磨练,最后再到平台巩固与拓展,整个过程中老师都会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并针对学生问题展开高效的课堂活动。这种融合态的学习模式,有效地吸纳了多媒体技术与语言学习材料,加强了英语学习产品的深度,强度,和广度。最有价值的是,新东方将不断收集广大学生的语言学习数据,将其汇总成学生的成长轨迹,大量的统计数据最终又将会反哺其的内容研发与教学服务,实现教学研发的正向循环。

文章引用

王雅茜,马雅坤. 线上线下融合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新东方个例探究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Mode of Online-Merge-Offline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in New Oriental[J].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1, 03(03): 136-142. https://doi.org/10.12677/OETPR.2021.33015

参考文献

  1. 1. Sharma, P and Barrett, B (2007) Blended Learning. Macmillan, Oxford.

  2. 2. MacDonald, J. (2006) Blended Learning and Online Tutor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7, No. 6.

  3. 3. Singh, H. and Reed, C. (2001)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 Centra Software. ASTD State of the Industry Report.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4. 4. 何可抗. 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9): 37-48, 79.

  5. 5. Khan, B. (2005) Managing E-Learning Strategies: Design, Delivery,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USA. https://doi.org/10.4018/978-1-59140-634-1

  6. 6. Salaberry, R. (1999) Pedagogical Design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Tasks: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4, 28-37. https://doi.org/10.1111/0026-7902.00050

  7. 7. King, A. (2016) Blended Language Learning: Part of the Cambridge Papers on ELT Ser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8. 8. Marsh, D. (2012) Blended Learning: Creat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Language Learn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9. 9. Krashen, S.D. (2003) Exploration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 The Taipei Lec-turers. Heinemann, Portsmouth, NH.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