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Economic Research
Vol. 07  No. 03 ( 2018 ), Article ID: 26878 , 8 pages
10.12677/WER.2018.73011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apital Outflow

Yuter Wa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Ming Chu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Received: Aug. 26th, 2018; accepted: Sep. 13th, 2018; published: Sep. 20th, 2018

ABSTRACT

Using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specific factors,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welfare impact on the investing country itself, its partners, the economic region as a whole and the recipient as well as the whole world as a member country invests in the integrated region. I fin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capital outflow will harm the member itself, when the product of the investing country’s share of the receiving country’s capital stock and the recipient’s capital return elasticity is greater than one as well as the member country owns some capital from partners initially. The partners’ welfare will ris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large capital outflow to the member investing outside. The imposition of tariff or capital tax will make the nonmember country lose from the increased capital inflow. A lower common tariff will ensure the economic region and the world benefits from the capital flow.

Keywords: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pital Flow,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区域经济整合与资本外流

王裕德

铭传大学经济系,台湾 台北

收稿日期:2018年8月26日;录用日期:2018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20日

摘 要

本文以一个特定要素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经济结盟国家前往未结盟的第三国进行投资,对投资国本身、其伙伴国、整个经济区域、被投资国以及全世界所产生的福利冲击。本文的主要发现有:第一,当会员国占被投资之非会员国的资本比率与被投资国的资本报酬弹性之积超过一,并且投资国原先可用资本部份源自同盟国,那么会员国增加对外投资将会受损;第二,倘若伙伴国原先对资本外移之会员国的资本出口量够大,那么这个伙伴国的福利会因此提高;第三,对被投资的非会员国而言,进口关税或资本税的课征,或许使其因会员国对其增加投资而受损;最后,较低的共同关税将确保经济区域与世界由此资本移动获益。

关键词 :区域经济整合,资本移动,一般均衡分析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传统的两国模型分析中,资本移动的福利效果已被深入硏究,诸如 [1] [2] [3] [4] [5] 与 [6] 等。但由于全球经济整合的风行1,引发经济学者在这方面一系列的硏究,国际资本移动理论因而迈入一个新的领域。这方面的著作有 [7] [8] [9] [10] 与 [11] 等。然而,经济整合区域内的会员国鉴于其他地区(尤其是亚太市场)的蓬勃发展与获利潜力,已经出现将资本外移到这些国家的现象。比较重要的例子包括,在1986到1989年间,德国对日本制造业投资的年平均成长率高达18.7% [12] :荷兰对韩国的投资则自1990年的36.3百万美元骤增至1991年的599.4百万美元 [13] 。仅管这些事实的存在,至今鲜少理论硏究注意到此型国际资本移动以及因此引发的福利效果。本文之目的即在分析此经济结盟国家资本出口的状况。

[3] [14] 已在典型的两国模型中分析资本外移的福利效果,在其Heckscher-Ohlin 模型设定下,要素之报酬只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并不因要素本身数量的增减而改变,他证明,当出口商品是资本密集,资本外流是不利的。然而,这些传统文献并无法具体显现出经济整合之下同盟国彼此之间休戚相关、对外一致的特性,所以一些因经济结合而产生的效果将不免漏失。国际贸易理论一般认为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一些国家彼此结合,对于内部贸易不加任何限制,对外则设立一致的关税结构。由于生产要素开放迁移为经济整合的必经过程,欧体并且已于1993年实施,因此在经济整合之下探讨要素移动理论应将此特性列入考虑。但为了将分析焦点集中在资本流动之上,本文不拟讨论劳动迁徙的问题。在本文中,所将考虑的经济区域是一个允许资本自由移动的关税同盟。因此,会员国的资本出口将透过区域内的资本移动与共同对外设置的关税影响盟国的福利,此时会员国福利的改变将与传统分析有所区别。另外,整个区域与世界福利所受之影响亦有探讨的必要。在传统的Heckscher-Ohlin架构下,会员国的资本外流对整合区域内的资本市场不具影响,本文中会员国间资本自由移动的特性在此将无意义2。另一方面,鉴于外人直接投资经常发生在进口竞争产业,我们因此将资本限制在被投资之非会员国的进口部门,道种设定亦不乏文献采用,如 [4] [5] 与 [15] 。基于这些目的,会员国的资本外流将被视为外生给定,此种讨论资本移动的方式亦为 [1] [2] [3] [4] [9] [11] 与 [14] 等所采用,优点在于可清楚地看出直接由资本移动所引起的效果,这有别于藉由提高关税保护来考虑间接诱发的内生性资本移动效果 [5] [6] [8] 。另外,我们将组合 [16] 的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模型架构与 [17] 的分析方式进行讨论。本文其余部份的结构如下:第二节建立我们的三国两商品三要素一般均衡模型。第三节首先讨论投资国、其盟国与整个经济区域由此投资获利或受损的情况;其次探讨会员国的投资是否必然有利于受投资之非会员国;最后,并就世界福利所受影响进行分析。第四节整理归纳本文的重要结果。

2. 基础模型

假设有a,b,c三个国家与1,2两种商品,假设a,b (c)两国出口(进口)商品1与进口(出口)商品2。资本是商品1的特定要素,商品2的特定要素是土地;劳动为两商品共同的生产要素,可在部门之间流通,但不许在国际间迁徙。两种商品的生产技术皆是规模报酬不变。a与b两国组成一个经济区域,对内撤除各会员国间的关税与进口限制,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t,且会员国间的资本自由移动不受限制。此外,为了集中本文焦点与分析方便起见,假设这个区域与c国皆为价格接受者,并暂时假设c国对商品贸易不课税。商品1是标准财(numeraire),他们所面对的世界价格是p*。因此商品2的区域内价格 p = p * + t 。a国的资本来源包括其本身的秉赋(capital endowment)与b国对a国原先的资本流出或流入量,去掉原先对非会员国的投资;而b国因与非会员国间无资本往来,所以外资的唯一来源是a国3。至于c国的资本存量,则增添由a国输入的部份。所以,它们所使用的资本存量 k i 分别是

k a = k ¯ a i i c (1)

k b = k ¯ b + i (2)

k c = k ¯ c + i (3)

其中 k ¯ j (j = a, b, c)代表j国的资本秉赋量。i是会员国a,b之间原先的资本流通量,i > (<) 0表示a (b)国对b (a)国输出资本。 i c 代表原先由a国移入c国的资本量。 r j 是j国的收入函数(revenue function),表示在一定的价格p (或 p * )与要素雇用量之下,由生产两种商品所能得到的极大收入。j国支付给投资国的资本报酬为 r k j (在本文下标皆表示偏微分)。因为区域内的资本自由流通,当a国的报酬高于b国,b国的资本会流向a国;反之,a国资本移往b国。最后,会员国间的资本报酬相等,以R表示之,

R = r k a ( p , k a ) = r k b ( p , k b ) (4)

这个式子决定会员国间资本的流动量i。支出函数(expenditure function)以 e j 表示,是价格p (或 p * )不变下,j国为了达到效用水平 u j 所必需的最小支出。商品2的受补偿需求(compensated demand)及产出可由支出函数与收入函数对价格偏微分求得,因此会员国j之进口需求量是 ( e p j r p j ) ,关税收入为 t ( e p j r p j ) ,。此外,为了凸显经济整合下会员国间资本移动完全无限制之特性,假设非会员国对会员国资本课征ω (值介于0与l之间)的所得税率,因此a国投资到c国所能够得到的资本净所得是 ( 1 ω ) r k c i c 之积,会员国间的资本所得为iR。在均衡情况下,贸易收支达到平衡,亦即会员国a,b与非会员国c的支出等于其个别的产值、资本净所得及关税收入之和:

e a ( p , u a ) = r a ( p , k a ) + ( 1 ω ) r k c i c + i R + t ( e p a r p a ) (5)

e b ( p , u b ) = r b ( p , k b ) i R + t ( e p b r p b ) (6)

e c ( p , u c ) = r c ( p , k c ) ( 1 ω ) r k c i c (7)

所以,个别国家的福利水平( u j )可由以上式子推得。

3. 结盟国资本外流之效益

假定非会员国的税后资本报酬较经济区域为高,亦即 ( 1 ω ) r k c > R 4。首先,我们分析会员国资本外流对其本身以及盟国之资本量的效果。在经济整合的情况下,资本外移的会员国本身所下降的资本量会少于其外移的数量,这种现象有别于传统的两国模型。在本文中,虽只有会员国a赴c国投资,但由于a国的资本报酬上升,引起b国资本移入,终究导致两会员国的资本减少与区域内资本报酬上升,而这两国所降低的资本量之和刚好等于a国对c国的投资量,此乃由于区域内资本自由流通所致。为了推论这个结果,针对 i c 全微分式(1),(2)及(4):

d k j = ( r k k j r k k a + r k k b 1 ) d i c , j = a , b (8)

式(8)右边括号中的项为负,这是由于我们假设资本是两会员国出口部门之特定要素,因此可以得到 r k k j ( p , k j ) < 0 ( j = a , b ) 的特性5,亦即,资本的报酬将随着资本的减少而提高。另外,至于何者减少的资本较多,则须视其资本报酬曲线之斜率绝对值(即 | r k j / k j | )而定,斜率绝对值的相对大小与其降低的资本量成反比的关系。换言之,若同盟国b的资本报酬曲线相对较平(陡),其因此下降的资本数量会比较大(小);当斜率相等时, | d k a | = | d k b | = ( 1 / 2 ) d i c

为了讨论赴区域外投资之会员国的福利效果,假设区域的共同关税与非会员国对会员国资本所课的税率维持固定不变,全微分式(1),(3)及(5):

e u a ( 1 t c e a ) d u a = ( i r k k a t r p k a ) d k a + [ ( 1 ω ) r c k R + ( 1 ω ) i c r k k c ] d i c (9)

式中 c e a e u a = e p u a , c a ( = e p a ) 是a国关于商品2的消费需求。假设所有的财货皆为正常财,则 t c e a < 1 。式(9)右边第一个括号中, i r k k a 叙述,会员国a对c国的资本流出促使经济区域的资本报酬上升,当a国对b国的累积投资为正(即i > 0),a国得自b国的资本所得增加;反之,若I < 0,a国退还b国的资本给付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只被使用在出口商品的生产,a国资本的降低导致进口商品的产量扩增,进口量与关税收入因此降低(贸易量效果)。这个效果即是 t r p k a 所代表的经济涵义6,7。值得注意的是,因为 | d k a | < d i c ,此种资本移动对投资国所加重的关税扭曲损失较原先未整合前 ( d k a ) = d i c 为低。此外,在第二个括号中,R是当a国将资本移往c国所必须放弃的资本报酬;其他两项反应边际外流资本所能赚到的净报酬,可以改写为

( 1 ω ) ( r k c + i c r k k c ) = ( 1 ω ) r k c ( 1 ε c z )

式中 ε c = k c r k k c / r k c 是c国资本报酬得弹性, z i c / k c 表示区域外国家c的资本存量中会员国a所占之比率。因此,只要 ε c z < 1 ,资本的边际净报酬为正;否则,资本总所得下降。组合这些分析,在资本是两会员国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之前提下,我们可以建立:

命题1:假如被投资的非会员国之资本报酬弹性超过此非会员国资本量中会员国累积投资所占份额的倒数(即 ε c > 1 / z ),并且假如赴区域外投资之会员国的可用资本有部份源自盟国,则增加对非会员国投资将使该投资国福利恶化。

第一,由于资本报酬是资本的减函数,a国对非会员国投资的结果导致整个经济区域的资本报酬上升,在原先会员国b对会员国a输出资本的例子中,b国因此由a国获得较高的资本所得,此减少了a国的所得。第二,因为消费是价格的函数,价格不变,受保护部门生产的增加将降低关税的收入。第三, ε c > 1 / z 的条件表示额外投资所新增加的资本所得无法抵销因资本报酬递减而降低的部份,产生负的边际资本净所得。加上原先所放弃的区域内报酬,a国的祢利必然恶化。然而在其他的状况下,资本外流至区域外的会员国未必会因多增加对非会员国投资而受损,这可分成两方面来讨论:首先,在原先均衡时,若b国的资本有一部份是归a国所有,并且 ε c 小于 z 1 ,那么当a国得自b国的资本利得与由c国得到的投资净所得超越(不及)关税收入的下降与此投资的机会成本,额外的资本外移将提升(降低)a国的福利;然而,在其他条件不变之下,当 ε c 大于 z 1 ,投资国的福利增减取决于 i r k k a d k a 的利得是否足以弥补其他项的损失。其次,在a国的资本部份是由b国所供给的情况下, ε c z < 1 成为a国获利的必要条件;易言之,在这个例子里,唯有由c国所得到的边际资本净所得凌驾全部的损失,a国才可望从中获得益处。

现在让我们考虑盟国的福利效果,由式(2)与(6)

e u b ( 1 t c e b ) d u b = ( i r k k b + t r p k b ) d k b (10)

会员国a对区域外国家的资本流出亦导致b国的资本量下降(见式(8)),因而改变b国的福利。这是经济整合下,资本自由移动的产物,是a国投资到非会员国所引起的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s)。所以式(10)隐含:

命题2:当资本是两会员国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且经济区域内有会员国赴非会员国投资。若同盟国的资本有一部份为资本外流之会员国所拥有,那么对外投资的增加将对这个同盟国不利。但若原先同盟国对此投资国的资本流出量足够大,增加对外投资将使同盟国获益。

关于这项结果的解释是,随着a国对非会员国c增加投资,外溢效果导致b国资本量下降,其关税收入因为进口品之生产增加而减少。另外,由于经济区域资本报酬提高,所以,如果原先是b国对a国流出资本,并且数量够大,使得资本利得足以补偿关税所引起的损失,会员国b的福利会因此提升;然而,倘若原先是a国出口资本到b国的情况,b国将必须支付a国较多的资本所得,此时福利必然降低。

这个经济区域内之会员国对其他国家输出资本的情况与传统非经济结合国家对外国投资的例子形成一明显对比,两者的差别是由于会员国间的资本开放流通,任一会员国的资本外流将刺激区域内的资本移动,以致影响盟国资本报酬及产出;同时资本外流之会员国本身亦藉由与盟国间的资本往来而受到额外影响,关税引起的扭曲此时亦由同盟国共同分担,而非结盟国家则无这些现象。然而,若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不改变其自身的报酬,上述差异将不会发生。在这种情形下,经济整合分析回归到传统模型如 [3] ,亦即整合前后亦无二致。

一般认为,在经济整合之相关理论的研究中,若未将整个经济区域的效果列入考虑,分析将不完整。因此,现在我们将探讨会员国资本外移对经济区域之福利的影响。加总式(9)与(10)右边诸项,整个区域的福利变为

[ ( 1 ω ) r k c r + ( 1 ω ) i c r k k c ] d i c t ( r p k a d k a + r p k b ) d k b (11)

由式(8),会员国资本外流的结果使得两会员国的资本量皆下降,在资本是两会员国出口商品之特定要素的情况下,资本的减少将促使保护部门的生产扩张,加强区域内的扭曲,这将不利于整个区域的成长(参阅式(11))第二个括号)。因此关税的保护降低,将可减轻受伤害的程度。就此而言,对商品之进口进行补贴或许是较佳的。其次,会员国间的资本所得之变动,由于彼此抵销,因此就整个区域内的资本给付而言,增加会员国投资不造成影响。最后一项效果仅发生在资本外移的国家(此指a国),由式(11)第一个括号可知,此投资是否可行,端视在非会员国所得到的边际投资净报酬是否优于其所放弃的区域内报酬。藉由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建立下列命题:

命题3:当非会员国的投资净报酬较区域内为高(亦即对外投资可行),假如经济区域所设置的共同关税水平足够低,会员国增加资本外移将可提高整个区域的福利水平;然而,若共同关税定得太高,福利将降低。

为了描述未经济整合国家之间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假设非会员国对会员国资本的流入课予资本所得税。此外,我们暂时假设非会员国对于商品进出口均未设置任何障碍,以便于将焦点集中在会员国投资的直接效果之上。外国投资的进入使得c国的资本报酬降低,非会员国必须归还的资本总所得因此降低;另一方面,增加会员国投资虽可增加额外的资本所得,但因为报酬递减的缘故,原先投资的所得降低,所以资本所得税收是否为正是不确定的。依此,我们可以说,对一个遵循自由贸易政策的小国而言,假如它对外资采免税策略,外国投资少量的增加必然提高其福利水平,此结果与 [4] 的发现一致。这些结果可由式(3)与(7)获得:

e u c d u c = [ ω r k c ( 1 ω ) i c r k k c ] d i c (12)

此外,运用前面关于资本报酬弹性( ε c )与资本份额(z)的定义,式(12)可写成:

e u c d u c = [ ω r k c ( 1 ε c z ) i c r k k c ] d i c

也就是说,倘若 ε c z < 1 ,产生正的资本税收,非会员国对会员国资本课税的结果,将使其福利提高;然而若 ε c > z 1 ,资本税的课征将减低非会员国原先由会员国投资所得到的利得(即 i c r k k c d i c )'甚至导致整个净效果为负,增加会员国投资将降低被投资国福利。上述结果可以归纳如下:

命题4:当资本是非会员国进口部门的特定生产要素,假如非会员国对会员国资本采取免税的优惠策略并且遵行自由贸易,增加会员国投资必定使非会员国获益。假如会员国在被投资之非会员国的资本份额超越此被投资国资本报酬弹性的倒数(即 z > 1 / ε c ),那么对这个非会员国而言,课征资本税是较有利的;然而,当 z > 1 / ε c 资本税的课征或许使非会员国因会员国投资的增加而受损。

依Heckscher-Ohlin架构而言,除非是在生产完全专业化的特例,否则资本报酬只因商品价格而改变。以我们的模型表示,因为资本报酬固定不变,被投资国因此只能藉课征资本税获利;当税率为零,对外投资所增加的产出刚好等于支付此投资的报酬,会员国的投资对非会员国不发生任何效果。然而,当非会员国对以资本为特定要素的商品之进口设立关税障碍,那么外资流入的效果,必须考虑来自关税的损失。 [1] 指出,即使所关心的资本.流入是外生给定,当进口财是资本密集,关税引起的扭曲仍会使资本进口国福利恶化。相对于此种现象,在我们的模型中,由于资本是非会员国进口财的特定要素,会员国增加投资使非会员国进口财生产增加,只要这个效果足够大,非会员国将因关税的课征而受害。所以,就一个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接受者而言,无政府干遇的最适性(optimum)将可排除不利成长(immiserizing growth)的发生。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这种型态的国际资本移动会如何改变世界的福利。因为本模型的小国假设,使得世界福利之变化仅源于本文所涉及的三个国家(即a,b与c)。在本文中,会员国会将资本移往区域外的国家是由于报酬差异所致,亦即 ( 1 ω ) r k c > R 。因此这种移动将有助于国际间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世界福利因此改善。因为资本税收的部份由投资国与被投资之非会员国彼此抵销,个别国家之间的资本所得变量亦相互抵偿,对整个世界而言,此种资本移转的直接净效果是: ( r k c R ) d i c 。另一方面,当非会员国采自由贸易经济区域对进口才予以保护,在资本只专用于生产两会员国出口财之情况下,任一会员国的资本流出将加深共同关税所造成的扭曲,此将不利于世界之福祉。依此,世界福利之改变可表示如下:

( r k c R ) d i c t ( r p k a d k a + r p k b d k b )

所以,下述命题将被建立:

命题5:若经济区域对外设立的共同关税足够低(高),会员国增加对外投资将提升(降低)世界之福利。

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就经济区域或世界之福利而言,经济区域共同关税的设定均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经济整合理论中关税水平的重要性亦为其他经济学者所强调,诸如 [9] ,他证明,共同关税如能适当地设定,将可确保关税同盟由开放会员国间要素自由流通中获利。

4. 结语

事实上,基于潜在的获利诱因,近年来一直存在经济上整合的国家到非会员国进行投资的情形,但在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文献中,迄今仍无人对此问题加以硏究。因此,我们特别设定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分析当经济区域内的会员国投资到世界其他国家时,对于整合区域内个别会员国与整个匿域、被投资之非会员国以及世界的影响。这个模型证明,经济整合的国家赴世界其他地区投资能否获利,涉及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包括,该国与盟国间原先的资本流通情形(流出或流入)与数量大小(即会员国间的资本所得效果)、被投资国的资本报酬弹性与资本所得税率、原先占非会员国资本的比率、关税效果以及此投资的机会成本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区域内其他会员国并未赴区域外投资,只要原先它对资本外流之会员国的投资数量足够大,仍然会因其他会员国增加对外投资而获得益处。此外,由经济区域与世界的观点而言,会员国对外投资是否有利,共同关税之设定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如果非会员国对来自会员国的资本采免税策略并遵循自由贸易,会员国增加对其投资,将提升其福利水平。

文章引用

王裕德. 区域经济整合与资本外流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apital Outflow[J]. 世界经济探索, 2018, 07(03): 91-98. https://doi.org/10.12677/WER.2018.73011

参考文献

  1. 1. Brecher, R.A. and Diaz Alejandro, C.F. (1977) Tariff, Foreign Capital and Immiserizing Growt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7, 317-322. https://doi.org/10.1016/0022-1996(77)90048-4

  2. 2. Minabe, N. (1974) Capital and Technology Movements and Eco-nomic Welfa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4, 1088-1100.

  3. 3. Minabe, N. (1981) Tariff, Capital Export and Immiserizing Growt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1, 117-121. https://doi.org/10.1016/0022-1996(81)90048-9

  4. 4. Srinivasan, T.N. (1983) International Factor Movements, Commodity trade and Commercial Policy in a Specific Factor Mode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4, 289-312. https://doi.org/10.1016/0022-1996(83)90006-5

  5. 5. Brecher, R.A. and Findlay, R. (1983) Tariffs, Foreign Capital and National Welfare with Sector-Specific Facto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4, 277-288. https://doi.org/10.1016/0022-1996(83)90005-3

  6. 6. Jones, R.W. (1984) Protection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Endogenous Capital Flows. Economics Letters, 15, 325-330. https://doi.org/10.1016/0165-1765(84)90120-4

  7. 7. Tironi, E. (1982) Customs Union Theory in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Firms. Ox-ford Economic Papers, 34, 150-171. https://doi.org/10.1093/oxfordjournals.oep.a041541

  8. 8. Miyagiwa, K.F. and Young, L. (1986) International Capital Mobility and Commercial Policy in an Economic Reg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 329-341. https://doi.org/10.1016/0022-1996(86)90025-5

  9. 9. Wooton, I. (1988) Towards a Common Market: Factor Mobility in a Customs Union.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1, 525-538. https://doi.org/10.2307/135436

  10. 10. Parai, A.K. and Yu, E.S.H. (1989) Factor Mobility and Customs Unions Theory.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55, 842-852. https://doi.org/10.2307/1059466

  11. 11. Wang, Y.T. (2008) Outward FDI from a Free Trade Area: The Small Open Economy Case. Economics Bulletin, 47, 1-7.

  12. 12. Campayne, P.A. (1992) Cross-Investment in the EC Banking Sector. In: Cantwell, J., Ed., 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in Modern Europe,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Co., Brookfield, 298-328.

  13. 13. Chen, E.K.Y. (1993)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East Asia.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11, 24-59.

  14. 14. Minabe, N. (1983) Tariff, Capital Export and Immiserizing Growth: A Rep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5, 389-392. https://doi.org/10.1016/S0022-1996(83)80013-0

  15. 15. Tsaur, T.W. and Chu, M.L. (1991) Tax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the Optimum Tariff. Economics Letters, 35, 71-78. https://doi.org/10.1016/0165-1765(91)90107-V

  16. 16. Jones, R.W. (1971) A Three-Factor Model in Theory, Trade, and History. In: Bhagwati, J.N., Jones, R.W., Mundell, R.A. and Vanek, J., Eds., Trad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Growth, North-Holland, Amsterdam, 3-21.

  17. 17. Dixit, A. and Norman, V. (1980)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8. NOTES

    1欧洲12国组成欧洲共同体(属于理论中的关税同盟阶段),并于1993年进一步整合成为单一市场(介于理论中的共同市场与经济同盟两阶段之问)。涵括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亦于1994年正式形成。近来,亚太地区国家亦积极寻求经济方面的合作,以便与上述两大经济集团相抗衡,如东协自由贸易区(ASEAN)的成立。

    2在每一国专业化生产一种商品的特例中,虽可弥补此缺憾,但这是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 [4] ,少有文献以之专题研究,通常仅供参考之用。

    3由于b国对于非会员c投资所产生的相关效果亦可由本文推得,因此,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假设b国并未赴c国投资。

    4 ( 1 ω ) r k c > R 的情况下,会员国会到其它地投资,而此种投资会造成 r k c 下降与R上升的结果,当投资量不断增加,最后会导致 ( 1 ω ) r k c = R 。也就是说,两国原先的报酬差距等于 ( 1 ω ) r k c 下跌的幅度与R上升的幅度之和,利用式(8),可以表示如下, ( 1 ω ) r k c R = | d ( 1 ω ) r k c | + d r k a = [ ( 1 ω ) r k k c + r k k a r k k b r k k a + r k k b ] d i c

    5以m代表土地, l j 表示j商品所雇用的劳动量,两商品之生产函数分别为 q 1 = h 1 ( k , l 1 ) q 2 = h 2 ( m , l 2 ) 。因此,会员国的收入函数可写成 r ( p , k ) = q 1 ( p , m , k , l ) + p q 2 ( p , m , k , l ) 其中l = l1 + l2是可用的劳动总量(为了方便讨论起见,将r函数中的m与l予以省略)。假设 h s ( s = 1 , 2 ) 具凹性(concave),因此得知 r k k ( p , k ) < 0 (非会员国的情形只需将p修改为p*)。

    6因为商品1的生产函数是一次齐次且具凹性,因此可以推得 2 q 1 l 1 k > 0 , l 1 k = q 1 2 l 1 k / ( 2 q 1 l 1 2 + p 2 q 2 i 2 2 ) > 0 。所以, r p k = q 2 l 2 l 1 k < 0

    7类似于脚注6的演算过程,当资本专用于受投资之非会员国(投资国)的出口(进口)财, r p k 的符号为正,会员国的资本外流降低区域内保护部门的产出,而资本流出的直接效果与正文相同,有兴趣者可自行推论。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