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2  No. 07 ( 2023 ), Article ID: 68891 , 5 pages
10.12677/ACPP.2023.127221

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比较分析

邱逸昕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6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18日

摘要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有着十分大的哲学影响力,虽然二者在切入视角、批判维度、扬弃途径等方面都有着异同之处,但他们的理论实质上相通,都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类生存困境的批判,都希望通过一种方式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化或物化问题,以达到对人的主体地位的恢复。

关键词

卢卡奇,马克思,物化,异化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ukacs’ Theory of Materialization and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Yixin Qiu

College of Marxism,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un. 13th, 2023; accepted: Jul. 4th, 2023; published: Jul. 18th, 2023

ABSTRACT

Both Lukacs’ theory of objectification and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have significant philosophical influence. Although the two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perspectives, critical dimensions, and ways of sublation, their theories are essentially similar. They are both aimed at criticizing capitalism, criticizing human survival difficulties in capitalist society, and both hop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lienation or objectification that arise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a way, to achieve the restoration of human subjectivity.

Keywords:Lukacs, Marx, Materialization, Alien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20世纪涌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卢卡奇无疑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锋,他终其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重大贡献。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使得卢卡奇详细阐述来他的物化理论,“物化”是其重要思想概念,是其理论的核心。1932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理论,这是对前人的批判与继承。“异化”或“物化”理论的哲学影响十分重大,至今仍然是讨论的热点。

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现实地提出了“异化”劳动论。在《手稿》中,“异化”是一种哲学概念,它的基本涵义是:主体在其劳动的过程中,因其自身的活动导致了自己对立面的产生,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对主体自身。

马克思概论“劳动异化”的四个规定:① 物的异化。一般来讲,劳动者理所当然的拥有自己生产的东西,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们的产量越高,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就愈少,而且自己也会成为更廉价的商品。② 自我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这句话的意思是,劳动这个行为本应该是自觉的,而资本主义社会之下,工人根本无法自觉地进行劳动,劳动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支配着自己,工人在劳动无法找到自我价值,自然也感受不到幸福。③ 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类本质即是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不仅使劳动者丧失了其所生产的产品,而且使其成为一种对劳动者而言强制的活动,这样就使劳动变得只能让工人们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劳动这个类本质与人脱离,人也因此不再是实践的主体。④ 人与人相异化。这种异化是由前三个因素造成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则是以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为的对立为主要特征。马克思用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也揭示出资本家与工人对立矛盾的根源 [1] 。

3.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物化就是将思想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卢卡奇把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概念和韦伯的合理化概念综合形成物化概念,并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物化”这一概念。“物化”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物化”是一种非人性的表现,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化”。在商品生产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物化”体现为受到其劳动成果的支配。这是一个由人的客体化而构成的物质的世界,它以一种“客观”的法则支配着人,让人以俯视的姿态看待这个世界,而不是有意识地介入和改造现实 [2] 。

卢卡奇指出了物化的具体表现:① 劳动者与劳动活动之间物化。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类屈从于狭窄的劳动分工,整个社会的生活被分割成许多块,人类的生活范围不断缩小,机械地、单一地制造某种产品,因而工人的自身能力水平和创造力都显著地降低,人类逐渐屈服于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劳动这一行为被物化。② 劳动者自身物化。劳动者一方面失去自由,成为了一种商品,他们只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来换取生活。另一方面,劳动者已经无法称为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职业越来越专门化,资本家要求工人像机器一样专门地生产。人意识在劳动过程中消失了,成为了工作着的机器的一部分。③ 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物化。工作划分的细化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生产流程也会被分割,工人们也被划分到不同的生产流程。人与人之间就不需要良好合作了,相应地,人际关系也变得十分冷漠,十分封闭,最终会使人丧失自我意识,失去主体地位。

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必然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物化意识。物化意识消解了人思维主体性力量,使人们失去了对世界整体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孤立片面地看待社会现象和问题,看不见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及发展趋势,而是把生产方式当作规律来加以接受,并使之永久化。卢卡奇指出,要打破物质意识与物质结构的桎梏,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模式,要学会运用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的辩证法的核心是总体性,它是对社会现实的整体把握。坚持总体性就要诉诸革命的实践,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只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消除“物化”,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自由。

4.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同

4.1. 切入视角不同

马克思在写作异化劳动理论时,是从国民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与工资规律的二律背反出发的。国民经济学家坚持工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提供产量,而工人劳动的价值是由工资来衡量的,应该说工人得到的工资应该与他们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是等量的或者是等价的,但实际上,就连国民经济学家也毫不避讳的说工人得到的工资只是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工资实在是少的可怜,如此低的薪水只允许工人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够支撑他们繁衍后代。马克思正是从这两个理论出发来论述异化劳动理论的。

卢卡奇在写作物化理论时,很明显的是借助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理论,去非常具体地探讨“抽象劳动”何以成为关于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定性的范畴。卢卡奇明白在这里唯一起作用的原则就是合理化的原则,作为客体的劳动对象,由于机器的应用和科技的发展,劳动对象已经专门化,而作为主体的劳动本身,也因为合理化的原则,被完全的机械化 [3] 。

4.2. 产生根源和研究视角不同

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从其产生的社会生活条件出发,对异化进行了阐述。他指出,私人财产与异化劳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而私有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所以,异化劳动就是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而未得到充分发展的结果。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时期,人们以群体形式存在,这时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分工产生,它使得人们只具备某方面的能力,只能限制在某一范围来活动,只能机械地重复劳动,这种劳动实质就是异化的劳动;当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此时物质财富也非常丰富,分工就会消失,人类就会走向自由王国,在这种条件下,异化劳动将被消除。

卢卡奇和马克思不一样,他并没有把物化的本质归结到私有制的存在上,而是从商品的构成入手,去探寻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他相信,在这个时代,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分析商品的结构来解决。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加上详细地研究使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商品大量积压,商品生产逐渐取代了人的主导地位,商品拜物教现象也由此产生,商品拜物教的实质是劳动这一人的本质性的活动在商品生产的过程中表现为生产出来的产品,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这种现象更加明显。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根源的探寻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是以生产力不断发展为根据的,卢卡奇不同于马克思的是他通过分析商品的结构来阐述物化是怎样产生的 [4] 。

4.3. 批判维度不同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虽然二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的批判,但是批判的维度却是不同的。马克思对异化现象的批判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这是受到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影响的。

而卢卡奇生活的年代,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科技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也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已由自由竞争过渡到了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许多的生产领域,工人的作用明显下降,工人的供给已经超出了实际的需要,因此,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是更加残酷的,这个时候,物化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而且蔓延到政治和文化领域。资产阶级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出台了各项政策和颁布各种法律,使得各类的行政人员只能听从和执行。

4.4. 扬弃途径不同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于对象化和异化做了严格的区分,马克思认为对象化是永恒的,而异化是历史的暂时的,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资料的不断丰富,异化现象就会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认为只有消灭私有财产,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社会分工,只有无产阶级自我牺牲,不断地用革命的方式打碎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夺取政权,将国家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建立新的共产主义新社会,才能真正达到自我异化的扬弃 [5] 。

卢卡奇没有像马克思那样,从资本主义的私人所有权角度去理解物化的扬弃。卢卡奇是十月革命影响下的哲学家和革命家,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整个欧洲社会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但是革命被镇压,最终失败了。这个时候卢卡奇尝试探索一条新的革命道路,他认为革命的失败有很大原因是工人的不团结,工人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甚至是意识到自己被压榨和剥削,自己也无力从中走出来。卢卡奇认为,物化导致了现实世界丧失了总体性,要打破物质意识与物质结构的桎梏,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模式,要学会运用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的辩证法的核心是总体性,它是对社会现实的整体把握。坚持总体性就要诉诸革命的实践,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因此,卢卡奇认为物化使无产阶丧失了阶级意识,从而放弃了革命斗争的机会,放下了对资产阶级的戒备,只有恢复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真正做到对物化的扬弃,革命才能成功。这显然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它最大的破绽就是没有搞清楚消除物化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财产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他意识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现象十分普遍且十分严重,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斗争才能克服。

4.5. 基本内涵一致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基本内涵一致,即人在生产过程中被机器、商品等物所支配,丧失了主体性,本质上都指出了现代人生存的不易,都主张对人的主体地位的恢复。无论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还是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体现了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体,人通过辛勤的劳动,生产出各种类型的劳动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却不属于劳动者所有,所有的劳动产品都与劳动主体相对立。资本主义社会下工人每天没有任何劳动的积极性,在劳动中根本找不到自我价值,人失去了最本真的状态。世界所呈现出来的发展和进步本该是人与人交往的结果,却获得了物的性质,人与人的关系只能通过物与物关系表现出来。所以,这两种理论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对物化和异化现象进行批判,卢卡奇和马克思指出,物化和异化现象都有历史的暂时性,一定会消失但并不是自然而然地消失,而是要靠无产阶级自己的力量。

5. 结语

本文对两者理论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存在着一些问题,他将物化和异化混为一谈,对异化现象的描述中过于强调了意识的作用,卢卡奇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过程中对物质和金钱的崇拜。这就使得劳动这一活动变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且可以控制人。卢卡奇没有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工人的资本家的观点出发,而是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劳动商品构成方面进行批判,这就掩饰了资本家对雇佣者的剥削,也就消除了资本家对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歪曲。他把社会问题纳引入哲学范畴,从而把马克思的社会批判变为一种纯粹的哲学批判和文化批判。马克思认为,劳动的对象化是指劳动物化在对象中,而劳动的异化是指劳动产品以一种异己的方式和劳动者分离,并与之对立。劳动的对象化是劳动异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异化才能转变为对象化。马克思认为,“异化”是历史的,而“物化”则是“人的永恒”。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揭示了工人在这种制度下受到的压榨以及人在当代的生存困境。

但是卢卡奇对于物化现象的研究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上升到意识形态,并且这两者关注的重点相同,也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这就说明卢卡奇的理论良好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精神。总的来说,两者的理论看待问题有着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期望得到的答案相同,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我们应该牢牢坚持习近平同志党全党的核心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理性应用科技。同时,我们应当尊重在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始终都是围绕着人这一核心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文章引用

邱逸昕. 卢卡奇物化理论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比较分析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ukacs’ Theory of Materialization and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J]. 哲学进展, 2023, 12(07): 1307-1311.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7221

参考文献

  1. 1. 杨萍, 苏朋.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比较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12): 14-17.

  2. 2. 卢卡奇. 历史和阶级意识[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89.

  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4. 4. 高晓娟, 袁都. 辨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基于《历史和阶级意识》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视角[J]. 现代交际, 2020(8): 215-216.

  5. 5. 阳桂红, 刘大欣. 关于马克思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比较[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3): 123-12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