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0  No. 09 ( 2022 ), Article ID: 55502 , 6 pages
10.12677/CES.2022.109324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指导下的大学 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研究

邓海英

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 韶关

收稿日期:2022年7月13日;录用日期:2022年8月29日;发布日期:2022年9月5日

摘要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深度挖掘生动有效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尤其重要。本文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为指导,从课前、课中、课后驱动任务,促成活动的设计形式,线上输入,线下输出的教学实践活动,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课程思政的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课程思政,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教学模式

A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s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Based on “Output Driven-Input Enabled Hypothesis”

Haiying Deng

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Guangdong

Received: Jul. 13th, 2022; accepted: Aug. 29th, 2022; published: Sep. 5th, 2022

ABSTRACT

As a compulsory course, College English plays a vital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caring about family and nation by deeply digging into vivid and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ased on “output-driven-input-enabled hypothe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s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from the aspects of driving tasks before class, 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the design form of outpu activities, online input and offline output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realizing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n terms of nurturing the root and soul.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utput Driven-Input Enabled Hypothesis, Teaching Modes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回顾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汉译英的翻译题型从原来的五个句子改为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有关的段落翻译,已经体现了课程思政元素;2017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新版大学英语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篇文章涉及的都是中国文化元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2021版)指出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改革,是对大学英语课程既育才又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的全面认识和重新定位 [3]。2021年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再次强调中国高等外语教育要以“课程思政”为价值引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因此大学英语作为全国普通高校通识必修课,课时多,持续长,内容多涵盖西方文化、人文、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不可忽视。而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严峻的挑战,这样的育人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外语教学和学习模式,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拥有语言结构本身的知识,更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才能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而对学生来说这些不是靠课堂的说教一蹴而就,需要老师润物细无声地输入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课程思政语料,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通过地道的英语语言结构输出有深度的思想观点,才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因此,本文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为指导,通过词汇,句型结构以及语篇深度分析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四位一体”输入思政元素,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个人品格。

2.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于2014年3月,参加在京举办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在该假设中,输出被认定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而不是单纯为培养理解能力和增加接受性知识服务、为未来的语言输出打基础。换句话说,学生清楚地知道要成功完成教师布置的产出任务,就需要认真学习输入材料,从中获得必要的帮助 [4]。文秋芳教授强调输入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如思辨能力的发展、生命的意义、公民的社会责任,让学生学习用英语做事,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独立获得必要的输入从而完成输出的能力。杨宏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证性研究》中提到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英语信息有效输入与输出,同时学生自主查阅学习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英语语言输入的过程 [5]。王初明在《内容要创造 语言要模仿——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中强调将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紧密结合,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有机结合 [6]。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模式形式多样,但如何才能够更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和课堂拓展中,才能使学生通过课程思政的不同形式既能习得语言技能,又能有效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以及正能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三全育人功能,因此输入的课程思政材料,形式,活动必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输出。

文秋芳教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将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为:“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7]。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理教学设计和时政语料的输入,让学生通过教材语篇涵盖的语言知识以及主题内涵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思辨能力结合有效的时政语料用英语的形式输出,把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程思政实施的各个环节。

3.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活动,应有机融入到整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与学实践环节中,即课程思政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课前导入,课中植入,课后拓展等都可以进行课程思政语料的输入,所有阶段语料的输入都服务于课堂内外适时的输出。因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在于通过创建课内外真实交际“场景”,努力构建能够真正应用英语的“环境” [3]。

3.1. 课前导入

3.1.1. 从教师引导为主到学生自主探究的课程思政模式

该模式以课前导入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大学英语教学第一个学期,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引导为主,输入与文章主题相结合的思政语料,激发学生积极输出与输入语料类似的社会现象进行观点阐述,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把单元主题与正能量社会现象,逐渐达到自主探究思政元素的能力。如《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2 (第二学期)最后一个单元,Unit 6 Maker Movement in China,课前导入环节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输入与主题相关的思政语料,课堂以PPT形式陈述小组任务,达到输出驱动的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讲述创客运动的起源,中国创客运动的发展,提炼创客精神——DIY精神,开源与分享精神,工匠精神,前两种精神从课文提炼,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够挖掘出工匠精神(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工匠精神是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4 Li and Me的课内曾经输入的思政语料,因此,大学英语课前导入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输入课程思政元素逐渐转为学生自主探究输出课程思政元素。

3.1.2. 结合时政或社会热点话题动态输入课程思政语料

所谓动态输入,即思政语料的输入不仅局限于课堂,因此在教学单元第三学时的课前导入,主要是通过云班课或者班级英语学习微信群课前发布思政语料,有时切合主题,有时切合时事,只要在备课过程中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有所引导的都会随时发到班群。目的是弥补学生语料表达输入不足或者社会经验的缺失导致口语表达无话可说,不知所云的现象,重在通过丰富的思政语料输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对社会热点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如:白岩松给儿子说不要当第一的文章,以及张桂梅的事迹这些语料课前发到班群,在进入正式讲课前让学生用英语的形式输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在不同的思想表达碰撞中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灵感,既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提升,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该环节为了本单元所学相结合,鼓励学生要用所学重点词汇短语或者句型,但是一定做到输入促成一定以输出为驱动,即语料的输入能够有效驱动输出,通过语言信息量的输入,做到“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3]。

3.2. 课中课程思政模式

3.2.1. 通过输入时事热点信息输出含有课程思政元素的语境

王初明教授认为语言是思想内容的附属物,词语的背后有着各类语境知识的支撑,包括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思维认知等 [6]。因此结合每单元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通过教师引导润物细无声的引入课程思政元素。这样的思政元素融入体现老师平时积累的功底,如:习近平语录英文表达,时政语料以经济,文化,生态,教育分类搜集整理,为课堂输出所用。如undergo该词汇为四六级的重点词汇,需要通过语境让学生会用,即让学生了解合适的驱动的场景,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对青年人的发言的英文版分享给学生Today’s younger generation is undergoing a change in its mentality and thinking. 在课中讲解词汇alternative时,同义解释choice,结构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do sth. Eg. In the face of COVID-19,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fight against it with joint efforts. 同时联想高频词汇alternate,使用习近平在世界雄心气候峰会上发言时用的例子,As a Chinese poem reads, “Heaven does not speak and it alternates the four seasons; Earth does not speak and it nurtures all things.” Earth is our only and shared home. 课中老师给的是汉语句子: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让学生用上alternate自己尝试翻译,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句子翻译,又再一次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运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理论为指导,做到“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

通过使用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让学生自己创设语境,自己输出课程思政元素。如学生利用one good reason is... another good reason is... 创设语境,e.g. 1: China is in a flourishing age, one good reason is that we hold the idea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another good reason is that the nation is prosperous and people are strong. E.g. 2: I decide to study further when I finish my college degree, one good reason is that I want to enrich my vision and improve my skills in the medical field; another good reason is that I have better ways to address the pains of patients. 不难发现,学生创设的语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这恰恰也是学生潜意识模仿了老师课中输入思政元素的方式,通过输入积极意义的思政语料,以词汇,句子结构为依托,输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表达。

3.2.2. 语篇分析理解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明确指出,要着力挖掘教学材料中的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并有效促成价值内化。因此语篇分析理解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在于语段,可以使学生结合社会热点模仿逻辑性强的语段用英语进行陈述,甚至一个句子也能引导激发学生辩论,如reading 1 in unit 1文中在提到主人公Gac Filipaj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的目的时的表达:He’s not interested in furthering his studies to make more money. “The richness is in me, in my heart and in my heat, not in my pockets,” said Filipaj.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辩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哪一个更重要?通过学生的辩论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在《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三段提到李克强总理谈退耕还林,在课中输入描述中国事件的英文语料,在2017年,中国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因退耕还林获得联合国世界卫士奖;以及蚂蚁森林因将“5亿人的绿色善行”转化为在中国最干旱地区种植树木,赢得了2019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本段同样提到一个现象中国在环境污染以及农村洁净饮用水方面取得的成就时,适时输入2018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污水处理工程同样获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同时总结中国是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此殊荣的国家,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语篇分析过程中过渡自然,润物细无声地呈现课程思政元素,不突兀,不刻意,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的小组学习任务产出中提供了范例,激励学生能够自主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联系社会现实的思辨能力。

3.3. 课后拓展以及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模式

2021年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再次强调中国高等外语教育要以“课程思政”为价值引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输入,不仅仅局限于课前导入,课中输入,也包括课后拓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或第二课堂,即:老师在日常备课或学习中发现的任何充满正能量,有积极意义的德育素材可以随时上传云班课供学生学习加强语言的输入;第二课堂外语角,每周话题紧扣时政和社会热点;以实用英语俱乐部为依托举办导向型的征文比赛:如2016年征文比赛医患关系,后该话题出现在2017年12月份的四级作文考试中;让学生制作“抗击疫情感人故事英语微视频”;疫情期间,学生每天坐在电脑前面上网课,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在家乡走出去,欣赏美丽乡村,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发起了学校首届“美丽乡村英语微视频大赛”;寒假让学生在家乡制作“年味英语微视频大赛”介绍广东乡村不同地方的传统习俗。2021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举办“建党一百周年英语征文活动大赛以及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红歌英文唱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大量输入有意义的思政元素,以竞赛和实践活动的形式自主输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讲述身边事,会用英语描述社会热点话题,显性和隐性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老师在课堂内外有意识,润物无声地进行大量的课程思政语料的输入,学生才会有效地输出布置的任务,以竞技形式的任务输出可以使输入有着强大的驱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觉自主地搜索输入信息,再对输入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有效完成输出任务,让学生更加有意识地将输入与输出结合起来,使输入服务于输出。此外,英语微视频的制作鼓励小组合作,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打磨能力以及素材本身的思政意义都在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

4. 课程思政效果反馈模式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要求对课堂内的学生活动要有检查成效的环节。因此每个单元学习完,如何知道适时输入的课程思政语料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云班课单元反思作业百分之九十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反思单元主题学习带给自己的启发,激励,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而且笔者发现,以往学生四个学期的英语,倦怠感比较明显,但是自从课堂上课程思政模式创新融入后,在输入促成,输出驱动理念指导下,在输入正能量思政语料的激励下,在目标明确的输出任务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每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学生从不同角度反应自己的收获和感悟。选择云班课为反思平台,因为反思作业结束后,所有学生都可以看到对方的作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本身又是一种形式的思政教育。

5. 小结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每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有机整体,思政元素的有效输入是前提,输出是目的。同时对高校外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肖琼、黄国文认为,“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要做好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就必须拥有“一支能够理解课程思政意义和其重要性并有能力在实践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外语教师队伍” [8]。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才能有效地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创新模式,使学生逐步从知识的输入,达到语言能力的提高,在输出以及思辨的过程中达到思想高阶性,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韶关学院第二十二批(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教研规划项目“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研究(SYJY20211148)阶段性成果。

文章引用

邓海英.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研究
A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s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Based on “Output Driven-Input Enabled Hypothesis”[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09): 2053-205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9324

参考文献

  1. 1. 新华社. 立德树人, 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2021-08-23.

  2.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4-5.

  3. 3. 严文庆.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8-9.

  4. 4. 文秋芳.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 2014(2): 3-12, 98.

  5. 5. 杨宏.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证性研究[J]. 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 2017(7): 417.

  6. 6. 王初明. 内容要创造 语言要模仿——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J]. 外语界, 2014(2): 42-48.

  7. 7. 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 2021, 18(2): 47-52.

  8. 8. 肖琼, 黄国文.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六要素[J]. 中国外语, 2020(2): 1, 10-1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