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60740 , 5 pages
10.12677/AE.2023.131050

系统思维理论下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整合设计

——以必修上第三单元为例

辜郑馨玥,胡宇菲

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四川 自贡

收稿日期:2022年12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1月22日;发布日期:2023年1月30日

摘要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育重要的一环。本文运用系统思维,结合新课标要求,从单元学习任务、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角度整体设计单元内容。试图探讨系统思维理论下对高中古诗词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拟一探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或策略。

关键词

系统思维理论,古诗词教学,整合设计

Integrated Desig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Class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Theory of System Thinking

—Taking the Compulsory Third Unit as an Example

Zhengxinyue Gu, Yufei Hu

College of Humanities, Sichuan University of Light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Zigong Sichuan

Received: Dec. 21st, 2022; accepted: Jan. 22nd, 2023; published: Jan. 30th, 2023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education. This paper uses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combin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o design the unit cont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nit learning tasks, teaching cont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rying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system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 of ancient poetry in high school, and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methods or strategies of this teaching mode.

Keywords:Systems Thinking Theory,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Integrated Desig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系统思维强调运用系统观点,立足全局,整体把握彼此联系的客观事物,灵活处理面临的客观现实中的问题。它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都需要统筹安排,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教师只有进行课程整合,有效增删教材资料,积极利用广泛的网络资源,筛选与本单元相关的最新学习资料,才能整体构建单元体系。学习任务群的情境任务设计,有助于教师培养创造思维,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时,将古诗词和现实中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既能体现21世纪实践活动的号召力,又能体现古诗词的“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内在情韵,使古诗词教学更有趣味性。凸显“生命的诗意”主题,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

2. 基于情境设置学习任务

由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将情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活实践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第二类是“学习探索情境”,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 [1]。

高中古诗词单元教学应依据最新的高考考查内容和要求,设计具体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实现单元学习目标,让他们无论在面临生活实践情境,还是在面临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都可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综合运用学科相关知识,积极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且可以做到真实解决问题。因此在针对古诗词教学设计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语言的诗意性。

(一)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生活实践情境

语文课堂的创新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能否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和发布有效的驱动型任务,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知识体系的重构过程。如何真正实现育人的核心目标,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知识技能,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创设一个生活化的真实情境来构建整个单元体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比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整合学习中,设置如下大单元情境任务:

五千载华夏文明经久不衰,风起云涌,吾泱泱大国自强不息,以傲然之态挺立于世。才贤辈出,群星璀璨,今朝华诞,吾辈青年何其有幸,得以炎黄之名,必将传承古典诗词,寻找文化基因。

今我校高一年级文化栏要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广泛征集优秀作品。请同学们借助“魏晋风骨”“大唐繁歌”“宋词情韵”板块,推荐历史文化名人,尝试创作诗歌、撰写文学评论,设计出版面大方、作品优秀的专栏,角逐“文曲星”的荣誉称号。

如此设计,学生们既可以体验有趣的学习活动,又可以建构新的知识意义体系。通过情境体验、真实探究的动脑过程打开学生思维,产生对事物的本质的兴趣,学会真实探究,实现教育之目的。

(二) 诗意语言描述学习探索情境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只有营造出具体的文学情境,才能更好地引人入胜,做到真正让学生感知诗词的美感 [2]。诗歌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必须做到典雅优美,令在场众人在不知不觉中便能走进诗词的意境。学生的审美熏陶不仅来自古诗词本身的艺术境界,更有大量教学语言的造境之功。如在《短歌行》《归园田居》的学习中,用诗意语言创设美轮美奂的学习探索情境,设计学习任务:

皓月当空,江水浩荡,曹孟德对酒当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月皎皎啊,君心长往,鹿鸣呦呦呵,谁来与君共谋天下。躬耕田园,静望南山,五柳先生欢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飞鸟相伴,东篱遍菊花,无世俗陈杂相扰。

《短歌行》《归园田居》展示了两种人生态度,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样生活?请你认真研读文本,结合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从意象、手法、情感等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体悟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情怀与志向。

这般设计,学生们通过学习探索情境,可以增进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真实做到感知诗歌的美感。

3. 围绕主题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在针对该单元古诗词教学时,须以共同的主题组织单元教学,让学生浸润在主题思维下,进行比较阅读,提高他们聚焦信息、整合信息、简单推论、复杂推论、鉴赏评价的能力。

(一) 精选单元学习资源

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进行古诗词单元整合,感知先贤睿智的思想,体会他们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体味多元丰富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在挖掘文本资源时可以将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分成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将《短歌行》《归园田居》整合,同时精选曹操诗歌《蒿里行》和陶渊明诗歌《读山海经》,糅合《三国演义》中的曹刘煮酒论英雄情节;第二部分可以将《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整合,同时精选《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三部分将《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突围》整合,同时精选苏轼有关美食的诗词语言,丰富诗人形象。第四部分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两首宋词整合,鉴赏豪放词与婉约词两种派别风格。

将诗歌分为不同部分后,再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重新整合资源,可以有效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更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聆听生命的真谛,体悟不同的人生抉择,探究生命的释放姿态。

(二) 优化课堂组织结构

在课型设置和教学目标上,教师可以分别从单元导读课、文本探究课和成果展示课入手,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单,可以这样设计(见表1):

Table 1. Classroom learning task list

表1. 课堂学习任务单

4. 评价方式主体多元

学习评价是以一定的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对象实施的评价活动,它对评价对象即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3]。

(一) 自我评价,梳理知识

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以任务单的形式呈现,在任务单的设计上可以尝试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要求学生请结合所学知识,自主总结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接着是让学生进行总结,可以让他们在学完本单元,结合具体诗句,总结陶渊明、曹操、李白、杜甫、苏轼等的诗词风格;最后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可以对他们提出符合单元目标的问题,如“在学完本单元,结合你对诗词的阅读经验,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智慧?这些智慧,在当代有什么现实意义?”

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掘自己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高教学双方的活动效率。结合学习过程实施自我评价,将学生自我评价的焦点聚集于学习过程,使自我评价获得更有价值的评价内容 [4]。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及时梳理所学的古诗词鉴赏知识。尤其借助自我评价与反思表格,使学生对自己的古诗词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形成自己的古诗词审美鉴赏经验,有目的、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二) 小组互评,合作探究

在了解“生命的诗意”这一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是在系统思维理论下进行一种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进入到学生大脑后,个人会对信息进行解释和选择,并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每个人对于知识的构建都是主动的、多元化的。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去领悟生命的诗意,探究和体验诗歌之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小组讨论。

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合理分配小组,为小组提供良好的讨论环境,以四到六人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在诗歌朗诵时,可以选择合作诵读;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供修改建议,合作完成高质量的设计。“理想的知识教育过程,应当通过主体间的合作学习激发主体超越自身局限的想象力,融合各自的理解视野以提高知识的意义共享性。”进行复杂的学习活动,需要小组探究学习,互相评价,交流彼此的创意,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为了让自己的文学评论或诗歌创作更精彩,在文曲星角逐时更有感染力,多人合作完成富有个性魅力的版画设计,不断创新艺术形式,取得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这里的版画设计形式众多,可以有精彩的书法、精妙的图画、绚丽的文辞,只有分工合作,激发每个人的最大潜能,才能为小组作品呈现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如果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从自己的创造里获得愉悦感,那么古诗词学习就会愈发趋向趣味性和实践性。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进行思维碰撞,互相交流自己对诗词语言的独特理解,抑或向组员倾诉自己的困惑。这样学生在吸收古诗词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印象更深刻,通过听说读写,调动所有的感官为鉴赏古诗词而亢奋。

尽管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速度有快有慢,表达水平有高有低,但是一定范围的合理讨论,更容易让学生发现同伴的卓越之处,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应对更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成知识的构建。

(三) 教师评价,引领方向

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教师评价有效引领学生古诗词鉴赏方向。教师要做好即时性点评与总结性评价,既要有过程性评价,又要有结果性评价。古诗词课堂上学习活动非常丰富,在朗诵环节、展示鉴赏经验、个性化点评时,表现优秀的同学当然可以获得老师的即时性表扬;教师可以利用黑板,及时打出班级各小组的课堂表现星级,小组长和学科班长都做好记录,最后汇总结果,使“文曲星”的评选有据可循;制定专门的单元评价量表,将评价标准推送给学生,让他们明确评价的依据,高效调整自身的古诗词学习过程。

5. 结语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古诗词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古诗词单元整合设计,学生可以长时间地接触古诗词,沉浸在诗词奇妙多变的语言中,可吟可唱,可画可书;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培养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系统思维理论下,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释放学生的想象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习活动的设计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课前推送学习资源,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去思考所学古诗词。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古诗词中漫游,借助古风音乐、古画古香的浸染,丰富学生对古诗词魅力的感知体验,丰富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常识,使其沉浸在古诗词营造的美学世界中,学生在古诗词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实现其思维漫游,尽情领略中国古诗词展示的风土人情和卓越智慧,大开大阖,建立贯联宇宙的古诗词精神世界。

文章引用

辜郑馨玥,胡宇菲. 系统思维理论下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整合设计——以必修上第三单元为例
Integrated Desig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Class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Theory of System Thinking—Taking the Compulsory Third Unit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01): 301-30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50

参考文献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15.

  2. 2. 李吉林. “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J]. 课程•教材•教法, 1997(3): 10-15.

  3. 3. 丁念金. 独立型人格建构 人格转型与教育改革[M].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2.

  4. 4. 纪恬.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