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10 ( 2021 ), Article ID: 45820 , 7 pages
10.12677/ASS.2021.1010379

角色理论视角下医学生实习期间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思考

孙慧君1,赵时梅2,3*

1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2广西科技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西 柳州

3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收稿日期:2021年8月24日;录用日期:2021年10月11日;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8日

摘要

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的过程,实习效果和实习质量决定着医学生未来的临床诊治水平。在实习期间,医学生要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需要解决角色适应不良、角色冲突等问题。在角色理论视角下,文章主要阐述了医学生实习期间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学生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医院层面以及社会层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帮助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

医学生,实习,角色理论,角色转换

Thinking on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from Students to Doctors during Inter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le Theory

Huijun Sun1, Shimei Zhao2,3*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rts and Desig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2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3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Received: Aug. 24th, 2021; accepted: Oct. 11th, 2021; published: Oct. 18th, 2021

ABSTRAC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a process in which medical students learn to app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practice determin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future. During the internship, medical students need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role transition from student to doctor, so they need to solve the role maladjustment, role conflict and other problems. Under the role theory Angle of view,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internship, and,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from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level, school level, hospital level and social level,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help medical students in internship smoothly to transit from students to doctors.

Keywords:Medical Students, The Internship, Role Theory, Role Transformation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角色理论

角色最初是戏剧和电影中的名词,是指演员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学者奚从清认为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待的一套行为模式 [1]。后来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将角色运用于社会学研究之中,并创立了角色理论,用于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角色理论可以用于解释一般的社会生活现象,或阐释社会行为、分析社会关系等,目前它已经成为许多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扮演、角色认知、角色学习、角色期待等内容,认为人既是社会的产物,又能对社会作出贡献,是一种尝试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来说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理论。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对社会其他角色关系的认识,只有角色认知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扮演角色,人们对某种角色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其能否成功扮演该种角色。在特定的社会和互动中掌握角色的行为规范、权利与义务、态度与情感、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称为角色学习。社会或个人对某种角色表现出特定行为的期待是角色期待,一个人遵从了角色期待,才符合其所处的地位和身份。一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唯一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人常常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个体因社会任务、环境变化、职业生涯变迁等原因,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时,角色转换便发生了。在角色的转换过程中,个体经常会遇到可以预想或不能预想的困难,只有解决了这些困难,才能顺利进行角色转换,进而实现角色的目标与任务。

2. 医学生实习期间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角色转换意识

角色转换是指一个人由一种社会角色向另一种社会角色的变动或更替。角色转换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变异性、价值性、历史性的特点,由于环境的变化或是工作的需要,角色扮演者常常要进行角色转换,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不同的角色对应着不同的个体行为模式。学者奚从清和俞国良认为由于角色转换要受到客观的社会条件、风俗习惯、人际环境、角色扮演者自身状况等条件制约,任何角色转换都是客观地产生和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在强调角色转换客观性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主体的能动性,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建筑在客观的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更加自觉地有效实行角色转换 [3]。根据角色转换的不同态度,可以把角色转换划分为主动的角色转换和被动的角色转换,主动的角色转换是指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角色转换,被动的角色转换是指采取消极甚至抵制的态度应对角色转换。当医学生从学校进入医院实习时,角色转换便产生了,但部分医学生在实习期间进入医院实习时,缺少主体能动性,主观上没有角色转换意识,认为自己虽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但还未毕业,仍只是一名学生而不是医生。有些学生因逃避就业的思想,不愿从学生角色转换成医生角色,采取消极或抵制的态度应对医生角色转换。还有部分学生主观意识上分不清楚在实习期间自己的角色究竟是学生还是医生,内心混乱。明确在某个时间段所扮演的是哪种角色才能进一步确定该角色包含的目标、任务、责任、权利、支援、资源等,进而借助角色所包含的权利、支援和资源完成角色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也就是奚从清等学者所说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建筑在客观的规律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有效实行角色转换。部分医学实习生由于在实习期间不能明确从学生转换为医生角色的意识,没有扮演好医生角色完成实习期间角色转换的任务。

2.2. 角色扮演时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

当社会相互作用在角色术语中形成概念时,就进一步运用了角色扮演这一概念,米德认为角色扮演是社会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往活动,就是因为人们能够辨认和理解他人的语言,识别对方使用交往符号的意义,从而预知对方的行为倾向性。拉尔夫·H特纳认为,角色扮演也是角色创造 [1]。沟通是角色扮演时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沟通,角色与角色之间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交换信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准确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快速准确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愿和需求对角色扮演者来说尤为重要。对于医学实习生来说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学执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医学生在实习期间扮演医生角色不可缺少的能力。医学生在校扮演学生角色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听老师讲解,沟通能力较少有机会得到训练。进入医院扮演医生角色时,有时自身所具有的沟通能力无法胜任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无法准确理解患者的需求,不能将自己所学充分发挥出来在治疗方案上与患者达成一致,不仅容易使医患关系之间存在矛盾,也会使医学实习生不能成功扮演医生角色,进而阻碍其从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过程。

2.3. 角色实践中不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角色实践是角色领悟和角色学习的进一步发展。角色实践是个体根据所学理论知识按照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期望创造角色的过程。实际情形是,通过角色实践,研究他人所创造的、所稳固的角色,个体也可以主动地暗示自己所正要扮演的角色。角色实践是角色扮演的关键阶段,角色实践受到主观、客观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1]。角色扮演者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便是主观条件之一。角色在实践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角色实践活动,但理论与实践常常存在着一些差距,在医学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表现得更加明显。首先,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时,通常是先知道某种病的名字,在已经知道是某种病的前提下然后再学习该种病的特点、病发时的一些表现等等,实习期间,在医生角色实践中则是根据患者的病发表现来分析确定患者所患的是哪种疾病,这与在校学习医学知识时的顺序是相反的。理论知识学习顺序与理论知识实践顺序的差异导致一部分医学实习生在医生角色实践中难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指导临床实践,有时面对几种疾病都具有的病发症状甚至无法确定患者所患究竟是哪种疾病,心中产生挫败感,阻碍医生角色的实践活动,影响其由学生向医生角色的成功转换。其次,在学校上课使用的学习课本中所包含的医学知识几乎都是根据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来,课本中知识的更新经常滞后于临床实践,在实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课本中没有学过的情况,或者遇到的实际情况与课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出入,这是医学生在医生角色实践中的客观条件限制,良好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可以缓解这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一些医学实习生由于不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遇到课本中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或者实际情况与课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出入时,不知所措,不能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活动,使其由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受到阻碍。

2.4. 角色适应不良

一般来说,角色适应是角色扮演者调整自己的行为角色行为使之与角色期望逐渐吻合的过程。角色适应包括心理适应和行为适应两方面。角色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在角色转换中尤为显著,角色转换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适应,要经历一个由原来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又到基本适应的转化过程。角色行为适应要求角色扮演者所作出的举动符合角色的规范和模式。消除心理上种种不适应之感和行为上种种不得体之举,才能逐步适应和遵从新的角色规范。奚从清和俞国良学者认为,促使角色转换心理适应过程的内在动力是新旧角色两种心理的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新角色以新的地位及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状态,取代旧角色的旧地位及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状态,从而实现角色转换,达到心理适应 [3]。角色转换意味着个体需要从旧角色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影响中摆脱出来,进入新角色,发展新角色所需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部分医学生在实习期间虽然有从学生角色转化为医生角色的意识,但因长期生活在校园中,或受到医患关系负面新闻的影响,对医生角色的环境产生恐惧心理,无法主动顺应医生环境和调控改变自身心理,在心理和行为上无法适应医生角色,产生了角色适应不良问题。在医院常会遇到病人病逝的情况,虽然有些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给自己做过心理建设,但心中想像与实际遭遇毕竟会有差距,尤其是对于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心中难免会有悲伤的情绪,一时无法处理这种负面的情绪,在心理上出现角色适应不良问题。医生的工作有紧急和突发的特点,医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性事件,比如在值班期间遇到突发性疾病的病人需要治疗或抢救,各种实践操作知识不熟练的医学实习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过度紧张,不能保持镇定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应对,在行为上出现角色适应不良问题。角色适应不良,常常会使实习生感到烦躁不安和茫然无助,影响其由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换。

2.5. 产生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的产物,是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其角色内部、角色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角色不适应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是角色转换的辩证规律。角色冲突包括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情形,第一种是空间时间上的冲突。有调查显示考研已经成为医学生毕业的重要选择 [4]。但即使考研,也需要完成为期10~12个月的实习。通常情况下准备考研的复习时间与实习的时间是相冲突的。作为一名医学实习生,他承担着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为患者治疗的使命,作为一名考研学生,他肩负着认真复习考研内容的任务,这样不可避免的就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矛盾。第二种角色冲突是行为模式内容上的冲突,当一个人改变了旧角色,担任了新角色,且新角色与旧角色有质性区别时也会产生新旧角色的冲突。对于一名医学实习生来说,在实习期间要改变学生的旧角色,担任医生的新角色,是从学生向社会职业人转变的过程,两个角色之间性质差异较大,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在同一角色下,当人们对个体的期望与要求不一致,就会产生角色内冲突。患者希望医学实习生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但因不信任实习生临床实践的能力而不愿给予实习生临床实践的机会,或医院希望实习生能成为合格的医生,却并没有以医生的标准来为实习生创造实习条件,就会造成医学实习生的紧张和焦虑,产生角色内冲突。在实习期间,若不能顺利解决这些冲突,医学实习生就难以从学生角色顺利转化为医生角色。

3. 对医学生实习期间角色转换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学生层面

对学生来说首先应当树立角色转换的意识,角色转换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等特点,任何角色转换都是客观地产生和存在的,因此,学生应当有意识地主动树立角色转换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角色转换,避免用消极或抵制的心态应对角色转换,明确学生角色和医生角色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不同之处,发展医生角色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其次,奚从清学者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学会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角色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1]。前文已经说过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社会互动,角色扮演者必须能够辨认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因此,对学生来说想要扮演好医生角色,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应当学会沟通,在校期间除了学习有关临床诊断的知识外,可以多多参加学术活动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或者参加一些学习沟通技巧的社团,有意识地培养自我的沟通能力,为日后与患者进行清晰良好的沟通打下基础。再者,角色实践受到主观、客观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对于客观限制条件来说,角色扮演者很难改变,但可以通过提高主观能动性来缓解客观条件限制。对医学生来说,想要完成医生角色的实践,应当提高主观能动性,在理论知识学习扎实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思维是医学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表现之一,也是医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临床实习时期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学生应当注重对自身临床思维的培养 [5]。在实习期间,除了努力争取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之外,还要定期反思对理论的应用是否到位,进行总结。最后学生应当学会在时间和空间上平衡考研复习与实习,合理地分配好考试复习的时间与实习的时间,避免产生角色冲突,顺利完成由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3.2. 学校层面

丁水木和张绪山学者认为学校是培养未来的社会角色能力的社会组织,学生在校学习的任务就是为了扮演好未来的职业角色打基础 [6]。因此,学校对医学生角色转换也应当采取一些帮助措施。为了帮助医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换,学校层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除了设置与临床理论知识有关的课程外,还应当设置一些角色规范、心理调适相关的课程,帮助医学生适应医生角色,完成从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换。角色规范是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个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紧密相关,是调节角色行为的重要控制器。因此学校应当设置医生角色规范的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明确医生角色的行为模式、目标、任务、责任、义务以及与学生角色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树立医生角色意识。设置心理调适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出现负面情绪时,缓解心理不适,在临床实习时更好地适应医生角色。其次,为了医学生在实习期间成功地进行医生角色的实践,学校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高校可以利用寒假和暑假的时间对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开展医学生假期社区临床实习,不仅充分利用了社区医院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7]。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帮助其在医生角色实践时更好地作用理论指导实践,顺利完成医生角色的转换。

3.3. 医院层面

对医院来说为帮助医学生成功由学生角色转换为医生角色,首先应当对医学生有清晰且合乎实际的角色期望。角色期望是指一个人扮演角色的行为符合于社会、组织、他人的期待与要求,角色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期望过高会落空,期望过低会松劲。角色扮演的好不好与角色期望是否清晰有很大的关系,医院对医学生扮演医生角色的期望越清晰,处在医生位置的医学生的角色行为越容易与期望相一致,并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反之则会使医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状态。保持角色期望清晰度关键在于获取最大信息量,因此医院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向医学实习生传递医生角色期望的信息量。其次,根据角色建设内容,医院应当完善医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管理。角色建设是以角色意识为核心,以角色规范为重点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医院完善医学生扮演医生角色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权力细分对应授予管理制度,在保障授权授责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为每一位扮演医生角色的医学生提供完整出色地履行职责的外部条件保障。建立健全医生角色的履职跟踪管理制度,以保障每一位扮演医生角色的医学生的工作都处于受控状态 [1]。在实习结束时,对医学生的实习评估标准也应当以医生角色的标准来评估,帮助医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几方面之外,为了缓解角色冲突,也有学者提出医院科室可以定期为医学实习生提供讲座,讲座内容既要切合临床又要穿插考研课程 [8]。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学生在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又把握了考研知识点,有助于考研医学生在实习期间进行医生角色实践时更加投入。

3.4. 社会层面

对社会层面来说,帮助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换,主要是通过角色的社会机制建设来入手。为避免角色冲突,戈夫曼曾提出自己的观点表示:“对这种烦恼的认识并不是角色分析中的一种局限,而是它的价值之一,因为它迫使我们去研究何种机制才能避免这种冲突,或处理不可避免的冲突 [9]。”这个机制便是角色机制了。角色机制建设是指个人与社会对担当一定的角色避免紧张、矛盾和冲突所要协调的各种关系和工作方式而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角色机制建设的内容可分为角色的个人机制建设和角色的社会机制建设。对社会层面来说通过角色的社会机制建设帮助医学生进行角色转换,首先要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出发点,给予医学实习生多一些关注,不断改善和满足医学实习生角色转换过程的各种需求。其次,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医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角色的矛盾和冲突常常是由医学生、医院、患者等方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引起的,社会层面应当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以便解决医学生医生角色扮演时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最后,社会层面还要进行资源和规范整合。医学生在进行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需要设备、人力、信息等各种资源,而这些资源有些零散,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服务于医学生角色转换,社会层面应当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医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不同地区中不同医院的医学实习生,他们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待医生角色规范的态度也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行为。社会层面通过相关的政策和规范,通过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和强制性整合等手段作用,使医生角色规范内化为医学实习生的行为准则,结成一定形式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遵从医生角色规范,扮演好医生角色 [1]。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社会层面的社会组织机构与高校医学院或医院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涉及到医学实习生时,不能仅以营利为目的而忽视对医学实习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10]。在合作的过程中,社会组织可以将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精益求精、尊重患者等精神包含其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活化职业道德教育,将敬业、专业等职业精神内化其中,外显为合乎医生角色要求的职业道德言行。

文章引用

孙慧君,赵时梅. 角色理论视角下医学生实习期间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思考
Thinking on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from Students to Doctors during Inter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le Theory[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10): 2777-278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10379

参考文献

  1. 1. 奚从清.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2. 2. 来欣. 高职院校新生角色转换困境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21.

  3. 3. 奚从清, 俞国良. 角色理论研究[M].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1.

  4. 4. 沈伟, 彭科, 邓宁, 邓映霞, 杨忠丽.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考研调查分析[J]. 名医, 2020(14): 188-189.

  5. 5. 赵磊, 李志军. 加强医学生普外科临床实习期间的临床思维培养[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10): 143+158.

  6. 6. 丁水木, 张绪山. 社会角色论[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7. 7. 郭亚琴, 何紫薇, 孟彩霞, 高敏, 许晓莹, 张婷婷. 临床医学生假期社区临床实习的探讨[J]. 中医教育, 2020, 39(5): 53-57.

  8. 8. 段光琦, 刘洁. 医学本科生在儿外科实习中的困惑和解决策略[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3(11): 98-101.

  9. 9. 戈夫曼. 日常接触[M]. 徐江敏, 等,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0.

  10. 10. 王宏珊.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11.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