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1  No. 09 ( 2022 ), Article ID: 56391 , 15 pages
10.12677/ASS.2022.119556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回顾与思考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张天圆1,邵辉1,张波2,刘宏涛1

1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北京

2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北京

收稿日期:2022年8月19日;录用日期:2022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22年9月28日

摘要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价值体现,有助于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认同感。借助CiteSpace5.8.R1 (32-bit)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34篇有关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文献的核心作者、机构、热点与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快速发展三阶段;第二,研究作者间与机构间虽合作不足,但作者研究领域集中、跨学科趋势明显,学术生态良好,研究院校实力强且专业影响力突出;第三,研究热点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推广、“一带一路”等四个方向;第四,文化体验与适应、文化交流与传播、跨文化教育、中国国家形象等四个主题是当下研究前沿;第五,提出三点研究展望,即坚持“文化强国”战略,聚焦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立足教育国际化发展,加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研究与合作,扩大研究影响力;扩大来华留学生研究群体规模和层次,结合跨学科研究方法,挖掘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深度。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文化传播,文献计量分析法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Bibliometrics Based on CiteSpace

Tianyuan Zhang1, Hui Shao1, Bo Zhang2, Hongtao Liu1

1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2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Aug. 19th, 2022; accepted: Sep. 20th, 2022; published: Sep. 28th, 2022

ABSTRACT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is the value embodi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our own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enhance our international identity.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5.8.R1 (32-bit) software, the core authors, institutions, hotspots and frontiers of 234 literatures about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collected by CNKI were visually analyzed. The study found that: first,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initial development,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and rapid development; second, alth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is insufficient, the authors’ research fields are concentrated, the interdisciplinary trend is obvious, and the academic, the ecology is goo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strong and the professional influence is outstanding; third, the research hotspots are four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Chines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One Belt One Road”; fourth, cultural experience and adaptation,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and China’s national image are the four themes of current research frontiers; fifthly, three research perspectives are put forward, that is, adhering to the strategy of “cultural power” and focusing on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engthen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cooper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research; expand the scale and level of research group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and combin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depth of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Keywords: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来华留学生不仅是体现我国高校国际化教育水平的重要群体,也是宣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提升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度,不仅能提高我国外宣能力,也是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方面的深入把握,能够为提高和改进相关教学和管理服务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CNKI (中国知网)数据,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旨在获得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清晰认知,对今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留学输出国和重要留学目的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尤为重视留学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国针对来华留学生群体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十分丰富,涵盖文化认知、跨文化传播、文化融合等研究主题。另外,国内学者在研究来华留学生培养状况的基础上注重归纳国外经验,如分析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国际化与文化传播战略与实践,总结欧美等国家针对留学生进行文化输出的策略及启示。但总体来看,现有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成果多着眼于传播的某一方面进行阐述与挖掘,缺少对文化传播的整体思考,研究方法也相对单一,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质性研究方法为主。因此,本文将来华留学生中国华文化传播研究本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元分析”回顾我国针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概况,总结上一阶段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为新时期培养我国知华、友华、爱华的来华留学生、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对象

国内文献主要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该数据库由期刊、会议、博士论文等一系列子库组成,较全面地收录了历年的研究成果。因此,研究从CNKI数据库中使用高级检索功能,检索条件为“篇关摘”,检索词为“来华留学生”并含“中国文化传播”,时间范围为1994年9月30日至2021年8月31日1,检索到236篇文献(包括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国际会议论文、学术辑刊论文)。剔除英文文献,最后保留与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的234篇中文论文作为研究数据样本。

3.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进行研究。“该方法依赖数学工具和统计学技术的支持,利用有效的数学工具和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文献资料进行计量化分析,从而定量地揭示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文献计量分析已被看作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在许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借助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8.R1 (32-bit)对文献数据进行处理。

3.3. 研究问题

1) 我国针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及变化趋势;

2) 我国针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的作者与机构分析;

3) 我国针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3.4. 研究发现

3.4.1. 研究时段

“一定时间畛域内某研究对象的发文量反映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动向与热点情况” [2]。如图1所示,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虽有所起伏,但总体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上升趋势。结合我国留学政策演进与留学教育重大事件,可以将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起步阶段

1994~2008年为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留学生教育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学生文化水平逐步提升、留学动机和教学方式走向多样化” [3]。由图1可看出,自1994年起,CNKI中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文献数量从无到有,并呈平稳增长态势。自2003年起,国内研究者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关注度显著提升,研究文献数量稳步增长。2007年后,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我国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关于来华留学生的相关政策也更加开放,这为我国来华留学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此阶段,研究文献数量呈现出缓慢增长趋势,虽然研究规模较小,但学术研究数量增长趋势呈正向发展。

Figure 1. Trends in the number of research documents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mong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图1. 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2) 初步发展阶段

2009~2016年为第二阶段,进入21世纪后,来华留学人员不断增多,留学生人数一路攀高甚至飙升。在这一阶段,2009~2011年每年的发表论文数量始终平稳产出在6篇左右,说明随着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教育国际化实力的提升,我国学者们开始关注对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相关研究。“2014年12月,教育部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统筹谋划部署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工作会议;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国家层面第一份全面指导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 [4]。图1可看到:2014年为节点,关于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文献达16篇,之后我国留学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3) 快速发展阶段

2017~至今为第三阶段,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这一系列国家政策足以证明留学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维持了来华留学生研究的热度。因此,这一阶段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仍然保持着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打开了留学教育的新局面,拓展了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视野,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成果的数量也保持逐年增长10篇左右,在2020年达到了35篇的峰值,可作为一个节点。该节点相较于上一节点,增加了19篇文献数量,是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文献篇数最多的一年(知网显示2021年预计发文量约为46篇)。

总之,国内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一方面,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实践是研究的根基,有关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始终以实践为基点,围绕留学生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实际问题展开论述,同时,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也不断丰富着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通过回顾留学生培养教育实践过程,探讨文化传播中实际问题,总结关于留学生教育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培养来华留学生建言献策,助推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传播实践的发展。

3.4.2. 研究作者与机构分析

1) 作者分析

“某研究领域中的高生产能力作者或核心作者作为该领域的引领者、贡献者与助推者,不仅主导了当前研究领域的基本方向与热点问题,而且持续影响着后续的研究走向” [5]。根据普赖斯定律可知,“在同一主题中,半数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由此得出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2 M = 0.749 × ( N max ) 1 / 2 ” [6]。经统计,1994年以来我国在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主题上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3篇,将 N max =3 带入上述公式得到 M 1.30 ,故发文量 ≥ 2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在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中,核心作者共发表论文17篇,占发文总量的7.26%,尚未达到高产作者群要求的核心作者发文数量占总量50%的标准,说明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核心作者的群特征不明显。再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该主题下作者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

图2所示,作者字体越大代表其在该研究领域影响越大;网络节点数量为211,连线数量为60,密度为0.0027反映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作者之间合作较少且呈现出较为分散状态,科研群体未成规模。

Figure 2. Co-occurrence graph of research authors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图2.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最后,将该主题研究8位核心作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见表1

Table 1. A summary of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8 core authors of researches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Table 1. A summary of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8 core authors of researches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表1.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8位核心作者基本情况汇总

表1所示,高产作者的单位与研究方向展现出以下特点:其一,研究领域集中,跨学科趋势明显。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核心作者的研究领域以高等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为主,部分作者的研究领域也涉及医学、体育、翻译学等,体现了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其二,学术生态良好。我国留学教育研究核心作者与各单位均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既有周庆杰教授(1972~),学者马春燕(1979~),研究员高明(1980~)也涌现出了一批青年学者,青年核心研究力量的横向流动有利于促进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生态圈的良性循环。

2) 机构分析

“发文机构是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间接主体,发文机构合著网络能反映出机构间的合作概况以及科研实力对比情况” [7]。如图3,机构名称字体越大,代表其在同行间的影响力越大。网络节点为131,连线数量为0,反映出涉足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机构繁多,但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合作研究极少。

Figure 3. Co-occurrence graph of research institutes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图3.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此外,将发文频次 ≥ 3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机构汇总,如表2所示。其一,山东大学占据了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发文量的首位,其他包括吉林大学、广西大学、江苏大学在内的4所地方综合类院校共发文19篇,占比35%;其二,新疆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内蒙古师范大学4所师范院校共发文15篇,占比27%;体现出师范院校在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整体实力较强。其三,3所语言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以及大连外国语大学共发文9篇,占比16%;此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非语言类高校也共计发文9篇,占比同为16%;最后,诸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类的高职高专院校也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共发文3篇,占比6%,体现了该主题下的研究层次越来越广泛,研究机构总体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Table 2. A summary of research institutes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have published papers in China with a frequency of ≥3

表2. 发文频次 ≥ 3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机构汇总

3.4.3.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1)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反映了某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重点与发展方向,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某研究领域的主题、现状与热点” [5]。如图4,关键词字体越大代表其在该主题研究领域影响越大。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热点关键词依次为来华留学生、留学生、中国文化、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等。

关键词聚类依据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及其强度,采用LLR聚类算法(Likelihoodratiotest)进行聚类分析,即对数极大似然率算法,根据概率密度函数决定最大可能性,找出最合适的聚类标签 [8]。图4系统共筛选出305个关键词节点和532条连线,自动识别出10个聚类标签,具体内容见表3,如在“#4文化交流”这个板块中,以“文化交流”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涉及“多维传播”“多向互动”等内容,这表明“文交流”研究常与“多维传播”“多向互动”研究相互交叉。由表3可以看出,热度越高的研究方向所涵盖的其他内容也越多,如“来华留学生”板块,既涉及文化自觉、跨文化教育、文化反哺等与文跨文化研究密切相关的内容,也包含管理效能等管理学相关内容。然而也有部分板块,如“内蒙古”“必要性”等,其关联的内容较少,显示出内涵丰富程度和学科交叉程度的不足。

Figure 4. Co-occurrence graph of research keywords in literature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图4.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Table 3. Content of research hotspots of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表3.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热点的涵盖内容

中介中心性是指某个节点出现在网络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连线最短路径上而表现的控制其他节点之间联系的能力,又称关联集中度 [9]。中介中心性较高值的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关联性较强,可认为是较为核心的研究主题,统计并筛选出中介中心性排名前10个主题词如表4所示:

此外,为更清晰地展示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热点关键词的频数,将在分析的文献中出现频次排名前十的关键词统计汇总,首先,“来华留学生”是该主题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共有55次,远远领先于其他关键词,其后出现的与“来华留学生”类似的表达,如“留学生”的频次也较高;其次,“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词的频次紧随其后;最后,“一带一路”关键词表明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基于新的发展问题不断扩展。通过对形成聚类的主题关键词及中介中心性排名前十的关键词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热点主要有四个方向,分别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及“一带一路”等。

Table 4. A summary of the top ten research keywords for betweenness centrality in literature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表4.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文献中中介中心性排名前十的关键词汇

第一,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主体。我国学者对来华留学生的研究以当代来华留学生群体为主,“来华留学生是大学承担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功能的重要资源,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需要付出边际成本最小的对象人群之一 [10] ”因此,国内学者将来华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其生源国和留学地区进行划分,研究不同群体对中国文化的传播。首先,按留学地区划分的研究聚焦于某高校或某区域内不同高校的来华留学生群体 [11] [12],其次,按生源国来划分的研究有东盟国家留学生 [13] [14] [15]、中亚留学生 [16]、非洲和西亚留学生 [17] [18] [19],共同点是多围绕第三世界国家或地区来华留学生展开中国文化传播研究,以长期留学的学生群体为主,聚焦短期交换项目的来华留学生研究较少。

第二,“中国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丰富,吸收各个时期的思想和观念。” [20] 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受众,国内研究主要围绕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途径以及效果三方面进行研究。传播内容的研究包含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 [21] [22] [23] 等;传播途径的研究包含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 [24] [25]、跨文化交际研究 [26]、体验式研究 [27] [28] 等;传播结果的研究包含认知现状调查 [29]、文化认同研究 [30] [31] 等。共同点是多运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

第三,汉语国际推广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也是我国学者关注较多的研究问题。由于来华留学生群体学习特征的差异性,近年来,国内针对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研究和孔子学院的研究逐渐兴起,体验式新兴教学模式研究 [32] [33]、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34] [35]、PBL式教学模式研究 [36] 等打开了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索的大门;教学内容的研究包括汉语跨文化语用研究 [37]、教学工具研究,如教材编写 [38] [39]、教学设施平台研究 [40] [41] 等,随着对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的深入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和孔子学院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起到了指导作用。

第四,“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后,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视角开展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数量与日俱增,旨在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政治视角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形象方面的认知和传播研究 [42];经济视角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类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探究 [43] [44] [45];文化视角下,探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热潮的文化原因 [46] 等。综上,从三个视角下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对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起着推动作用。

2) 研究前沿分析

“对未来研究进行预测或者把握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需要进行突现词分析。突现词是指基于词频将某段时间内频次变化率较高的词从大量主题词中探测出来,即具有强突趋势的主题词。预测原理在于依据Kleinberg最早提出的突现词监测算法对特定时期内高频增长的关键词汇准确识别。” [47] 其中,“强突趋势的前沿主题主要是指高突现率、研究趋势不断强化的主题。” [48] 由于篇幅原因,图5清晰地展示了18个突现关键词的起止与持续时长,“留学生教育”是最先兴起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从2008年开始得到密切关注;“文化冲突”“汉语国际推广”“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文化认同”以及“文化交流”的热度集中在2010~2017年;自2018年起始,出现多个研究领域同时出现并得到关注的现象,如2008年的“留学生”“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认同”“来华留学生教育”等,其热度持续时间基本相同;2019年出现“一带一路”“跨文化适应”“中国传统节日”等,2020年的“来华留学生”;其中的“文化交流”“跨文化适应”以及“来华留学生”至今仍具有持续趋势,近几年来受关注程度较高。通过对1994~2021年来源于CNKI数据库的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主题的文献关键词的突现率及历史趋势情况,采用二次文献检索方法,分析前沿主题关键词的内容,可以归纳出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前沿包括文化体验与适应、文化交流与传播、跨文化教育、中国国家形象等四个方面。

Figure 5. Emergent graph of research keywords in literature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图5.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相关研究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

第一,文化体验与适应研究作为来华留学生研究前沿之一,涵盖文化体验研究与跨文化适应研究。“文化体验”于2020年出现,其突现强度为1.0803,“跨文化适应”于2019年出现,强度为1.9955,二者均具有强突趋势。生源国与中国文化的显著差异使留学生均有文化休克与调试经历,于是,国内学者注重留学生的真实感受,较深入地探讨了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冲突与适应的体验,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围绕体验式教学的新兴教学模式、策略、工具、育人平台也成为主要研究领域,让学生快速沉浸在文化中,并高校接收文化知识。此外,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文化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跨文化适应的情况 [49] [50],“文化智力”也成为国内来华留学生与跨文化适应研究领域近五年的新兴研究热点,国内学者通过结合文化智力影响因素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不断证实、完善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即高文化智力者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 [51]。

第二,文化交流与传播,指的是来华留学生将自身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最终对二者文化产生积极传播的效果。如图5所示,2017年出现的突现词“文化交流”突现强度为1.23,结合2020年出现的突现词“多维传播”,突现强度为0.572,二者均有强突趋势。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诸如中国功夫、中医药文化、戏剧、民俗文化等一系列中国文化深深吸引着留学生群体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播。国内关于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多基于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视角上,多以在跨文化传播视域、文化生态视域、文化外交视域下的研究为主 [52],拓宽了研究视野。近年来,国内出现将社会网络关系理论作为新兴理论框架开展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研究 [53] [54],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理性分析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中的困难和影响因素,提出有助于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的策略,有利于提升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

第三,跨文化教育与教育国际化相伴而生,跨文化教育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跨文化教育”主题词的突现强度为1.147,具有强突趋势,结合国内研究发现,跨文化教育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我国的方针政策、高校及教师队伍三方面存在的问题 [55],因此,国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研究该问题,旨在产出适合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资源 [56] [57]。另一方面,2017年出现的主题词“国际学生管理”突现强度为0.5845,2019年又出现突现词“国际化校园”,突现强度为0.5418,二者虽然数值较小,但可以看出国内一直在持续关注教育国际化研究。结合教育部2019年提出“将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加大力度敦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将政策落到实处” [19] 明确要求,国内近年来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趋同化研究与日俱增 [58] [59]。同时,2019年教育部提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逐步加强对来华留学教育的提质增效。在此背景下,研究构建“统一领导、趋同管理、多元并蓄、协同共生”的高职院校跨文化教育生态成为新兴研究前沿 [60] [61]。

第四,2020年出现“国家形象”主题词,突现强度为0.7847,属于新研究主题,具有强突趋势。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员,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形象传播的客体有助于提升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同感。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科技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中提到“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 [62] 中国作为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之一,与强大的国家形象密不可分,因此,研究来华留学生构建的中国形象的内容、特点、方式和效果已成为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新兴热点 [63] [64]。同时,预防和处置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舆情对中国形象构建也是近年来的研究前沿,研究多聚焦留学生突发事件和产生问题的实际因素,提出舆情预防及管控策略从而维护国家形象 [65] [66]。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1)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成果与核心作者数量较少,需坚持“文化强国”战略,聚焦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性研究

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需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新需求,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还需扎根来华留学生培养教育实践,坚持“文化强国”战略方针,聚焦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同时,应大力支持国内学者们积极从事该主题相关研究,从而产生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群体,为我国留学教育培养以及文化传播工作建言献策。

2)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尚缺乏作者间与机构间交互经历,研究机构需立足教育国际化发展,加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研究与合作,扩大研究影响力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核心作者与机构是研究中的关键主体。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涉足该主题研究的作者和机构繁多,但研究者和机构仍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仅有一些线性合作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影响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各研究机构需突破交流阻碍,打破不同年龄、单位、学科以及国别学者之间的限制,积极搭建合作桥梁沟通交流。同时,研究机构需要为学者们提供优质学术资源,通过增强本各机构自身教育国际化水平,筑巢引凤,为学者们合作研究搭建平台,扩大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影响。

3)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视角相对单一,需扩大来华留学生研究群体规模和层次,结合跨学科研究方法,挖掘研究深度

研究热点与前沿聚焦在最具研究价值的主题领域。二十一世纪以来,该主题下研究热点涉及中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群体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渠道、跨文化教育、文化认知与认同等领域,但是研究对象群体规模较小,且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缺乏对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研究。日后研究应着眼于宏观层面、拓宽研究视野,聚焦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深度,对此提出三点建议:1) 推进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师生间的交互研究;2) 推动校内外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交流体验平台创建研究;3) 探寻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价值观传播路径构建研究;此外,目前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较多,未来也还需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合与合作,一方面因为来华留学生不仅需要融入校园生活,也要融入留学目的国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采用社会学科学研究方法,加深方法意识,拓宽该领域的研究视野。

5. 结语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5.8.R1 (32-bit)可视化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CNKI (中国知网) 1994~2021年27年间以“来华留学生”并含“中国文化传播”为“篇关摘”的234篇文献进行研究。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我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文献的时段分布特点,阐释该主题下核心作者与机构的学术动态,剖析其研究的热度与前沿,直观地展现二十一世纪以来针对我国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进展与趋势。此外,针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的现存研究进行总结并分别从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研究趋势三方面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第一,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成果与核心作者数量较少,需坚持“文化强国”战略,聚焦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性研究;第二,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尚缺乏作者间与机构间交互经历,研究机构需立足教育国际化发展,加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研究与合作,扩大研究影响力;第三,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视角相对单一,需扩大来华留学生研究群体规模和层次,结合跨学科研究方法,挖掘研究深度。综上,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的回顾和思考有助于我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来华留学生,从而提升中国文化传播速度和效度,增强国家软实力。

基金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度社科计划一般项目:以“文化认同”为导向的首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研究(SM202110005001)。

文章引用

张天圆,邵 辉,张 波,刘宏涛.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Bibliometrics Based on CiteSpac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09): 4065-407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9556

参考文献

  1. 1. 刘涛, 黄思雨. 来华留学生预科汉语教材的出版刍议——以“学在中国”汉语强化系列教材为例[J]. 出版广角, 2020(19): 52-54. https://doi.org/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9.015

  2. 2. 马晓娜, 吕军. 移动互联环境下中国文化课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以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概览》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0(20): 80-83.

  3. 3. 冯传强, 张琪.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 34(3): 68-73.

  4. 4. 牟蕾, 吴勇毅, 李婷. “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及传播[J]. 青年研究, 2019(5): 86-93.

  5. 5. 张俊美, 佟家栋. “一带一路”国际人才网络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来自出口企业的微观证据[J]. 世界经济研究, 2021(9): 99-117+136. https://doi.org/10.13516/j.cnki.wes.2021.09.008

  6. 6. 李亚波, 朱怡洁.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实证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 41(1): 1-7.

  7. 7. 张琸玡.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启示[J]. 对外经贸实务, 2019(4): 80-83.

  8. 8. 陆菁, 凌慧, 潘修扬. 全面开放格局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服务国际化——高等教育服务出口与留学生来华因素的实证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 22-27.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19.01.05

  9. 9. 王小会. 近5年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SC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2(9): 220-231.

  10. 10. 宋亚峰, 黎军. 我国“高考”研究之热点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Sati、Ucinet、SPSS软件的关键词共现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 山东高等教育, 2018, 6(1): 82-90.

  11. 11. Wu, P.-C. and Ang, S.H. (2011) The Impact of Expatriate Supporting Practices and Cultural Intelligence on Cross- Cultural Adjustment and Performance of Expatriates in Singapor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2, 2683-2702. https://doi.org/10.1080/09585192.2011.599956

  12. 12. Rockstuhl, T. and Van Dyne, L. (2018) A Bi-Factor Theory of the Four-Factor Model of Cultural Intelligence: Meta-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48, 124-144. https://doi.org/10.1016/j.obhdp.2018.07.005

  13. 13. 王亚敏. 文化智力、自我效能感与跨文化适应——基于短期来华留学生的研究[J].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2019, 4(4): 81-89.

  14. 14. 赵瑾. 贵州高校国际教育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 243-244. https://doi.org/10.16534/j.cnki.cn13-9000/g.2020.0117

  15. 15. 高晓瑜. 连接在他乡: 在华留学生的社会网络结构与东道国文化认同[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 30(2): 119-123. https://doi.org/10.16362/j.cnki.cn61-1457/h.2022.02.006

  16. 16. 丁颖, 严暄暄, 何清湖. 社会网络视角下留学生来华学中医的途径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0(9): 1163-1166.

  17. 17. 谭旭虎.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 41(1): 37-43.

  18. 18. 牛莉. 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策略研究——评《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14): 后插17.

  19. 19. 史兴松, 冯悦. 润物细无声——来华国际教育对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J]. 外语教育研究, 2019, 7(1): 1-7. https://doi.org/10.16739/j.cnki.cn21-9203/g4.2019.01.001

  20. 20. 罗金.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 5(18): 111-114.

  21. 21. Chen, C. (2003) Mapping Scientific Frontiers: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59, 364-369. https://doi.org/10.1108/00220410310472554

  22. 22. 张静.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现实意义与推进策略[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23): 55-56.

  23. 23. 汤妩艳. 来华留学生教育治理: 困境、模式与出路[J]. 法学论坛, 2020, 35(1): 126-134.

  24. 24. 吴宝明.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探究[J]. 教育与职业, 2020(22): 56-60. https://doi.org/10.13615/j.cnki.1004-3985.2020.22.014

  25. 25. 崔希亮. 改革开放30年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J].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9): 19-22.

  26. 26. 刘宝存, 张继桥. 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历史考察[J]. 高校教育管理, 2018, 12(6): 1-13.

  27. 27. 张海宁. 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与行动方略[J]. 教育与职业, 2019(23): 37-41. https://doi.org/10.13615/j.cnki.1004-3985.2019.23.006

  28. 28. 新华社. 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EB/OL]. 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518/c64094-31713303.html, 2020-05-18.

  29. 29. 宋海燕. 中国国家形象的“他者”传播: 来华留学生的中介机制[J]. 新闻爱好者, 2021(8): 27-30. https://doi.org/10.16017/j.cnki.xwahz.2021.08.007

  30. 30. 舒笑梅, 董传礼. 来华留学生短视频接受与中国国家形象认知[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 43(7): 50-55.

  31. 31. 贺静霞. 国外价值教育研究现状及其前沿演进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18(8): 38-46.

  32. 32. 刘宇佳, 叶曼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1084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 现代教育论丛, 2020(2): 15-25.

  33. 33. 王保华, 申金霞, 刘海燕, 张婕. 全球公共危机时代的来华留学舆情: 现实图景与应对之策[J]. 对外传播, 2020(11): 39-41.

  34. 34. 曹彬.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研究成果可视化分析——以知网500篇期刊文献为基础[J]. 甘肃科技纵横, 2020, 49(9): 69-72+92.

  35. 35. Liu, X., Song, X. and Zhou, Y. (2019) Likelihood Ratio-Type Tests in Weighted Composite Quantile Regression of DTARCH Models.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62, 2571-2590. https://doi.org/10.1007/s11425-016-9321-x

  36. 36. Tahereh, S. and Mohammad, S. (2019) Analyzing and Visualizing Knowledge Structures of Health Informatics from 1974 to 2018: A Bibliometric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Healthcare Informatics Research, 25, 61-72. https://doi.org/10.4258/hir.2019.25.2.61

  37. 37. 贾兆义. 来华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7(1): 99-103.

  38. 38. 石晶, 王芳芳, 陈雪莉, 修光利. 来华留学生与中国文化融合的实践研究——以上海E高校为例[J]. 大学教育, 2021(7): 128-131+138.

  39. 39. 庄媛, 张富宾, 佘顾雨.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度调查研究——以镇江市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20, 7(35): 186-189+196. https://doi.org/10.16541/j.cnki.2095-8420.2020.35.055

  40. 40. 张智, 王湘丽. 东盟留学生对中华龙狮文化认同的实证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为例[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 41(1): 62-67. 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1.01.016

  41. 41. 赵斌, 黄彦纾, 邓玲, 张海英.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感培养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2): 11-12.

  42. 42. 张玲. 茶文化视角下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提升探析[J]. 福建茶叶, 2021, 43(3): 254-255.

  43. 43. 刘媛媛. 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认同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20(9): 156-157. https://doi.org/10.16692/j.cnki.wxjys.2020.09.070

  44. 44. 温国砫. 在华非洲留学生文化适应策略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5(2): 60-68.

  45. 45. 雷洪鸣, 张娜娜. 来华阿拉伯留学生对中华文化外推的影响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 247-248. https://doi.org/10.16534/j.cnki.cn13-9000/g.2020.0119

  46. 46. 孙茜.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洲在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 2019, 40(2): 133-136.

  47. 47. 黄慧.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研究[J]. 教育评论, 2017(12): 40-43.

  48. 48. 朱倍鑫. 欧美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认同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 https://doi.org/10.26993/d.cnki.gslyc.2020.000130

  49. 49. 李轩骞, 徐婧玲. 齐鲁文化在非洲留学生中的传播情况调查与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J]. 传播力研究, 2019, 3(27): 16.

  50. 50. 戚燕丽, 吕健. 茶文化生态视域下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休克”与跨文化调适[J]. 教师, 2018(32): 104-105.

  51. 51. 李娜, 刘宝存. 文化间性视域下我国高校来华留学文化育人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 38(4): 138-143. https://doi.org/10.19903/j.cnki.cn23-1074/g.2020.04.027

  52. 52. 何正英. 趋同管理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问题及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4): 78-79+82.

  53. 53. 张春斌, 卢丹. 来华留学生汉语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术交流, 2018(6): 145-149.

  54. 54. 王大可, 李本乾. 文教结合引导在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J]. 青年记者, 2020(27): 97-98. https://doi.org/DOI:10.15997/j.cnki.qnjz.2020.27.053

  55. 55. 罗家文.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活动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J]. 决策探索(中), 2021(7): 64-65.

  56. 56. 蔡燕. 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传播实证研究——以来华留学生认知情况与获知途径调查为例[J]. 节日研究, 2019(1): 124-141.

  57. 57. 巫群珍.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下的留学生五位一体育人平台创建研究[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9(3): 66-68.

  58. 58. 申莉, 韩宪洲. 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 36(12): 136-138.

  59. 59. 陈鹤龄, 王彦伟. 面向高级汉语水平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课程设计与实践[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1, 19(3): 7-15. https://doi.org/10.16802/j.cnki.ynsddw.2021.03.003

  60. 60. 苏元彬. “分阶段、情景化、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国际公关, 2020(11): 45-46. https://doi.org/10.16645/j.cnki.cn11-5281/c.2020.11.022

  61. 61. 王倩楠, 童芸芸. 留学生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 科技风, 2021(17): 50-52. https://doi.org/10.19392/j.cnki.1671-7341.202117022

  62. 62. 冯传强, 张琪.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 34(3): 68-73.

  63. 63. 王先祥, 张义泉, 张科, 肖瑾, 高鲁. 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结合PBL教学方法在来华留学生神经外科的教学效果[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 41(1): 177-179. https://doi.org/10.13799/j.cnki.mdjyxyxb.2020.01.054

  64. 64. 高淑平, 葛馨. 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 122-126. https://doi.org/10.13971/j.cnki.cn23-1435/c.2021.04.030

  65. 65. 吴继英. 基于SWOT分析法的高校留学生英文教材建设对策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10): 141-145. https://doi.org/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10.024

  66. 66. 闵敏, 赵海晓. 高校留学生突发事件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9): 16-18.

  67. NOTES

    1文献检索时间为2021年9月。

    2其中Nmax代表领域内最高产作者的论文篇数,发文数大于等于M的作者即为留学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