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9 ( 2023 ), Article ID: 72117 , 5 pages
10.12677/AE.2023.1391030

基于导师制的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实践与展望

董玲玲,曲海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辽宁 葫芦岛

收稿日期:2023年8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1日

摘要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随着导师制在高校院所的实施,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高等教育下导师制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内涵及意义,并提出完善导师制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教学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关键词

导师制,高等教育,本科生

Practice and Prospect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Cultivating Mode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Lingling Dong, Haicheng Qu*

School of Software,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Huludao Liaoning

Received: Aug. 3rd, 2023; accepted: Sep. 4th, 2023; published: Sep. 11th, 202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ow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has become the primary ta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making scholar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ass tutorial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markabl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ut some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exposed. Based on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actice of off-duty tutorial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utorial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Keywords:Tutorial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对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办学之本,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1] 。

导师制被学者一度认为是英国本科教学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其卓越教学治疗的关键因素。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施行后,如何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各高校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就现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作一概述。

2. 导师制的背景与含义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最早实施于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本科教育 [2] 。而导师制在我国更多的是用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长期以来,本科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育理念跟不上社会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逐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学分制在高校教育中的实施,导师制也焕发出更多活力。

学分制的施行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安排课程。但大学中课程设置丰富,学生学业规划不足,往往无法均衡学校学业要求与自身兴趣爱好,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指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导师制呼之欲出。国内众多高校在本科生教育中推行导师制度,即本科生入学后,为其配备导师,通常由院系专业教师担任;导师负责指导学业规划,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开展实践项目以及实习、就业指导等。

当然,上述工作也可由辅导员负责,但辅导员作为院系与班级的中间代理人,更多的是负责所带班集体的事务性工作、思想教育,以及本班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导师则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指导,基于所带学生的兴趣与特长,量身定制学业规划,指导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导师制的实践

3.1. 导师遴选

首先,导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除教学任务外,还担负着比较大的科研压力,若没有很强的责任心,只是走马观花的完成任务,则很难保证导师制的质量和效果。其次,导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如此才能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实践活动、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等等。

导师通常由所在院系专业教师担任,也可由教务部门协调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关系。前期,学校教务部门应统一发布导师信息,包括教学经历、科研方向以及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要求等,学生根据个人专业、喜好确立意向导师。

3.2. 导师配备

国内高校导师的配备时间不尽相同,配备过早可能导致因新生不熟悉专业等原因更换导师,造成资源浪费;配备过晚则不能将其效益最大化。建议导师制从第二学年开始 [3] ,根据自身特点,本科学生每人配备一名导师。每名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5名为宜,既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又未超出导师的能力范围 [4] 。国外高校师生比例一般在1:10以内,师资力量雄厚,便于导师制的施行;而在国内,师生比例可达到1:17,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影响导师制的效果 [5] 。

3.3. 考评制度

完备的考核、监督和奖励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导师制模式流于形式,目前很多高校都缺乏对导师的有效考核,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导师工作积极性 [6] 。高校应从制度上保证导师制的推行,并且要加强考核与激励机制 [7] 。首先是对学生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科研工作完成情况、学生取得的业绩以及表达能力、思维和逻辑能力等综合素质;其次是对导师的考核,包括导师履职尽责情况、学生评价等。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导师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提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

4. 导师制的意义

4.1.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是牛津大学导师制的精髓 [8] 。导师制施行后,学生不在满足于课堂所学,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检索文献解决问题。与导师学术交流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升自身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这种培养模式,本校多名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内创新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4.2. 锻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细心、缜密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素养。导师制的开展为本科学生提供了科研平台,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项目或课题研究,不仅能巩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科学前沿认识。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3. 有利于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大国,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渐渐传入国内;在国内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的今天,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为学分制的推行提供重要保障。学分制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可依据个人基础、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课程;但多数学生初次接触这种培养模式,缺乏足够的了解,选课时过多的以就业为导向或趋易避难,违背学分制初衷;导师制的施行可以在选课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提高选课的科学性。

5.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及展望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于2002年实行,各地地方院校和军队院校先后将导师制引入本科阶段,但各高校导师制运行模式和施行效果参差不齐。在南通大学对试点班导师制进行的调查结果中显示仅47.58%的学生对导师制实施现状比较满意,大部分学生对导师制一知半解,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9] 。青海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目前的导师制实施情况满意,但导师对此的满意度较低 [10] 。

5.1. 目前高校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5.1.1. 认知度及接受度低

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校本科生中导师制调查中,大多数本科生不了解本科生导师制,44.5%的学生对导师制的实施表示不满意,43.8%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对其专业素质没有影响,结果表明学生对导师制的接受度偏低 [11] 。

此外,从导师层面而言,不仅要完成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还要指导所带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在如此繁重任务下,导师很难对本科生做到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指导和培养。

5.1.2. 导师配备时机及师生比例

不同高校对于导师的配备时间有不同的选择,在军医大学学员选择导师的时机调查中,多数学员认为大一下学期合适 [12] 。配备时间过早时,学生初入大学时不了解导师,选择导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可能通过导师知名度来选择导师,导致师资配置不合理。导师制实施中,师生比例直接影响导师制的实施效果;高校在导师制的遴选及配置上应加大学生及导师选择的弹性,应允许学生在合适的阶段选或不选导师,师生比例控制在1:10以内,可充分发挥学生及导师的主观能动性。

5.1.3. 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

有学者调查发现导师实践过程中,多数导师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投入普遍不足,超过40%的学生每学期与导师见面的机会仅有1次 [12] 。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达更换导师的意愿,这可能与学生不了解导师研究方向有关,或因学习、工作冲突导致学生–导师关系中断,而大多数高校缺乏完备的学生–导师退出机制。

5.1.4. 工作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多数高校多采用津贴形式作为激励制度,依据导师带教的学生人数或负责的班级量而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导师的积极性,致使导师的落实大打折扣。对导师的评价不仅需从工作投入,还要从实际效果、工作态度等因素全方面系统考察。正因为缺乏公平、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导致导师工作的评价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削弱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5.2. 完善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建议

5.2.1. 充分调动学生及导师的积极性

导师制的有效施行需要学生与导师的积极参与,一方面,高校应对学生进行导师制度进行宣传和解释工作。利用现有媒介如校园网、大学公众号、讲座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讲解宣传,阐述导师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导师制实施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导师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导师的责任心,校、系也应设计制定完整的制度,如导师的聘任与其绩效工资相挂钩,从物质层面激励导师。以学生的成长评价导师,如指导学生获奖、升学、就业等情况,并将导师经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考量元素。

5.2.2. 强化导师职能

高校本科导师制的实施是为了补充和强化日常教学制度,有针对性地满足本科生的学习需求。辅导员和导师是高校本科生培养体系的两大主体,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与分工。辅导员应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师制中导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所带学生在学习、科研方面进行指导,强化其专业素养。两者明确分工、优势互补,协同做好本科生的培养。

5.2.3. 健全激励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

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高校应通过学习考察、座谈等形式收集意见和建议,制定详细的激励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对导师进行业务培训,定期交流经验,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并将其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选、评先争优的重要依据。

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数次调整,1952年到1957年开展院系大调整,1977年恢复高考,1998年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由传统的计划管理向现代化的教育治理转型。虽然本科生导师制推行已有一定的时间,但仍任重道远。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导师制的高校本科生教育要紧密结合高校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管理监督,完善校院两级导师管理体系,完善导师遴选、培训、评价、激励和管理机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基金项目

面向实践能力和行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专业开发类课程群建设(辽教通[2022] 166号);

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

文章引用

董玲玲,曲海成. 基于导师制的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实践与展望
Practice and Prospect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Cultivating Mode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J]. 教育进展, 2023, 13(09): 6620-662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1030

参考文献

  1. 1. 王丹. 教育国际化与医学高等教育[J]. 重庆医学, 2009, 38(11): 1408-1409.

  2. 2. 胡国富, 胡宝忠, 李凤兰. 导师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2): 182-183.

  3. 3. 易龙, 朱俊东, 张乾勇, 糜漫天. 军医大学本科学员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 重庆医学, 2014, 43(9): 1144-1145.

  4. 4. 高恒宇.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16): 2234-2235.

  5. 5. 周营军.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10, 11(1): 126-128.

  6. 6. 高玉峰, 貟小波, 雷小庆, 于玉桥, 赵维新. 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的对策研究[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6): 70-72.

  7. 7. 吴霞, 李莉娅, 邹海艳, 王满元.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J]. 药学教育, 2008, 24(4): 4-6.

  8. 8. 杜智萍. 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 现代大学教育, 2006, 10(6): 85-88.

  9. 9. 薛琴, 李敏, 樊耀.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基础医学教育, 2016, 18(9): 770-772.

  10. 10. 陈虹汝, 李斌, 刘艳, 杜文琪, 刘寿.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调查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22(23): 25-28.

  11. 11. 曾艳玲, 曾晓峰, 张琳.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 15(18): 79-81+85.

  12. 12. 龙爽, 陈虹汝, 任泂, 赵增炜, 李蓉, 徐辉, 王涛. 军医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中学员选择导师时机的需求调查与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18): 2829-2830.

  13. NOTES

    *通讯作者。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