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63106 , 7 pages
10.12677/AE.2023.133204

构建重庆市乡镇小学互联网+教育管理的 实践探索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陈嘉明,李统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2月17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27日

摘要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积极落实教育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实施教育“十四五”规划。目前重庆市乡镇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还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功能取向发掘不足、平台权威性不足、推送内容与形式单一、推送缺乏规划等问题。本研究聚焦以上问题,从平台定位、平台完善、平台设计三个方面,提出建设建议,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从而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关键词

教育管理信息化,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家校共育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Internet+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hongqing Township Primary Schools

—Taking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s an Example

Jiaming Chen, Tongwei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Received: Feb. 17th, 2023; accepted: Mar. 20th, 2023; published: Mar. 27th, 2023

ABSTRACT

The Noti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 the New Era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rev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of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work in Chongqing township primary schools is still at a relatively traditional stage, with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insufficient exploration of functional orientation, insufficient authority of the platform, single content and form of pushing, and lack of planning of pushing. Focusing on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study proposes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platform orientation, platform improvement and platform design, to promote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o as to truly realize home-school co-education.

Keywords: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ternet, WeChat Public Platform, Home-School Co-Edu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信息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学校体量庞大,很多新出现的信息技术,由于设备有限、技术人才欠缺,并未优先辐射到教育领域,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以高校为主,少数发达地区的个别中小学才有条件进一步进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深化。究其原因是小学得到的教育资源投入相较于高校有限,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等。因此,以小学教育尤其是乡镇小学领域内的教育管理信息化进展相对较慢,目前乡镇小学学段的教育管理工作还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普遍存在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建设不全面的情况。

2. 小学教育管理中微信公众平台运用现状

互联网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私密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微信公众平台整合了QQ和微博等多种社交软件的功能,逐渐成为学校信息传播、家校沟通、学校管理、教学辅助的新渠道,微信公众平台被绝大多数的高校、中小学作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互联网平台。因此本文将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以重庆市乡镇小学为调研对象,探讨互联网平台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2.1. 小学教育管理中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

2.1.1. 学科教学辅助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优化移动学习模式已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面临的全新课题 [1]。微信公众平台以新理念、新方法、新内容为网络化教学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更多知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无疑是引导学生开展移动学习最好的方式。“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强数学教学的便捷性。” [2] 例如,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微课录像,可以反复多次对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寻找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完成新问题的提出,实现了“温故知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在网络环境中,微信公众平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环境,它不仅为学生打开了学习的新世界,提供了一条便利快捷的学习途径,还满足了乡镇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和期望 [3]。

2.1.2. 促进家校沟通

微信公众号平台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化技术与家校联合机制当中产生的教学模式之一 [4]。家庭与学校之间可以用微信公众号进行联系,这样家长和老师可以将学生在家庭以及学校当中的表现进行及时沟通交流。通过微信公众号在家校联合机制当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家校联合机制的开展效率。如重庆市巴蜀小学除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记录报道开展的家校合作实践活动之外,还邀请家长分享教育心得或理念,不仅帮助学校了解了学生家庭教育环境,还提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家校共育的沟通效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家校共育出现新形态,不局限于传统的“请家长”“打电话”,而是通过互联网的帮助,让家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缺位,提供了更便捷的家校沟通渠道。根据笔者在重庆市各区县乡镇小学中抽样调研显示留守儿童学生比例为47.43%。在笔者与重庆市K区三汇口小学的班主任访谈了解到,该学校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教师与家长沟通局限于电话、短信,班主任逐个进行电话家访费时费力,并且家长无法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因此学校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家长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成长的有效渠道。

2.1.3. 打造校园文化和特色

校园文化的打造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体宣传,互联网站(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由于微信用户群体庞大,微信订阅号的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微信的分享功能,订阅号发出的信息内容极易进入人际传播的范畴,这些信息在人际传播过程中的双向性、反馈性、及时性更强,而且,传播的接受度更高,传播效果更好 [5]。因此将微信公众平台运用于校园文化打造过程中,并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可以宣传学校工作,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丰富学校文化渲染,扩大学校教育影响。

2.2. 小学教育管理中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主要不足

相较于传统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更快捷、呈现形式更丰富、互动交流更便捷,已经逐渐成为学校信息发布、教师资源分享、学生线上学习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在重庆市部分区县的乡镇小学进行调研,发现微信公众平台在乡镇小学教育管理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2.2.1. 互联网教育管理平台重视程度不够

以重庆市H区为例,笔者随机抽样了50所小学并搜索其名下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最后发现仅14所小学建立了微信公众号,随后笔者对该14所小学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深入跟踪,发现只有5所小学的微信公众号切实运营。紧接着笔者以同样的方法在重庆市其他九个区县进行随机抽样,发现教育信息化互联网平台建设率同样较低,均低于50%,且个别区县建设率低于10%,实际运营率极低,均在15%以下,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school public accounts in some districts, counties and towns of Chongqing

表1. 重庆市部分区县乡镇小学公众号建设情况统计表

2.2.2. 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取向发掘不足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取向主要分为三种: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功能丰富,然而重庆市乡镇小学关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取向普遍发掘尚浅。在表1提到的八个区县中,仅H区1例、Y区2例、K区1例、D区1例设立了服务号或企业号对用户进行了分类管理。例如,H区凤凰小学通过建立企业号对教职工的进行了细化管理,包括日常缴费、签到考勤、通知通告等,虽然实现了学校内部事务的管理信息化,但是却忽视了可以设立订阅号呈现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而将微信公众平台搭建成家校共育的网络阵地。

2.2.3. 信息化管理平台权威性不足

教育管理信息化互联网平台搭建便利,所以易出现假冒伪劣的账号,因此官方号需要认证以此保证权威可信。如图1所示,认证成功的账号会在主页进行认证信息的标示。经过认证的微信公众平台其所发布信息的权威性会大大提高,但目前重庆市乡镇小学普遍认证程度不够。笔者针对重庆市各区县小学建设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抽样,得到各区县小学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证情况,其认证率不超过20%,未经认证的账号可能存在假冒等风险,可信度降低。

Figure 1. Certified versus uncertified accounts

图1. 认证账号与未认证账号对比

2.2.4.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与形式单一

从当前小学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主题上看,主要体现“时事”这一特点,在内容上可细化分为校园新闻、教师科研、学校联谊、师生风采展示等。但笔者随机调研了重庆市10所乡镇小学的公众号页面,发现其报道的内容几乎都是校级事务、教师教研等,而家长更关注的学生成长、学生风采展示等方面内容较少。在推送的形式上,大部分的学校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通过新闻稿加图片的组合对事件进行简要报道,只有极少数学校采用了插入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内容。

2.2.5. 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推送缺乏规划

新课标指出学校要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经笔者调研重庆市某市重点小学,其在学期工作日内平均每月发布8.5篇推文,在寒暑假等长假期间内,内容发布数量相比下降至4篇,下降比率约为47.06%。K区某小学在学期内平均每月发布数量仅1.5篇,假期甚至出现断更的情况,其余同区乡镇小学发布数量更少。各小学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推送数量在长假期内骤减,忽视了在长假期内,帮助学生增长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的学习机会。

3. 微信公众平台在小学教育管理运用的对策建议

3.1. 准确定位平台,力求实现最优价值

本研究旨在帮助各小学建设、管理好学校教育信息化互联网平台,从而将学校的教育管理互联网平台受众辐射到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从微信公众号平台自身的基础功能出发,结合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要求,不断挖掘拓展互联网平台的潜在功能并与“教育信息化”“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等热点关注问题进行有机结合。

3.1.1. 明确自身定位,打好坚实用户基础

从运营方即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创立公众平台尤其是一个学校的公众号需要从建立之初就明确自身的受众群体,作为乡镇小学的微信公众平台需要第一服务对象定位在乡镇居民,不能一味追求城区学校高大上、时髦的推送内容。

学校建设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受众为家长。在平台进行推送时,需要适当对推送内容进行甄选,满足家长的需求。例如家长们希望看到关于学生在学校的成长经历,与学生直接参与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报道,因此学校的互联网平台应该从家长的关心角度选择内容,将报道学生的内容作为内容推送的核心,将平台打造为一个“学生动态平台”。

3.1.2. 合理运用平台,探寻平台功能潜力

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功能潜力巨大,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教育管理实际需要建设不同功能定位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例如,学校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实施个性化教辅、学生管理等具体项目,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3.2. 反馈完善平台,拓展线上育人模式

学校信息的传播受众主要是老师、学生和家长。我们不妨深刻地思考一下,我们所推送的内容是否是受众所需要的内容,是否是对受众切实有效帮助的内容。通过不断地反思,我们才能在公众平台推送出高质量的产物。根据调研的结果综合来看,笔者建议学校根据受众的需要调整内容,确定适合受众的内容,帮助他们工作、生活和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学校可以推送一些示范课,帮助新教师迅速上岗,帮助其提高教学效率和班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够尽快实现专业成长。对于学生家长可以创新性地推出“双减”政策视野下家庭教育辅导方案,以及留守儿童关爱指南。对于学生来讲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可以推送相关拓展知识、动画科普等视频,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3. 科学设计平台,着力优化使用体验

从笔者所调研的小学得到的相关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结果来看,在平台的设计上缺乏深化,平台运营者更应该设身处地地想“应该产出什么”“怎样去产出”“如何高效地收集产出结果”,以此获得有效的管理经验从而确保平台能富有活力地运转下去。因此本小节将对以上三个问题做出回答,提供相关的解决建议。

3.3.1. 制定运营计划,优化产出环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公众号在建立后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强有力的运营方支撑便无法产出高质量的内容,在最终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而导致公众号发展停滞。因此学校需要制定一套长久且可持续运营的方案,并组建一个有运营经验或技术支撑的团队。

3.3.2. 组建专业化或专职化团队

小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长期运营是一个凸显专职化且事务较为繁重的工作。以高校视野来看,学校的流媒体运营直接或间接受到校党委宣传部管理,在分工上有领导管理层、实际运营层、后台维护层。对于一个乡镇小学虽然其办学规模不大,但所以处理的事情小却杂,如果将运营公众号的工作交由管理阶层或教育一线的老师那么其本职工作和运营工作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其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完全可以交由学校的信息老师或者监管宣传工作的老师联合负责,通过组建专业化专职化的团队,使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更长久地运营下去。

3.4. 细化内容归类,巧用栏目设计

3.4.1. 归类推送,明确消息类别

当前手机应用类别丰富,数量庞大。在调研中,有不支持建设微信公众平台的受访者表示,手机应用推送消息,应接不暇,同时学校的消息又太多,只想知道与自己相关的消息,不愿意再多花费精力去甄别信息。考虑到学校建设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受众为家长与教师,除了学校的消息,手机里通常还有大量工作、生活、娱乐等数量巨大的消息推送,因此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需要将新闻归类,通过后台管理将公众号关注者划分为不同类别,将特定的消息推送给相关人员,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只需要部分人接收的消息推送给所有用户,避免推送消息轰炸。同时,消息标题应当注明类别,使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对消息做一个初步处理。比如,现在是星期天中午,学生星期一返校需要收集健康状况,消息推送时,可标注“健康排查”,家长在未点击进入消息页面的时候,便已经可以规划任务以及完成的时间等。

3.4.2. 设计栏目,打造快捷窗口

微信公众号除了消息推送还有许多功能,为了方便用户快速使用,需要对微信公众平台的UI栏目进行设计。

图2,笔者将微信公众号栏目大体分为“校园新闻”“党团工队”“师生发展”三个栏目,如图所示,分栏目打造快捷窗口,帮助用户快速寻找相应的讯息、服务。

Figure 2. Design of public account column

图2. 公众号栏目设计

3.4.3. 完善反馈机制,增加受众体验

家校共育的有效建立,要求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的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和互动。学校公众平台的建设仅靠学校自身难以全面,需要多方参与者共同完善。公众平台可以搭建起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桥梁,以家长的实际需求、使用体验出发,不断补充家长想要获取的信息,加强家长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了解,在家长的反馈中,不断全面呈现学生的成长过程,持续深化家校共育。

4. 结语

当前,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了家校共育的重要载体,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的沟通渠道。在乡镇小学,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使微信成为众多家长与学校、老师沟通的一个有效的渠道,并且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例,各类活动的实践与学习都可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进行,学生可在上面观摩劳动、学习劳动,课后可上传实践结果,老师和家长可以共同进行批阅和检验。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存档,生成成长报告,让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使家长与学校站在教育学生的统一战线,切实达到“家校共育”的目标。

项目基金

本项目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20220031。

文章引用

陈嘉明,李统伟. 构建重庆市乡镇小学互联网+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Internet+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hongqing Township Primary Schools—Taking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03): 1294-130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3204

参考文献

  1. 1. 方兴东, 石现升, 张笑容, 张静. 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 35(6): 122-127.

  2. 2. 张冬秀. 浅论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特点——以“央视新闻”马航失联报道为例[J]. 出版广角, 2015(1): 76-78.

  3. 3. 邓欢琴.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突破路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4(S2): 67-69.

  4. 4. 胡鹏伟, 芦廷峰. 加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22, 38(3): 119-121.

  5. 5. 徐玉萍.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与策略[J]. 科技资讯, 2022, 20(10): 205-20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