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Vol. 08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6300 , 5 pages
10.12677/Design.2023.8425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袁苏婷,叶洁楠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8月31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9日

摘要

景观生态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旨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中,合理规划生态环境有助于找到平衡,确保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和谐共存,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本文立足于景观生态思维的基础上,将乡村建设与生态景观相融合,深入探讨了生态景观在乡村建设中的关键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升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和优化建设策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通过生态治理、景观格局空间的优化、斑块大小的增加以及减小斑块破碎化程度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生态空间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格局的连通性。这些举措为未来的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自然环境,生态景观,优化设计

Research on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uting Yuan, Jienan Ye

College of Art & Desig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Aug. 31st, 2023; accepted: Nov. 21st, 2023; published: Nov. 29th, 2023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aimed at achieving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the countryside, rational plann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lps to find a balance and ensur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ical thinking, this paper integrates rural construction with ecological landscape, discusses in depth the key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ecological value and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on this ba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ecological governance, spatial optimiz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s, increase in patch size, and reduction of patch fragmentation are aimed at improving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the ecosystem, the integrity of the ecological space, and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ecological pattern. These initiatives provide valuable lessons and references for future beautiful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Environment, Ecological Landscape, Optimal Desig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观念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居民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改善,审美水平得到了提升以及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景观因其自然性和传统文化的独特融合,呈现出与城市景观完全不同的特质。相对于城市,乡村景观在很大程度上遭受较少的人为干扰和大规模开发活动,能够保持更为自然、纯粹的特性。因此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生态景观成为了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焦点 [1] 。同时,在新农村乡村景观的建设中也存在着毁林毁地、填湖挖池、开发建设中没有因地制宜地对农村丰富天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因此,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生态景观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的议题。《乡村振兴战略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了需要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任务 [2] 。这一计划要求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个角度来优化乡村发展布局,以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这也为建设生态和谐的乡村景观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指导。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现实要求

2.1. 要求重视自然环境保护

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其复杂性源自于地理特征、村落分布、河流走向、风景、生态群落等众多要素的交织与相互依赖。这些要素共同塑造了乡村的独特面貌,构成了乡村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在凸显乡村地区的本土特色和地形特点的同时也要尊重并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使其在乡村发展中得以保留。其次,确保自然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协调一致,只有确保地域特点、自然环境、文化传承和生态平衡等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乡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在城镇化的背景下,乡村农业景观的经济价值不断被放大,而乡村景观所承载的生态价值却受到忽视,这种不全面的美丽乡村建设容易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粗制滥造和生态恶化等问题 [3] 。从长远看,要想使乡村在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中持续推进乡村自然资源环境得到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实现乡村景观与周围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是毋庸置疑的。

2.2. 要求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乡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曾在2020年中央乡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也明确规定,到2025年,乡村人居环境必须有明显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有新的突破 [4] 。因此,为了进一步增进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提升外界人员对当地环境的认同感,有必要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着重考虑乡村建筑的独特特色保护、道路布局的合理规划,以及村落道路绿化的加强等方面的要素 [5] 。

2.3. 要求挖掘并继承乡村特色文化

我国国土辽阔,地理条件差异极大,这导致了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高度依赖,从而使得农业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与此同时,乡村文化在农业实践的基础上,也在不同地域上开展了多样化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乡村特色文化。这些乡村特色文化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既能够以触觉、嗅觉、视觉等方式感知和体验,又能够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应该“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需要挖掘和保护那些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点的元素,包括但不限于传统工艺、节庆庆典、民间传说等,以推动乡村的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6] 。

3. 生态景观规划在乡村建设中的构建原则

为确保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挖掘乡村景观所蕴含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构建一个优良的乡村生态景观空间布局。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充分考虑土地及其上的物质和空间资源,以期为乡村居民创造更加宜居和宜业的环境氛围。同时,还需要积极保护乡村景观格局下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平衡的有机结合。

3.1. 生态空间的完整性原则

空间本身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在自然生态空间中表现尤为突出。自然生态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自然生态空间中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建设用地和非生态用地对自然生态空间的破坏程度,保证其空间的完整性。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会产生大量的非生态用地,单纯的全部剔除所有的非生态用地可能会进一步激发严重的人地矛盾问题。因此,为达到完整性这一目标,自然生态空间格局规划时可结合具体作用及重要程度划分等级 [7] 。

3.2. 生态格局的连通性原则

景观生态格局是影响生态廊道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生态廊道又决定着整个生态格局的连通性。生态廊道的数量越多,生态格局的连通性就越强。连通性越强,就越有益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建设生态廊道是连接各个斑块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它不仅可以作为斑块间的生态屏障,还能起到良好的生态净化作用。

3.3. 生态功能的综合性原则

在乡村生态景观规划中,生态功能是其核心特征。由于生态功能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因此在进行空间规划时,不仅要根据目前现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功能需求作为依据,还要充分发挥区域内生态功能的协调作用。在构建乡村生态景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功能的综合型原则,并进一步强化其生态功能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8] 。例如,湿地可以不仅作为生态保护区域,还可用于净化水源,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理想栖息地,这种协同作用有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能,创造更大的整体生态效益。

4. 提升乡村景观生态价值,优化乡村生态景观的建设策略

4.1. 提升乡村生态景观的循环性

生态景观的循环性是指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持续地循环利用的过程。这个概念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和可持续性。在一个具有循环性的生态景观中,各种生物、植物、土壤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内部的复杂物质循环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了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多个层面的过程。例如在水资源方面,通过对水体资源、环境和生态功能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内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净化。通过适当的引水,可以形成天然的池塘湿地等水体环境,既满足了亲水性要求,同时还可以收集和净化雨水 [9] 。生态景观的循环性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当这些循环被破坏或受到扰动时,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质量,甚至引发生态灾害。因此,维护和促进生态景观的循环性是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4.2. 加强生态景观空间分布的连接性和异质性

加强景观生态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连接性和异质性是确保乡村景观中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前提。在乡村景观格局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生物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而形成斑块。通过增强生态廊道的空间连接性,优化整个生态廊道网络的结构,以改善景观生态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其次通过提高小型斑块的连通性,在同一区域内引入不同类型和结构的生态斑块来丰富景观的异质性,以提供多样的生境,满足各种生物的需求。最后,通过绿化和植被恢复,增加植被覆盖和恢复自然植被,以提高景观的连接性和异质性,同时也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食物和气候调节。

4.3. 维护生态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过度、田块规模化、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对高产单一品种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农田半自然生境的大幅减少,使农业景观呈现出同质性的趋势。因此,亟需采取措施来修复和恢复生态群落,以实现更健康和多样化的农业生态景观。维护自然生态群落的多样性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又可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可以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通过优化和调节乡村的气候结构,改善逆温以及大气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例如选择适合的乡土植物,融入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景观的异质性,还可以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廊道和栖息地,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助于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

4.4. 展现地域乡村文化特色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年轻一代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断裂的风险。外来文化对乡村地区的影响逐渐增加,导致了本土文化元素的丧失,从而影响了乡村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重视并保留反映当地独特文化的景观建筑,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文化。而山石、地貌等自然景观元素是构成乡村自然景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遭到破坏往往难以恢复原貌。因此在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这些景观设计元素的合理运用,为了更好地融合自然特质与乡村景观,现今的乡村景观设计已开始引入乡村文化风俗、地方农耕方式等乡村特色元素。这些元素以抽象或具体的方式被巧妙地整合,以保留乡村景观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风格,从而促使乡村景观的特色得以最直观的展现。通过融合各类乡村景观设计元素,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乡村面貌,以独特的乡土景观吸引更多的观赏者,进而增强他们对乡村景观设计的认同感。

4.5. 多方协作加强乡村环境治理

乡村环境治理是优化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多方共同行动且持续参与。要实现这一目标,需构建以政府为主,其他各类组织为辅,经营者自查,当地乡民监督的协同治理机制。一方面,各地政府要结合乡村的生态环境、优势资源等因素,设置乡村产业准入门槛,防止乡村产业的无序发展。经营者应扮演起“安全阀”的角色,积极加强对潜在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经营者来说,他们更应主动与政府机构展开合作,主动了解与其经营领域相关的环保政策,积极配合环境监督巡查工作,同时倾听专业领域专家的建议,以进行生产技术或设备的环保革新。当地乡民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思维,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从而在乡村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保护生态景观的文明氛围。

5. 结语

为了顺应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要求和满足新时代发展之下乡村居民的实际生活和精神文明需要,构建良好的生态景观,是实现乡村振兴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过度的土地开发活动、农田扩张、以及工业用地的增加破坏了许多乡村地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因此乡村生态景观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做好乡村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工作,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生态景观设计应通过提升乡村生态景观的循环性、加强生态景观空间分布的连接性和异质性、维护生态群落、展现地域乡村文化特色、多方协作加强乡村环境治理等方式,优化乡村生态景观,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2_1038。

文章引用

袁苏婷,叶洁楠.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Research on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设计, 2023, 08(04): 2117-2121.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254

参考文献

  1. 1. 王伟, 杨豪中, 陈媛, 李子墨. 乡村生态景观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7(3): 448-452.

  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trs=1, 2018-02-04.

  3. 3. 薛俊菲, 施宁菊, 马涛, 曹仁勇. 江苏丘陵地区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多维构建——以南京市桦墅村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17): 9-18.

  4. 4. 中共中央国务院.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 [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2/05/content_5655984.htm, 2021-12-05.

  5. 5. 陈敬芝. 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4): 47-49.

  6. 6. 王博峰.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 2022(4): 71-73.

  7. 7. 檀静. 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与规划理论探究[J]. 居舍, 2021(32): 25-27.

  8. 8. 刘崇刚, 孙伟, 曹玉红, 陈晨. 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测度——以南京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5): 1098-1108.

  9. 9. 周冬梅, 陈存友, 王明佳, 罗紫薇, 康丽婷, 吴随. 基于最佳尺度的城市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梯度和方向分异特征: 以长沙市为例[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2, 38(5): 566-57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