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Vol. 11  No. 03 ( 2021 ), Article ID: 44282 , 10 pages
10.12677/ORF.2021.113036

“空巢”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

刘欣,高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21年7月26日;发布日期:2021年8月2日

摘要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空巢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自评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空巢对老年人不同维度的健康影响不同。相对于空巢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ADL完好水平较低,其身体健康水平低于空巢老年人,但其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优于空巢老人。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其可获得的生活照料、经济支持、情感慰藉等各方面的支持资源比较匮乏,从而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而空巢与否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自评健康

Study on the Impact of “Empty Nest” on the Health of Rural Elderly

Xin Liu, Kai Gao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Received: Jun. 28th, 2021; accepted: Jul. 26th, 2021; published: Aug. 2nd, 2021

ABSTRACT

Based on the 2014 Chinese elderly health influencing factors follow-up survey data, using an 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empty nest on rural elderly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self-rated heal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pty nest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Compared with the empty nest elderly, the elderly living with their children have a lower ADL intact level and their physical health level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but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As a special elderly group, the empty nest elderly are less able to obtain support resources in life care, economic support and emotional comfort because their children are not around, so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negative emotions such as loneliness, lo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e effect of empty nests on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is not significant.

Keywords:Rural Empty Nest Elderly,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Self-Rated Health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研究背景

伴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而导致的较低的人口出生率,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8.1%,比2018年末上升了0.25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2.6%,比2018年上升了0.64个百分点。我国已经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其中我国农村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甚至出现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与此同时,在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下,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庭规模呈现出小型化、核心化和少子化的特点。随着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逐步瓦解以及外来思想文化的不断冲击,当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父母独自居住,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空巢老人。受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导致我国农村空巢化程度越来越严峻。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 [1]。《“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到,预计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会增加到1.18亿人左右。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空巢老年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九成,而空巢老人家庭相当比例分布在农村,农村空巢老人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相较于城市来说,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制度尚在不断完善发展当中,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农村空巢老年人面临的境况实属堪忧。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空巢是否会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健康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得到一致结论:一部分研究表明空巢会损害老年人的健康,还有一部分研究表明空巢对老年健康具有保护效应。作为当下主流的家庭模式,空巢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以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2. 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中有关空巢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自评健康三个方面。

关于空巢是如何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这一问题,现有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结论。焦开山(2014) [2] 在考察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居住安排的关系机制中表明空巢家庭居住安排会使他们更积极的料理生活,适当的家务劳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李建新和冯莹莹等(2014) [3] 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农村空巢老年人来说,其生活自理能力要强于非空巢老年人,但是,农村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要高于农村非空巢老年人。王萍和张雯剑等(2018) [4] 的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空巢这一居住安排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好,这可能是选择性的结果,因为对于身体比较健康的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好,因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独居或与配偶居住。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结论。李建新和李嘉羽(2012) [5] 从不同维度分析城市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果表明,空巢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比非空巢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更好。李延宇和高敏等人(2017) [6] 在估计空巢对老年人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时发现,空巢会对城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并且影响显著。刘一伟(2018) [7] 利用器具性生活自理能力作为衡量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的工具,研究表明选择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其IADL受损率要远低于独居老年人,也就是说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独居老年人。陈光燕等人(2019) [8] 通过研究发现与成年子女合住能够明显改善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刘娅莉和汪曾子等(2019) [9] 基于2014年CLHLS数据,将空巢组与非空巢组失能老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对于非空巢组,空巢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另外,沈可和程令国(2012) [10] 通过分析指出空巢对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但是空巢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显著较差。

在空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现有研究结论主要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空巢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向影响。Borland (1982) [11]、Bouchard (2014) [12] 的研究表明抑郁感、孤独感等消极情绪,严重可发展为“空巢综合征”,从而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威胁。周浩礼等人(2011) [13] 在研究中发现空巢老年人在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寂寞感。李建新等(2012) [5] 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空巢老年人对心理健康评价较低,空巢老人更加有孤独感。沈可和程令国(2013) [14] 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偏低,多代同堂模式对老年人的抑郁倾向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使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到提升。胡莹(2013) [15] 的研究表明空巢会难以避免地给老人带来焦虑、紧张、孤独、无助等负面情绪,进而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穆滢潭和原新(2016) [16] 研究发现相对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而言,空巢对老年人精神健康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与子女居住不仅降低了老年人的抑郁水平,而且还提高了其生活满意度。江克忠和陈友华(2016) [17] 通过研究表明亲子共同居住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靳永爱和周峰(2017) [18] 研究了居住方式对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居住方式会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独居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最高,其次是夫妇共同居住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抑郁倾向得分最低。乐章等(2017) [19] 利用2014年CLHL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与非独居老人相比,独居老人的积极情绪更少而消极情绪明显更多,独居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更多的负面情绪。董晓芳和刘茜(2018) [20] 研究发现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农村老年人其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比较好。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Yang et al. (1992) [21] 研究发现共同居住损害了居住双方的隐私,增加了双方的代际冲突,进而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任强和唐启明(2014) [22] 研究发现与配偶单独生活的老年人幸福感最强。王萍和连亚伟等(2016) [23] 研究发现独居会加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但是仅与配偶居住对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减缓作用存在选择性。

在空巢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方面,现有研究一直存在争论。一方面,Li et al. (2009) [24] 发现和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和自评健康方面的得分较高,他们产生孤独情绪以及生活无法自理的几率较低,而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自评健康较差。与之相似的结论还有Chen and Shot et al. (2008) [25] 的研究。李建新等(2012) [5] 发现空巢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略低于非空巢老年人。董晓芳和刘茜(2018) [20] 在研究中将老年人的自评健康进一步细分为自评身体健康和自评精神健康,实证研究了居住安排对老年人自评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的自评精神健康和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均较好,而且与子女居住的距离越远,其自评健康状况越差。丁继红和王一凡等(2019) [26] 研究发现与家庭共同居住对老年人认知水平、自评生活状况、自评健康水平均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刘一伟(2018) [7] 研究发现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没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对既往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学术界关于“空巢”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研究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而且现有研究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尚未完全消除,我国城市和农村在资源配置、家庭结构以及思想观念等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将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一概而论有失偏颇。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空巢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3. 数据来源和变量设定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CLHLS是由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研究院组织的老年人追踪调查,该调查项目在1998年进行基线调查,此后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2011和2014年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体特征、家庭关系、生活自理能力、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生活方式等在内的180项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农村老年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仅使用2014年调查样本中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的相关数据。经过筛选,剔除了与本次研究无关以及主要变量存在缺失值的样本,最终得到有效样本4054个。

(二) 变量界定

1、被解释变量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本文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健康自评三个维度来衡量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1) 选取AD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量表来反映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ADL量表包括穿衣、洗澡、上厕所、室内活动、控制大小便、吃饭六项活动。每项活动有三个选项可供老年人选择:完全能独立,无需帮助、部分需要帮助、完全需要别人帮助。在研究过程中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完好进行了划分,如果六项活动均能自己独立完成,则表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好,赋值为1,如果六项活动中有一项需要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则视为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受损,赋值为0。

(2) 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本文选取问卷中“您经常感到孤独和孤立吗?”这一问题作为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变量。这一问题有五个选项可供被访者选择:总是、经常、有时、很少、从不。为简化处理,本文将前三种选择,即总是、经常、有时视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赋值为0,将“很少、从不”两种选择视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赋值为1。

(3) 在老年人自评健康方面,本文选取问卷中“您觉得现在您自己的健康状况怎么样?”作为衡量老年人自评健康的主要变量。这一问题有五个选项可供老年人选择:很不好、不好、一般、好、很好。本文将选择很好、好、一般的老年人视为自评健康状况良好,赋值为1,对于选择不好、很不好两个选项的老年人,则其被视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赋值为0。

2、解释变量为农村老年人是否为空巢老年人。其中将空巢老人赋值为1,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赋值为0。本文将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定义为空巢老人,将与子女、孙子女或其他家人共同居住的老年人视为非空巢老人。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会对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主要经济来源以及过去的健康行为等变量进行控制。

3、除了是否空巢以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参照现有研究基础之上,本文主要选取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过去健康行为三个方面的变量。其中人口学特征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主要生活来源、受教育情况以及婚姻状况。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包括养老保险、医疗服务可及性。健康行为变量包括是否锻炼、是否喝酒、是否吸烟。详见表1

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表1. 变量定义

4. 描述分析

样本中包含32.46%的空巢老年人以及67.54%的非空巢老年人,由此可见,大多数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共同居住。根据是否空巢划分样本,我们可以看到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在ADL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自评健康水平三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能够初步探索空巢与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分别讨论了是否空巢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均值差异。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在身体健康方面,空巢老人的均值要大于非空巢老人,也就是说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要优于非空巢老人。其次,在心理健康方面,非空巢老年人的均值大于空巢老年人,即与空巢老人相比,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最后,空巢老人自评健康的均值略大于非空巢老人,但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见表2)。

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年人中女性、汉族、低教育水平、能够获得充足医疗服务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过去存在吸烟、喝酒、锻炼习惯、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5. 空巢对农村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通过六个模型对是否空巢对农村老年人三个维度健康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身

Table 2. Variable description

表2. 变量描述

Table 3. Regression results

表3. 回归结果

注:显著性水平*p < 0.1,**p < 0.05,***p < 0.01。

体健康方面,从模型1可以看出,是否空巢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系数为0.619,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村空巢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要显著优于非空巢老年人。这是因为空巢这种居住方式会促使老年人更积极的料理生活,适当的劳动有益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对于与子女共同居住的非空巢老人来说,他们除了要照料自己的生活外,还要承担起为子女分担家务、照料孙子女的责任,这些活动会加重老年人的身体负担,导致身体功能恶化。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模型2显示,是否空巢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虽然有所降低(系数为0.590),但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模型2我们还可以看出,年龄、民族、生活来源、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以及是否经常锻炼身体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较为显著,显著性水平均为1%。年龄越大的女性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越差,由于男女身体机能本身存在的异质性,男性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要优于女性,这一结论也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汉族、能够得到子女、政府等提供经济支持、经常参与锻炼以及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身体更健康。有配偶、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享有充分的医疗服务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值得注意的是,是否喝酒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有悠久的白酒文化,适量饮酒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消除疲劳和紧张、开胃消食,所以适量饮酒反而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好处。

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满意度,而且还会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18]。因此,心理健康也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根据模型3可知,是否空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系数为−0.721,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农村非空巢老人与空巢老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其可获得的生活照料、经济状况、情感慰藉等各方面的支持资源比较匮乏,导致他们心中的孤独感、失落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消解,从而致使他们普遍存在着“空巢综合征” [27]。而这在仍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显著。再加入控制变量后,模型4显示,已婚,且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夫妻之间相互照料,相互陪伴,弥补了子女不在身边而导致的精神交流和情感沟通的缺失,使他们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的排遣。此外,过去有喝酒习惯、经常参与锻炼、参加养老保险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医疗服务的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较好(p < 0.01)。老人在锻炼的过程中能够与更多人进行交流,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从而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减缓了老年人的负面情绪,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男性老年人。

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是否空巢对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从模型5可以看出,是否空巢对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模型6显示,是否空巢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仍未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这充分说明空巢与否可能不会影响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在控制变量中,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越差,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开始下降,从而老年人的自评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女性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要低于男性老年人。汉族、受教育程度越高、经常锻炼以及能够获得充足的医疗资源的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要更好。其他控制变量对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6. 结论与建议

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其在生理、心理、子女照料、经济支持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地区。空巢这种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村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研究,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空巢会如何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健康应该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老年人生理健康并不意味着其心理健康,反之亦然。

基于此,本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CLHLS)跟踪调查数据,将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自评健康三个维度,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空巢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空巢对不同维度的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同。相对于农村空巢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农村老年人的ADL完好水平较低,其身体健康水平低于空巢老年人,但农村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优于空巢老人。这是因为适当的家务劳动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并且选择独居的老年人的年龄普遍要小于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但是由于缺乏子女的生活照料、情感慰藉以及经济支持,空巢老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而空巢与否对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不显著。

第二,控制变量也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高龄、女性、无配偶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影响更为显著。这些老年人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受空巢的影响更为显著。参加养老保险以及能够获得充足医疗服务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负担,提高了他们的就医意愿,从而对于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压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本次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积极的启示。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家庭结构和居住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空巢老年人的数量与日俱增。这种居住模式的变迁,从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子女对老人的代际支持,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我国社会保障制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尤其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其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也对农村空巢老年人的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以上结论,结合农村空巢老年人健康的实际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挥其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空巢老年人相关问题的关注,在财政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帮助,加强农村地区基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

(2) 加强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各地农村可以兴建老人娱乐活动中心,鼓励空巢老人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增强老年人生活信心。同时,各界爱心组织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种下乡活动,如为老人打扫卫生、免费为老年人进行体检、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等。鼓励多方参与养老,推动社会化参与。

(3)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空巢老人子女要与老年人建立充分的沟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多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尤其是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做好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延长免费教育年限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EGA160396)。

文章引用

刘 欣,高 凯. “空巢”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
Study on the Impact of “Empty Nest” on the Health of Rural Elderly[J]. 运筹与模糊学, 2021, 11(03): 312-321.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1.113036

参考文献

  1. 1. 李芳, 李志宏. 农村空巢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策略选择——城镇化视域中的再思考[J]. 社会保障研究, 2014(3): 51-55.

  2. 2. 焦开山.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居住安排的关系研究[J]. 医学与哲学, 2014(13): 37-40+75.

  3. 3. 李建新, 冯莹莹, 杨鹏.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J]. 老龄科学研究, 2014(5): 3-13.

  4. 4. 王萍, 张雯剑, 程亚兰. 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跟踪研究[J]. 人口学刊, 2018, 40(3): 93-102.

  5. 5. 李建新, 李嘉羽.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J]. 人口学刊, 2012(3): 31-41.

  6. 6. 李延宇, 高敏, 张维军, 田东华. 空巢真的是影响城镇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吗? [J]. 人口学刊, 2017, 39(5): 77-93.

  7. 7. 刘一伟. 居住方式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吗?——来自中国老年人的证据[J]. 人口与发展, 2018, 24(4): 77-86+96.

  8. 8. 陈光燕, 司伟. 居住方式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CHARLS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3(5): 49-58.

  9. 9. 刘娅莉, 汪曾子, 邱增辉, 等. 空巢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23): 5833-5836.

  10. 10. 沈可, 程令国. 空巢是否损害了老年健康? [J]. 世界经济文汇, 2012(2): 89-103.

  11. 11. Borland, D.C. (1982) A Cohort Analysis Approach to the Empty-Nest Syndrome among Three Ethnic Groups of Women: A Theoretical Posi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44, 117-129. https://doi.org/10.2307/351267

  12. 12. Bouchard, G. (2014) How Do Parents React When Their Children Leave Home? An Integrative Review. 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21, 69-79. https://doi.org/10.1007/s10804-013-9180-8

  13. 13. 周浩礼, 曾尔亢, 徐冬英, 梁勋厂, 吴植恩. 老年空巢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保健对策[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 28(6): 393-394.

  14. 14. 沈可, 程令国, 魏星. 居住模式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 [J]. 世界经济文汇, 2013(6): 89-100.

  15. 15. 胡莹. 论多维视角城市空巢老人精神健康[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8): 55-57.

  16. 16. 穆滢潭, 原新. 居住安排对居家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基于文化情境与年龄的调解效应[J]. 南方人口, 2016, 31(1): 71-80+25.

  17. 17. 江克忠, 陈友华. 亲子共同居住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吗?——基于CLHLS数据的证据[J]. 人口学刊, 2016, 38(6): 77-86.

  18. 18. 靳永爱, 周峰, 翟振武. 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社区环境的调节作用[J]. 人口学刊, 2017, 39(3): 66-77.

  19. 19. 乐章, 马珺. 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的考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8(6): 74-81.

  20. 20. 董晓芳, 刘茜. 高堂在, 不宜远居吗?——基于CHARLS数据研究子女居住安排对父母健康的影响[J]. 中国经济问题, 2018(5): 38-54.

  21. 21. Yang, H.O. and Chhandler, D. (1992)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Grievances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23, 431-453. https://doi.org/10.3138/jcfs.23.3.431

  22. 22. 任强, 唐启明. 中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与情感健康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 2014(4): 82-91.

  23. 23. 王萍, 连亚伟, 李树茁. 居住安排对农村老人认知功能的影响——12年跟踪研究[J]. 人口学刊, 2016, 38(5): 92-101.

  24. 24. Li, L.W., Zhang, J. and Liang J. (2009) Health among the Oldest-Old in China: Which Living Arrangements Make a Difference?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8, 220-227. 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08.10.013

  25. 25. Chen, F. and Short, S.E. (2008) Household Contex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9, 1379-1403. https://doi.org/10.1177%2F0192513X07313602

  26. 26. 丁继红, 王一凡, 刘晓敏. 养老模式对老年人主客观健康的影响[J]. 人口与发展, 2019, 25(5): 50-65.

  27. 27. 傅宏, 陈庆荣. 积极老龄化: 全球视野下的老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探索[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 13(5): 713-72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