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08  No. 10 ( 2018 ), Article ID: 27175 , 6 pages
10.12677/HJAS.2018.810171

Life Table of the Laboratory Population of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Shicai Xu, Yong Sun, Li Jia, Yingying Ke

School of Life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Received: Oct. 2nd, 2018; accepted: Oct. 12th, 2018; published: Oct. 19th, 2018

ABSTRACT

Experimental population of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was observed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and mortality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15˚C, 20˚C, 25˚C, 30˚C, 35˚C or 40˚C, based on which its life table was set 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al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temperatures from 20˚C to 35˚C.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ymphal, preoviposition and a generation of the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were 10.38˚C, 12.89˚C and 11.21˚C,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ive cumulative temperatures were 632.38 degree day, 842.45 degree day and 1227.39 degree day, respectively. The innate capacity of natural increase (rm) was higher than 0, and the population trend index was higher than 1. The population of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increased at the temperatures from 20˚C to 35˚C. The suitable temper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was found to be between 25˚C to 30˚C.

Keywords:Q-Biotype Bemisia tabaci, 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Population, Life Table

陕北Q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生命表

徐世才,孙勇,贾丽,柯莹莹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9日

摘 要

设置15℃、20℃、25℃、30℃、35℃、40℃六个不同梯度的温度,在各个温度的条件下观察陕北Q型烟粉虱各个时期的生长状况。构建不同温度下陕北Q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生命表。实验结果表明:在20℃~35℃温度范围内,陕北Q型烟粉虱的成长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若虫期和世代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38℃、12.89℃、11.21℃;有效积温为632.38、842.45、1227.39日度。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Q型烟粉虱种群呈增长趋势。该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5℃~30℃。

关键词 :Q型烟粉虱,温度,实验种群,生命表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世界性主要害虫之一 [1] [2] [3] [4] ,可通过刺吸植物汁液,传播病毒等多种方式对农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自2000年以来,陕北地区Q型烟粉虱开始暴发,近些年,越发猖獗,全面暴发,严重的影响了烟农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了不可估计的损失 [5] [6] [7] 。关于Q型烟粉虱在陕北烟区的发生世代,活动规律和最佳防治时期等问题尚不清楚。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在不同温度梯度的条件下构建Q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生命表 [8] [9] 。了解当地温度对该虫种群生活史的影响,为陕北Q型烟粉虱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0] [11] 。

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供试虫源

2016年6月上旬从陕北宜川县、富县、甘泉县、宝塔区、靖边县的烟区大量捕捉烟粉虱成虫经延安大学动物实验室鉴定,置入养虫笼(80 cm *80 *cm *160 cm)中,将新鲜烟叶洗净,放入盛有大约50 mL自来水的烧杯(100 mL)中,水淹没烟叶基部,待烟叶面的水自然风干后移入养虫笼,置于自然光下,待其产卵,以获得各龄期试虫。

2.2. 温度

本试验设置15℃、20℃、25℃、30℃、35℃、40℃共6个处理。

2.3. 方法

2016年6月下旬在延安大学动物生物实验室实验,每个处理160头若虫,重复3次。每天分别于上午8:00,中午14:00,下午22:00观察其发育历期、蜕皮及产卵等情况 [3] [4] [5] 。

2.4. 不同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

计算公式为 [6] [7] :

1) 发育起点温度:

C = V 2 T V V T n V 2 ( V ) 2

2) 有效积温:

K = n V T V T n V 2 ( V ) 2

2.5. 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根据实验数据,组建不同温度下Q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生命表,计算种群趋势指数I及内禀增长力rm [8] [9] 。

预计下一代产虫量 = 该温度下产虫前期存活数(雌成虫) × 平均产虫量。

种群趋势指数: I = N n + 1 / N n

( N n + 1 为新一代虫量,Nn为上代虫量);

内禀增长力: r m = ( ln R 0 ) / T

R 0 = N t / N 0 (Nt为经过一个世代的虫量,N0为开始时的虫量);

R0为净增殖率;T为世代历期。

2.6.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温度下Q型烟粉虱的发育历期

由实验数据可计算出,1龄期、2龄期、3龄期、产虫前期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11.26、14.99、27.97、18.21、69.23 d。35℃恒温条件下1龄期、2龄期、3龄期、产虫前期和世代历期最短,分别为6.45、7.11、13.11、8.11、32.45 d。15℃恒温条件下Q型烟粉虱不能完成全世代发育,即使1龄若虫有稍微的长大,但是始终没有发现蜕皮现象。40℃恒温条件下Q型烟粉虱虽然可以完成其全世代发育,但各虫态及世代历期所需时间均有增长。就整个世代来讲,温度对该虫的发育历期有明显影响(表1)。

根据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发育历期资料,采用曲线方程拟合,得出温度与Q型烟粉虱发育速率的关系方程及相关系数值(表2)。由表2相关系数值表明温度与各虫态发育速率之间呈显著相关性。

3.2. Q型烟粉虱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

Q型烟粉虱若虫期、产虫前期和世代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38、12.89、11.21;有效积温分别为632.38、842.45、1227.39日度(表3)。根据当地气象台的室外气象资料,2017年平均气温高于Q型烟粉虱世代发育起点温度11.21℃的日期是3月下旬至10月。以此资料,求出Q型烟粉虱全年有效积温为2256.2 d.℃。推算出,在陕北地区全年Q型烟粉虱可发生1~2代,与实际发生代数基本一致。

Table 1. Duration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Unit: d)

表1. 不同温度下Q型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单位:d

Table 2.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rate and temperature

表2. Q型烟粉虱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模型

注:***分别表示在0.05、0.01水平差异显著。

Table 3.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each insect development starting point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表3. Q型烟粉虱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Table 4.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experimental population life table

表4. 不同温度下Q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生命表

3.3. 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根据实验数据,组建了Q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生命表(表4)。

表4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处理下,Q型烟粉虱1龄若虫在25℃与30℃条件下的世代存活率较高,分别为60.22、52.22;20℃和35℃条件下世代存活率较低,为45.56和39.56;在40℃条件下世代存活率最低,为24.22%。2龄若虫和3龄若虫在20℃、25℃条件下世代存活率较高,均在55%以上。在25℃~40℃温度范围内,Q型烟粉虱若虫期的世代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成虫(雌)在25℃~35℃温度范围内世代存活率都较高,分别为94.48%、100.00%和96.04%。整个世代历期存活率在25℃时最高,为24.44%;40℃温度条件下世代历期存活率最低,为4.78%;15℃不能完成生活史。

表4可知,内禀增长力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低顺序为25℃ > 30℃ > 35℃ > 20℃ > 40℃。在温度40℃时,内禀增长力最低,为0.0014;温度为25℃时,内禀增长力最高,为0.0364,在此温度条件下,Q型烟粉虱种群数量增长最大。温度在20℃、30℃、35℃条件时rm分别为0.0091、0.0326和0.0267。不同温度下Q型烟粉虱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 I 20 = 2.35 I 25 = 22.98 I 30 = 14.99 I 35 = 6.00 ,(I)均大于1,说明Q型烟粉虱种群在20℃~40℃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存,并处于增长趋势。种群趋势指数从高到低为:25℃ > 30℃ > 35℃ > 20℃ > 40℃。在25℃温度条件时,该虫种群趋势最高,为22.98;当温度为40℃时,种群指数最低,为1.23,即该虫种群在25℃温度条件时经过一个世代后,该虫的数量增加22.98倍,在40℃温度条件时种群数量增加不多。

4. 讨论

国家倡导优质、特色、生态、安全的烟叶生产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发展技术。因此,大力开展对烟草害虫Q型烟粉虱的深入研究,探索其发生规律和监控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是确保烟草种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Q型烟粉虱种群生命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Q型烟粉虱的存活率影响明显,在20℃条件下,Q型烟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为11.78%,而在40℃条件下,世代存活率仅为4.78%,说明较低和较高的温度都不利于该虫存活。从不同温度下Q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生命表看出,25℃~30℃范围内该虫的内禀增长力(rm)和种群趋势指数(I)较高,Q型烟粉虱的发育适宜温度为25℃~30℃,说明在25℃~30℃该虫的种群增长较快,危害严重,这与生产实践中Q型烟粉虱危害情况较为一致。这为做好Q型烟粉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101);延安市科学科技惠民项目(2014HM-04);国家级大创项目(201510719278)资助。

文章引用

徐世才,孙 勇,贾 丽,柯莹莹. 陕北Q型烟粉虱实验种群生命表
Life Table of the Laboratory Population of Q-Biotype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J]. 农业科学, 2018, 08(10): 1162-1167.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8.810171

参考文献

  1. 1. 李茂业, 陈德鑫, 李世广, 等. Q型烟粉虱对不同烟草品种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 植物保护, 2016, 42(1): 56-60.

  2. 2. 贾尊尊, 王小武, 丁新华, 等. 新疆主要农区烟粉虱生物型鉴定及其对11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J]. 新疆农业科学, 2017, 54(2): 304-312.

  3. 3. 李姝, 赵静, 张晓曼, 等. 烟粉虱MED隐种对13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43(1): 105-110.

  4. 4. 徐世才, 陈邦凯, 陈雅梅, 等. 运用模糊矩阵预测延安地区烟草生长期烟粉虱的发生量[J]. 烟草科技, 2017, 50(1): 25-29.

  5. 5. 李洪冉, 潘慧鹏, 陶云荔, 等. 中国部分农区作物上本地烟粉虱隐种的鉴定[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43(1): 84-90.

  6. 6. 王艳秋, 周婷婷, 林华峰, 等. 球孢白僵菌Bb84对Q型烟粉虱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J]. 农药学学报, 2016, 18(4): 459-464.

  7. 7. 罗晨. 烟粉虱复合种——小昆虫, 大危害[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43(1): 1-4.

  8. 8. 何菁, 周福才, 陈学好, 等. 辣椒叶片物理性状对烟粉虱寄主选择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11): 3045-3050.

  9. 9. 郝强, 黄倩, 梁炜博, 等. 不同温度下斜纹夜蛾的两性生命表[J]. 昆虫学报, 2016, 59(6): 654-662.

  10. 10. 徐世才, 陈邦凯, 陈雅梅. 运用模糊矩阵预测延安地区烟草生长期烟粉虱的发生量[J]. 烟草科技, 2017, 50(1): 25-29.

  11. 11. 徐世才, 陈邦凯, 魏婷婷, 云龙, 杨林, 杨珣, 邓振山. 陕北地区Q型烟粉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29(9): 1531-153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