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05 No.05(2016), Article ID:18951,6 pages
10.12677/ASS.2016.55102

The Research Review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 Communists’ Thought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Hongwei Feng1, Jintang Zou2

1School of Marxism,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2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Oct. 28th, 2016; accepted: Nov. 13th, 2016; published: Nov. 16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Poverty is the universal problem that must be faced by the whole world,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for China, who is now in a critical period and a crucial stage of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problem is more important and urgent. Study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s’ thought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time, space, and study object of stud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can make us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the past experience and insufficien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n this basis, further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current national polic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helpful to make the whole population get rid of poverty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Communists, Thoughts on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扶贫思想研究述评

冯红伟1,邹金堂2

1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2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收稿日期:2016年10月28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13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6日

摘 要

贫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对现今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的中国而言,该问题的解决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从时间、空间、研究对象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扶贫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可以使我们能对过去的扶贫经验和不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以期能够早日实现全部人口的脱贫,进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改革开放,共产党人,扶贫思想

1. 引言

贫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缓解和消除贫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应是起始于改革开放。现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能否实现中国人口的全部脱贫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具有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适应中国新形势新阶段的需要,给予扶贫工作相当程度的重视,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形成于邓小平时期,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时期,完善于习近平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已基本成型。本届中央领导班子制定了未来五年要让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该目标的如期实现也并非是轻而易举之事。为了确保该目标的如期实现,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对中国共产党过去的扶贫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对其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扶贫思想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学界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是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贫富分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与相当一部分人发家致富相伴随的是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显然是相悖的,并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也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十分重视扶贫减贫工作的开展,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减贫的文件和政策。与之相伴,学术界也开始重视并不断加强关于扶贫问题的研究,一度使其成为“显学”。综观学术界已有的理论成果,对于扶贫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研究领域而言,关于扶贫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经济领域。专著方面,诸如《八万里路云和月: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互联网+》从县域电商发展的视角对我国的扶贫开发问题作了深入思考 [1] 。《财政扶贫绩效与脱贫致富战略》主要是从财政的角度对我国的扶贫问题进行研究。本书回顾了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及脱贫、减贫情况,分析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建立、完善财政扶贫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扶贫绩效提出了对策建议 [2] 。《产业扶贫模式与少数民族社区发展》则侧重从产业角度对扶贫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五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实施产业扶贫过程及情况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产业扶贫模式对少数民族村落脱贫减贫的影响效应,并就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 。《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旅游扶贫为研究对象,从旅游扶贫开发概述、旅游扶贫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大别山贫困状况与旅游资源简介、大别山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主体行为分析等几方面比较详细深入地论述了大别山脱贫致富的问题 [4] 。论文方面,如《贫困农户能有效利用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吗?——对四川省仪陇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案例分析》《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实践及启示——基于河北省易县扶贫社小额信贷扶贫创新案例分析》《农村社会发展与反贫困:农村小额信贷政策研究》等主要是从小额信贷的角度对扶贫问题进行探讨 [5] [6] [7] 。也有不少的理论成果是以乡村旅游为视角对该问题展开研究。《旅游诱导下乡村能源消费模式转型与综合效益评估——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的案例实证》《贵州旅游扶贫效应动态分析》《林芝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究》 [8] [9] [10] 就是以乡村旅游为视角对农村的扶贫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地研究。

二是就研究对象而言,学术界目前对我国扶贫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以农村为重点研究对象,其次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研究。在所能查找到的相关专著中,关于农村扶贫问题的研究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譬如《陡嘴子村:参与式重建》《发展型社会政策与我国农村扶贫》《反贫困在行动:中国农村扶贫调查与实践》等著作就是以农村为视角进行研究的 [11] [12] [13] 。《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研究》《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的社会政策视角:以布朗山布朗族为例》《扶贫综合开发绩效研究:西藏扎囊县德吉新村调查报告》《旅游扶贫:江西的构想与实现途径》等著作则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或贫困革命老区进行的研究 [14] [15] [16] [17] 。论文方面,在中国知网上可搜索到的关于农村扶贫的文章多达三千多篇,且近五年发表的文章占了其中的大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如何完善》《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成效、问题及思维转向》《巴中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扶贫开发的视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调查》 [18] [19] [20] [21] 。

三是就研究类型而言,学术界对扶贫问题的研究大多都比较注重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界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实效性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专著诸如《扶贫开发模式与方法研究》《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 [22] [23] 。论文如《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与产业化扶贫机制创新——基于重庆市农民创业园产业化扶贫案例的分析》《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方法》《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河北省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 [24] [25] [26]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从应用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但就基础理论研究而言,学术界似乎做的还不够。由于本届中央领导集体给予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并特别注重基础理论对扶贫减贫的指导作用,因此学术界才开始重视起对扶贫理论的研究,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最近一段时期也开始逐渐增多,专著如《<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解读》《包容性发展与减贫》《城乡一体化与减贫》 [27] [28] [29] 。论文如《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内涵阐释、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基于典型调查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及建议》等都是侧重于对扶贫基础理论的研究 [30] [31] [32] [33] 。但总体而言,学术界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够丰硕,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还需给予更多的重视。

四是就研究主体而言,学术界以党和政府为主体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比较多,但就企业、社会、个人等角度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少。《政府购买社会保障扶贫服务与乡村社会治理创新》《中国共产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史纲的逻辑构建》《民族贫困地区驻村扶贫调查与思考》等就是以党和政府为主体进行扶贫开发研究的理论成果 [34] [35] [36] 。《社会扶贫资源整合的类型及其适应性》《社会扶贫的行动特点与路径创新》等是从社会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37] [38] ,但从个人或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则是凤毛麟角。就专著而言,《大扶贫:公益组织的实践与建议》是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对扶贫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 [39] 。《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研究》是在对党中央有关文件、政策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以农村生活保障问题为切入点,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农村脱贫致富的道路 [40] 。《扶贫手记:中国基层政权行政机制的人类学观察》主要内容包括:绪言:下挂干部;“基层”的结构与功能;在官民冲突的背后;生存自救与宗教复兴;混沌体制下的混沌人生等。以随笔的形式从不同侧面揭露了基层政权行政机制存在的种种弊端不利于广大农村的扶贫脱贫 [41] 。《光彩事业与民营经济发展:扶贫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以西方经济理论和中国扶贫工作实践为基础,对光彩事业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内容包括:中国光彩事业的发展阶段、光彩事业的理论架构、光彩事业与非政府组织扶贫机制、光彩事业与消除贫困等 [42] 。

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在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地梳理后,不难发现扶贫问题已不能算作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新问题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就研究的侧重点而言,关于中国的扶贫脱贫事业,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又要注重局部实践,既要用实践来检验和丰富理论,又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术界在理论运用方面已研究的比较多,但对这些实践经验的总结似乎还不够,对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性还不够重视。事实上,通过对基础理论的深入系统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历程、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进而更好地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避免多走弯路。因此,对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就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就研究的时间范围而言,学术界目前主要是侧重于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进行研究,但对于第二、三代以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的研究则比较少,就纵向而言,对于该理论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扶贫事业的发展脉络。

三、就研究的空间范围而言,学术界关于扶贫理论的空间研究,主要是选取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侧重国内,或者侧重国外,很少有学者能将两方面统筹兼顾起来进行研究。其实,国外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从亚当.斯密开始,学术界便开始了对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形成的理论成果也相当丰硕,诸如马克思主义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均衡增长理论中的贫困与反贫困,非均衡增长理论中的贫困与反贫困,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权利贫困理论等。若将国内外相关的扶贫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两者的比较借鉴中,或许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扶贫智慧。

4.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扶贫思想研究的继续深化

在对学界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后,我们不难发现关于该课题的研究今后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注重对基础理论的研究,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二、注重“两个结合”,即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既要善于以时间为主轴进行纵向梳理,力图展现理论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各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进行横向研究与比较,以突出党的扶贫思想的阶段性及各阶段的侧重点。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思想进行较为完整全面系统地梳理与研究。最后,要突破空间限制。在立足国内经验的基础上,也要乐于走出国门,善于学习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将国内外的扶贫经验与扶贫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找到更好地治愈“贫穷”这一顽疾的灵丹妙药。

5. 小结

从不同层面、不同阶段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扶贫思想进行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从微观角度对扶贫本质、扶贫价值、扶贫战略等有一个较为详细全面地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从宏观方面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扶贫思想的发展逻辑有一个较为完整系统地把握和认识。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可以为中国的扶贫事业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撑,提高共产党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同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高效的扶贫路线和政策,增加扶贫工作的实效性。就世界范围而言,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扶贫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为世界的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所取得的扶贫成绩已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对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国也给予了高度赞扬。正如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阿丰采夫表示,“过去30多年来,中国致力于扶贫减贫,已成功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 [43]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认真总结中国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积极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期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早日摆脱贫困。

文章引用

冯红伟,邹金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扶贫思想研究述评
The Research Review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 Communists’ Thought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J]. 社会科学前沿, 2016, 05(05): 723-728.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6.5510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莫问剑. 八万里路云和月: 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互联网+[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2. 2. 许正中, 苑广睿, 等. 财政扶贫绩效与脱贫致富战略[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3. 3. 张琦, 王建民, 等. 产业扶贫模式与少数民族社区发展[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3.

  4. 4. 刘汉成, 夏亚华. 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

  5. 5. 杨万龙, 杨丛丛. 贫困农户能有效利用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吗?——对四川省仪陇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案例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2(2): 35-45.

  6. 6. 杨伟坤, 赵慧娟, 等. 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实践及启示——基于河北省易县扶贫社小额信贷扶贫创新案例分析[J]. 世界农业, 2013(1): 112-115.

  7. 7. 申秋. 农村社会发展与反贫困: 农村小额信贷政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3.

  8. 8. 席建超, 赵美风, 等. 旅游诱导下乡村能源消费模式转型与综合效益评估——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的案例实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6): 898-910.

  9. 9. 杨建春, 肖晓虹. 贵州旅游扶贫效应动态分析[J]. 商业研究, 2011(7): 212-216.

  10. 10. 张丽文. 林芝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11. 11. 黄承伟, 王志丹, 等. 陡嘴子村: 参与式重建[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12. 12. 张新文. 发展型社会政策与我国农村扶贫[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3. 13. 徐勇. 反贫困在行动: 中国农村扶贫调查与实践[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14. 14. 刘汉成, 夏亚华. 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

  15. 15. 张志远. 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的社会政策视角: 以布朗山布朗族为例[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16. 16. 郑洲. 扶贫综合开发绩效研究: 西藏扎囊县德吉新村调查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17. 17. 黄细嘉, 陈志军, 等. 旅游扶贫: 江西的构想与实现途径[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18. 18. 罗俊松. 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如何完善[J]. 人民论坛, 2013(8): 232-233.

  19. 19. 高刚. 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成效, 问题及思维转向[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9): 131-135.

  20. 20. 李启宇, 何凡. 巴中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 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扶贫开发的视角[J]. 农业经济, 2015(6): 69-71.

  21. 21. 刘守英, 李青, 等.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调查[J]. 中国经济时报, 2015.

  22. 22. 任燕顺. 扶贫开发模式与方法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23. 23. 李佳. 扶贫旅游理论与实践[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24. 24. 黄承伟. 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与产业化扶贫机制创新——基于重庆市农民创业园产业化扶贫案例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研究, 2013(5): 51-55.

  25. 25. 郭舒.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方法[J]. 旅游学刊, 2015, 30(11): 31-39.

  26. 26. 白丽, 赵邦宏. 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河北省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J]. 河北学刊, 2015(4): 158-162.

  27. 27.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解读[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28. 28. 左常升. 包容性发展与减贫[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29. 29. 左常升. 城乡一体化与减贫[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30. 30. 王国勇.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 农村经济, 2015(9): 46-50.

  31. 31. 梁土坤. 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 内涵阐释, 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J]. 长白学刊, 2016(9).

  32. 32. 莫光辉. 精准扶贫: 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2): 73-77.

  33. 33. 杨园园, 刘彦随, 等. 基于典型调查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及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3): 337-345.

  34. 34. 朱俊立. 政府购买社会保障扶贫服务与乡村社会治理创新[J]. 财政研究, 2014(11): 46-49.

  35. 35. 韩广富. 中国共产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史纲的逻辑构建[J]. 理论学刊. 2012(6): 31-36.

  36. 36. 张永亮. 民族贫困地区驻村扶贫调查与思考[J]. 民族论坛, 2015(9): 109-112.

  37. 37. 李颖. 社会扶贫资源整合的类型及其适应性[J]. 探索, 2015(3): 144-148.

  38. 38. 苏海, 向德平. 社会扶贫的行动特点与路径创新[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3): 144-148.

  39. 39. 刘海英. 大扶贫: 公益组织的实践与建议[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40. 40. 范小建. 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研究[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41. 41. 潘年英. 扶贫手记: 中国基层政权行政机制的人类学观察[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42. 42. 王林. 光彩事业与民营经济发展: 扶贫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43. 43. 本报记者牟宗琼, 杨迅, 等. 中国扶贫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脱贫攻坚努力[N].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30日第21版.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