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Vol.05 No.02(2017), Article ID:21129,7 pages
10.12677/WLS.2017.52010

A Review of Edgar Allan Poe Studies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

Shan Huang, Xuan Zha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Received: Jun. 5th, 2017; accepted: Jun. 20th, 2017; published: Jun. 27th, 2017

ABSTRACT

Through combing and analyzing studies of Edgar Allan Poe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while many studies repeat earlier ones with their focuses on Poe’s classics, the theme of death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there are researches which substantially expand the scope and depth of Poe studies. The most notable ones are those studies on Poe’s humorous novels and science fiction, which were largely ignored by critics, and other diversified new approaches to Poe studies, such as narrative space, spatial representation and Americanness in Poe’s works. In the future, domestic research on Poe may head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diversification and deep integration.

Keywords:Edgar Allan Poe, Domestic Studies, Review, Fiction, Poetry

近十年国内埃德加·爱伦·坡研究综述

黄珊,章璇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收稿日期:2017年6月5日;录用日期:2017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27日

摘 要

本文梳理分析了近十年国内爱伦·坡小说和诗歌研究情况,认为多数研究聚焦经典作品、死亡主题及对比研究,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但与此同时,研究范围和深度也有所拓展,如之前较少受到关注的幽默类科幻类作品开始进入视野,研究主题和视角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对爱伦·坡作品中的空间叙事、空间表征、美国性等问题的关注。未来国内爱伦·坡研究或向进一步多元化和深度整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埃德加·爱伦·坡,国内研究,综述,小说,诗歌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19世纪美国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埃德加·爱伦·坡以神秘故事、恐怖小说闻名于世,被认为是侦探小说的鼻祖,同时也是位杰出的诗人,美国首位文学评论理论家,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爱伦·坡在中国的译介活动始于20世纪初,据盛宁先生 [1] 考证,最早为1905年5月号《女子世界》杂志上刊登的他的短篇小说《金甲虫》,而最为标志性的事件当属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编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但是,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爱伦·坡略显颓废、怪异的主题风格,在国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对爱伦·坡的研究才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以下本文将对近十年国内爱伦·坡研究的新成果按照小说和诗歌的分类,进行一个梳理,并总结研究趋势。

2. 近十年国内对爱伦·坡小说作品的研究

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大体可分为恐怖神秘类、侦探推理类、幽默讽刺类、科学幻想类、道德内省类、自然美景类等六大类 [2] ,近十年国内对于爱伦·坡小说的研究主要涉及前四类,其中又以研究恐怖神秘类的最多,侦探推理类的次之,幽默讽刺类的较少,科幻类的最少。

就专著而言,目前研究爱伦·坡小说的专著较少,主要有以下几部:任翔的《文化危机时代的文学抉择——爱伦·坡与侦探小说探究》 [3] 、朱振武的《爱伦·坡小说全解》 [2] 、于雷的《基于视觉寓言的爱伦·坡小说研究》 [4] 。任翔将爱伦·坡置于西方文化及美国19世纪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探究、诠释其创作上文化的、哲理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朱振武则对爱伦·坡一生创作的近七十个短篇小说进行了分类介绍、解读和鉴赏。于雷从作为美学观的“侧目而视”、作为批评/创作观的“侧目而视”以及作为哲学观的“侧目而视”这三个维度,对爱伦·坡的“侧目而视”加以考察,并将“侧目而视”与爱伦·坡的地缘文化身份相结合,回答其小说创作中的南方性如何从根本上表征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阈限性”。

就论文而言,中国知网的搜索结果显示,自2006年至2016年,国内对爱伦·坡小说的研究文章达280余篇(不包括学位论文)。概述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特征:

其一,从研究范围来讲,对爱伦·坡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部经典作品上。《厄舍府的倒塌》、《黑猫》、《泄密的心》、《一桶蒙特亚白葡萄酒》等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对《厄舍府的倒塌》的研究热潮至今仍未消退。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针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文章多达47篇。近年来,研究范围有所拓展,有学者开始关注爱伦·坡在国内较少受人关注的一些作品。代表文章有《<莫格街谋杀案>:居维叶、剃须刀与种族主义》 [5] 、《<裘力斯·罗德曼日志>的文本残缺及其伦理批判》 [6] 等。前者 [5] 结合19世纪的博物学知识背景与1838年5月宾夕法尼亚发生的“混交”暴乱事件,对《莫格街谋杀案》中的种族主义问题进行文化诠释,而后者 [6] 则指出《日志》恰恰是通过文本的残缺实现了其完整的伦理批判。

由于早先国内学者对爱伦·坡的关注偏重少数经典作品,也由于对幽默,尤其是对美国式幽默的理解有失偏颇,鲜有对爱伦·坡讽刺类小说的研究,但近几年这一方面也有突破,出现了一些研究爱伦·坡幽默小说的论文。《爱伦·坡幽默小说探源》 [7] 就是一个例子,该文章认为爱伦·坡以其独特的天分和对美国早期本土幽默的传承创作了20多篇幽默小说,在这类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创作定势,既巧妙地运用了美国本土喜剧和幽默故事的素材,也继承了其叙述模式,而在人物塑造方面还对传统人物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戏仿,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此外,爱伦·坡的科幻类小说也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主要论文有《爱伦·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 [8] 。该文试图把爱伦·坡的科幻小说置于其所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阐明他在开创现代科幻小说过程中所具有的严肃性和高尚精神。研究爱伦·坡侦探推理类小说的主要论文为《爱伦·坡推理小说源流考论》 [9] ,该文认为爱伦·坡对人性的思考和道德的诉求是其推理小说得以经典化的重要因素,而雅俗合流的创作旨趣又是这一小说类别被广泛接受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原因。

其二,就研究内容而言,国内学者多关注“死亡”主题,也有对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的研究。早期,国内学者大多将目光聚焦在爱伦·坡小说的死亡主题上,尤其是“美女之死”这一主题,重复研究现象较为严重。

当然,近年的主题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例如关注死亡主题时,不再仅局限于死亡主题的内涵,而是拓展到该主题与作品表现形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此外,学者们也开始关注爱伦·坡小说中的人格分裂主题、现代主义主题、人性主题、爱的主题、密码主题等等。例如,《从“效果说”看爱伦·坡作品主题的艺术表现框架》 [10] 将爱伦·坡的创作原则和审美取向与“效果说”结合起来,从气氛营造,场景设计以及语言构筑等方面,探究爱伦·坡如何表现死亡主题,从而实现“效果说”理念。《爱伦·坡作品的密码主题解析》 [11] 则指出爱伦·坡的密码文学作品,源自他坎坷的个人经历、非凡的想象力、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文学创造力。

其三,就研究方法而言,国内学者在研究中采用多样化的理论视角,比如原型理论、自体心理学、文体学理论、拉康的镜像理论、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美学理论等等。这些理论视角不仅有利于解码爱伦·坡作品中的主题、创作风格、艺术特点,也能帮助我们揭开作为作家的爱伦·坡本人的内心世界。如《罗德里克·厄舍的悲剧:从灵魂到肉体的毁灭——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 [12] 在小说人物与爱伦·坡本人的性格之间建立起勾连。

比较文学的视角也是近年常见的方法之一。前期,国内学者更多将爱伦·坡与同其创作风格相似或受其影响的作家(如鲁迅、蒲松龄、施蛰存、阎连科),以及与其作品题材、主题相近的作品(如《聊斋志异》、《考城隍》、《妮侬》)进行比较。如《试论施蛰存怪诞小说对爱伦·坡的超越》 [13] 认为,施蛰存小说的怪诞表现为一种心理的怪诞,重在表现人类的一种“恐惧”心理,而爱伦·坡的小说重在渲染一种“恐怖”的气氛,极力刻画一种恐怖的场面,但未曾走入人物的心灵世界。

然而,随着对爱伦·坡小说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对爱伦·坡与同其不同类型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如《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红楼梦>与爱伦·坡小说的景物美》 [14] 、《〈红楼梦〉与爱伦·坡作品的色彩美》 [15] 。在对爱伦·坡与国外作家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一直以来更多的是对爱伦·坡与同其创作风格相似或受其影响的作家以及与其作品题材、主题相近的进行比较研究,如《爱伦·坡与霍桑小说创作比较研究》 [16] 、《哥特式风格在<鄂榭府崩溃记>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延异》 [17] 、《论爱伦·坡、柯南·道尔对西方侦探小说情节模式创立的贡献》 [18] 。

其四,除了继续对爱伦·坡的创作宗旨、美学原则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之外,近年来国内对爱伦·坡的研究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新态势,更加多元化,并且较之以往的研究也更与西方接轨。

首先,国内爱伦·坡研究也受文学批评中空间转向的影响,开始关注爱伦·坡作品中的空间叙事、空间表征等等,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空间再现》 [19] ,它以空间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地形学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之间的互动。此外,也开始有研究重新审视爱伦·坡与美国性,或者说爱伦·坡与19世纪的美国历史、社会、政治语境之间的关联,这不仅是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也是21世纪西方爱伦·坡研究的一个趋势。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罗昔明的《论作为民族文学构建者的爱伦·坡》 [20] ,该文从探讨爱伦·坡与19世纪民族主义文学团体“青年美国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当时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之间的历史纠葛入手,藉此重新审视爱伦·坡的“美国性”,展现了他的民族文学理念和建构策略。而于雷的《爱伦·坡与“南方性”》 [21] 一文,则试图回答爱伦·坡文学创作中的“南方性”如何在根本上表征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阈限性”:一方面爱伦·坡与其他“旧南方”时代的南方作家一样经受了民族文学内部的“他者化”(第一次否定);另一方面他又借助“走出南方”的姿态在区域文学内部实现了一次积极主动的“他者化”(辩证意义上的“否定之否定”)。这些研究都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的爱伦·坡研究。

3. 近十年国内对爱伦·坡诗歌作品的研究

除了小说作品之外,爱伦·坡的诗歌创作也是学者研究的焦点。爱伦·坡一生共创作48首诗歌,其创作受到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影响,并以《乌鸦》、《安娜贝尔•李》、《致海伦》、《海中之城》等作品蜚声诗坛。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爱伦·坡的诗歌研究热情高涨,论文数量虽不及其小说研究数量,但也多达一百余篇。国内学者对爱伦·坡的诗歌研究,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诗歌主题、诗歌的艺术特征、比较研究,以及对爱伦·坡所提出的诗歌理论的研究。

死亡、忧郁和美一直是爱伦·坡的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国内学者对爱伦·坡诗歌主题的探究也多聚焦在这几个方面,其中,被研究最多的便是死亡主题。近十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哲学、原型批评、新批评等多种不同的解读方法来阐释“死亡”主题,并常在文中探讨死亡之阴郁在爱伦·坡的诗作中出现的原因。但是,这类文章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死亡”主题,结论却往往类似,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

剥开死亡和阴郁的外衣,部分学者探寻了爱伦·坡的诗作中展现的美好的艺术与人生追求,如林书舟和凌海衡在《海伦意象新辩》 [22] 一文中指出,爱伦·坡在《致海伦》一诗中,赞美海伦之美,并在结尾将海伦比作赛姬,寄托了他对海伦结局的美好向往,认为该诗的主题是充满希望的。其次,关于爱伦·坡诗歌中频频展现的女性形象,也是爱伦·坡研究中的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倾城影匆·诗语流芳——爱伦·坡<乌鸦>的女性主义解读》 [23] ,该文认为《乌鸦》及其他诗作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和难逃的死亡命运,皆反映了爱伦·坡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创作思想。

爱伦·坡坚持“为写诗而写诗”,其诗歌大多是追求美的劳作,因此,其诗歌的审美价值及艺术特征是学者关注的另一焦点。笔者在知网上搜寻到的100多篇有关爱伦·坡诗歌研究的论文当中,讨论其诗歌艺术特点的论文便多达57篇,占据了爱伦·坡诗歌研究的半壁江山。但这些论文观点趋同的现象较为严重,一般多聚焦在音乐美(韵律美和节律美)、意象美和修辞手法上,少有创见。除了音韵、意象和修辞之外,爱伦·坡诗歌中的哥特式元素是广受关注的另一艺术特征,例如,在《哥特式的别样美丽:论爱伦·坡<乌鸦>的哥特式风格》 [24] 一文中,徐婧和李成坚从意象塑造和写作手法两个层面诠释了《乌鸦》中的死亡之美和哥特元素。另外,学者们同样注意到了爱伦·坡诗作的矛盾性(或荒诞性),如李彦和黎敏在《<安娜贝尔·李>中的悖论意象:天使、星月、爱情》 [25] 一文中详细讨论了《安娜贝尔·李》中天使、星月和爱情三个悖论意象,指出正是这些非直接性的矛盾和悖论构成了爱伦·坡的诗歌之美。

在比较研究方面,比较对象集中在与其有相似主题的中国诗歌上,包括苏轼、孟郊、蒲松龄、元稹等人的作品。其中,对比苏轼《江城子》的研究多达5篇,这类研究多从创作意图、表现手法等方面挖掘中外两诗人诗作的异同。较有代表性的是唐臻娜的《李商隐与爱伦·坡诗歌中超自然描写之比较》 [26] 、张君茹和郑飞的《死亡之美——论爱伦·坡与海子诗歌中里的死亡观念》 [27] 。其中,前者 [26] 指出李商隐与爱伦·坡诗歌中皆有奇异的世界、单纯的感伤以及现实与幻境的交织,皆在超自然描写上浓墨重彩,可谓隔空呼应;而后者 [27] 分别探究了爱伦·坡和海子的死亡观念及诗歌中的死亡主旨,认为爱伦·坡和海子心中的死亡观念都表达出人类追求生命本质意义的努力,在实质上一脉相通。另外,也有学者将爱伦·坡与国外诗人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他们在创作观念、艺术手法上的异同点,比较对象有雪莱、济慈、迪金森等。较为新颖的是刘晓春和朱红东的《雪莱与爱伦·坡》 [28] 一文,文中论证了爱伦·坡自少年时起便以雪莱为师,并阐述了雪莱对爱伦·坡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的双重影响。

除了写诗,爱伦·坡在诗歌理论上也有所研究,在《诗的原理》和《创作哲学》等文中阐述了其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因此,除了对爱伦·坡诗歌本身的多方面研究之外,也有不少对其诗论的研究。这类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先立足于爱伦·坡的诗歌理论,再分析其诗歌作品如何体现其诗论,刘向朝的《爱伦·坡的诗论和诗歌创作》 [29] 就是此类研究的代表;二是将爱伦·坡的诗作与诗论相结合,探讨爱伦·坡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旨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朱振武教授的《爱伦·坡诗歌的创作旨归》 [30] 和《爱伦·坡诗歌的美学表征和诗学理念》 [31] 两篇论文:《爱伦·坡诗歌的创作旨归》 [30] 将爱伦·坡的生活经历、诗论和诗作结合探究,指出爱伦·坡的诗歌创作彰显出其在文化危机时代的艺术自觉,对现实困境和未来的深刻反思,具有前瞻性;《爱伦·坡诗歌的美学表征和诗学理念》 [31] 则分析了爱伦·坡诗歌创作理念的转变(由早期作品中的愤懑、逃避情绪到后期作品中由死亡、梦幻交织的神圣美),和最终形成的独树一帜的诗歌理论。

4. 近十年国内爱伦•坡研究特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综上,近十年来,国内对爱伦·坡的研究发展较快,研究成果颇多,研究面也较广,但仍然有不足的地方。首先,国内对爱伦·坡的小说研究有待拓展,而对其诗歌的研究更需要加强。值得肯定的是,近十年国内学者对爱伦·坡小说的研究热情高涨,研究的文章较多,且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不乏见解独到的文章,但总的来说,研究视角相对单一,而且,研究相对集中在《厄舍府的倒塌》、《黑猫》、《泄密的心》等几部名作上(见附表1)。由此可见,研究视野和范围亟待拓宽,中国学者也需要发现新视角来对爱伦·坡小说进行深入剖析,加强对其作品多元化的解读,并且尽力让爱伦·坡研究带有“中国特色”,为世界范围内的爱伦·坡研究贡献一个中国视角。

相对于爱伦·坡的小说研究,中国学界对爱伦·坡的诗歌研究显得有些苍白。一方面,现有研究主要是围绕爱伦·坡的几首名诗,如《乌鸦》等做出赏析或从精神分析,死亡主题等方面剖析。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其中研究《乌鸦》的文章有32篇,研究《安娜贝尔•李》的有15篇,《致海伦》的3篇,而论及《钟声》、《海中之城》、《我发现了》的文章都各只有2篇。这说明国内对爱伦·坡诗歌的研究不够全面,甚至可以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颇,忽视了对爱伦·坡大部分所谓非经典诗歌的研究。这同时也指明了今后国内爱伦·坡诗歌研究的一个方向,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展现爱伦·坡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显然,国内学界也意识到了诗歌研究中的问题。2012年,曹明伦翻译的《爱伦·坡诗歌集》出版,里面收录的大部分都是爱伦·坡鲜为人知的诗歌作品,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对爱伦·坡的诗歌研究。

总体来说,国内学界应放开视野,加强对爱伦·坡的文学创作的复杂性的洞悉,提高研究的广度和宽度,甚至可以进行一些跨领域的关联研究,不断开拓,勇于创新,使中国的爱伦·坡研究在未来十年呈现出更高水准。

基金项目

本文为安徽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J10118520190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戚涛教授。

文章引用

黄 珊,章 璇. 近十年国内埃德加•爱伦•坡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Edgar Allan Poe Studies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J]. 世界文学研究, 2017, 05(02): 66-72. http://dx.doi.org/10.12677/WLS.2017.5201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盛宁. 爱伦•坡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J]. 国外文学, 1981(4): 3-12.

  2. 2. 朱振武. 爱伦•坡小说全解[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10.

  3. 3. 任翔. 文化危机时代的文学抉择——爱伦•坡与侦探小说探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 4. 于雷. 基于视觉寓言的爱伦•坡小说研究[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5. 5. 张虎. 《莫格街谋杀案》: 居维叶、剃须刀与种族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 2013(1): 43-55.

  6. 6. 于雷.《裘力斯•罗德曼日志》的文本残缺及其伦理批判[J]. 外国文学研究, 2013(4): 78-86.

  7. 7. 朱振武, 程庆华. 爱伦•坡幽默小说探源[J]. 外国文学研究, 2008(4): 72-79.

  8. 8. 朱振武, 吴妍. 爱伦•坡科幻小说的人文关怀[J]. 外国语, 2009, 32(6): 64-71.

  9. 9. 朱振武, 吴妍. 爱伦•坡推理小说源流考论[J]. 外语教学, 2008, 29(1): 63-67.

  10. 10. 曹曼. 从“效果说”看爱伦•坡作品主题的艺术表现框架[J]. 外国文学研究, 2005(3): 105-110.

  11. 11. 岳夕茜. 爱伦•坡作品的密码主题解析[J]. 河南社会科学, 2012, 20(9): 97-98.

  12. 12. 徐丹. 罗德里克•厄舍的悲剧: 从灵魂到肉体的毁灭——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7(2): 106-108.

  13. 13. 翁菊芳. 试论施蛰存怪诞小说对爱伦•坡的超越[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0, 23(3): 72-75.

  14. 14. 何劲虹, 唐旭光. 借得山川秀, 添来景物新——《红楼梦》与爱伦•坡小说的景物美[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1(4): 35-40.

  15. 15. 何劲虹. 《红楼梦》与爱伦•坡作品的色彩美[J]. 中华文化论坛, 2012(5): 143-147.

  16. 16. 敬南菲, 陈许. 爱伦•坡与霍桑小说创作比较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3): 25-28.

  17. 17. 张晓平. 哥特式风格在《鄂榭府崩溃记》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延异[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3, 34(6): 109-111.

  18. 18. 尹鸿涛. 论爱伦•坡、柯南•道尔对西方侦探小说情节模式创立的贡献[J]. 前沿, 2012(8): 168-169.

  19. 19. 李彤. 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空间再现[J]. 天津大学学报, 2013, 15(5): 476-480.

  20. 20. 罗昔明. 论作为民族文学建构者的爱伦•坡[J]. 外国文学评论, 2012(3): 41-51.

  21. 21. 于雷. 爱伦•坡与“南方性”[J]. 外国文学评论, 2014(3): 5-20.

  22. 22. 林书舟, 凌海衡. 海伦意象新辩——读爱伦•坡的《致海伦》[J]. 名作欣赏, 2010(9): 93-95.

  23. 23. 赵瑞雪. 倾城影匆•诗语流芳——爱伦•坡《乌鸦》的女性主义解读[J]. 学习月刊, 2009(10): 31.

  24. 24. 徐婧, 李成坚. 哥特式的别样美丽——论爱伦•坡《乌鸦》中的哥特式风格[J]. 新西部, 2010(2): 88-94.

  25. 25. 李彦, 黎敏. 《安娜贝尔•李》中的悖论意象: 天使、星月、爱情[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 9(3): 89-91.

  26. 26. 唐臻娜. 李商隐与爱伦•坡诗歌中超自然描写之比较[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2): 110-116.

  27. 27. 张君茹, 郑飞. 死亡之美——论爱伦•坡与海子诗歌里的死亡观念[J]. 大学英语, 2011(2): 300-302.

  28. 28. 刘晓春, 朱红东. 雪莱与爱伦•坡[J].名作欣赏,2013(33):124-126.

  29. 29. 刘向朝. 爱伦•坡的诗论和诗歌创作[J]. 琼州大学学报, 2006, 13(4): 66-67.

  30. 30. 朱振武. 爱伦•坡诗歌的创作旨归[J]. 英语研究, 2012(1): 25-31.

  31. 31. 朱振武, 王二磊. 爱伦•坡诗歌的美学表征及诗学理念[J]. 外语教学, 2011(5): 65-69.

附表

Table A1. The number of papers (except dissertations)on Poe’s short stories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

附表A1. 近十年国内爱伦·坡小说研究论文(不包括学位论文)数量统计

期刊投稿者将享受如下服务:

1.投稿前咨询服务 (QQ、微信、邮箱皆可)

2.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期刊

3.24小时以内解答您的所有疑问

4.友好的在线投稿界面

5.专业的同行评审

6.知网检索

7.全网络覆盖式推广您的研究

投稿请点击:http://www.hanspub.org/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wls@hanspub.org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