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7077 , 5 pages
10.12677/AE.2023.136565

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原因与对策探析

刘慧瑜1,林淑涵2,郭昕怡1

1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 徐州

2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收稿日期:2023年5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4日

摘要

近年来,“慢就业”已成为社会中普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家庭、个人、社会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慢就业”形成原因,本文从大学生要合理规划未来、注重家庭教育、加强家校联动、高校应完善课程体系并突出思政教育等为解决大学生“慢就业”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

慢就业,大学生,原因

Analysis on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low Employment”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Huiyu Liu1, Shuhan Lin2, Xinyi Guo1

1Business School,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Received: May 9th, 2023; accepted: Jun. 7th, 2023; published: Jun. 14th, 202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low employment”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society.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finds that college students’ choice of “slow employment” is the result of the joint action of family, individual and society. In view of the causes of “slow employ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low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reasonable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paying attention to family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linkage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highligh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Slow Employment, College Students, Caus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重申了就业对于保障人民福祉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就业率,我们必须加强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就业。据教育部最新报告,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158万,较上一届增长了82%。大学毕业生人数前所未有。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空前。而由2021年909万高校毕业生,到2022年1076万高校毕业生,再到2023年的1158万高校毕业生,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时,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慢就业”这个词已经由来已久,“慢就业”通常表现为在大学生大学毕业离开学校以后,并不急于寻找工作,而是利用毕业和工作之间的时间去进行一次长期的旅行,或其他诸如支教等有意义的事情,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超3成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和慢就业。其中,18.6%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较去年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15.9%选择慢就业,较去年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 [1] 。而2021年的报告显示,12.8%的学生选择慢就业,相较于2020年增加了6.6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连续两年呈现出慢就业比例上升的特征。

基于慢就业现象的普遍性,本文将以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就业质量。

2. 调查实施

为了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的成因及其就业诉求进行深入了解,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2022年10月对314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在疫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直接发放线下问卷和用问卷星发放线上问卷的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持续十四天,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14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

3.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选择“慢就业”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重点分析:

3.1. 家庭情况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影响很大。大学生现阶段尚未有经济独立的能力,相关社会经验也相对较少,对家庭仍有着较大的依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59.62%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的建议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父母的态度对于大学生是否选择“慢就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我们应当注意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的求职现状已与父母就业时所面临的情况大相径庭,然而许多家长的择业观念陈旧,没有结合当下时代特点和经济发展形势,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认为只有公务员岗位、有编制的岗位或者国企的岗位才可以称之为“好的工作”,大多数家长对新兴行业认识不足,从而干涉孩子择业,忽视孩子自身的意愿,然而考公、考编之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压力较大,这些来自父母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导致毕业生“慢就业”行为的发生。

除了父母的影响外,家庭经济状况也是“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亿元,比上年增长8.1%,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需求层次的变化,而调查数据显示有3.52%的大学生出生于富裕家庭,这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养家赚钱的责任并不重,无需考虑“慢就业”带来的压力,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和时间去体验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急于就业,甚至会出现“不就业”现象。有54.81%的学生家庭可以给予大学生充分支持,使其在毕业时不必急于找工作,甚至可以为毕业生“二战”“三战”提供充分支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家庭财富资产不断充实,更多家庭不再需要孩子即刻就业反哺家庭,因此也给予大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3.2. 大学生个人情况调查分析

3.2.1. 自我能力调查分析

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存在脱节是当前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学校课程重理论而轻实践,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部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仍然只专注于书本学习,只会纸上答题却不会实际操作,但企业需要有实操经验的人才,能够节省企业的培训成本,尽快为企业创造利润,且大部分企业偏好双一流高校大学生,认为其综合素质高。这样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求职中屡屡碰壁,从而对自己丧失信心,不愿寻找工作机会。据调查数据显示,有45.8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条件一般没有信心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因而选择“慢就业”,实践能力弱、供需不对等、学历歧视等导致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

3.2.2. 职业规划调查分析

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与就业有关的课程,但并没有发挥出该课程的实际作用。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专业指导及职业规划教育,导致大学毕业生自身定位不明确,对未来职业方向、职业前景缺乏足够认识,在就业过程中盲目前行。在调查中,有63.46%的学生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对前途感到迷茫选择“慢就业”,这都是大学生对于就业不甚了解,职业规划不清晰所致

3.2.3. 自我选择调查分析

大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和当前就业形势的估计极大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41.3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一般,34.61 %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形势严峻,为了增加竞争力,提高综合能力,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很多大学生都期望以读研来提升自己,在调查中,有58.97%的同学会选择没考上研再次考研,二战考研,三战考研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大学生迈入“慢就业”行列。

大学生对于“慢就业”的态度也影响着他们的选择。而83.97%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慢就业”行为保持中立的态度,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选择,只有极少部分的人选择看好或者不认可,因此大学生大部分都认为“慢就业”行为是利与弊并存,并且对于该行为的选择关乎到毕业生个人的人生选择,好与坏因人而异。

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高校毕业生在对自身的学校层次、个人荣誉、实践及实习经历、成绩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就业岗位、薪资、公司所在城市等有了自己的预期,有43.27%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工作薪资没有满足要求就会选择慢就业,不愿意将就,就业预期与现实的偏差也造成了“慢就业”现象的普遍存在。

3.3. 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线下招聘会无法大规模开展,企业可提供的岗位有限但毕业生数量不断上升,就业形势严峻,再加上我国就业市场一直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存在担心,在调查中,有41.99%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有些担忧,更有19.55%的大学生对于就业感到非常忧虑和迷茫,对于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深深影响他们的选择,尽管各地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保障大学生就业,但在调查中有51.28%大学生愿意去追求“铁饭碗”,寻求安稳的工作而选择“慢就业”。

4. 对“慢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4.1. 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状况,合理规划未来

我们认为已有明确目标的大学生应积极就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而对于踏入社会仍存有疑虑的大学生应慎重考虑,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对于自我肯定意识较强、拥有良好的情绪、就业心理趋于理性以及就业意志坚定的大学生而言应当积极就业,这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地定位自身,还可以增强与社会的磨合度,更快地走出校园这座象牙塔,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

同时,大学生应改变“眼高手低”的错误想法,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树立正确的观念、自力更生。向专业人士咨询相关问题,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未来方向,加强自我认知,改变就业观念、明晰职业规划,掌握专业知识、培养核心竞争力,锻炼加强独立性,合理利用社会提供的资源。大学毕业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政府官方平台等查询最新招聘政策,给予自身更多的缓冲时间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高自身优势竞争力,学会调节就业心理,从而达到逐步解决问题的效果。综上,无论积极还是消极就业,大学生都应该在学习之余积极地搜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相关信息,了解企业招聘人才的需求和喜好,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大学生应该综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大学生还可以进行自主创业,实现自我的价值。

4.2. 注重家庭教育,加强家校联动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只有健康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大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父母需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子女的独立能力,减少其对家庭父母的依赖,培养独立人格;也要做到尊重子女的选择,不以自己的意愿强迫子女,不要“大包大揽”;应当在子女困惑时加以合理的引导,给予子女选择的空间,不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前为子女安排未来的道路,可在子女面对就业难题时提供自己的经验和建议,供子女参考,从而积极帮助其树立健康向上的就业态度 [2] 。

加强家校联动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应当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高校将目前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等告知学生家长;而家长在了解现状后向学校提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家校联动教育可以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目前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看法和观点,从而能让大学生在校园里能够清晰地形成自己未来规划,培养他们正确的就业观。

4.3. 高校应完善课程体系,突出思政教育

高校应当重视职业规划的教育,邀请在职业规划中有相关经验的老师等授课,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学校还应在对当前就业形势判断的基础之上引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把自己带入“求职者”的身份,亲身体会求职过程,从而知晓自己的不足,对自身就业规划等进行调整;对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相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可以稍作调整,增加其实践课的时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进行实操,感受理论在实践中的影响以及与书本的不同之处,使之能够逐步适应并接受就业岗位。

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输出高素质人才,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明确未来目标,进行长远的规划。

4.4. 政府加大就业保障力度,激发学生就业热情

政府是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者,在整个就业工作中担当统筹协调的角色 [3] ,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一,政府应优化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灵活就业。政府要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大力支持线下招聘会地举办。多方面,多维度地采取相关措施提振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和热情,在推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就业、扶持创业。

第二,政府需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性别歧视等不利于就业公平的行为,政府可增加就业新闻发布会的次数,仔细解读就业数据背后隐藏的就业信息,及时向大众反馈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企业需求的相关信息,打破就业市场与毕业生之间的信息壁垒。让毕业生能够快速融入社会,缓解“慢就业”现象。

4.5. 建立校企合作,使大学生提前适应就业环境

学校应该将学校的教学评估和学生的学习与整个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4] ,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企业还要积极走进校园,与高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1] 。与高校进行良性互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知识,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并能对自身未来就业方向、目标等做出合理的选择;企业也能借此机会宣传本企业、储备专业人才;高校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找出自身就业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就业指导规划。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我们的问卷才得以发放,论文才能顺利完成。

基金项目

江苏师范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XSJCX13152。

文章引用

刘慧瑜,林淑涵,郭昕怡. 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原因与对策探析
Analysis on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low Employment”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J]. 教育进展, 2023, 13(06): 3564-356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65

参考文献

  1. 1. 杨奇, 周平.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解析与对策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3): 17-24.

  2. 2. 丁利利.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及解决对策[J]. 黑龙江科学, 2022, 13(18): 131-133.

  3. 3. 陈海菊.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与对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2): 53-60.

  4. 4. 刘建荣, 张丽娟. 大学生消极就业观问题探讨[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5): 117-11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