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7107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6569

具有海洋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

——以“海洋调查方法”课程为例

杨伟,宋贵生,张海彦

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收稿日期:2023年5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5日

摘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离不开对品德高尚、专业扎实的海洋学人才的培养。本文围绕涉海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以“海洋调查方法”课程为例,讨论课程思政现状和融入专业特色的意义,强调融入海洋特色对海洋学人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探索充分将海洋学专业背景与海洋强国思政教育结合的教育方法,提炼具有海洋特色的思政元素,推动思政教育润物于无声,培养德才兼备的海洋人才。

关键词

课程思政,海洋特色,海洋调查,人才培养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Oceanographic Features

—Taking the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 Methods” as an Example

Wei Yang, Guisheng Song, Haiyan Zhang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Received: May 9th, 2023; accepted: Jun. 7th, 2023; published: Jun. 15th, 2023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ocean. The strategy of maritime power is based on the education of talents with noble mor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quality of oceanographers. The course of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 methods”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the importance with professional touch is discussed. Here, we emphasize that the educa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ceanography talents should be tightly combined with the oceanography itself. The methods to combine the oceanography feature with the education of maritime power are discussed. Suc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uld help the education of oceanographers who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Keywords: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ceanography Feature,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 Talent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伟大的新时代赋予我们“海洋强国”的伟大使命。在海洋强国的建设过程中,培养优秀海洋人才队伍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优秀海洋人才的还需要有作为海洋人的时代紧迫感、责任感与肩负起中国海洋强国的使命感。这也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不能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们对于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在进行专业理论授课的同时,融于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协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在一门课程的基础上融入一种课程观,并不是新增一门课,这也就强调了将课程思政与理论课程深入融合的重要性。在海洋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海洋学专业的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值得不断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2] [3] [4] 。只有深入挖掘海洋学特色,归纳直观生动和代入性强的思政案例,钻研融入措施,才能在课程专业知识学习中自然地融入价值观层面的海洋精神指引,引导并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实践海洋强国战略背后所蕴含的精神追求与思想信念。本文以“海洋调查方法”这一海洋科学专业的基础实践指导课程为例,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融入具有海洋特色的思政案例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举例讨论了海洋特色思政案例的归纳与融入办法。

2. 课程思政现状与融入专业特色的意义

长期以来,教师们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唯一核心,将所有精力用在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上面,却忽略了一门课程所能承载的思想启迪上的作用,忽视了基于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思想的引导。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二十大报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目前,在经过一系列针对课程思政的实践后,课程思政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各高校均意识到课程思政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各种举措鼓励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开展也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而是仅仅生搬硬套,缺乏科学系统的思维和创新的思政教学模式,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思政并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 [5] 。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仅通过生搬硬套的方式传输思政理念,而是应将思政元素融于到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融入专业知识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实现全过程育人。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特色,深度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专业教师通常只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比较熟悉,对于思政方面并不精通,如何将二者充分融合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想达到自然融入、不牵强的效果,必须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专业使命”的复合型人才。

3. 海洋特色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应用

“海洋调查方法”课程讲授海洋科学领域海洋调查的基本方法与分类,包括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海洋科学各分支领域的调查研究手段 [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海洋调查的发展历史,掌握海洋科学领域所涉及的不同调查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海洋调查手段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将来基于海洋调查开展科学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海洋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门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海洋调查方法”课程本身是建立在大量一线海洋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在课程思政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总体上,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要坚定不移地将海洋强国放在首要位置,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育人功能。海洋调查的历史发展、老一辈海洋学家的无私奉献、一线的海上科考经历等均可以很好地作为课程思政案例的切入点,从专业知识的讲授出发,结合精心归纳的各类具有海洋特色的思政案例,讲好“海洋思政”故事,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以此呼吁学生们积极投入到海洋事业中,勇担新时代海洋强国的伟大使命。以下列举了海洋特色思政的几个融入方向,并举例了具有海洋特色的思政案例。

3.1. 深化海洋主权意识,捍卫蓝色国土

蓝色国土与陆地国土一样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拥有不可侵犯的神圣主权。在一部分人的心中,国土安全即陆地领土安全,海洋领土的意识薄弱,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洋国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海洋主权意识教育刻不容缓。

在海洋调查方法的具体课程讲授过程中,应融入对海洋国土意识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海洋科学家们在黄海和东海的所谓争议海域进行海上科考活动时,有时会碰到韩国海警船与日本侦察机对科考活动的阻挠与干扰,在海洋调查的具体讲授过程中,可以融入上述面对他国的骚扰,我国科学家不屈不挠、坚定实施海洋观测的事例,以此强化学生们的海洋国土安全意识。再比如,在讲解海洋水文观测中的内波观测时,应紧密联系内波对于潜艇活动的巨大威胁。内波是发生在海洋内部密度分层界面的波动,海面上巨大的海浪会影响船只航行安全,同样地,海洋内部的内波活动也会对潜艇活动造成巨大威胁。内波导致的“海中断崖”现象会导致潜艇的急速掉深,1963年,美国海军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大西洋海域突遇内波活动导致的“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急速掉深,艇上129人无一生还。我国海军372潜艇2014年初在执行任务时,也曾遇到急速掉深现象,导致主机舱进水,最终372潜艇官兵临危不惧,力挽狂澜,成功处置重大险情,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从内波观测出发,融入我国潜艇官兵的英勇事迹,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在讲海洋观测历史时,可以通过回顾南海永暑岛建设历程,融入对海洋领土的危机意识教育。1987年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在南沙建立海洋观测站时,我国承担了第74号海洋观测站的建设任务,也就是如今的永暑岛海洋观测站,正因如此才使得原来仅仅落潮时才会出现的永暑礁成为了如今的永暑岛,并对我国海洋国防等产生了深远的意义。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先后经历了小竹棚式、钢桩式和碉堡式三代高脚屋的更新迭代,从一个仅10平米的小竹棚到如今的永暑岛,离不开守礁士兵的日夜坚守与牺牲。面对他国的无理骚扰,离不开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与海军舰艇编队的英勇作战。如今永暑岛海洋观测站建成,这对于研究太平洋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和地壳变迁、南海海洋资源和地理环境的研究等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于维护国土完整、开发利用我国南沙海洋资源具有重大意义。从上述事例出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强化对于海洋国土的领土和主权意识,并坚定投身海洋事业的信念。

3.2. 保护海洋生态,推动绿色发展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是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是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接续空间,然而,例如陆源大量营养盐的输入、全球变暖等都严重威胁着如今的海洋环境。海洋环保意识是海洋人的必备品格,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融入对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

在海洋水色和透明度的观测方法讲授中,可以着重强调近海与远海的水色与透明度的差异,强调水色计的参考水色标中除了有我们熟悉的蓝色,还有绿色、棕色、红色等,这是因为海洋不全是蓝色的,当面临富营养化导致的赤潮等,海洋也会呈现出红色,而富营养化的源头便是大量的陆源营养盐输入导致的。该部分因此还可以与营养盐调查相结合,在介绍营养盐调查的专业规范操作之后,可以通过图表展示我国近海海域的营养盐分布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该如何做到相辅相成、和谐共生,思考从长远角度布局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拥有远大的格局,而不是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保护好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和资源宝库。

此外,也可以将科考过程的所见所闻融入思政教学中,例如近海随处可见的巨大水母,随波荡漾的绿色浒苔这一海上草原,这些现象均是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看不见的现象还有海洋中日益严峻的低氧、酸化和微塑料污染等现象等,这些均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威胁。通过这些案例,能够生动直观地将一些海洋生态案例摆在学生眼前,唤起学生们保护蓝色家园的意识,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植入学生心中,这将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肩负使命与责任,投入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海洋学的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求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品格之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极大的毅力和信心投入到海洋强国的建设中 [7] [8] 。为了培养学生勇敢和坚毅的品格,可以通过回顾老一辈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也要回国报效祖国的经历,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也可以根据海洋学一线科考人员的艰苦奋斗的亲身经历,回顾海上科考的发展历程,强化学生们投身一线海洋学建设的决心,增强学生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在中国海洋大学的鱼山和崂山校区,静静矗立着我国物理海洋学开拓者、海洋科学教育先驱赫崇本先生的雕像。赫崇本先生的一生都致力于我国的海洋事业,1943年执教于西南联大的赫崇本听从导师吴有训先生的建议,留美攻读海洋学,以填补我国海洋学的空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即,赫崇本先生担心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政策,同时也意识到报效祖国的时机已到,因此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秀科研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国。回国后赫崇本先生创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物理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海洋学家,赫崇本先生认为海洋研究的基础是海洋调查,促成了我国第一艘海洋调查船“东方红”号的建成,赫崇本先生甘做铺路石子,是我国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和海洋事业发展的伟大奠基石。从赫崇本先生经历的出发,使学生们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意志和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们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

在讲授海洋科考现状时,应紧密联系海洋科考的发展历史。如今的海洋科考已经高度现代化,完备的通讯、导航、定位等系统造就了极其现代化的科考船,科学家们可以实时与陆上保持联系,获得一手的卫星资料图与预警保障信息,然而仅仅在三十年前,海洋科考还是另外一番景象。可以参考老一辈科学家的口述,讲述在过去进行海上科考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此激励学生们的建设海洋强国的信心。过去的海上预警系统并不完备,根据前辈科学家的口述,科学家在南海进行海洋调查时天气突变,突发性热带气旋系统(台风)在科考进行过程中迅速发展,科考船很快被台风系统“捕获”,而这是一件绝顶危险的事情,稍有不当,便会船毁人亡。台风所造成的的巨浪甚至直接打到了三楼驾驶舱,人们普遍出现了强烈的晕船反应。首席科学家与船长在驾驶舱坚持两天两夜,临危不惧,克服了强风中船只掉头等众多困难,以惊人的勇气与毅力最终逃出台风的捕获。如今先进的预警系统使我们的科学考察有了更多保障,科考船的技术水平和调查能力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也首次开启了“双龙探极”的时代,“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这些都体现了我国海上科学考察能力的巨大飞跃。如今,海洋卫星、雷达、海底观测网、浮标和潜标、抛弃式温深仪、水下巡航机等多种观测平台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东方红3号、科学号、蓝海101号、嘉庚号、中山大学号等先进海洋综合调查船的先后下水,海洋立体观测网已经基本形成。面对如今优越的海上科考条件和能力,我们不应忘记前辈们在建设海洋强国上所做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们在学习海洋调查专业知识的同时,感悟科学家精神,自觉担负起海洋强国的使命,投入到海洋强国的建设中,书写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答卷。

4. 结语

课程思政的素材来源广泛,但无论是怎样的素材,一定都要避免生搬硬套,因此将思政案例与专业知识契合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海洋学专业教学除了传授海洋学专业知识外,还应着眼于对学生品行和政治觉悟的培养,充分考虑海洋专业特色背景,结合自身课程特点与思政元素的选择,在案例分析中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目前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海洋调查方法”课程正在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讲授方式,在海洋特色的思政改革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收获了初步成效,讲授相关内容时增加了具有海洋特色的思政内容,引导学生们进行思政相关内容的讨论,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思政融入的整体建设工作,改进思政融入方法,以海洋特色为切入点实现在保证课程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形成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基金项目

天津大学第四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天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C202110)。

文章引用

杨 伟,宋贵生,张海彦. 具有海洋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以“海洋调查方法”课程为例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Oceanographic Features—Taking the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 Methods” as an Example[J]. 教育进展, 2023, 13(06): 3586-359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69

参考文献

  1. 1. 李敏, 曲中党, 周永远, 刘明, 史凯文. 海洋特色课程思政构建与实践应用——以军事院校“海洋科学概论”课程为例[J]. 航海教育研究, 2022, 39(4): 67-72.

  2. 2. 丁海燕.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海洋科学教学的探索[J]. 科教文汇, 2023(4): 149-152.

  3. 3. 李志文, 韩学琦. 海洋强国战略下涉海法学课程的思政融合及展开[J]. 航海教育研究, 2022(1): 21-25.

  4. 4. 苏明, 陈省平, 刘亚婷.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推进课程育人——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1): 1-4.

  5. 5. 陆道坤. 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10): 16-22.

  6. 6. 侍茂崇, 李培良. 海洋调查方法[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8.

  7. 7. 信连涛, 刘夕升, 刘施施, 等. 海洋强国视域下高校海洋意识思政课程建设途径研究[J]. 才智, 2022(14): 34-37.

  8. 8. 孙东.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初探——以《海洋调查与监测》为例[J]. 科教导刊, 2021(8): 129-132.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