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Vol.05 No.02(2018), Article ID:25660,13 pages
10.12677/OJFR.2018.52011

Status Study on Fishery Resources in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Tao He1, Yaodong Wei2, Qun Lu1, Ying Liao2, Jianhu Liu1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2Administration of Fishery and Fishing Harbor Supervision, Chongqing

Received: Jun. 12th, 2018; accepted: Jun. 22nd, 2018; published: Jun. 28th, 2018

ABSTRACT

In 2014 and 2015, we took a survey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There were 120 species of fish affiliated to 5 orders, and the Cypriniform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with 100 species. The fish faunas of the reserve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River Plain fish, with the lack of Central Asian Plateau fish. The main catch was 25 species, mainly including Coreius heterokon, Pelteobaggrus vachelli, Coreius guichenoti, Rhinogobio ventralis, Botia superciliaris. There were 5 reproducing types of fish in the Reserve, and the species, spawned the adhesive eggs, were the most popular. There were 24 spawning grounds (adhesive and floating egg) and 3 feeding grounds (Degan, Shengzhong, Baisha) in Reserve. Through this investigation, we can find that the fishery resources have decreased mainly because of over-catch and reproduction grounds destroyed.

Keywords: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Fishery Resources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何滔1,魏耀东2,卢群1,廖莹2,刘建虎1

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2重庆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重庆

收稿日期:2018年6月12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8日

摘 要

2014至2015年间,对保护区重庆段的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重庆段有鱼类120种,隶属于五个目。其中鲤形目为主要类群,有98种。鱼类区系成分则以江河平原类群为主体,缺乏中亚高原鱼类类群。主要渔获物种类有25种,其中优势种类为铜鱼、瓦氏黄颡鱼;出现频率较高的重要物种有圆口铜鱼、长鳍吻鮈、中华沙鳅等。保护区鱼类分属五个繁殖类型,其中产粘性卵类型最多。鱼类产卵场有24个,其中粘性卵产场9个、漂流性卵产场11个、兼具粘性卵和漂流性卵的产卵场4个。索饵场有德感坝、胜中坝和白沙3处。根据调查情况来看,保护区内鱼类资源受到的最大压力是过度捕捞以及繁殖场所的破坏。因此,保护区内的渔业资源修复应考虑加大人工产卵基质投放及养护的比重。

关键词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是2005年由国务院依据相关条例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月均气温7℃以上,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高2℃~4℃,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跨越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四个省市,包括长江干流和赤水河干支流以及岷江、越溪河、长宁河、南广河、永宁河、沱江等6条长江支流的河口区。目前,有关保护区渔业资源的调查研究不多,主要研究保护区鱼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等 [1] [2] [3] [4] [5] 。

重庆段是保护区最下游的江段,是关系到上游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生存和三峡水库渔业资源增殖的重要通道,对维系我国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及鱼类生物多样性以及三峡库区水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6] 。目前,本研究拟通过对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的调查,查找影响保护效果的关键问题,为提高保护区管理成效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区域

保护区重庆段位于在东经105˚53′21″至106˚24′16″,北纬28˚55′35″至29˚20′34″之间。起于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羊石街道,止于珞璜镇地维大桥,全长118.8 km,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部分。2014年6月1日、9月1日、2015年3月1日、6月1日,分别在石蟆镇、朱沱镇、松溉镇、朱杨镇、石门镇、白沙镇、油溪镇、德感镇、珞璜镇设置采样点(见图1)。

2.2. 调查与分析方法

2.2.1. 鱼类的种类组成

调查渔具包括刺网、撒网、地笼、板罾等。种类鉴定参照《四川鱼类志》 [7] 和《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 [8] 。

Figure 1.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

图1. 保护区重庆段功能区划

对渔获物进行分类统计,了解渔获物中各个种类的数量比例、重量比例、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等,并判断调查区域内鱼类的经济种类及优势种类。

式中N%代表个体数量百分比(每种鱼类个体数量占所捕渔获总数量的比例);W%代表个体质量百分比(每种鱼类质量占所捕渔获总质量的比例);F是出现频率(某一物种出现的采样点数占总采样点数中的比例)。

2.2.2. 鱼类的主要生境

对保护区内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等主要生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3. 结果

3.1. 鱼类的组成

3.1.1. 鱼类种类

保护区重庆段有鱼类120种,隶属于五个目。其中鲤形目为该区的主要类群,有98种,鲇形目14种,鲈形目6种,合鳃目和鳉形目各1种,见附表I。

3.1.2. 区系成分

保护区重庆段鱼类区系成分以江河平原类群为主体(见表1),其次为中印山区类群和热带平原类群,而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其他江段占有较大比例的中亚高原鱼类类群(裂腹鱼亚科)在重庆段缺乏。

3.2. 渔获物

3.2.1. 渔获物结构

保护区重庆段主要渔获物种类有25种(见表2),其中优势种类为铜鱼、瓦氏黄颡鱼;出现频率较高或渔获比例较大的重要物种有圆口铜鱼、长鳍吻鮈、中华沙鳅。

Table 1. Fish composition of the Reserve

表1. 保护区重庆段鱼类区系成分构成

Table 2. Fish specimens of the Reserve in Chongqing

表2. 渔获物的种类组成

3.2.2. 渔业捕捞现状

1) 捕捞规模及渔具渔法

保护区重庆段共有渔业捕捞从业人员556人,船舶392只,,其中永川区29只,江津区342只,九龙坡区21只。保护区内捕捞渔具总计7类8型12种,其中刺网类3种;钓具类3种;地拉网类1种;敷网类1种;笼壶类2种;抄网类、掩罩类各1种。

2) 误捕珍稀特有鱼类

根据保护区渔政管理站的历史记录数据,近五年来误捕的珍稀特有鱼类见表3

3.3. 鱼类生境现状

3.3.1. 产卵场现状

保护区重庆段鱼类繁殖类型有产漂流性卵、粘性卵、浮性卵等5种,其中产粘性卵的种类最多,见表4

保护区内分布的产卵场有24个(图2)。其中浅水草滩型的粘性卵产场9个;水流紊乱、泡漩流急的漂流性卵产场11个;兼具粘性卵和漂流性卵的产卵场4个,见附表II。主要繁殖季节为2~6月。少数鱼类(黄鳝、泥鳅、鲃亚科部分种类、鳜鱼等)可延续到8月。

Table 3. By-catch of Rare and endemic fish

表3. 近年来误捕珍稀鱼类的时空分布

Table 4. Reproducing types of fish in the Reserve

表4. 保护区重庆段鱼类的繁殖类型

Figure 2. Spawning grounds of fish in Reserve

图2. 保护区产卵场现状

3.3.2. 索饵场现状

1) 德感坝

江津德感湿地共有草本植物9科,22属,25种。在调查的样地中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占种类总数的28%;菊科、蓼科次之各占种类总数的12%;藜科、十字花科、莎草科、豆科较少各占总数的8%;石竹科、毛茛科、紫草科、车前科最少分别只有4%。由此可知,禾本科植物是江津德感湿地的主要植物类群,菊科、蓼科次之。

2) 胜中坝

位于油溪镇金刚社区,涵盖瓦场村、圣中村、金刚村,沙坝延绵5.7 km,枯水季节露出宽度330 m,面积约190 hm2。胜中坝分布的植物主要是草本植物,共38科61属142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7种,被子植物33科56属135种。其中经济作物以柠檬、甘蔗、柚子、柑橘为主。从植物物种的组成来看,乔木、灌木、草本皆有分布,草本植物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

3) 白沙

位于航天职校至驴溪河口,河滩长度约1600 m,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宽度约200 m,面积约32 hm2

4. 讨论

4.1. 鱼类组成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自然保护区重庆段的鱼类资源具有独特的长江上游鱼类群落组成特点,适应流水、激流、底栖生活,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的鱼类种类最多,呈现出丰富的、特有的种质资源多样性特点,这与段辛斌 [1]、高天珩 [3]、杨少荣 [9] 等的调查结果相似。但与《四川鱼类志》 [7] 上的记录(153种)相比,本次调查的鱼类种类数较少(120种)。鱼类总数的减少与调查江段地形地貌的变化 [10]、水利设施的兴建 [11] 等有关,因为植被的减少、大坝的阻隔等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鱼类原有栖息地的减少 [12] [13],从而造成鱼类总数的下降。

一个区域的鱼类区系成分反映了该区域鱼类种类演化的历史 [14] 。保护区重庆江段鱼类的区系成分说明,该江段鱼类种类与长江中下游鱼类的起源及演化关系紧密,同时又与华西山地及南方热带亚热带鱼类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几大区系类群分布区的交缘地带,也反映了本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近年来渔民误捕珍稀鱼类的频率较高,但缺乏完整的鉴定记录。其中,胭脂鱼误捕较为频繁,这可能与三峡库区迁移至库尾繁殖的亲体有关。另外,也可能与近年来持续的鱼类增殖放流有关。总的来说,现有的珍稀鱼类误捕管理制度尚不能适应保护区管理需要,建议制定保护区珍稀鱼类误捕报告制度奖励标准和救护流程。

4.2. 生境

根据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局2009年3月31日公布的《江津长江及一级支流产卵场名录》、《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 [2] 等历年调查资料,保护区重庆江段原有产卵场37个。但本次调查发现的产卵场仅为24个,虽然三抛河、九层岩、黄鳝溪、周公沱、桌子角、万家沱、三梁子、牛屎滩、髙占滩、古家沱、丁家沱、五举沱等主要产卵场仍然存在,但是由于保护区内很多采砂点与鱼类原有产卵场、索饵场重叠,破坏了河床基质,造成了产卵场数量的大量减少。白沙索饵场部分区域甚至已经被开垦为季节性蔬菜种植地。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及时与江河采砂的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对现有的江河采砂船作业形式、作业时间、采砂规模及范围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确认,责成相关企业进行保护区影响评估,制定生态修复措施。

4.3. 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

本次调查显示,保护区内鱼类资源受到的最大压力是过度捕捞以及繁殖场所的破坏。保护区内现有的捕捞渔船生产效率底、经济效益差、对资源损害大,虽不能做到全面禁渔,但可通过生态补偿、渔民转产转业等形式,转移一部分渔民上岸,减轻保护区渔业捕捞压力。

除了控制渔业捕捞,保护区内的渔业资源修复应考虑加大人工产卵基质投放及养护的比重。本研究团队在嘉陵江北碚段投放的160 m2浮动鱼巢及25个人工鱼礁在2014年度繁殖季节吸引了大口鲇、黄颡鱼、大鳍鱯、鲤、鲫、鳅等数种鱼类,投放50天吸引鱼类产卵5批次,共计产卵2.2亿粒,成功孵化率达到25%,其对资源的补充效益远远高于增殖放流。因此,建议在几个典型的产卵场及索饵场建设人工鱼巢渔礁投放点,组织专业人员按样方对浮动鱼巢及人工鱼礁进行抽样统计,通过暂养试验、遗传信息等判断鱼类种类,做到资源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评估的精确性和客观性 [15] 。

基金项目

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圆口铜鱼鳞片的形态结构及微化学特征”(cstc2016jcyjA0327);重庆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资源环境现状综合调查”项目;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特色效益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文章引用

何 滔,魏耀东,卢 群,廖 莹,刘建虎.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重庆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Status Study on Fishery Resources in Rare and Endemic Fish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Chongqing of Yangtze River[J]. 水产研究, 2018, 05(02): 85-97. https://doi.org/10.12677/OJFR.2018.52011

参考文献

  1. 1. 段辛斌. 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及早期资源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8.

  2. 2. 危起伟.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3. 3. 高天珩, 田辉伍, 叶超, 等.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J]. 淡水渔业, 2013, 43(2): 36-42.

  4. 4. 李浩林, 赵亚辉, 张洁, 等. 金沙江下游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物质多样性比较[J].淡水渔业, 2014, 44(6): 104-108.

  5. 5. 任杰, 彭期冬, 赵俊强, 等.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鱼类繁殖生态需求[J]. 淡水渔业, 2014, 44(6): 18-23.

  6. 6. 曹文宣. 有关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的几个问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2): 163-164.

  7. 7. 丁瑞华. 四川鱼类志[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8. 8. 乐佩琦.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9. 9. 杨少荣, 高欣. 三峡库区木洞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 16(4): 555-560.

  10. 10. He, Y., Wang, J., Lek, S., et al. (2011) Structure of Endemic Fish Assemblages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7, 59-75. https://doi.org/10.1002/rra.1339

  11. 11. 李陈. 长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初探[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2. 12. Zhang, X., Gao, X., Wang, J.W., et al. (2015) Extinction Risk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y Analyses for 64 Endemic Fishes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China.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98, 261-272. https://doi.org/10.1007/s10641-014-0257-4

  13. 13. 李倩. 长江上游保护区干流鱼类栖息地地貌及水文特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14. 14. 刘成汉. 四川鱼类区系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4(2): 97-140.

  15. 15. Zhang, H., Wang, C.Y., Wu, J.M., et al. (2016) Physical Habitat Assessment of a Remaining High-Biodiversity Reach of Upper Yangtze River, China. 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4, 129-143. https://doi.org/10.15666/aeer/1401_129143

附录

Appendix I. Fish species in Reserve

附表I. 保护区重庆段鱼类名录

Continued

Continued

Continued

Appendix II. Spawning grounds in Reserve

附表II. 保护区重庆段鱼类产卵场分布

Continued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