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7 No.10(2017), Article ID:22520,5 pages
10.12677/AP.2017.71015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xiety,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and Self-Esteem

Cuicui Liu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Oct. 7th, 2017; accepted: Oct. 21st, 2017; published: Oct. 30th, 2017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s anxiety,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and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Methods: I use jobs anxiety questionnaire,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 and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to study 300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Self-esteem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jobs anxiety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r = −0.285 and −0.308, P < 0.05. There was a positively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and jobs anxiety (r = 0.491, P < 0.05).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ive effect of self-esteem on employment anxiety decreased from −0.285 to −0.113 when career decision difficulties enter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Conclusion: The employment anxiety is influenced by the difficulty of self-esteem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

Keywords:Job Anxiety, Self-Esteem,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职业决策困难 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研究

刘翠翠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7日;录用日期:2017年10月21日;发布日期:2017年10月30日

摘 要

目的:为了探讨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焦虑、职业决策困难和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就业焦虑量表,职业决策困难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大学生自尊,就业焦虑和职业决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285,−0.308,P < 0.05。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显著正相关(r = 0.491, P < 0.05);回归分析发现,当职业决策困难进入回归方程,自尊对就业焦虑的预测效应从−0.285下降到−0.113。结论:自尊以职业决策困难为中介影响就业焦虑。

关键词 :就业焦虑,自尊,职业决策困难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扩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就越紧迫。目前关于就业焦虑的定义,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就业焦虑就是个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焦虑,焦躁的心理状态并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曹可梅(2008)对就业焦虑的定义是: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所体验到的焦虑情绪。李小凤(2009)认为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对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原初就业目标,甚至无法就业的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职业决策困难是职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在职业未定向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李娜(2009)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定义:处在职业探索期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主要体现在准备性不足,信息探索不充分和存在的多方面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缺乏职业规划,不合理信念的干扰,犹豫不决,自我信息不足,社会资料不足,信息获取渠道不足,内部冲突,外部冲突以及伴随其中的焦虑,担忧,懊悔,紧张不安等情绪不适。黄希庭等人(2003)认为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社会和集体尊重的情感体验。Leary & Baumeister (1997)提出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认为自尊是个体与他人人际关系好坏的内在反应。自尊是个体对其个人及社会,尤其是和重要他人人际关系的主观度量,他反映了个体和他人的关系在个体眼中的重要性。Mary & Whitehead (200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尊在职业决策困难和父母依恋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 对于女生而言,母亲依恋完全通过自尊对职业决策困难产生影响;2) 对于男生而言,父亲依恋完全通过自尊对职业决定困难产生影响。我国学者李志勇等(2012)也发现,自尊对职业决策困难有显著影响,即高自尊者遇到的职业决策困难少,低自尊者遇到的职业决策困难多。那么自尊水平高低是否会引发职业决策困难进而引发就业焦虑呢?这是本研究的重要目标。

2. 对象与被试

2.1. 被试

以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建筑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四个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抽取被试300份人,年龄分布在18~24岁,均自愿参加。其中收回问卷290份,有效问卷为283份,回收率为96.7%,有效率为94.33%。男生129人,女生154人;城市134人,农村149人;大四178人,非大四105人。

2.2. 研究工具

1) 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

大学生就业焦虑量表采用张晓琴(2005)自编的就业焦虑量表,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该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α = 0.914。该量表共有30个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用于测谎。采用四等级计分,就业焦虑总分由所有题目得分相加,分数越高就业焦虑越高。

2) 自尊量表SES

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该研究中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α = 0.84,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1。用此量表可以测量学生的自尊水平,该量表有10个题目组成,为四等级评分。其中五个题目是正向计分(1, 2, 4, 6, 7),五个题目反向计分(3, 5, 8, 9, 10)。自尊总分为各个题目得分相加,得分越多表明自尊水平越高,自尊体验越强烈。

3) 职业决策困难问卷

该问卷是由Gai等人编制的共有35个项目。采用九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1。

2.3.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描述数据和相关分析

表1知,女生在就业焦虑得分高于男生,且达到显著水平。女生在就业恐惧和面试焦虑子维度上略高于男生,达到显著差异。在就业不安和工作焦虑子维度上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知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就业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显著的正相关。

Table 1. The difference test in job anxiety and their sub-dimensions of different genders college students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就业焦虑及其子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Table 2. Descriptive data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表2. 描述数据和相关分析

Table 3. The mediation role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employment anxiety

表3. 职业决策困难在自尊和就业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表3知: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当职业决策困难进入回归方程后,自尊对就业焦虑的回归系数下降为−0.113,自尊对就业焦虑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表明自尊在职业决策困难和就业焦虑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4. 结论

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就业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就业焦虑,就业不安和面试焦虑上显著高于男生,且达到了显著差异。女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社会歧视,这是引发女生就业焦虑的重要原因。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职场上奋斗,然而女生找工作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有很多方面原因影响女生就业焦虑,社会性别歧视是很重要的方面。这与张玉柱,陈中永(2006);钱小华(2008)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因此要采取措施,从根本上保证女性在职场上的平等就业权。重视这一问题。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在求职或者在职场中女生缺乏社会的支持,因而会挫伤就业的信心,更加加重了就业焦虑。在面试焦虑子维度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明显偏高,这可能是与女生的个性有关,女生更关注细节,对很多不确定事件会过分担心和焦虑。这与张晓琴(2005)大学生就业焦虑及其成因分析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男女生在就业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去验证。

研究发现职业决策困难与自尊负相关,就业焦虑与自尊负相关的。职业决策困难对就业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且在自尊和就业焦虑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Super (1990)认为高自尊者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能够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并且采用各种方法求职。他们在求职时,能够把自己的特点有优势与现实的社会信息进行匹配,因此能够作出充分的职业决策。而低自尊者则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比如:“回避”,“压抑”等。并且根据归因理论,低自尊者在失败时也不能够正确的归因,他们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为能力等因素。其次低自尊者对自身的认识不正确,对自身的要求过高,对自身地位较高。此外,低自尊者会将其失败归因为能力等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对自身的认知偏差也会阻碍其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李小凤,2009)。王沛和杨金花(2006)的研究也证实,个体的自尊水平与决策倾向性呈正相关。这可能是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并引发就业焦虑的原因之一。

文章引用

刘翠翠. 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职业决策困难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xiety,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and Self-Esteem[J]. 心理学进展, 2017, 07(10): 1240-1244.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7.71015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曹可梅(2008).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社会学分析. 硕士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 2. 黄希庭, 杨志良, 林崇德(2003). 心理学大辞典. 上海: 教育出版社.

  3. 3. 李娜(2009).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修编及其特点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4. 4. 李小凤(2009). 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8(4), 87-88.

  5. 5. 李志勇, 吴明证, 陶伶, 等.(2012). 大学生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4), 564-566.

  6. 6. 钱小华(2008). 四川省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 硕士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7. 7. 王沛, 杨金花(2006). 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1), 52-57.

  8. 8. 张晓琴(2005). 大学生就业焦虑及其成因分析. 社会心理科学, 5, 106.

  9. 9. 张晓琴(2005). 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 苏州大学.

  10. 10. 张玉柱, 陈中永(2006).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初步编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8), 555.

  11. 11. Leary, M. R., & Baumeister, R. F. (1997).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Self-Esteem: Sociometer Theory. Manuscript Submitted Publication.

  12. 12. Mary, E., & Whitehead, S. (2003). Influence of Selected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iency of College Seniors. Doctor Thesis.

  13. 13. Super, D. E. (1990) Life 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Ed),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pp.197-26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