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2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3861 , 6 pages
10.12677/ACPP.2023.1210325

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研究

林鸿涓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收稿日期:2023年9月16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

摘要

路易·阿尔都塞是20世纪法国的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反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阿尔都塞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观点,并由此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诠释,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然而,学界对阿尔都塞的这个学说也存在争议,其赞同者认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强调其理论有助于指导现实社会斗争;批评者认为阿尔都塞与马克思主义原著不同,声称他的理论打着反教条旗号,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教条主义。如何理解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学说仍是一个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本文将基于阿尔都塞的著作以及相关资料对阿尔都塞的“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思想进行分析,探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以及对人道主义思潮的批判,以期为我们对阿尔都塞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

Research on Althusser’s “Theoretical Anti-Humanism”

Hongjuan Lin

School of Marxism,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Received: Sep. 16th, 2023; accepted: Oct. 7th, 2023; published: Oct. 18th, 2023

ABSTRACT

Louis Althusser was an eminent French philosopher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response to the “humanitarian Marxism” trend, Althusser put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Marxism is theoretically anti-humanitarian,” and based on this, he reinterpreted Marxism to defend its scientific nature. Nevertheless, Althusser’s theory has sparked controversy in academic circles. Supporters argued that he expanded Marxist philosophy and emphasized how his theory can guide real social struggles. However, critics contended that Althusser deviated from the original works of Marx and claimed that his theory, despite claiming to be anti-dogmatic, actually represented a unique form of dogmatism. How to understand Althusser’s theory of “theoretical anti-humanitarianism” remains a topic worthy of discussion.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lthusser’s “theoretical anti-humanitarianism” based on his works and relevant materials, exploring his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m and his critique of the humanitarian tren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our research on Althusser.

Keywords:Althusser, Theoretical Anti-Humanitarianism, Marxism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是20世纪法国的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对意识形态、结构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的研究而闻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反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阿尔都塞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观点,并以此为核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新诠释。他的著作《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等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科学主义流派的重要作品。

阿尔都塞的思想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使命,他坚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加以人道主义化的倾向。他认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伦理唯心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和削弱。阿尔都塞呼吁坚决抵制和排除人道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威胁和破坏,他将自己的理论立场称为“保卫马克思”。阿尔都塞的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阿尔都塞的著作以及相关资料对阿尔都塞的“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思想进行分析,探索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解读以及对人道主义思潮的批判,以便更深入地理解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以及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

2. “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产生背景

自20世纪30年代,西方理论界掀起了一股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浪潮,许多学者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宣称他们发现了“另外一个马克思”,并将其视为马克思哲学最为精华的部分,以期来攻击历史唯物主义的合法性。对于这一理论思潮,阿尔都塞公开表示反对,在他看来,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绝对不是一种人道主义,尤其以1845年作为一个断裂点,标志着马克思脱离了青年时期“意识形态立场”的人道主义,转变为“科学立场”的历史唯物主义。

人道主义的盛行与两个方面密切相关。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在资产阶级国家接连失败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逐渐减弱。一些学者认为,革命忽视了人的作用,过分强调经济决定论,错误地认为只要经济条件足够成熟,革命的胜利就能如期到来。因此,他们主张将人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重视人的自由和本质。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将“人”置于哲学的总问题位置,强调异化和人道主义,注重主体性而轻视客体性。

其次,苏联共产党“二十大”所导致的国际共运中意识形态的危机,使得世界各国工人政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一些知识分子以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来反对斯大林主义的严酷阶级斗争。在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趋向融合。苏共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道主义成就,将人的自由和尊严置于更广泛的讨论范围,甚至抛弃了阶级斗争的话题。这些观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阿尔都塞将其视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并界定其与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的边界,阿尔都塞提出了“认识论断裂说”,阿尔都塞强调马克思主义对旧哲学的革命意义,并批评各种形式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这种理论上的勇气与努力,正如安启念教授所言,“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坚强决心令人钦佩,他的基本观点也有合理之处”。 ‎[1]

综上所述,人道主义的盛行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减弱以及对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探索有着必然联系。阿尔都塞对“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理论贡献是为了捍卫马克思的真正精神,明确马克思主义的边界,并批判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3. 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内涵解析

阿尔都塞并不否认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与人道主义之间的联系,但是他认为,马克思在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后摆脱了人本主义的总问题,他摒弃了人道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不再以预设人的本质作为研究社会现实的方式来产生理论,而是转向研究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将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为一门科学,即转向了“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他的理论发展经历了从以人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阶段到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阶段的转变。要深入辨析“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内涵,我们需要通过对“理论”和“反”进行深层解析来明确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的态度。

根据阿尔都塞的观点,“理论”这个概念具有特殊的含义。通常我们所说的“理论”是指建立在概念、判断和推理基础上的某种观念体系,与实践活动相对应。而阿尔都塞所指的“理论”则指的是一种实践活动。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阿尔都塞指出,“关于理论,我们指的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也属于一定的人类社会中的‘社会实践’的复杂统一体。理论实践包括在实践的一般定义的范围之内,它加工的原料(表象、概念、事实)由其他实践(‘经验’实践、‘技术’实践或‘意识形态’实践)所提供”。 ‎[2] 在阿尔都塞看来,理论是一种实践生产活动,人们在总问题的指导下,通过加工和生产科学认知所需的材料来进行。

既然在阿尔都塞那里,“理论”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也就意味着在理论实践上反对人道主义。“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这一命题涵盖了实践意义上的反人道主义。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真正的精神,肯定理论实践的存在和意义至关重要。

阿尔都塞的“认识断裂论”强调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存在一个断裂点,该断裂点将其思想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处于意识形态阶段的不成熟的马克思思想,另一个是处于科学阶段的成熟的马克思思想。“理论”一词频繁出现在《保卫马克思》各个章节中,在这些章节中,阿尔都塞赋予了它们重要的地位。“理论”的含义无论是从与“实践”对立的角度,还是从内含实践意义的角度来看,在命题“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中都蕴含着实践上的反人道主义,这是不容置疑的。阿尔都塞对于“理论”的把握正是对马克思哲学实践特征的敏锐感知。与此同时,他也强调了在当今时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内容时,不能忽视实践意义上人的价值、地位和尊严,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获取和恢复自身的本质。

“反”一般是反对的意思,即对某种事物的否定。但阿尔都塞在命题“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中使用的“反”一词并非表示反对,而是更接近于“不是”的意思,用来强调对人道主义的态度。他否定人道主义学说在理论实践领域的科学性,但承认其在其他社会实践领域的必要性。这种激烈的用语是为了突出马克思思想的断裂和对人道主义玷污马克思主义纯洁性的担忧。

此外,阿尔都塞采用“反”一词还是为了回应人道主义作为主流思想的辩论需求,并表达对那些激进立场的支持。阿尔都塞指出:“在关系到某些政治上和理论上的战略要点的时候,我宁愿捍卫那些激进的论点,”( ‎[2] , p. 177)他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下,需要采用战斗性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多年之后,阿尔都塞在《亚眠的答辩》中承认,自己当时提出的“马克思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是受到了列宁“矫枉过正的理论形式”观点的影响,他说,“列宁说,当棍子朝着不对的方向弯曲时,如果你想要把它直过来,并让它永远是直的,就必须握紧它,持久地把它弯向另一边。” ‎[3] 阿尔都塞是有意将马克思的思想弯向了另一边。

同时,这种用语也反映了对西方哲学史上主体哲学问题的反思。阿尔都塞通过历史科学中的反主体论解释了他对“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立场。他认为作为参与生产关系的个体并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因此,阿尔都塞坚持“历史是无主体的过程”的观点,认为社会历史的主体绝非个体。

4. “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引起的争论

“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这一口号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不仅在法共知识分子内部,也在全球的共产主义阵营以及西欧学术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阿尔都塞的著作《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以多种语言版本传播,从欧洲逐渐扩展到北美洲、拉丁美洲和亚洲。这些著作被视为“结构主义”的奠基作品,对法国乃至世界哲学界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尽管也遭到一些激烈的反对。

在苏共二十大之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始在法国共产党内部蔓延,法共的政治家和理论家加罗第是主要代表人物,他借助“非斯大林主义运动”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这些人放弃了对社会阶级的分析,转而进行对人进行抽象的讨论,并将马克思主义简化为人道主义。加罗第认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出发点,是理论和实践上的人道主义,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不矛盾,因此他坚决反对阿尔都塞的“理论反人道主义”观点。加罗第的观点得到了一些法共成员的支持,形成了其内部的“加罗第倾向”。而阿尔都塞则站在加罗第的对立面,反对将马克思主义软化为人道主义的解释。他主张清除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所有非科学因素,认为“将人道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概念使用是危险的,容易与小资产阶级思想混淆”。( ‎[2] , p. 237)阿尔都塞还认为那些缺乏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很可能从人道主义中吸取补充他们所缺乏的理论观念,但这种观念与科学理论认识存在本质区别。他强调将整个人道主义从马克思主义中“驱逐”出去,将其视为非科学的前马克思主义阶段,甚至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任何学术理论体系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的漏洞,阿尔都塞的也一样。诚然,阿尔都塞的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他的著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过激的观点,比如阿尔都塞所显示出这样的一种倾向:按照“理论实践”的提法,一般理论和实践之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实践之间出现了分离。而且阿尔都塞一方面在理论中贬低人道主义,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赞成人道主义,这样的矛盾态度令人对其学说的说服力产生怀疑。

事实上,阿尔都塞的这个学说提出之后,就在国际上受到了许多批判。其中,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更是直接与阿尔都塞进行理论对垒。沙夫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了解马克思思想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人。他指出阿尔都塞将人从马克思主义中排除,割裂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贯性。沙夫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尊严、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一致的。他批评阿尔都塞将人道主义定义为一种理论概念,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人的地位。沙夫主张区分人道主义的不同类型,不能将一种抽象、唯心主义的人道主义视为全部,而应认识到人道主义可以是现实的、唯物主义的、科学的理论。

在这一批评中,沙夫认为阿尔都塞过于极端地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加以人道主义化,忽视了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他呼吁避免走向个体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极端,同时强调人道主义可以是现实的、唯物主义的、科学的理论。正如沙夫批评的那样,“要避免犯个体主义的唯意志主义的错误(这是存在主义的特点,是阿尔都塞所厌恶的),但不应把婴儿与洗澡水一起倒掉,即不应在拒斥主观主义的时候否认作为社会活动担负者的人。” ‎[4] 因此,我们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的人道主义,不可因为某些抽象、唯心主义的形式而否定全部人道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仍然需要关注人,包括从理论上历史地、科学地理解人。

笔者认为,沙夫并不反对结构主义或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而是指出阿尔都塞的结合方式失败。阿尔都塞将社会视为无历史维度、强调结构而忽略了个体,在方法、人的地位和术语使用上与马克思主义不协调。虽然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存在人道主义与结构主义争议,但结构研究原则对理论仍然有价值。同时,也需要注意,沙夫在批评阿尔都塞时,并未充分肯定阿尔都塞理论的优点,存在片面性,可能引起新的误解。

5. 辩证地看待“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

我们应该肯定,阿尔都塞的“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意在努力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人道主义思潮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兴起,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为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提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在政治上呼吁恢复人的尊严和实现个人自由,甚至有人以人道主义的名义反对社会主义制度。这种思潮对欧洲各国共产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

在《保卫马克思》的序言里,阿尔都塞写到:“战争结束后,我们立即投入到党所领导的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中去……我们的哲学家不研究任何哲学,并把一切哲学都当作政治。”阿尔都塞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人本主义化倾向提出了“理论的反人道主义”命题,旨在准确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同时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在逻辑和总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倒退。阿尔都塞运用症候阅读法,通过深层阅读模式,有效避免人们仅凭主观意识将各种观念随意结合,以实现对文本的目的性理解。他采用结构主义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进行分析,并将马克思的思想分期,指出马克思早期处于人本主义阶段,而中晚期则具有结构主义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阶段。阿尔都塞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辩证法和人的本质研究,这实际上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回归,或者说是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回归,然而对于已进入历史唯物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说,这种回归是不合适的。阿尔都塞对这种思潮进行批判,本质上是揭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资产阶级文化结合的趋势,并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他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解读提供了重要观点,同时强调马克思主义应坚守自身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坚决抵制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

阿尔都塞的理论观点对于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该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同时指出人道主义存在理论缺陷和逻辑矛盾。他认为,为了使马克思主义达到科学性,必须摒弃了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的历史观。然而,这种观点可能带有极端主义色彩,忽视了人的作用,使马克思主义成为蔑视人性的“理性”法官,因而引起许多反对声音。阿尔都塞所使用的“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这个术语过于极端化,具有激烈的论战性质,可能会使非专业人士产生误解,并削弱原本旨在保卫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此外,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的划分和解读过于绝对化,过于强调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转变,将其分为早期和晚期,他否定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以及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的合理性,对读者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6. 结语

在关于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广阔讨论领域中,阿尔都塞的观点犹如一颗夺目的繁星。尽管距阿尔都塞提出“理论反人道主义”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但这一理论依然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示。他的思想对于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理论的反人道主义”命题时,我们应该采取历史的态度看待阿尔都塞。正如阿尔都塞评论青年马克思时所说,即使哲学家也有自己的青年时代,每个哲学家都经历了思想的成长过程。因此,在评估这些理论时,我们需要以具体而全面的视角审视它们的发展历程,包括对待阿尔都塞思想的态度。在阿尔都塞的思想体系中,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吸收的精华,如他对症候阅读法和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性提出与解释等,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讨论。

文章引用

林鸿涓. 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研究
Research on Althusser’s “Theoretical Anti-Humanism”[J]. 哲学进展, 2023, 12(10): 1969-1974.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3.1210325

参考文献

  1. 1. 安启念. 阿尔都塞马克思哲学思想“认识论断裂说”批判[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53(1): 18-25.

  2. 2. 阿尔都塞. 保卫马克思[M]. 顾良, 译.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06: 158, 177, 237.

  3. 3. 陈越. 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179.

  4. 4. 金瑶梅. 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复旦大学, 2009.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