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ysical Sciences
Vol. 07  No. 04 ( 2019 ), Article ID: 33656 , 6 pages
10.12677/APS.2019.7402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on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and University Student Physique Health Test

Zhibin Zhang, Ying Liu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Received: Dec. 2nd, 2019; accepted: Dec. 20th, 2019; published: Dec. 27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mechanism and valu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and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health testing, and tests them in practice.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mechanism has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and college students’ physique health testing.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physical health testing resour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explored. The shortage of manpower and equipment for monitoring the national physique is made up. This mechanism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publicizing and popularizing the national physical health test. The whole chain service of public health testing-interpretation of test report-health intervention and scientific fitness guidance (exercise prescription) is preliminarily constructed to serve and support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national fitness.

Keywords: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Monitoring,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es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国民体质监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协同创新研究

张志斌,刘瑛

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四川 绵阳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20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27日

摘 要

本文研究分析了国民体质监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协同创新的机制、价值,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实践证明:该机制实现了国民体质监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挖掘了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弥补了国民体质监测人力、设备不足缺口。该机制对宣传并普及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初步构建了大众健康测试–测试报告解读–健康干预与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处方)的链式全程服务,进而起到服务并支撑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目的。

关键词 :国民体质监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协同创新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国民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科学测定和评价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我国自2000年起由国家体育总局等10部门牵头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国民体质监测,截至目前该工作已开展四次。测试结果《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体育、教育、卫生等领域政策制定、经费支出、公共服务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国民体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和理论支持。

经分析研究认为,《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大量的专业数据、图表等对普通大众而言其阅读、借鉴、指导的意义略显不足。此外,只向受测者反馈测试结果、并没有开展依据测试结果的健康指导后续服务工作,显示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制度缺陷和不完整性。以受测者的视角分析,许多受测群众并未真正理解测试的意义,也未能从中直接受益,反映出国民体质监测与大众基于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健康干预与科学健身指导需求有明显的脱节。由于人口的流动性,为大规模有效的体质监测和对纵向跟踪研究以及个人对自己体质状况的了解等带来了很大不便 [1]。与此同时,由教育部组织并实施的小学、初、高中、普通高校每年都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把测试结果上报教育部。研究认为,学生体质测试是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掌握学生体质发展动态、促进学生体质提高的重要措施 [2]。学生体质测试目的是了解和评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此外还有以测试促进学生锻炼的目的。开展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工作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纲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具体体现 [3]。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成人”部分,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既是衡量大学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又能间接反映中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只有保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才能为各级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真实依据 [4]。近几年各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仪器设备数量、规格都有了显著提升,大都建立了专门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配备了专业测试人员,所需的人力、物力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但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时间固定、集中,大部分时间测试仪器、设备闲置,没有发挥辐射、带动、指导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因此,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协同创新的机制可以突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国民体质监测之间的壁垒,释放彼此“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活力。利用国民体质监测体系的政策优势、宏观指导优势,组织优势,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数量多、覆盖面广、体质健康测试仪器充足、高素质测试人员数量多等优势,可以实现体质健康测试、健康干预与科学健身指导资源和相关要素的有效汇聚。构建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各普通高校、高校所在地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机制。以实现针对普通大众的健康测试–测试报告解读–健康干预与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处方)的链式全程服务,进而起到服务并支撑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目的。

2. 国民体质监测与大学生体质测试中的问题

随着体质监测工作的深入发展,如何使这些数据资源在一定理论体系下得到合理的运用,进而完善充实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是国民体质研究的理论及实践的迫切需求 [5]。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了更好的满足大众健身效果的需求,目前体质测试的手段和健身指导的模式急需改革 [6]。

一般情况,各省体质监测中心大多设在省体科所,由于受到人员编制限制,专门从事国民体质监测的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调查表明,在国家下达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后,由于该任务人数多、任务重、时间紧,短期内测试并登记大量数据,往往造成各省体科所人员短缺甚至力不从心,这必然影响到国民体质监测的质量和效果。而非监测周期则基本没有测试任务,长期以来器材闲置,很少开展实际体质测定工作,使得监测中心基本成为一个空架子 [7]。因此承担国民体质监测的各省市自治区、县以及各测试点都不可能配备专门的测试人员,大部分测试人员都是临时兼职,测试时人员缺口很大。调查还发现,当前社会大众对有偿体质健康测试服务的意愿还比较低,免费测试,好奇、凑热闹的心态还比较普遍。当前大众对体质测试的认识程度还较低,不少测试者不了解测试内容,不清楚体质测试目的意义。甚至有不少测试者把体质测试看作健康体检。但与职工定期医院体检不同,大家对国民体质监测的信任度,认可度偏低。此外,测试结果由于受到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受测者对测试项目的理解以及准备情况如服装、身体准备活动、测试态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例如,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纵跳、背力、俯卧撑、台阶试验等项目需要舒适的运动服和一定的准备活动才便于测试者的正常发挥和测试结果的准确,但是实际操作中,许多受测群众着正装、皮鞋测试的大有人在,或者测试方法、技巧并未掌握,测试随意性的问题较为常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足。体质监测的结果信度大打折扣。

从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看,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专业测试仪器设备,而这些仪器设备除了测试期间使用外,平时基本闲置,未发挥应有价值。此外,只强调体质测试结果,忽略体育教学与体质测试之间的关联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7]。

3. 国民体质监测与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的协同创新基础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在社会学领域是指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的前提下,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实施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群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教育部负责实施儿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监测测试工作。国民体质监测与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性质相同,只有分工,缺乏协作,但两者工作内容、目的、条件等方面确有互补和协同的基础。

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任务由教育部组织实施,而其余人群的体质监测任务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形成两套班子,两套人马,一方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体质监测体系的独立性,从现有研究现状看,对国民体质健康测试重要性的认识较为清晰和全面,也意识到国民体质健康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但是,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两者的测试对象又有明显的交叉和重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有学校体育课、课余锻炼的干预措施,而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则没有。此外,由于当前国民体质测试结果的反馈和科学指导人员不足,相关工作的衔接、配套没有跟进,存在为了测试而测试的现实状况。上述问题恰恰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资源大有作为和完全能解决的。也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国民体质监测相互协作、协同创新的意义所在。

4. 国民体质监测与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的协同创新优势

调查发现,大部分省份从事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来自几个渠道,各级体育管理部门群体科的业务干部、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成员、省市科所从事体质研究的科研人员、体育类高等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少量大众体育积极分子等。研究认为,国民体质监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测试人员的短缺,高校在专业测试人员方面则有很大优势,可以组织培训大量大学生参与测试,因此,国民体质监测人力资源短缺与高校丰富的师资力量有很强互补性。在体质健康测试领域把现有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进行对接和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发挥协同优势,推动整个健康测试工作的开展。研究还发现,无论是国民体质监测还是大学生体质测试,都存在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闲置普遍的问题。因此建立两者的共享共建机制,一方面可以提高相关仪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节约经费的效果。

我国全民健身科普宣传与基于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咨询以及健身指导尤为不足。当前,测试后的后续工作才是重要和需要深入思考,尤其针对个人测试结果的报告解读、运动处方、健身指导等都需要后续跟进,否则,只进行测试与数据采集、然后给出宏观大众体质健康报告,这样的制度设计对受测群众而言就显得价值不足吸引力欠缺。因此,针对测试结果的解读和健康指导可以使整个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重心下移,让受测群众真正得到健身指导,这样也是我们开展该工作的最终目的。当然此项工作还依赖于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需要指出,把国家体质监测任务和大众健身指导服务结合起来,把义务监测和有偿服健身指导结合起来,既能起到提高大众健身意识的效果,又能促进大众健身习惯的养成。也可以使国民体质监测网络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真正发挥国民体质监测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功能,增强国民体质监测的社会效益。

利用高校体育教师的资源优势,和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合作开展数据分析、课题研究、资源共享共建可以起到双赢的作用,这既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又是两种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协作。两者合作还可以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的后续工作,例如测试结果现场解读和运动处方与跟踪指导服务。

5. 国民体质监测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协同创新的价值

5.1. 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的四大基本功能,其中社会服务是当前各高校致力推动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发挥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以实现社会各资源要素的汇集与整合,进而产生高校与社会良好互动、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队伍、设备服务社会大众体质监测可以很好的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搭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国民体质监测之间的桥梁,探索高校体质健康测试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既可以拓宽国民体质监测的渠道,实现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常态化和及时性、针对性、服务性,还可以体现高校体质健康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5.2. 满足社会需求并促使大众体质监测常态化与市场化

研究表明,国民体质监测的宣传教育作用还未真正发挥,大众常态化、固定化的体质健康测试习惯并未养成,大众认知度还比较低,大众花钱测试、获取科学健身指导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年轻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比较高,他们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意愿和主动性较高。及时准确地将个体测试数据和综合评价结果反馈、解读给受试者,有利于激发其参加体质测试的积极性和兴趣,也能有效促进其关注自身健康,提高身体锻炼的意识。

整体而言,社会大众对体质监测还是抱有较高兴趣和参与度,只是大家目前尚未形成参与国民体质监测的意识和习惯,加之测试工作5年一次跨度很长,大部分受测群众都没有连续测试的经历,没有对自己体质健康数据的动态连续的把握和了解,也不清楚各指标之间的变化情况,因此除了国家每5年一次的基本测试以外,开展体质监测的常态化,经常化可以让大众对体质健康状况有一个持续、连续的认知,根据测试数据开展一部分监测数据报告解读、运动处方制定、健康促进计划等有偿服务可以延伸体质监测的服务链,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受测群众得到及时的健康促进服务,会大大增强测试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6. 国民体质监测与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协同创新实践探索

把体质监测与健康指导服务市场化、常态化、引领部分专业人员长期开展此项业务。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测试人员与设备。起到服务并支撑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目的。各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省体质监测中心和监测点对外开放,为单位、个人提供体质测评、健康咨询、健身服务等业务。实践证明,开展普通人群的年度体质健康测试服务是完全可行的,尤其在企事业单位开展体质监测和健康指导活动收到了单位和个人的一致认可。

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近年来以学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为依托,开展面向校外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质健康测试与健康教育,并依据测试数据开展简单易行的健康干预,受到了本校教职工、中国燃起涡轮研究院、简阳戒毒所干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四研究所等单位的欢迎。有的单位还把职工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年度例行工作进行推广。上述探索与实践既发挥了高校体质测专业人员、试仪器设备的社会服务功能,也满足了企事业单位职工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常态化的测试,传递了健康知识和理念,初步构建了大众健康测试–测试报告解读–健康干预与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处方)的链式全程服务,进而起到服务并支撑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目的。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1) 国民体质监测的重点与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测试数据、分析数据、上报数据,而应当包含基于测试数据的健康干预与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协同创新机制符合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旨,能调动多方资源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把体质监测、健康分析、健康干预与科学健身指导有机融合。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使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更有意义,能发挥高校体质健康测试资源的辐射、服务、协同创新价值。

2) 国民体质监测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打破了部门、管理、组织的壁垒,实现了深度融合,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干预与科学健身指导需求。此外,国民体质监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既可以实现国民体质监测的常态化、经常性、科学性,又可实现高校体质健康测试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

7.2. 建议

1) 国家层面上,学生体质测试内容及评价方法与其它人群体质测试之间的连续性、系统性有待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应建立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协调机制,逐步实现相关专家学者、测试人员、仪器设备的共享和互通。发挥国民体质监测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资源的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作用,共同为全民健身服务。

2) 构建国民体质监测、健康干预与健身指导(运动处方)的链式全方位服务体系。体质监测必须与运动健康知识普及,健身指导与运动处方、健康干预有机结合,重点发展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的应用与指导工作。

基金项目

四川体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课题(立项号:sd0601)。

文章引用

张志斌,刘 瑛. 国民体质监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协同创新研究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on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ng and University Student Physique Health Test[J]. 体育科学进展, 2019, 07(04): 156-161. https://doi.org/10.12677/APS.2019.74022

参考文献

  1. 1. 安平, 徐峻华. 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系统方案设计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07, 43(2): 7-10.

  2. 2. 于红妍. 中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 37(10): 113-118.

  3. 3. 甄志平, 邢文华. 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演进历程及发展构想[J]. 中国体育科技, 2005, 41(6): 91-93.

  4. 4. 王辉. 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2(9): 88-92.

  5. 5. 蔡睿. 国民体质监测研究内容的结构体系[J]. 体育科学, 2004, 24(3): 37-39.

  6. 6. 陆大江. 构建小康社会中体质测试手段和健身指导方法转型模式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13, 34(6): 84-89.

  7. 7. 许浩, 缪爱琴. 对国民体质监测网络运行机制的探讨——以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系统为研究案例[J]. 体育与科学, 2012, 33(5): 77-8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