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06 No.03(2018), Article ID:25576,12 pages
10.12677/CES.2018.63033

The Devi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Quality under the View of Core Literacy

Shiwei He, Xianfeng Li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Leshan Sichuan

Received: Jun. 4th, 2018; accepted: Jun. 19th, 2018; published: Jun. 26th, 2018

ABSTRACT

Core literacy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and key abilit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world’s curriculum reform. However,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core literacy as the basi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deep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it has deviated from this trend,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quality. One is the lack of language use; two is the lack of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three is the lack of aesthetic ability; four is the lack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rom four aspects: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understan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Keywords:Key Competencies, Chinese, Evaluation of Academic Quality, Deviation, Correct

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 偏差问题及其矫正

何仕伟,李先锋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收稿日期:2018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26日

摘 要

核心素养是21世纪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学科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但是,在我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中却偏离了这种潮流,具体表现在语文学业质量评价问题上。一是语言运用方面比较欠缺;二是高阶思维技能方面比较欠缺;三是审美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四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方面比较欠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梳理法,访谈法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来分析原因,以期矫正在语文核心素养下学业质量评价存在的偏差,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意见。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语文,学业质量评价,偏差,矫正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被全球众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所关注,为培养社会所需的未来公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要实现对未来公民21世纪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将这些素养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就成为落实这些素养的重要途径” [1]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是今后一段时期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之一 [2]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被引入到世界各国学科课程改革中,成为评价各学科学业质量的标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它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总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表现。但是,在我国语文学业质量评价中却偏离了核心素养这条道路,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语言运用方面比较欠缺;二是高阶思维技能方面比较欠缺;三是审美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四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方面比较欠缺。针对以上四方面的问题,本文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野下,从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的内涵来分析原因,结合文献法、访谈法以及调查问卷法去纠正偏差,以焕发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教育的活力,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2.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学业质量评价的偏差问题

2.1. 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

要论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无可避免地绕不开对核心素养内涵的深究。下面选取了几个学者的观点,以此来诠释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最必要、最关键的基础性素养,是超越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 [3] 。“这种共同的关键素养是最低的共同要求,是个体不可或缺的关键、必要、重要的素养,即核心素养” [4] 。从这几种定义来说,核心素养可以简单概括为人的一生中最关键、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和品格。

上面已然知晓,核心素养是一种最关键、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和品格。而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科核心素养,它的内涵又是什么呢?下面选取几个其他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英语核心素养要在维度上与核心素养保持一致,把课程设置由关注知识向关注知识、能力、精神、态度转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 。“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6] 。根据“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深入到语文学科。从大到小,一步一步细化,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管是英语学科还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都脱离不了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的基本含义,那么语文学科同样如此 。在17版教育部发布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被诠释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 [7] 。

由此清晰可见,语文核心素养是人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关键、最重要、最基础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本文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2.1.1. 语文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应用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将经验转化为个体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层次,一是语言的建构,二是语言的运用。只有语言建构到语言运用所需要合适的程度,学生才能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

2.1.2. 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学到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层次,一是形象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三是创造性批判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形象思维是最基础的思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直观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分析语言现象并有条理表达自己观点的思维能力。只有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逐渐提升,才有可能形成创造性的批判思维。这三种思维能力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的发展演变过程。

2.1.3.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经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提升审美品位,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层次,一是对祖国文字以及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二是对文学作品鉴赏时的审美品味,三是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心中的审美体验,审美品味的能力。这三种能力也有自身一套逻辑关系,首先是拥有审美体验,接着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品味,最后是结合以往审美经验,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审美品味。

2.1.4.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注意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层次,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理解多样文化,能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三是关注当前文化,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

2.2. 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偏差问题

学业质量评价,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评价中被愈加重视。在此背景下,无数专家学者夜以继日研究发现,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学业质量评价又具有怎样的内涵,会让众多学者觉得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评价有着密切关联,起到重要作用呢?有学者这样定义,“学业质量评价是对学生在学校课程上所取得学业成就的测量和评价,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8] 。由此可知,学业质量评价针对的是学生在该课程上取得学业成就的测量,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业和发展。由于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核心素养必将引入其中。因此对于语文学科,语文核心素养理应引入学业质量的范畴,成为学业质量评价重要的参考依据。不过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学业质量评价出现了一些偏差问题。

基于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偏差问题,本文对几个中学的共计20名语文老师和130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问卷,并访谈了个别。旨在找出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学业质量评价偏差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一些有效的矫正建议。本次调查共发放了150份问卷,其中20%为纸质问卷,电子问卷有80%,回收了有效问卷130份。最终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调查分析,并按照问卷调查的实际结果来统计。其中发现在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存在偏差问题。一是不太关注语言的实际运用;二是不太关注高阶技能;三是不太关注审美能力;四是不太关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下面是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具体有关调查对象所处学段、所在学校的级别,如图1所示。

图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从所处学校的级别来看,省重点,市重点以及一般的普通学校

Figure 1. The study section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图1. 被调查学生所处学段

Figure 2. The school level of the students surveyed

图2. 被调查学生的学校级别

都有;所在年级不仅有初中也有高中。这保证了调查采样的多样性,也为后面针对学生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问题的调查提供了可能。

2.2.1. 语言运用方面比较欠缺

根据前面的概括分析,语言建构与应用主要包括语言建构和语言的运用。通过调查分析表1显示:

1) 优势

被调查学生在语言建构的能力较强。问卷显示:“在写作时文笔较好,词汇丰富的占67%”,足以说明被调查学生在课内外的语言词汇的积累充足,在语言建构方面的能力较强。

2) 劣势

被调查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方面的能力较弱。问卷显示:“上课回答问题时能有效提取大量词汇表达的占33%”,说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将自己大脑中所建构的语言词汇有效提取出来,用于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沟通。问卷显示:“在课外能与人得体交流与沟通的占45%”,也说明学生在课下与人得体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弱,只有接近一般的学生能有效沟通。

3) 问题:语言运用方面比较欠缺

通过上面的问卷分析可知,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较强,而语言的运用方面却相对较差。两相对比可知,学业质量评价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最大的问题是评价是语言运用方面比较欠缺。

2.2.2. 高阶思维技能方面比较欠缺

根据前面的概括分析可知,思维发展与提升包括:形象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创造性批判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通过调查分析表2

1) 优势

被调查学生在形象思维的能力上非常突出。问卷显示:“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学形象能做直观描述的占78%”,“在文学鉴赏时擅于想象和联想的占82%”,足以说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差,直观体验丰富。

2) 劣势

被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稍显薄弱。问卷显示:“在回答问题时逻辑清楚,有理有据的占42%”,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做到有逻辑条理,足以说明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创造性批判思维的能力较弱。问卷显示:“在文本探究中,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自己不同

Table 1. Data on the language application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表1. 被调查学生语言运用方面的数据

Table 2. Data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表2. 被调查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数据

观点的占30%”,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足以说明被调查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思维的能力较弱,不能进行创造性地批判表达。

3) 问题:高阶思维技能方面比较欠缺

通过上面的问卷分析可知,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突出,而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批判思维能力较弱。因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批判能力同属高级技能,因此也可以说高阶技能的能力较弱。两相对比可知,学业质量评价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最大的问题是高阶思维技能方面比较欠缺。

2.2.3. 审美能力方面比较欠缺

根据前面的概括分析可知,审美鉴赏与创造包括:对祖国文字以及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对文学作品鉴赏时的审美品味、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心中的审美体验。通过调查分析表3显示:

1) 优势

被调查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强烈。问卷显示:“热爱书法且喜欢课外课内练字的占60%”,足以说明学生对于祖国文字的美感大都十分认同。

2) 劣势

被调查学生在审美品味上的能力稍显欠缺。问卷显示:“能欣赏和评价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及文学形象的占30%”,足以说明学生在审美品味能力十分欠缺。

被调查学生在审美创造与审美表达的能力上存在不足。问卷显示:“鉴赏文学作品时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美感体验的占20%”,足以说明学生在美的表达与创造上能力十分薄弱,没有审美创新能力。

3) 问题:审美能力方面比较欠缺

通过上面的问卷分析可知,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学生的审美体验的能力较强,大都能对美的事物拥有美感体验。而审美品味和审美表达与创造的能力较弱。两相对比可知,学业质量评价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审美能力方面比较欠缺。

2.2.4.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方面比较欠缺

根据前面的概括分析可知,文化传承与理解包括: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当前文化。痛过调查分析表4显示:

1) 优势

被调查学生在理解多样文化的心态上较好。问卷显示:“对于文本中出现的外来文化包容的占62%”,足以说明学生对于外来文化有很强的包容度,理解多样文化的能力较强。

Table 3. Data on the aesthetic aspects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表3. 被调查学生审美方面的数据

Table 4. Data on the inheritance of students’ traditional culture

表4. 被调查学生传统文化继承方面的数据

被调查学生关注当前文化的能力较强。问卷显示:“学习时关注当前文化动态的占75%”,超过一半的人都非常关注当前文化的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足以说明学生在关注、参与当前文化做得十分出色。

2) 劣势

被调查学生在传承中华文化上十分不足。问卷显示:“学习课文时,对有关传统优秀文化深度认同并产生高度文化自信的占30%”,足以说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在传承中华文化上显示出很大不足。

3) 问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方面比较欠缺

通过上面的问卷分析可知,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学生理解多样文化和关注当前文化的能力较强,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较弱。两相对比可知,学业质量评价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方面比较欠缺。

3. 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学业质量评价偏差问题的原因

经过上面的调查分析可知,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学业质量评价中出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不太关注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太关注高阶技能、不太关注审美能力、不太关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经过文献研究以及与老师学生的访谈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和管理当局唯分数论,只关注知识技能成绩;二是教师批判性思维教学技能底子差,不能有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三是教师审美知识和技能储备差,不能胜任教学;四是教师传统文化根底差;五是图书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以下将对这五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

3.1. 学校和管理当局唯分数论,只关注知识技能成绩

“简单地说,就是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这种教育把考试分数看作是评价、学生、教师、学校和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质量的唯一或最高标准” [9] 。由此可知,教育唯分论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亦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起到阻碍作用,“应试教育使学习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它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9] 。在学校和管理当局重视唯分数论的情况之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不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的依据,那么就会对高考指挥棒形成强烈冲击,从而动摇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另一方面,如果换成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推行素质教育,那么也会增加学业质量评价的成本,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因此,两相比较,学校和管理当局选择了以考试分数作为学业质量评价的指标,只关注知识技能成绩。

根据访谈数据表5显示,唯分数论在语文学业质量评价中仍占据主要地位,因此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一是在语文考试中,以考试分数进行学业质量评价。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则该学生学业质量好;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则该学生学业质量较差。另外,也常以平均分对班级整体的学业质量做出评价,以此来区分重点班和普通班。部分教师反应,虽然教育局对于重点班与普通班的管理提出明令禁止,但这

Table 5. Data on the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of academic quality

表5. 被调查老师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数据

不影响学校和教师私底下对班级进行分类。学习成绩好的班级,则成为重点培养的对象,也会使用许多措施去刺激学生学习。而另一边则相反。长期以往,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学业质量评价也失去了其必要性。二是在语文平时学习中,语言运用、高阶思维、审美能力、传统文化继承等等的能力未能得到课堂重视。比如,在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会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其他技能性问题,大多一句带过。这导致了学生在长期学习中,思维能力并未得到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弱,缺乏审美能力,不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切目标都指向单一的分数,没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下学业质量评价名存实亡。

3.2. 教师批判性思维教学技能底子差,不能有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衡量人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理应将其纳入到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中,成为其重要的一员。不过在实际的学业质量评价中,学生的这一重要能力并未得到体现。根据访谈数据表6显示,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教师批判性思维教学技能底子差,不能有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

由此分析可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都尊重权威观点,只有很少的老师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老师的固定思维引领下,缺乏对事物的批判思维的能力,思维得不到训练,高阶技能得不到发展。因此,学生的学业质量脱离了语文核心素养,更何谈在语文核心素养下进行学业质量评价,只能是一句空口白话,无稽之谈。

3.3. 教师审美知识和技能储备差,不能胜任教学

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不容忽视的,理应受到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审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在实际情况中,教师的审美能力参差不齐,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影响小之又小。根据访谈数据表7显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审美知识和技能储备差,不能胜任教学。

由此分析可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多数人觉得自身审美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也仅有一少部分人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如此一来,教师的审美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不够,也很少进行审美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谈何发展。由于审美能力在学业质量中得不到体现,学业质量评价也因此无法进行,从而也就不太关注审美能力。

3.4. 教师传统文化根底差

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语文核心素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其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三个

Table 6. Data on the thinking skills of an investigation teacher

表6. 被调查老师思维技能方面的数据

Table 7. Data on the aesthetic skill reserve of the teacher

表7. 被调查老师审美技能储备方面的数据

方面的维度。尽管其地位显赫,但在学业质量评价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问题。本文为了究其缘由,进行了访谈,表8是访谈数据的显示。

表8分析可知,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传统文化根底差,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很难将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诠释给学生听,以起到传承的目的。

3.5. 图书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乡镇经济发展落后,财政吃紧,一些学校的图书硬件设施建设不足,老师和学生难以汲取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久而久之,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生学业质量中就显得极其薄弱,也因此在学业质量评价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比较欠缺。

4. 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学业质量评价偏差问题的矫正

4.1. 进行人才选拔和学业质量评价机制的重建,引入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唯分论对学业质量评价的影响,是应试教育催生的结果。因此,需对制度进行重建,主要是人才选拔和学业质量评价机制的两个方面的重建。这两种制度的重建,也有自己一套固定的内在逻辑。首当其冲,便是人才选拔制度的重建。因为学业质量评价机制的重建,是建立在人才选拔制度的基础之上,并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其次,才是学业质量评级机制的重建。只有建立一套蕴含核心素养的人才选拔制度,才有可能生成相应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比如说,在一些个别市县的中考选拔采用等级制,将学生的成绩划为ABC三等,并以此作为录取的重要的依据。

“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也是‘考试指挥棒’作用的自然体现,同时是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要手段” [10] ,因此急需对人才选拔和学生质量评价机制的重建。上面已经举例说明,现在有很多地方对人才的选拔和评价采用等级制。这是核心素养视野下,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重建的开始,还需继续前行。等级制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但是划分的主要依据仍是分数的高低。那么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这种划分要更多参考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在考试为主要形式的选拔和评价机制中得以体现。具体说来,一是在出考题中,要更多观照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方面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二是在考试后,以语文核心素养四方面的能力去评价学生。唯有如此,确立一个新型的参照,才有可能指挥得动千军万马,才有可能矫正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学业质量评价出现的一些偏差。

4.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相关硬件设施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者,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引导的作用,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老师的自身能力需要提高,才能更好地给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前面分析,已然知晓教师批判性思维教学技能底子差、教师审美知识和技能储备差、教师传统文化根底差是造成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学业质量评价弱势问题的三种原因。这三种原因,都是关于老师本身能力的分

Table 8. Data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erve of the teacher

表8. 被调查老师传统文化储备方面的数据

析,因此寻找对策,也要从提高老师能力的角度出发。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就是提高教师的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创造与鉴赏、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方面的能力。只有老师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方面的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教学,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说来,学校可定期组织老师学习,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意识。接着,便要培养老师自身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能力。如若不然,老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传统文化修养的能力得不到提升,那么依然将会对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学生质量评价产生不利影响。

4.3. 完善相关硬件设施,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影响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因素较为多样,主要有学生表现、师资水平、教理念、管理水平、教学设施、学校的环境与文化等方面” [11] ,由此可知,教学设施和学校的环境与文化也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影响。而学生的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完善相关硬件设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加强图书馆的建设,优化管理,有意识地引入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积累传统文化功底的条件。长期以往,教师的传统文化功底得到大幅提升,就更能得心应手地传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这一方面的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图书的阅读,积累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提高传统文化方面的能力,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递下去。唯有如此,学生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才会得到提高,从而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进行学业质量评价不再是天方夜谭。

4.4. 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新型的课堂模式

如果说,对于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的重建属于上层建筑,那么变革课堂教学模式便是在此框架下的具体实施。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为指导思想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再适宜,理应引入新的理念。《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全面发展。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讲,要以一种欣赏学生的姿态,去培养学生语文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创造与鉴赏、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核心素养。上课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而不是将自身的思想强加给他们。另一方面,值得指出的是,一定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予以摒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得不到重视。因此,在对老师的考察中,可以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考察的内容,以此来约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语文核心素养下学生质量评价的不利影响。唯有如此,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在语文核心素养下语文学业质量评才会变得切实可行。

5. 结语

核心素养是全球化浪潮下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逐渐渗透到世界各国的学科课程改革领域,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但是,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偏离了这条康庄大道,在学业质量评价上出现了四方面的弱视问题:一是语言运用方面比较欠缺;二是高阶思维技能方面比较欠缺;三是审美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四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方面比较欠缺。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与教师学生的访谈调查后,也发现了四方面的原因:学校和管理当局唯分数论;教师批判性思维教学技能底子差;教师审美知识和技能储备;教师传统文化根底差;图书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本文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对出现的偏差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仔细分析,在人才选拔和学业质量评价机制、师资队伍、硬件设施、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矫正这些偏差问题。由于研究条件受限以及本人能力不足,本文研究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是,笔者仍相信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学业质量评价出现的偏差问题终将解决。在不远的未来,国民的整体语文核心素养会得到大幅提升,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基金项目

四川省首批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乐山师范学院——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模式下培养西部农村卓越小学教师。

文章引用

何仕伟,李先锋. 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偏差问题及其矫正
The Devi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Quality under the View of Core Literacy[J].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06(03): 203-21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18.63033

参考文献

  1. 1. 刘晟, 魏锐, 周平艳, 等. 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3): 38-45, 116.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1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3. 3. 杨志成. 核心素养的本质追问与实践探析[J]. 教育研究, 2017(7): 14-20.

  4. 4. 邵朝友, 周文叶, 崔允漷.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 国际经验与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15(8): 14-22.

  5. 5. 李露华, 张海燕.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运用[J]. 亚太教育, 2016(30): 278-279.

  6. 6. 吴伟. 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2(11): 3-8.

  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4.

  8. 8. 潘小明. 学业质量评价: 内涵、现实与建议[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2(12): 69-74.

  9. 9. 王世忠, 王一涛. 应试教育的经济解释[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5(3): 24-27.

  10. 10. 王建平. 从分数制到等级制: 中考评价制度改革的审思[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 13(5): 24-27.

  11. 11. 苏启敏. 从“学业至上”到“社会满意”——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J]. 现代教育论丛, 2008(9): 7-10.

附录一:有关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调查

尊敬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中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调查问卷。本卷调查的结果将作为本人学士毕业论文的重要依据,故此调查纯属研究所需,请您根据实际情况真实客观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合作!本问卷全是单选题,请在最符合你情况的选项上打勾。

基本情况:

1) 请问你所读的学段:初三 高一 高三

2) 请问你所读学校的级别:省重点 □普通学校、市重点 □ 国重点 □

3) 请问你在写作时能大量运用词汇? 能 □ 不能 □

4) 请问你在上课回答问题时,能有效提取大量词汇进行表达吗?能 □不能 □

5) 请问你在课外能与人得体交流与沟通吗

6) 请问你能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文学形象做直观描述吗?能 □ 不能 □

7) 请问你在文学鉴赏时擅于想象和联想吗?擅长 □不擅长 □

8) 请问你在回答问题时是逻辑清楚,有理有据吗?是 □ 否 □

9) 请问你在文本探究中,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自己不同观点吗?

能 □ 否□

10) 请问你热爱书法且喜欢课内外练字的吗?喜欢 □ 不喜欢 □

11) 请问你能欣赏和评价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及文学形象的吗能 □不能 □

12) 请问你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美感体验吗能 □ 不能 □

13) 请问你在学习课文时,对有关传统优秀文化能产生深度认同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吗?

能 □不能 □

14) 请问你对于文本中出现的外来文化包容吗?包容 □ 不包容 □

15) 请问你学习课文时,关注当前文化动态吗 关注 □ 不关注 □

附录二:访谈问题

一、对学生访谈问题:

1) 你觉得是否应该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坏?

2) 谈谈你对学习语文学科的感受?

3) 你觉得学习语文的必要性?

二、对语文老师访谈问题:

1) 在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中,你会以哪种指标为主要依据?

2) 在平时教学中,你重视哪种技能的发展?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你是尊重权威的观点还是带有批判的眼光去审视问题?

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你是否经常带领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评价?

5) 你觉得自身的审美知识和技能储备充足吗?

6) 你觉得自身传统文化的根底差吗?

7) 你觉得自身文言文教学能力弱吗?

8) 你是否觉得学校的图书硬件设施完善?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