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Vol. 08  No. 03 ( 2023 ), Article ID: 72253 , 14 pages
10.12677/Design.2023.83180

基于服饰规制的清代京绣针法技艺研究

何璐1,宁俊1,2,3

1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2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北京

3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宁俊名师志愿者工作室,贵州 惠水

收稿日期:2023年7月3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2日

摘要

京绣主要核心为宫廷绣,在清代服饰规制下针法技艺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封建等级的外在标志。本文以清代服饰规制为切入点,对不同等级的清代京绣服饰进行文献资料收集及图片的采集,通过剖析针迹结构对京绣常用针法进行分类,形成京绣针法体系。探究不同等级的京绣服饰中针法技艺的运用特色,使得其在方法使用研究上更加具体细致,对今后京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现代设计的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关键词

京绣,针法技艺,清代,服饰规制,宫廷绣

Research on Qing Dynasty Beijing Embroidery Needle Technique Based on Clothing Regulation

Lu He1, Jun Ning1,2,3

1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2Research Center of Capital Garment Culture and Industry, Beijing

3Guizhou Forerunner College Ning Jun Teacher Volunteer Studio, Huishui Guizhou

Received: Jul. 3rd, 2023; accepted: Sep. 4th, 2023; published: Sep. 12th, 2023

ABSTRACT

The main core of Beijing embroidery is court embroidery.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Qing Dynasty clothing, the needle technique has formed a unique style and become an external symbol of feudal hierarchy. This paper takes clothing regulation of Qing Dynas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llects literatures and images of Beijing embroidery clothing of different levels. Througho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mmonly used Beijing embroidery stitch method by needle structure, this paper forms a stitch system of Beijing embroide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itch methods in different levels of Beijing embroidery clothing, making its research on method usage more specific and detailed. It provid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Beijing embroidery techniques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design in the future.

Keywords:Beijing Embroidery, Acupuncture Technique, Qing Dynasty, Clothing Regulation, Palace Embroider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京绣作为御用绣种为清代宫廷的繁缚华丽锦上添花,有着严苛的生产制度,以纹样图案、材料贵重和工艺水平成为身份地位外显特征,形成了独特针法技艺风格。国内以往对京绣多为历史发展脉络 [1] 、题材纹样 [2] 、色彩设色 [3] 的研究,鲜有将京绣针法置于时代背景下的研究,因此本文将探究清代宫廷服饰规制文化的特点,结合清代京绣绣品实物,分析京绣中针法的单元线迹、丝理转折、针迹排列、针在绣地上的作用,将京绣常用针法系统分类,并解析不同针法运针规律与表达效果,归纳总结京绣针法使用特点,有助于京绣针法技艺的传承,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2. 京绣的历史渊源

《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中解释京绣为清代皇都北京地区的刺绣,为宫廷制作各种御用绣品时发展而成。清代是高度集权的大一统时期,严格规范的制度划分了服饰的等级,形成了一套尊卑有序的服饰体系,京绣的生产形式需要层层审核,环环责任到人,使得京绣技艺得到提升。由此可见繁琐严格的宫廷服饰文化塑造了京绣奢华的艺术表现风格,使其变成了成熟的皇家刺绣体系。

2.1. 缘起时期——奠定京绣针法技艺风格

在清代早期,康熙年间建立了造办处,之后雍正提出“内廷恭造式样”的理念 [4] ,服务对象的需求形成了清代京绣针法风格。当时造办处集中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和技术人员,使得京绣针法吸取众家之所长,以内廷恭造之式为标准,其服饰的材料、工艺、款式、色彩、风格,按照皇家要求形式,奠定京绣的标准审美为精细、古雅和秀美,是清朝统治理念和皇帝政治理想的一种延伸和象征。

2.2. 兴盛时期——融合少数民族审美特点

清代京绣发展时期在清代中期,乾隆年间服饰制度遵循“祖宗成宪具在,所宜永守勿愆也”的原则 [5] ,使得京绣是满汉融合的范式,带有少数民族的审美。《皇朝礼器图式》中规定了官营织造的丝绸织物颜色、形制和章纹及其所对应的使用人群、官职品级,用图例展示了不同等级的服饰中京绣程式化的“规矩”。乾隆年间苏州织造局生产量迅速降低,道光年间,江宁织造局和苏州织造局的产量呈缩减和停顿的状态,扩大了皇室对京绣服饰的需求。

2.3. 成熟时期——吸收南北绣种技艺精华

清代京绣成熟时期在清朝晚期,由于造办处人手不足,会请著名的刺绣艺人进京教学监制,使得京绣融合其他绣种的技艺精华。由于清代丝织工艺基本放弃了印染,把重点集中在了织绣上,丝绸服饰的贵族化,加之京绣为了突显尊贵的身份与地位,用料奢华、不惜工力,极具装饰效果。光绪年间,江宁织造局被裁撤,官营织造业呈现衰败之势,京绣用工市场化形成以官办机构为主、私营作坊为辅的格局 [6] ,出口国外振兴通商贸易,增加了京绣的经济价值。

3. 清代服饰京绣表现形式

3.1. 清代服饰规制

清代衣饰因社会治理的需要而被赋予了礼制功能 [7] ,《大清会典图例》就有明确的记载:给帝位级,爵位级、官位级设定了对应等级的服饰色彩、纹样、形制。服饰的面料为针法的载体,色彩和纹样由针法表现,所以京绣的针法服务于服饰规制。本文按照《大清会典图例》进行整理分类,如表1所示。

Table 1. Regulatory performance in Qing court dress

表1. 清代宫廷服饰中规制表现

3.2. 服饰中京绣的表现形式

3.2.1. 帝位级服饰中京绣的形式表现

帝位级包括皇帝、皇后及后妃。龙纹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而京绣中的盘金绣是绣制龙纹的必备针法如图1所示,绣制龙纹时分为“铺瓣”和“叠瓣”两种,“铺瓣”就是首先采用平绣的方法把填充整个龙纹,再刻画细节分割龙鳞,“叠瓣”类似叠鳞针一片一片的绣制龙的鳞片、面部、龙鳍等,为了使得龙纹更加灵动威严会使用缉针绣、打籽绣、滚针、戗针等数十种针法,在颜色上龙纹金碧灿烂,在形态上有微浮雕立体感,展现了皇权的庄重威严。

在清朝的服饰规制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皇后妃子及其皇亲女眷的便服纹样在绣制时,需对应当季的花卉 [8] ,所以京绣很多组合针法用拟形的方式取名,如雕眼平绣绣制葡萄纹、编叶绣绣制树叶、结子花绣绣制月季花或者菊花等等。

Figure 1. The Qing Dynasty stone cyan satin embroidered eight groups of joy to meet the jacket

图1. 清代石青色缎缀绣八团喜相逢夹褂

Figure 2. Qing Dynasty peacock feather wearing beaded embroidered Yunlongji robe

图2. 清代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3.2.2. 爵位级服饰中京绣的形式表现

爵位级包括了皇子、皇亲国戚及封爵者。其服饰表示身份地位的图案占用面积大,其他服饰在纹样、款式、颜色、质料上与帝位级有着明显区别,金线用量少,盘金绣不会大面积使用,只会绣制轮廓,传于后世会发现织金缘部位全部变色,与金线不足有关。不过在工艺上也十分精美,会大面积使用珠绣。如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9] ,宫廷中选材严格,使用的米珠随设计而定,龙纹大面积使用珠绣绣制、揖线绣表现龙鳍、平套针过渡海水江崖纹、滚针勾勒线条,网绣编织图案、打籽凸出浮雕感、斜针写实,进行绣制时工序耗时繁杂成为了吉服袍中的珍品,如图2所示。

3.2.3. 官位级服饰中京绣的形式表现

清朝“立国之本”为服饰,补服即官服,补服制度是清朝官员身份等级的制度服饰和礼仪服饰。文武官员补服形状为方补,以石青色绸、缎、纱、缂丝等为匹料,文官绣文禽,武官绣猛兽,补子内间饰五色云蝠。补纹工艺多样有织、绣、缂丝等。根据《苏州织造局志》记载了以金线给补服命名,可以反映金线是补服的常见绣线 [10] ,使用盘金绣绣制整个补子。此外纳纱绣也常常出现在补服中,如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就是以元青素纱为地,用纳纱绣绣制海水、云和卷草纹,再用套针绣过渡鹭鸶的颜色,如图3所示。

Figure 3. Qing Dynasty Yuanqing silk embellishment with two sides of embroidery

图3. 清代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

从清代宫廷服饰纹饰细节、刺绣位置、针法解析可见京绣在清代服饰规制中呈现出宫廷的礼仪文化与生活趣味,其服饰奢华用料、复杂工艺,程式化造型。在帝位级和爵位级服饰中绣制代表身份的主纹样时,针法大多组合使用,甚至会使用到十几种针法,耗时费工,间饰会使用平绣大面积绣制,有着不同吉祥寓意的纹样,而在补服中服装与补子分开制作,刺绣作为局部装饰,对比于帝位级和爵位级服饰针法简单。这种固定的构图程式与纹样风格,形成了京绣通用法则与规矩。

4. 清代京绣针法分类与特征

4.1. 京绣针法分类

本文将融合针迹结构中基本要素的特点和图案造型的表达效果,将清代服饰规制中常用到的京绣针法进行分类,分为:常规绣、经纬绣、拟形绣、加物绣,如图4所示。常规绣包括单元线迹结构形态和针迹排列作为特点,分为排列成面的排针,面面相接的间针,排列成线的接针,点状成面的打点针 [11] 。经纬绣依照绣地的经纬规律作为针迹的依据,分为在经纬线处平绣的纳纱绣和在经纬处绣斜十字的北京挑花。拟形绣按照图案形状表达效果描述针迹,分为图案形态和图样骨架,图案形态大多是表现动物与植物轮廓或部分细节的针法比如刻鳞针、结子花绣、羽毛绣、雕眼平绣,一般相互组合;图样骨架按照固定图样形成几何针迹,这些图样一般作为着吉祥的寓意的装饰底纹,统称为网绣,比如“万”字锦绣、龟纹锦绣、三角纹锦绣、龟字纹锦绣、菱形纹锦绣。加物绣是使用其他材料运用不同手法展现厚重效果,比如常用绣制龙身的盘金绣、绣制花卉的打籽绣、京堆绫绣,绣制龙的眼睛、人物的额头的垫绣、珠绣。

Figure 4. Classification of Beijing embroidery needle method

图4. 京绣针法分类

1) 常规绣技法

排针就是按照横向针迹平铺成面。平绣是京绣的基础针法,线条均匀运用直短针,起针与落针都要在纹样轮廓的外缘,排列规整,疏密得当,平整齐密。平绣的丝理可以分为直、横、斜三种,如图5所示。排列绣成直排针、横排针和斜排针,可以根据图案旋转,运针自由。

间针是指面面相接的针法,主要的表达效果是体现色彩的过渡,会用到深浅不同的绣线,营造晕色推移的效果。套针绣在《雪宧绣谱》中解释“套者,先批后批、鳞次相覆、犬牙相错” [12] ,如图6所示,针针相嵌,皮皮相叠,镶色和顺,晕染细腻,具有写实感。戗针绣运用短直针按照纹样轮廓来刺绣,分皮衔接,边缘齐整,轮廓准确,常常在京绣中用在绣制花瓣,动物的羽毛等,如图7所示。掺针绣与戗针绣最大的不同就是掺针绣没有水路,而是准备好几种同一色系不同色阶的绣线,运用长短针平整晕色。

Figure 5. Three silk textures and stitches in flat embroidery

图5. 平绣中的三种丝理及针法图

Figure 6. Needle embroidery method

图6. 套针绣针法图

Figure 7. Needle embroidery method

图7. 戗针绣针法图

接针是指排列成线,前后衔接的针法。锁绣与拉锁子,锁绣如名所示,就像锁链一样相套,是中国最古老的针法,而拉锁子与拉锁绣不同的是同时用两根线绣制,在形态上有一条线钉牢绕圈,又名绕针,也会使用金银线刺绣,常常用来刻画纹样边缘,坚固耐磨,图8所示。

缉针绣又称切针,在《雪宧绣谱》中形容它的针迹和鱼子一样细,为京绣的传统针法,针迹细如发丝 [13] ,可以用来绣制细节的条形纹样。柳梗绣,又称㧙针,可以用来绣细长的线条,丝理转折灵活,绣制直线与曲线都可以,《雪宧绣谱》描述㧙针的用途很多,植物的茎秆、昆虫的触角、衣服的褶皱等,图9所示。

Figure 8. Lock embroidery and chain pulling needle method

图8. 锁绣和拉锁子针法图

Figure 9. Stitch method diagram of needle embroidery and willow stem embroidery

图9. 缉针绣和柳梗绣针法图

打点绣就是点成线或者点成面的绣法。京绣中有特色的打籽绣,又称打点绣,是由古老的锁绣发展而来的,是将绣线绕成颗粒小圈,籽粒细小,立体整齐 [14] 。在京绣中每个“籽”只能和针头差不多大,这种精工细作,耗费劳力的针法常常在御用绣品上看到。打籽绣的细腻写实,立体肌理也是皇宫女眷喜爱的效果,如图10所示。

2) 经纬绣技法

Figure 10. Seed embroidery method

图10. 打籽绣针法图

纳纱绣盛行于清朝嘉庆年间,在京绣的针法属于很有特色的。使用的绣地为平纹织物的网丝纱的罗,这种纱有固定的方格,选用的绣线与绣针会专门根据底纱的粗细来选择,使用的针分为长针与短针,不同针工效果也不一样 [15] 。所用绣线颜色也极为丰富,大约有二百多种。绣制时不能描稿,将纹样绣满整个绣品,展现效果十分细腻,与缂丝极为相似,与打籽绣一样非常耗时费工,有着一寸纳纱,一寸金的说法,如图11所示。

Figure 11. Na-yarn embroidery stitch diagra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eijing embroidery

图11. 纳纱绣针法图与其在京绣中的应用③④

北京挑花与纳纱绣一样都属于数纱绣的范畴,利用经纬线的交叉点组合成斜十字,运用十字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北京挑花需严格数竖纱与横纱来刺绣,这也反应了京绣十分讲究规矩,正是因为这份做活的规矩,才使得北京挑花的绣品十分具有特色,绣品整体风格统一,图案具有概括性,装饰性强,如图12所示。

Figure 12. Beijing flower picking needl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eijing embroidery

图12. 北京挑花针法图与其在京绣中的应用③⑤

3) 拟形绣技法

刻鳞针在《雪宧绣谱》中形容是专门绣有羽麟动物的针法,一共有四种针法,扎鳞针一般使用在初级绣品中,首先按照动物的纹理平绣,再根据鳞片的轮廓扎短针或者缉针刻画。在中等绣品中一般使用戗麟针,用戗针的颜色渐变法,每片鳞片渐变分明,颜色之间水路清晰,又浅到深。精品绣法有两种,一种是叠鳞针:叠鳞针不留水路采用套针的颜色渐变法则,色彩自然衔接,边浅里深,第二种是施鳞绣:这种绣法在刺绣时考虑到光影问题,主要是突出鳞片阴暗面,会准备同一颜色的不同色阶,光面用浅色系绣线,深色喜用深色系的绣线,如图13所示。

Figure 13. Effect of the engraved scaled needle

图13. 刻鳞针效果图

“万”字锦绣、回字纹锦绣、三角纹锦绣、龟字纹锦绣、菱形纹锦绣等这一类的绣法都属于网绣,在京绣中常用来作为底纹,也是运用直、横、斜三种针法自由组合成不同纹路肌理,一个形状的重复组合可以形成不一样的图样骨架,并且不同形状有着不一样的吉祥寓意,比如“万”字作为一个佛教符号,常常被用来形容幸福无尽头,常常被用于作为装饰纹样用于京绣绣品中。这种通过针法组合成的几何纹样还有很多,往往可以绣出十多种图案,如图14所示。

Figure 14. Screen embroidery needl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eijing embroidery

图14. 网绣针法图与其在京绣中的应用③⑥

4) 加物绣技法

盘金绣是京绣最有代表的绣法,在唐代这种绣法被称为“蹙金”,深得宫廷女眷喜爱。盘金绣在京绣与地方绣种中最大的不同是:京绣中所使用的金线会将纯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得黄金锤泊捻成纯金线,用黄金色来代表财富、权力与地位,在清代宫廷甚至将京绣得技艺分为了金绣与绒绣,规定做金不做绒,由此可见皇室对于金绣的重视。如图15所示。

京堆绫绣也称“贴绢”也就是以绫代绣,具有浮雕效果。在明清堆绫已经不仅限于寺院里的佛事用品,用在皇上的龙袍、贵族的衣物和日常用品上。京堆绫绣的工艺主要分为堆绫与贴绢两种类型,贴绫就是用绫剪裁和堆积,或者在贴片中塞上填充物使其图案有种立体感;贴绢就是将娟剪成图案平贴,然后缝制。这种工艺不用大面积的绣制,提高了刺绣效率,使得图案饱满灵动,如图16所示。

Figure 15. Disc gold and flat gold needle method

图15. 盘金与平金针法图

垫绣又称高绣,是《雪宧绣谱》中的肉入针,首先会用平绣铺底,然后用长短针纵横交错的进行绣制,这种交叉重叠使得图案更有立体真实效果,如果想让浮雕感更强,如图17所示。

Figure 16. Application of Jingdui Aya embroidery in Beijing embroidery

图16. 京堆绫绣在京绣中的应用

Figure 17. Application of pad embroidery in Beijing embroidery

图17. 垫绣在京绣中的应用

珠绣就是将细节刻画出用珍珠、珊瑚珠、琉璃珠等珠宝画龙点睛,比如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中龙身用米珠装饰,流火纹用珊瑚珠装饰,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将珠子穿成一串,随着纹样的线条钉,这种叫钉珠串;第二种是起针穿珠、粒粒分开穿绣,起到一种点缀的效果,这种叫单针钉珠,如图18所示。珠绣使用华丽贵气的珠宝使得绣品更加富有光泽,突出京绣在绣制过程中,不计成本,追求奢华。

Figure 18. Bead embroidery needl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eijing embroidery

图18. 珠绣针法图与其在京绣中的应用③⑨

4.2. 京绣针法的特征

基于服饰规制对不同的等级纹样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技艺要求,清代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为北京地区整体的刺绣水平奠定了很高的技术,使得京绣针法呈现多元化的特性。京绣针法不仅组成“绒活精致细腻、金活平整齐亮、绣线配色鲜艳”的程式化范式,同时体现了标志显示与象征表达的功能特点,是等级制度在服饰上的语言表达。

4.2.1. 程式化的针法组合

京绣针法程式化表达方式体现在根据纹样需求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每种针法都是固定纹样的表达中的一部分,不同的针法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节奏韵律,塑造层次丰富,富有美感的装饰效果。在刻画纹样时非常精细,比如会用大面积的盘金绣、缉绣刻画龙纹的灵动威严,常用散套、反戗针以花心为中心,花瓣的生长顺序让色彩层层过渡,花蕊常用打籽针。拉锁子、盘金绣、打籽绣、纳纱绣这些费时费力的绣法也常常大面积使用在清代服饰中。

相比于苏绣注重劈丝,细于发,如针毫,常用真丝做线展现绣品的光泽,京绣更注重材料本身,用十几种色系,四五种渐变色,京绣针法技艺特点和纹样经营位置依照典制章法的规矩,所绣制的图案大气端庄,层次繁复。

4.2.2. 共性与特性的针法融合

中国古代的刺绣技术在明代时已经逐渐成熟,京绣就是建立在这个成熟刺绣体系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各地刺绣流派在都城融会贯通,京绣便取众家之长,如:十分具有京绣特色得“百字衣”在针法得运用上大面积用盘金绣,用金线勾勒轮廓这是广绣的特色,用戗针绣进行色彩过渡又是苏绣的特色。

在南北绣种百家争鸣中,京绣吸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技艺,虽然平绣在不同种类的绣品都很常见,但在京绣中有它独特的“规矩”,“见粉摆漏”就是在用石灰粉刷稿,成印记照着绣,遇到漏粉留水路,水路要求统一均匀,齐整有致,毫厘不差,在刺绣牡丹水路小,花瓣轮廓为锯齿状,使得花朵层次多。北京拉锁子也是京绣独特的绣法,需要用两条针线同时进行,将一条线绕成锁链状,用另一条针线钉住每一个链圈,同时把两个链圈拉紧,工艺繁琐费时,更加突出京绣的繁复细腻而不乱。

4.2.3. 因“材”制宜的针法搭配

这里的“材”,是指刺绣是所用的材料,满足服务对象等级需要,所以在制作上不计成本。不同的等级服饰,运用不同的刺绣材料,具有不同的形态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针法个性。同时面料的组织结构决定了针法与绣线粗细的选择。选择罗作为绣地时,绣线也要根据底纱的粗细来选配。通常根据不同等级的身份地位原则名贵材料进行制作,从而凸显服务对象尊贵,比如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在绣龙纹时会用金线,龙袍上的金线几乎将绣地全覆盖,而且金银线在制作复杂,使用考究。使用名贵材料时,如珊瑚、珍珠、松石等镶嵌到服装上,珠绣衍生出不同的针法运针过程,使得材料的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

5. 结语

京绣针法技艺承载着南北绣种的精华,彰显宫廷服饰文化的特质。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将京绣针法置于清代传统服饰中探寻发展过程。其次通过对清代宫廷服饰实物的分析,可以看出服务者等级越高,对图案的刻画就越细腻,多重针法相组合,且大面积使用费时费力的针法。并从三个维度分析京绣常用针法结构和表现效果,对清代宫廷服饰中常用的京绣针法进一步进行图解,总结出清代传统服饰中京绣针法:程式化的针法组合、共性与特性的针法融合、因“材”制宜的针法搭配技艺特征。本文的深度剖析有利于京绣针法的保护与传承,作为理论基础素材为京绣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基金项目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统服饰刺绣纹样艺术谱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1YTA001)。

注释

表1来源: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馆藏(引用)

图1~3来源:故宫博物院馆藏(引用)

图4~10,图11(左),图12(左),图13图14(左),图15图18(左)来源:作者自绘

图11来源:清代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故宫博物馆(引用)

图12(右)来源:洪涛,冯韵明,孙颖编著《京绣》,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第152页(引用)

图14(右)来源:清代砖红缎贴补刺绣肚兜,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自摄)

图16来源:清代酱色江绸钉绫梨花蝶镶领边女夹坎肩,故宫博物馆(引用)

图17来源:清代绢绣花鸟人物纹四合如意云肩,北京艺术博物馆(自摄)

图18(右)来源: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清代,故宫博物馆(引用)

文章引用

何 璐,宁 俊. 基于服饰规制的清代京绣针法技艺研究
Research on Qing Dynasty Beijing Embroidery Needle Technique Based on Clothing Regulation[J]. 设计, 2023, 08(03): 1501-1514.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3180

参考文献

  1. 1. 赵静. 京绣历史及现状研究武汉[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9: 13.

  2. 2. 丁雅琼, 潘海音, 卢湋翰. 京绣纹样在现代服装中传承设计与应用研究[J]. 丝绸, 2022, 59(4): 110-116.

  3. 3. 崔唯, 肖彬, 强凯. 绣彩京华——传统京绣设色审美特征之研究[J]. 美育, 2020(1): 76-87.

  4. 4. 彭圣芳. 恭造之式与外造之气清代器物审美中的权力运作[J]. 新美术, 2019, 40(12): 31-40.

  5. 5. 张剑锋. 试论明清官营丝绸织造及其织物典制[J]. 纺织报告, 2019(5): 53-60+64.

  6. 6. 滕雪梅, 白玉力. 清末民初京畿地区京绣官方培训模式研究[J]. 丝绸, 2021, 58(3): 106-113.

  7. 7. 张雪飞, 杨小明. 人衣关系的历史脉动与文化嬗变——晚清民国女性服饰潮流研究[J]. 广东社会科学, 2021(2): 138-146.

  8. 8. 宗凤英. 清代宫廷服饰[M].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4: 185.

  9. 9. 殷安妮. 孔雀羽串珠彩绣云龙纹吉服袍综述[J]. 艺术设计研究, 2016(1): 27-31.

  10. 10. 王渊. 《苏州织造局志》载清代补服信息考[J]. 丝绸, 2018, 55(5): 91-95.

  11. 11. 蓝先琳, 李友友. 中国传统刺绣[M]. 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7: 4.

  12. 12. 加佳, 张竞琼. 近代女袄中的苏绣针法与配色探析[J]. 丝绸, 2014, 51(3): 48-53+59.

  13. 13. 沈寿, 张謇. 雪宧绣谱[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0: 60.

  14. 14. 冯云玲, 乔南. 河北易县清宫传统刺绣的技艺特征[J]. 丝绸, 2019, 56(12): 79-85.

  15. 15. 谭一. 北京地区传统服饰品上体现的京绣针法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3): 15-16.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