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7191 , 5 pages
10.12677/AE.2023.136581

探析“双减”政策下的中学美育教育

李林容,杨依琳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镇江

收稿日期:2023年5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6日

摘要

在“双减”这一政策背景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随着相关课程、活动的比重增加,美育在中学校园里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此次“双减”,可以让学生利用适当的时间去接触艺术,了解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在艺术中感受思想,这样既能够得到思维的放松,也能够补充学习的精力。同样,这一政策实施后,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双减”视域下的美育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美育教育现状,并且在实践下总结出整改策略。

关键词

“双减”,美育教育,中学

O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Policy of “Double Reduction”

Linrong Li, Yilin Yang

Art School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Received: May 12th, 2023; accepted: Jun. 8th, 2023; published: Jun. 16th, 202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licy of “double reduction”, students’ schoolwork burden has been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related courses and activities,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found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in the middle school campus. This “double reduction” allows students to use appropriate time to contact art, understand art, feel the charm of art, and feel thoughts in art, so that they can not only get the relaxation of thinking, but also can supplement the energy of learning. Similar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redu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rectification strategy under the practice.

Keywords:“Double Reduc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在快餐式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主流,想要不被机器替代,唯有智慧的头脑、审美的眼光和自身的创造力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而这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正是一个培养能力的开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在未来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并非“考试机器”,而美育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 。

2. 美育的重要性

吴冠中说过:“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穷”也有了新的定义,所指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所谓审美,就是美育教育实现的价值之一。事实上,文盲并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如果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都缺少恰当的审美,人类将会表现出最务实、更庸俗的一面,而在这些追求务实的现象下,生活会变得越来越枯燥,一旦人类的劳动积极性下降,最后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美育这一学科,当描绘美的艺术作品时能够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实现自我同一性,因此,在中小学的教育中,美育教育必不可少,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育教育的首要任务。

提起美育,人们就会想到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艺术培训,然而,美育本身就是以直观的方式对学生的审美进行培养的一种教育,对学生自身的艺术综合素养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国外,有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家长非常注重发展孩子对艺术的感知体验。例如,在美国,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处于同等地位,引起了世界各地教育同行的关注,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随着国家发展的进步,2020年全国教育工会上,教育部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把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明确了美育的重要意义和教育方向,美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行业的重视。

美育开始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教育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美育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技能,促进价值观等。美育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个引导、推进的作用。通过美育,学生可以普及美育的基础知识。现在的社会中艺术无处不在,但如果想融入这个艺术社会,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原则,在欣赏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中,才能获得思维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新时代学校美育强化了融合理念,突出了“课程综合”,明确了学科融合是完善美育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提出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重视和加大与其他艺术、其他学科的关联度,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 [2] 。学习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美育的学生尤其能感受、理解和表现美,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同时提高中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美育日益成为一个学生发展的重要的促进者。

3. 中学美育教育的现状

3.1. 社会大环境方面

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仍然是一个主流。一方面,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作为衡量学生优秀的重要标准,这使得学校领导、学生重视文化课程,而忽视了对艺术的培养。另一方面,虽然“双减”政策实施,艺术类课程也纳入了中考考核科目,但仍然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学校、家长都不重视的情况下,学生也对艺术知之甚少,常把这类课当作休闲放松的课程。在中学里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大多数学生对艺术课程很感兴趣,但是即使布置了小练习,学生也不会把它作为主要作业去完成,认为美育类课程可有可无。有些教师、家长常常通过语数外理化等课程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一些学校将美育课程作为“副课”来上,当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阶段,这类课程就作为“小课”被暂停了,这种做法使学生没有艺术训练,没有培养对艺术的热爱。这些学校传统上认为优秀的学生应该在文化课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却忽视了学生是独立的人,需要全面发展。

3.2. 学生方面

现在,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已经纳入中考。从认识方面来说,政策实施时间并没有很久,在家长、老师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的同时,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他们仅仅认为锻炼一下绘画技能,理论方面花点时间背一背应付考试就行了,其实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带来的“后遗症”。

从学生纪律方面来说,美育类课程相对文化课程要开放一些,更多锻炼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和敏锐性,让学生从生理上进行了放松,所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交头接耳、开小差等问题。

其次,在作业方面,美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并不能保证每节课都能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作,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这就导致学生的作业质量降低。

3.3. 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的资源配置不够,师资力量薄弱,这种现象在大部分农村学校就可以体现出来。据调查,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美育教师都是由担任基础课的老师兼任,部分小学甚至都没有美育课程,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美育教育的发展,原因在于教师资源的缺失以及偏远地区对美育方面的认知较少。

其次,中学学校对美育教室的使用情况不乐观。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设有专门的美育教室,但是考虑到学生课间时间、距离等问题,教师仍是去各班进行教学。所以,美育教室的硬件设施得不到利用,就出现了学生忘记带工具,教师课堂表现不充分等问题。

最后,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美育教育应当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出发,而美育教育依然注重技能、技巧等方面的训练,使得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美育文化知识掌握并不理想。加之美育教育主要集中在教室中,而部分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模式难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并且,现在的教学模式较单一,缺少实践地对学生教学,只是将这些理论知识粗略地有个印象,并不能真正地理解。

4.“双减”政策下中学美育教育策略研究

4.1. 制定双减政策下美育教学目标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没有掉以轻心,反之是给学生更多时间和机会来接受美育教育,艺术课程也随之丰富起来。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把学校美育教育看成是课堂教学,而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应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世界,发现美、欣赏美。例如校园写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学习美育的兴趣,同时观察能力也能获得进一步提高。

还可以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美术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利用音乐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来学习赏析美术中的节奏、韵律、情感,多方面深刻领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意义及情感价值,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由于受限于旧传统教育系统的理念以及种种制度,中小学课堂教学太过于死板地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思维定式般的固定化内容,不能跳脱出课本内容,重点关注教授学生理论与技能方面的知识而疏忽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本身的感受与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审美。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教师还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基础,了解他们的艺术素养,按照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来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目标,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同的个体,“对症下药”,才能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学水准与效率。

4.2. 优化美育教育中的教学过程

美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把控教学过程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实现对艺术认知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4.2.1. 强化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的充分准备是提高、优化课堂效率的基础。例如美术教学的课前准备不仅仅是课本、画本等简单教具,让学生提前根据所学内容,先进行独立的思考,查找一些相关的材料等,养成自主研究、独立学习的习惯,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要让学生自发地养成学习习惯你学习才能更轻松。

美育课中美术课所需要的工具种类繁多,经常会碰到学生准备工具不足的情况,有的忘记带有的忘记准备,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校可以统一购置基础的可循环使用的画笔工具材料,对于一些特殊工具,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由专门负责的同学,例如班长、课代表等利用班费代理购买,统一发放,也就可以避免上述工具准备不齐的情况。

4.2.2.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不论是创作美育作品还是探讨美育鉴赏理论问题,学生个人的想法难免是不全面的,而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接受收到多角度地分析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就会导致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方式不同,这样的交流切磋才会让观点更深入、有意义,协作探究的最终成果也能更容易内化被学生所接受。

美育作品创作中也是如此,面对同样的题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再加上每位学生擅长的内容不同,分工合作更能让学生体会成就感,学习效率增强的同时,团队协作能力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4.2.3. 采取多样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给美育教学提供很多便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灵活多变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可以充分展示艺术作品并图文并茂地想学生解释其中内涵。还能播放纪录片、电影等,让学生对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在内容学习时,通过音乐给学生创设不同的音乐意境,例如在教学中国画写意山水课时,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山水,领略大自然风光,教师就可以借助音乐,播放山川河流有关的音乐,在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的碰撞中呈现祖国山川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2.4. 注重鉴赏教学

在美育教学中,美育鉴赏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美育作品进行欣赏,通过自己的主观情感对作品进行评价,在鉴赏收中提升审美观念。在开展鉴赏教学时,要结合美育作品展开想象,创设赏析情境,多层次递进地对作品进行剖析、解读,体会情感内涵。此外,教师自身必须不断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拓宽思路,完善知识结构,不断适应教学中的变化发展,能够带动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加强理论描述分析能力,用最清晰的逻辑话术使学生理解清楚。

在上面几点探索中,要健全思维,提高智力素质,必须通过美育。在一切教育中,美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 [3] 。

4.2.5. 开展实践活动

除了正常的美育课堂以外,在教学之余,还可以开展与美育相关的实践课程,例如作品展览、社团活动、美育比赛等等,还可以通过校内外写生的方式,更加接近大自然,体验不同教学环境下呈现作品的不同。还可以在某一内容教学完成后,应到学生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比如说美术课本《蓝白之美》这一节,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下围绕蓝印花布展开调查,了解其中的文化底蕴、民风民俗、创作背景等。这样深度学习的过程也能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4.2.6. 美育教室的合理利用

中小学不重视美育的教育问题在近年来已有改善,但还是有很多学校没有认识到艺术类课程的重要性。美育教室硬件设备条件充分,应当合理利用起来。例如本文中提及的学生教学工具准备不充分的问题,就可以依靠美育教室加以解决。学生所用的工具都可以经过合理安排放置在美育教室,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管理。

除此之外,美育教室的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教室的装修、装饰上,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课程的需要,通过外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过程性,教学过程美育化使美育和教学过程更紧密地结合。教学过程的美育化,即用美育的观点、方法、思想来改造教学过程,包括艺术教育的美育定位、其他普通教育教学过程的美育化改造;教学过程美育化的具体实施方法是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5. 结语

落实“双减”这一政策,能够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学校必须将美育课程重视起来,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带动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发现美、感受美,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

探析“双减”政策下的中学美育教育;项目编号:2022102991256X。

文章引用

李林容,杨依琳. 探析“双减”政策下的中学美育教育
O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Policy of “Double Reduction”[J]. 教育进展, 2023, 13(06): 3663-366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81

参考文献

  1. 1. 刘志斌. 初中美术美育问题探讨[J]. 美术教育研究, 2011(5): 169.

  2. 2. 周佳. 新时代学校美育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 21(2): 53-56. https://doi.org/10.16825/j.cnki.cn13-1400/tb.2023.02.014

  3. 3. 韩朔. 试论如何在美术教学中真正实施美育[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S1): 261-262. https://doi.org/10.13805/j.cnki.2095-7009.2001.s1.09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