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Vol. 08  No. 04 ( 2023 ), Article ID: 76862 , 13 pages
10.12677/Design.2023.84336

巴文化元素在川东地区茶馆空间设计中的 活化路径研究

——以磁器口古镇茶馆为例

楚宁玲,熊瑶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收稿日期:2023年9月1日;录用日期:2023年12月2日;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1日

摘要

茶馆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场所,有着南北相异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川东地区的茶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浸透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是极具生命力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也是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窗口。当代茶馆空间设计大多风格相似,地域特征的消逝使得其在文化上的影响力逐渐削弱。因此,本文选择西南重镇,拥有典型巴文化特征的重庆市磁器口古镇作为研究范围。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进行研究,从建筑形制、空间布局、家居陈设、室内色彩四个方面梳理茶馆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当下巴文化的活化路径,并为茶馆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巴文化,川东地区,茶馆空间,三分法原理,活化路径

Research on the Activation Path of Ba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Design of Teahouse in Eastern Sichuan

—Taking Teahouses in Ciqikou Ancient Town as Examples

Ningling Chu, Yao Xio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Sep. 1st, 2023; accepted: Dec. 2nd, 2023; published: Dec. 11th, 2023

ABSTRACT

Teahouse is a place full of vitality, with differ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Sichuan region, teahous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daily life, imbued with strong regional culture, and are a vital public activity space.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indow for promoting traditional ethnic culture. Most contemporary teahouse space designs are similar in style,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has gradually diminished their cultural influenc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elects Ciqikou Ancient Town in Chongqing, a major town in southwestern China with typical Ba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research area. 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ea houses from four perspectives: architectural form, spatial layout, home furnishings, and interior color.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revitalization path of contemporary Ba culture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eahouse space design.

Keywords:Ba Culture, East Sichuan, Teahouse Space, Principle of Trisection, Activation Pathw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茶馆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作为一个无差别的公共活动空间,各路文化在其间穿行,形成了井然有序的小社会样貌。茶馆作为客体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交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渊远的历史记忆。当今的茶馆设计更应该关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学者赵四东认为学界对茶馆空间设计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现有研究往往附着于茶文化或其他研究内容中,专门研究凤毛麟角 [1] 。学者何志丹认为茶文化的符号化解读可以作为茶馆设计的新思路 [2] 。学者张惠欣认为茶馆设计缺乏现代设计思维和文化诠释意识,在茶馆设计活动转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进行革新 [3] 。茶馆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川东地区的茶馆尤其出众,川东茶文化带来的饮茶生活刺激了茶馆的诞生,川东茶馆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空间,从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制到丰富多彩的乡土材料,无处不显示着川东人民的智慧,以及巴文化的包容大同。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与分析,整理提取典型巴文化元素,并厘清茶馆空间设计与地域文化元素的关系,再对磁器口古镇的茶馆进行调研,归纳巴文化元素在传统茶馆空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最后结合皮尔斯的三分法原理,总结巴文化元素在茶馆空间设计中的活化路径,为茶馆空间设计提供新思路。

2. 茶馆空间设计结合地域文化元素的价值

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在书中写下:“现代建筑运用了几何学原理,规定了使用无论谁都可以得到的建筑材料,在‘普遍性’、‘平庸性’中去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同时在脑海里时刻思考着如何唤起风土、传统、历史等在城市中失去的记忆。” [4] 借鉴他对于现代建筑的思考,可以得出,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打破普遍性和平庸性的重要手段是融入民族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元素集合了代代人的智慧,是极具生命力的元素,不仅是具有识别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时光的记忆,一种地域的情怀。茶馆空间作为本土生长的茶饮空间,是地域文化的优秀载体。

当今社会茶饮空间纷繁复杂,年轻群体热衷于奶茶、咖啡、可可等饮品,多选择快餐式的茶饮空间,传统的茶饮空间被人淡忘,在茶饮空间中缺乏吸引力。当代茶馆空间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消费和使用需求,更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具有丰富个性的可识别空间,满足当下消费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在茶馆空间的设计中,适当地加入具有典型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将地域文化同茶馆的审美性、功能性准确结合,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消费者与地域情感的共鸣。

深入人心的设计不仅可以使茶馆空间更具有吸引力,从各式各样的茶饮空间中脱颖而出,还能够作为一个文化传播的窗口,展现出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许多国家都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和宣扬本国文化,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讲话中提到:“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强调加强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茶馆空间设计结合地域文化元素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3. 川东地区的地域文化元素——巴文化元素

川东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腹地,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形成“川东巴国,川西蜀国”的社会格局,而巴文化正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以湘西、鄂西、黔东北、川东等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基础 [5] ,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楚文化、蜀文化、汉文化等多种文化融合共生的一种地域文化形态 [6] 。所谓的巴文化元素是指巴地特有的符号、传统和价值观,这些元素包括以图形形式存在的图像,以建筑形式存在的结构,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民间故事,以劳动形式存在的民风民俗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巴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

本文首先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工具对国内有关巴文化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查阅,梳理2000~2023年巴文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内容,将检索所得的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如图1,再将所得关键词进行数据清理,使用词云分析技术进行关键词频次可视化,如图2,基于以上分析下文将从自然风貌、建筑形制、人文风情和传统技艺这四个方面来探索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将地域范围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符号化表现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符合地域特征、代表地域精神、蕴含地域情感的典型巴文化元素,如表1

Figure 1. Ba culture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map

图1. 巴文化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Figure 2. Ba culture key word cloud

图2. 巴文化关键词词云

Table 1. Extraction table of typical Ba culture elements

表1. 典型巴文化元素提取表

自然风貌是塑造人文内涵最重要的因素,在聚集的生活场所中,孕育出独特的社会环境。川东地区基本上是以重庆为核心的大三峡地域一带,山脉连绵,河流纵横贯穿其间。受到复杂的山地地貌影响,气候呈现出湿热多雨的特征。特别是位于东部的重庆地区,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多雨、风缓的湿热气候特性。在此气候环境之下,川东地区拥有大量且丰富的本土植物,尤其是竹,作为竹的原产地之一,竹的特性被很好地掌握并运用在建造与日常生活之中。

川东地区的建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多采用吊脚楼的形式,利用灵活的穿斗结构进行构造,无论是在岗、谷、脊、坎、坡还是岩壁之上,都能搭建,形成了许多有效且合理的建筑形态,如临江吊脚楼、岩壁陡坡吊脚楼、山地吊脚楼等 [7] 。明清时期,在“湖广填四川”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原地区的合院式建筑在川东地区出现,影响了原有的建筑文化,两种文化相互吸纳融合,形成了“天井式”与“抬院式”的建筑形制 [8] 。川东民居的建筑构件多样而又独特,在其自然风貌的影响之下,建筑之中常见斜坡顶、长挑檐、挑廊、蝴蝶瓦、竹编夹泥墙、墙勒脚、抱鼓石、老虎窗、猫儿钻、直棂窗等。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历史上的“巴”是中原对于西南各民族的总称,在中原与腹地的交往过程中,巴人曾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巴民族的后裔,土家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表现出典型的巴民族风情,从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中,可以发现巴人崇山乐水、能歌善舞、信鬼重巫,虽然生存环境崎岖艰险,生产方式落后,但却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同情同构”的哲学思想,崇尚简朴,敬畏自然。同时,生于大山中的他们对于力量的渴求也非常强烈,白虎文化是巴文化的核心,崇力尚勇是川东地区人文精神的基础。

自古以来传统技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川东地区,手工业种类繁多,自秦汉以来,冶铁、煮盐、织锦、塑陶、竹编等技术蓬勃发展。得益于高超的手工艺技术,川东成为丝路上的经济重镇。在发达的经济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川东地区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变得多样化,明清时期曲艺和传统戏剧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川东地区常见的艺术表演有四川评书、清音、金钱板、民俗乐曲、川剧变脸等。

4. 巴文化元素在川东地区茶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为了厘清茶馆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进行研究,以川东典型的传统古镇磁器口古镇作为研究范围,通过实地的调研、访谈和记录,以纵向比较的方式探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功能背景之下茶馆空间的文化特征。基于调研结果选取了三家至今还在运营且维护较为完善的传统茶馆进行深入研究,分别是:吊脚楼茶馆、转运楼茶馆、翰林茶馆。下文从横向上对三家茶馆的建筑形制、空间布局、家居陈设、室内色彩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巴文化元素在茶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

4.1. 茶馆的建筑形制

Table 2.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teahouse space in Ciqikou ancient town

表2. 磁器口古镇茶馆空间的处理手法

磁器口古镇早期的茶馆大多没有完整的建筑形制,以独立的临时空间散布在江边码头,为过往的船工提供清茶以及歇脚的地方,考虑到经营的灵活性,大多不设家具,仅有一把茶炉和几只茶碗。后来发展出以木构架搭接作为支撑,顶棚以油布或者茅草覆盖的半围合空间 [9] 。磁器口古镇发展至今,独立的茶摊已然消失,现存茶馆多为穿斗式砖木结构建筑,沿街巷分布,茶馆内家具设施较为完善。少部分茶馆保留有吊脚的特征,属于半干栏式建筑。磁器口古镇的茶馆有三种比较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如表2,分别是抬、吊、挑。抬是抬高的意思,大型的茶馆为了搭建院落空间,采取筑台找平的手法。吊是吊脚的意思,吊脚的处理手法属于半干栏式建筑的特色,与传统的吊脚防潮目的不同,磁器口古镇茶馆的吊脚是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大多数吊脚楼都是上店下宅的半商业半民居建筑。挑是悬挑的意思,同样是为了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磁器口古镇的茶馆将阳台或者走廊挑出,不仅丰富了建筑造型,还提供了更为开敞的视角 [10] 。从伴江而生的茶摊茶棚到依山而建的川东吊脚楼再到主街上井院式商住结合的川东民居建筑,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共生,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魅力。本文调研的传统茶馆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典型巴文化建筑形制,半干栏式建筑以及穿斗式砖木结构建筑,如表3

Table 3.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Traditional Teahouses in Ciqikou Ancient Town

表3. 磁器口古镇传统茶馆的建筑形制

4.1.1. 半干栏式建筑

半干栏式建筑是川东建筑体系中重要的类型,建筑整体通透轻盈,以“吊脚”的空间处理手法灵活地适应山地的变化,空间错落有致,与自然和谐相融,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吊脚楼茶馆是典型的半干栏式建筑,它位于磁器口古镇的清水溪西侧,背靠山崖,紧邻溪水,远离了热闹的商业街区,融入了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吊脚楼茶馆上店下宅,采用全楔式木结构搭建,以石块为基础,原木为柱檩,竹编夹泥作为墙面,屋顶覆盖小青瓦。建筑施工工艺简单,但是整体防潮性能高,造价低廉却经久耐用,即使建成几十余年,依旧稳固地屹立在山壁之上,展现出了川东地区人民的智慧。

4.1.2. 穿斗式砖木结构建筑

砖木结构建筑是指建筑物结构中竖向承重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楼板、屋架等采用木质结构。磁器口古镇中的穿斗式砖木结构建筑是指以砖块堆砌竖向的承重墙,保留穿斗式结构中穿枋、柱串联的排架,通常屋面的荷载通过檩条传到柱上 [11] 。建筑整体立面看起来是由木柱穿插而成的具有木构特征的墙体。这种建筑结构在视觉上保留有传统川东民居的建筑特色,同时保证了安全性、耐用性与防火性。磁器口古镇中主街上的部分茶馆开设在此类建筑中庭,也有利用建筑围合成的院落空间作为经营场所的,大多采光良好,宽敞通风,再加上绿植的点缀,可以让人感受到传统的自然气息。

4.2. 茶馆的空间布局

茶馆的空间布局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结合不同的建筑形制与功能服务,展现出多样的布局形式。自古以来,磁器口古镇就是一个汇集多方文化的场所,依托于繁荣的码头贸易,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生意人,其中,中原政治文化崇尚的儒家思想带来了充满伦理等级观念的中轴线式空间布局,江南文人文化带来了“四水归堂”的天井式空间布局,而川东地区本地的民居并没有条条框框的文化束缚,对于空间布局的形式运用较为多变。在建筑密集的磁器口主街上,联排式的建筑打造出了大大小小的多功能井院式空间。在北方合院式空间的影响下,结合自身建筑文化的自由性和复杂性,建筑院落的尺度以及空间布局形式都比较灵活,在横向上紧临,在竖向上分层,空间小而热闹,各个空间紧密联系,显示出融合共生的魅力。根据空间分布形态来看,调研的传统茶馆大致分为两种形式,对称式布局和散点式布局,如表4

Table 4. The spatial layout of traditional teahouses in Ciqikou Ancient Town

表4. 磁器口古镇传统茶馆的空间布局

4.2.1. 对称式布局

受规整的合院建筑形式影响,转运楼茶馆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对称式的形态,茶馆的经营内容包括川渝地区特色的民乐演奏,川剧变脸,古典戏法等,由此茶馆的空间布局自然围绕主戏台展开。一层散客区,桌椅呈现规则的点阵样式排布,二层为包间,提供较为私密的区域,空间围绕中庭展开,以回廊连接。总体布局紧凑,空间配合功能实现利用最大化,同时营造出一种热闹喧嚣的氛围。

4.2.2. 散点式布局

在吊脚楼茶馆和翰林茶馆中,空间布局就显得灵活许多,饮茶休憩区与表演活动区没有明显的边界。吊脚楼茶馆选址在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依山伴水,经营内容主要是茶水小吃,家具摆设追寻一种闲适氛围,不刻意排布,桌椅大多设置在可以看到山水景色的窗边或者挑台上,注重意与景的协调。翰林茶馆选址在典型的井院式建筑之中,四面建筑围合出中间一方天地,原先用来家族祭祀的拜月台如今变成了喝茶的场所,原有的老树和石缸分割了天井空间,桌椅在空旷处安置。几张方桌,几把竹椅,煤炉上烧开的小铜壶,无不展现出岁月的宁静与慵懒自得的韵味。

4.3. 茶馆的家居陈设

磁器口古镇的茶馆在装饰中多采用本土材料,在室内装修以及家具选择上,多以竹木结构为主,竹木材质坚固耐用、可塑性强,作为地域性的自然材质,从质感、纹理和色彩等方面能够拉近人和场地的距离,带来一种亲切感,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陈设带有浓厚的传统农耕文化色彩,大多为农具,挂画等。也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巫鬼文化,家具陈设上的装饰花纹大多关联着川东地区的神话传说与图腾信仰,表现出驱邪避灾、镇凶趋吉的诉求。

吊脚楼茶馆的陈设大多使用图像型文化元素,首先,存在了近百年的茶馆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再现,从建筑上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川东地区的独特风貌,竹编覆层墙面和木制地板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茶馆内部的陈设主要展现了川东地区的农耕文化,墙上挂有许多当地会使用到的农耕器具,如蓑衣、斗笠、锄具等,也会通过辣椒串,玉米串等来象征性地表达川东人民通过劳作来实现生活的富饶,展现出一种勤劳朴实的人民形象,如图3

Figure 3. The expressions of Ba culture in Diaojiaolou teahouse

图3. 吊脚楼茶馆巴文化的表现形式

Figure 4. The expressions of Ba culture in Hanlin teahouse

图4. 翰林茶馆巴文化的表现形式

Figure 5. The expressions of Ba Culture in the Zhuanyunlou teahouse

图5. 转运楼茶馆巴文化的表现形式

翰林茶馆的家居陈设较为简单,家具以木质、竹质为主,陈设大多为盆栽,但是花窗上的纹样、飞檐上的图腾以及橱柜上的雕花极为丰富,如图4。通过这些图案纹样来寄托美好的愿望,多数图案都是具有指示性和象征性的,以夸张的造型和规则的阵列呈现,反映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转运楼茶馆的家居陈设融入了大量的川剧文化元素,首先在墙面以及顶面的装修上,就选用了川剧脸谱常用的红蓝绿作为主色调,这些颜色在视觉上可以渲染出一种活泼、热闹的氛围,让人们的神经处在一个兴奋的状态,更好地享受川剧表演。其次在灯光上选用暖黄色的造型灯,光线柔和,配合舞台灯营造出更加立体清晰的表演效果。在陈设上多使用一些挂饰,不影响空间功能的使用,入口处悬挂的脸谱造型油纸伞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指示性,突出了空间功能,同时营造出了极具地域文化氛围的空间,如图5

4.4. 茶馆的室内色彩

磁器口古镇的茶馆大多使用竹木构架的装修,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材料,颜色多为木色,朴实素雅,整体协调,质感丰富而又多变。屋顶大多采用小青瓦铺叠延伸,层叠如蝶翼,大面积的青黑色给人一种沉稳的印象,墙面大多是白色,两相结合,给人一种质朴而又轻巧的感觉。门窗大多保留材料本身原有的颜色,常见的有木色、浅褐色、枣红色等。在磁器口古镇,除了自然质朴的色彩,人们还热衷于运用对比色。川东地区传统的西兰卡普经常以鲜艳的颜色编制,它的选色遵循:“黑白配,哪里得。红配绿,显得足。黄配蓝,放光芒。”绚丽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能够刺激人的感官系统,传达出热情激烈的情感。主街上的转运楼茶馆为突出自身的戏曲表演主题,墙面利用川剧脸谱中常用的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等亮丽的色彩来装饰,地面和家具等陈设选用深色调的褐色、灰色。为方便观演,室内灯光较为昏暗,茶馆空间用红色的廊柱和纱帘活跃气氛,修饰空间,如表5

Table 5. The home furnishings and colors of traditional teahouses in Ciqikou ancient town

表5. 磁器口古镇传统茶馆的家居陈设与色彩

5. 巴文化元素在茶馆空间设计中的活化路径

文化元素是具有符号性的,符号学大师皮尔斯认为,整个宇宙哪怕不完全由符号构成,也是充满了符号的。基于逻辑修辞学,皮尔斯根据符号表意的理据性不同,将符号向非语言的方向拓展,提出了符号三分法原则,将符号分为:图像型符号、指示型符号、象征型符号 [12] 。在高度符号化的时代里,研究文化元素的活化本质上是在解析其符号性特征,各类物质与非物质形态的文明所表现出的文化样式与时代的发展并不是同构同步的,而符号三分法原则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可以为当代设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寻找符号意义的存在方式来更好地表达和传承地域文化精神,如表6

Table 6. The activation form of Ba culture elements in teahouse space design

表6. 巴文化元素在茶馆空间设计中的活化形式

5.1. 图像型元素的直观设计

图像型元素的直观表达可以说是一种再现,对巴文化中的图像型元素进行直接性的使用,这些元素除了自身的功能之外,可以明确地传达出地域的独特文化。空间上的再现可以从场地的选址,建筑的形式,家具的造型以及装饰的陈布上完全还原川东地区传统茶馆的特征。可以在选址上关注场地的山水格局,在建筑上加入柱、檩等元素,在装饰上选择抱鼓石、竹木制品等,如图6,以此仿照传统的吊脚楼茶馆,表现典型的山地建筑特征,打造一种朴素的传统农耕文化氛围。在茶馆的细节处理上,可以选用土家织锦来提升空间的文化性。比如传统的西兰卡普纹样可以灵活生动地表达传统故事、神话传说。在这些直白的图像型元素所打造的犹如艺术展厅的空间之中,通过纹样、色彩、肌理和精湛的手工艺来感受巴文化,能够有效降低因语境和语义结构的不同带来的理解差异,从空间上的再现带来时间上的回溯,让茶馆空间的设计打破时空的禁锢,使人能够切身实地地感受到巴文化的视觉魅力,让身处其中的人形成同情同构的认同感。黄葛古道的尽头有一家江湖茶馆,环抱在黄桷树之间,茶馆在家居陈设上使用大量的老物件来营造一种古朴的氛围,让人能够沉浸式地感受川东独特的山地文化。

Figure 6. Intention map for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graphic elements

图6. 图像型元素的直观表达意向图

Figure 7. Intention map for innovative expression of indicative elements

图7. 指示型元素的创新表达意向图

Figure 8. Intention map for the diverse expression of symbolic elements

图8. 象征型元素的多元表达意向图

5.2. 指示型元素的创新表达

指示型元素的创新表达是在一定联系之下将文化元素进行转换,往往是通过某种内在关系来进行元素之间的相互提示,是一种典型的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将巴文化中指示型的元素进行概念的外延和艺术情境的创作,挖掘能够多维度体现其文化魅力的设计方式,提高艺术上的表现力。比如可以通过使用苎麻编制的门帘、地毯、靠枕等来展现川东地区的自然风貌和传统技艺。也可以通过文化表演来提升场地的文化性,通过戏曲评书来刺激顾客的视觉听觉,从戏曲评书表演中涉及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舞台布景来感受川东地区的人文风情,如图7。川东人民品茶观戏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式的戏楼茶馆应运而生,戏楼与茶馆大多相辅相成,有“戏”必有“茶”,这种共生模式是典型的茶馆空间与巴文化元素结合的方式。在茶馆空间的设计之中适当地加入戏曲、评书,可以提高场地的文化氛围,同时在艺术演出中感悟巴文化的魅力 [13] 。现代茶馆亿雅阁会定期举办茶会,邀请评书大师来带领消费者感受川东风韵,品味川东文化。

5.3. 象征型元素的多元表达

巴文化中的象征型元素是充满可能性的多变元素,可以结合时代新兴的设计理念、方法、材料进行创新、重构。文化元素的重构是一种过去与现代的对话,文化的符号性就使得文化必定会受到各种制度与形势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当下社会中,受到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各个新兴技术的影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模式,从当下的角度去重新阐释巴文化元素。如果单纯地对于巴文化元素进行直接套用,可能难以引起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情感共鸣,所以在空间设计中更需要关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特征,结合多元化的需求,融入人性化的价值取向。比如可以在室内装饰上采用简洁低调的流行风格,通过少而精的装饰来营造精致的空间语境,使茶馆空间呈现出新时代的气质,如图8。例如喜舍蔬食茶餐厅,在经营上加入川东江湖菜,在空间设计与布局上参考川东地区的建筑特征,提取其通透的空间形式和灵活的布局方式,突出其建筑骨架,灵活地切割功能区。茶馆保留了中庭的空间感,通过白色碎石以及孤景树来营造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在茶馆空间的室内陈设中,结合现代审美和人体工程学,适当地改良了传统的家具,使得家具使用更加舒适。在未来的茶馆设计中,也可以加入新兴的表达媒介,将川东地区的文化典故、自然风貌借由数字技术生成电子影像,再通过全息投影设备或者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在茶馆空间之中,综合考虑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受,增强感知的多样性和空间的互动性,让人沉浸式感知巴文化。

6. 结语

综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凝聚,社会力量的凝聚有赖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则主要来自文化认同”。茶馆空间是一个包容万象的休闲场所,是轻松惬意的娱乐场所,是思想碰撞的文化场所,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场所。在茶馆空间设计的开始,就应该明确其定位,根据当地的人群需求,打破固有的模式,加入适合的活动功能,展现地域文化记忆。巴文化元素是川东地区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体现,饱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巴文化元素融入到茶馆空间的设计中去,不仅可以弥补当下茶馆设计中文化缺失的问题,还能够传承和发扬巴文化,产生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提升茶馆的可识别性和竞争力。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1YJCZH187)。

注释

图1来源:CiteSpace生成

图2来源:九数云生成

表2图片来源

2-2网页引用,

https://t11.baidu.com/it/u=44503362,159204969&fm=30&app=106&f=PNG?w=640&h=789&s=87206DA040B793ED5CB11412030080D1

3-2网页引用,

https://ss2.meipian.me/users/840858/b582e93903254268824d1c7464183825.jpeg?meipian-watermark/bucket/ivwen/key/dXNlcnMvODQwODU4L2I1ODJlOTM5MDMyNTQyNjg4MjRkMWM3NDY0MTgzODI1LmpwZWc=/nickname/54ix6I6y/userid/ODQwODU4/sign/a01c95f3909624b06167e57e3e6b6539%7cimageView2/2/w/750/interlace/0/q/80

4-2 网页引用,https://pic.rmb.bdstatic.com/c3c76ffa8662b7145079ce18751bb13a.jpeg

图3来源:作者拍摄

图4来源:作者拍摄

图5来源:作者拍摄

表5图片来源

2-2作者拍摄

3-2作者拍摄

4-2作者拍摄

表6图片来源

2-3网页引用,https://img.mp.itc.cn/upload/20161117/47b2f86df0194a70be5c4bfa418b5257_th.jpg

3-3网页引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6/df73bb2ea82349b7ac4cd8943e2d27a7.jpeg

4-3网页引用, https://img0.baidu.com/it/u=2210328100,4121445408&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50&h=500

图6来源:作者自绘

图7来源:作者自绘

图8来源:作者自绘

文章引用

楚宁玲,熊 瑶. 巴文化元素在川东地区茶馆空间设计中的活化路径研究——以磁器口古镇茶馆为例
Research on the Activation Path of Ba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Design of Teahouse in Eastern Sichuan—Taking Teahouses in Ciqikou Ancient Town as Examples[J]. 设计, 2023, 08(04): 2744-2756.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4336

参考文献

  1. 1. 赵四东, 杨永春, 冷炳荣, 等. 中国城市内生性休闲场所空间分布研究——以成都市区茶馆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重庆市人民政府. 规划创新: 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0: 10.

  2. 2. 何志丹. 茶文化的符号学解读及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09.

  3. 3. 张惠欣. 传统装饰艺术元素在茶馆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福建茶叶, 2019, 41(1): 83-84.

  4. 4. 安腾忠雄. 安腾忠雄论建筑[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5. 5. 周兴茂. 巴人、巴国与巴文化[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 57-61. https://doi.org/10.16095/j.cnki.cn32-1833/c.2007.04.009

  6. 6. 刘华. 从考古学角度看巴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以重庆地区为例[J]. 文化学刊, 2022(2): 6-9.

  7. 7. 李先逵. 古代巴蜀建筑的文化品格[J]. 建筑学报, 1995(3): 48-53.

  8. 8. 彭勇, 庞春勇. 巴渝地域文化视野下的现代建筑设计——以磁器口重庆印象博物馆为例[J]. 重庆建筑, 2019, 18(12): 26-29.

  9. 9. 魏自建. 旧时重庆磁器口的老茶馆[J]. 农业考古, 2001(2): 38-39.

  10. 10. 郭宇铭. 建筑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谈古镇磁器口民居的处理手法特点[J]. 华中建筑, 2001(4): 96-98.

  11. 11. 李静. 四川客家民居建筑形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12. 12. 贾祺悦, 李毓菲, 卞梦晨, 等. 符号学视角下的闽东民居装饰艺术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 29(1): 111-115.

  13. 13. 薛娟, 向伊琳. 现代化语境下传统戏剧观演空间的设计创新[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6): 112-11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