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Vol. 11  No. 05 ( 2023 ), Article ID: 65146 , 6 pages
10.12677/CES.2023.115149

高职院校“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构建与 实践

鄢海云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23年3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5月11日

摘要

探索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课程思政实施的深化和拓展,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专业思政”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价值,结合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身实际,探索构建了“三队三段四维”的“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实践路径为:通过“三支队伍”,实现主体“尽职”育人;通过“三个阶段”,实现过程“时时”育人;通过“四维联动”,实现空间“处处”育人。

关键词

专业思政,育人模式,高职院校,立德树人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al Mode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iyun Yan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 Huna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Mar. 20th, 2023; accepted: May 3rd, 2023; published: May 11th, 2023

ABSTRACT

Explor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al mode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ity education, a deepening and expan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lso a realistic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main value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Huna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constructs a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al mode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ree teams, three sections and four dimensions”.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is model is as follows: through “three teams”, the main body is “due diligence” to educate people; through “three stages”, realize the process of “always” educating people; through the “four-dimensional linkage”, the space is “everywhere” to educate people.

Keywords: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Mod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ity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1] 。作为课程思政的深化和拓展,专业思政已成为继课程思政深入推进后又一项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强大抓手和重要阵地。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构建了“三队三段四维”的“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借鉴。

2. 高职院校“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的价值意蕴

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同样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而开展专业思政是实现这一重要使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专业思政强调所有专业都要在高职院校办学总体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专业的育人目标和规格,把育人要求细化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和办学特色的“专业思政”育人模式,有利于指导专业内各门课程思政、各个教学环节的育人逻辑主线,具有系统性、专业化和有机融合的特点;有利于紧抓立体育人“牛鼻子”,将“三全育人”融入中心工作,破解高职院校育人难题;有利于形成“目标同向、节奏同频、资源同享、平台同建”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筑高职院校特色鲜明的“育人大厦”。

2.2. 课程思政实施的深化和拓展

课程思政起源于2014年上海高校的育人探索实践,目的是解决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孤岛现象 [2]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建设成果,但是缺陷也十分明显,比如过于生硬、不够深入、案例雷同、评判缺位等。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专业思政”的概念 [3] 。专业思政是站在专业的高度确立思政目标、融入培养过程,通过专业内教学各环节的课程思政协同化,促使课程思政育人各司其职、有序实施。相较于课程思政而言,专业思政系统性更强,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也更加突出,能够站在新起点上,从育人主体、育人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系统谋划、高水平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实现 [4] ,因而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深化,是课程思政的系统提升。

2.3. 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地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职能。专业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方向,也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必由之路。推进专业思政立体育人,要展现专业思政的内涵与标准,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当前,在职业教育“升本”和“双高”建设的大背景下,思政育人水平直接关系到“双高”建设的进度和效度,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升本”。而专业思政作为职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6] ,要以全新的视角,以更宽阔的平台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在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下实施,从而奋力推进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3. 高职院校“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的构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就要发挥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育人作用。本文基于“专业思政”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价值,结合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身实际,探索构建了“三队三段四维”的“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见图1

Figure 1. “Three teams, three sections and four dimensions”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al mode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图1. “三队三段四维”的“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

“三队”是指“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队伍”“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行政管理工作队伍”。“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队伍”是“专业思政”立体育人的主力军,要抓好思政课教师这支育人关键队伍,抓牢专业课教师育人责任,打造“思政课教师 + 专业课教师”育人共同体。“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专业思政”立体育人的基础,要不断打造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党务工作者等日常思政工作队伍品牌。“行政管理工作队伍”是“专业思政”立体育人的指挥棒,要强化管理育人功能,做好顶层设计,推动育人工作落实落地。

“三段”是指“入学前后阶段”“在校培养阶段”和“离校毕业阶段”。做好“入学前后阶段”立德树人工作的衔接,可以充分彰显育人的前瞻性。“在校培养阶段”是“专业思政”立体育人的关键,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专业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大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离校毕业阶段”是“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最后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政教育环节,学生离校文明程度直接体现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四维”是指“校企联动”“家校合作”“校校合作”和“政校合作”。“校企联动”主要采用“订单式”合作办学形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家校合作”主要是通过对学校家庭教育的引导,实现家校信息共享、策略互通、教育互补,从而共育优秀学子。“校校合作”主要是建立校校紧密合作关系,恪守“互相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以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实现育人资源联动共享。“政校合作”主要是以政校全面合作为手段,通过双方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学生得岗位、企业得人才、政府得口碑”为目标,实现“政校合作,产学研共赢”的政校双赢模式。

4. 高职院校“专业思政”立体育人的实践路径

4.1. 通过“三支队伍”,实现主体“尽职”育人

打造“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队伍”育人主力军。抓好思政课教师这支育人关键队伍,完善思政课教师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定等制度,培养思政课名师;出台思政课教师课堂退出机制,形成有序的竞争机制;实施“七个一工程”“陪同式”参赛等,培养青年思政课教师。同时抓好专业课教师育人责任,打造“思政课教师 + 专业课教师”育人共同体,凸显思政课教师在课程育人中的引领作用,结合专业特色挖掘“五育”思政元素,科学设计“智育+”专业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专业育人常态化机制。

打造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党务工作者等日常思政工作队伍品牌。补足辅导员队伍建设短板,以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为引领,开展辅导员培训,着力解决职业认同感问题;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咨询队伍,形成“学工心理大讲堂”“辅导员心理沙龙”等系列品牌项目,不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

打造行政管理育人队伍,强化管理育人功能。选好配强领导干部,提高各类管理干部的育人能力;严格把好教师选聘政治关,建立学术不端惩罚制度;编制岗位育人说明书,发挥岗位育人功能,培育“管理育人示范岗”;完善评价制度,把育人成效纳入管理岗位的考核评价范围。

4.2. 通过“三个阶段”,实现过程“时时”育人

入学前后阶段。录取时结合生源情况在通知书中附上入学前必读书目,提出学习要求,制订考核细则,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入学前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入学时,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认知、学业规划、学风诚信、大学生活适应等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举行开学典礼、新生家长见面会、办学理念宣讲讲座、各专业培养方案解读会、形势与政策及军事理论讲座等系列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学典型、赶典型、超典型”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发挥优秀学生示范引领作用;推行“青春向党”21天晨读活动,强化学风建设,塑造浓厚学习氛围;党委书记、院长主讲“开学第一课”,扣好学生大学阶段第一粒扣子,践行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

在校培养阶段。一是推动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育人效应。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学校–教务–督导–系部”四级管理机制、“学校–马院–教研室”三级听课制以及“学校–马院–教师–学生”四级评教制。构建“3 + 2 + N”思政课程群与“一主体三结合”教学新模式。构建“思政+”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模式。协同建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机制,定期开展备课研讨会,加强内容建设,力求打造“金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和价值引领作用,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品牌,形成精品教学资源。二是紧抓教学主阵地,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打造“数字化资源–精品资源库–精品课程–‘金课’–空间共享育人课程”的全链条服务模式。采用“教师主导 + 学生主讲”的教学模式,开展企业连线、成果展示、VR虚拟课堂等线上线下多维度立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育人能力。三是加强实践育人,践行知行合一。搭建丰富多样的实践育人平台,校内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竞赛、辩论赛、党史知识竞赛、社团公益活动;校外联合企业共建育人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师生参观纪念地、博物馆,师生重走革命路,学生讲党课等体验活动,定期录制系列移动微课,打造集成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云平台,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效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努力打造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典型。四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双创”能力。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定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活动,邀请导师队伍举办学生创业讲座,开设“创业月课堂”,针对专业量身制定“SYB创业培训”和“模拟实训”培训课程,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提高自身创业的综合素质和领导力,积极组织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搭建“双创”实践平台。

离校毕业阶段。高职院校坚持根植交通行业,深化“一体两翼三化”就业工作模式内涵,注重就业师资的建设、就业课程的构建和学生生涯理念的培养;持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电子简历制作大赛,针对不同专业举办专场供需见面会,为“双选”搭建良好交流平台,开拓就业市场,推动高质量就业,引导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深入开展岗位实习巡查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为人才培养提供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积极开展校友返校活动,组织校友师生座谈,建立“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品牌,加强与校友之间的沟通联络,升华毕业生的爱国爱校情怀,促进校友与学生、校友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4.3. 通过“四维联动”,实现空间“处处”育人

一是深化校企联动,“订单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针对社会人才素质需求,以校企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为核心,实施“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重视国际人才培养,积极助力“一带一路”交通基建发展,构建校企协同“现代学徒制”国际人才培育机制,制定和完善国际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二是加强“校校”合作,实现育人资源联动共享。不断探索“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对接本科院校专业,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横向融通和纵向贯通,形成了校校之间资源共享育人局面。推进学校与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交流,提高育人质量。三是强化“政校”合作,组建由政府主导的多个专业建设委员会,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全面实施劳动教育工程,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环节,全面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课课程标准。四是做好“家校”合作,携手共育优秀学子。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家校合作,了解学生动态。积极引导家长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主动支持参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形成优良家风,家校信息共享、策略互通、教育互补。

5.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及价值观念会不断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认知产生影响,甚至某些有害思想还会侵蚀心灵。因此,在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断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使其形成良好的人格素养。本文探讨的“三队三段四维”的“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可为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等教育一般课题“高职院校‘专业思政’建设实施路径研究——以湖南交通职院为例”(XJKX22B031)。

文章引用

鄢海云. 高职院校“专业思政”立体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al Mode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05): 958-96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5149

参考文献

  1.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 3号)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0-05-28.

  2. 2. 杨涵.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8, 22(2): 98-104.

  3. 3.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 2号) [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018-10-08.

  4. 4. 楚国清, 王勇. “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四重逻辑[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20(1): 18-23+40.

  5. 5. 新华社.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022-10-25.

  6. 6. 丁晓东. 专业思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8): 26-2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