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10 ( 2023 ), Article ID: 74070 , 6 pages
10.12677/AE.2023.13101209

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困境与 策略研究

陈文杰

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3年9月15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0日

摘要

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事关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乡村儿童由于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更需要给予乡村儿童更多的关注与教育。本文基于在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培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培育体系不完善,培育载体陈旧单一等问题,提出创新培育方法,优化培育手段;贯彻家校共育,完善培育体系;丰富教育载体,拓展培育空间等措施,切实提高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关键词

乡村儿童,核心价值观,培育

A Study on the Dilemma and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Rural Children

Wenjie Chen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Sep. 15th, 2023; accepted: Oct. 13th, 2023; published: Oct. 20th, 2023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a matter of personal growth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Children are the hop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and rural children need more attention and education due to their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lack of pertinence of cultivation methods, imperfect cultivation system, and outdated and single cultivation carrier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rural children, it is proposed to innovate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optimise cultivation means, to carry out home-school co-education and perfect cultivation system, and to enrich education carriers and expand cultivation space,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rural children.

Keywords:Rural Children,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征,从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等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对于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及如何解决关乎到乡村儿童自身的发展和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

2. 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希望,儿童的价值观教育是造就一代新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思想品德状况关乎民族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必须从儿童开始,即从学校开始。儿童时期是形成其价值观和个人思想最合适的阶段,对乡村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乡村儿童的一般情况并对其进行良好的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抓好乡村儿童的价值观教育,事关大局,意义重大。

2.1.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 [2] ”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民参与,更需要儿童的参与,儿童的价值观培育工作是新时代下的迫切要求,是历史赋予当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儿童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重要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儿童时期的形成必须始终足以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儿童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和后备军,乡村儿童是不容忽略的一个群体,乡村地区的儿童由于地区、经济等因素的差异,需要国家和社会在乡村儿童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使其获得正确的教育,让其慢慢提升其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所包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元素,都是乡村儿童必备的优秀品质,有助于乡村儿童的道德启蒙,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

儿童价值观教育以培育或塑造儿童的正确价值观为主旨,既是儿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儿童教育的核心环节 [3] 。通过丰富的形式、多样化的载体进行全面、立体、深入、持久的宣传,做好深入学习贯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立德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兴盛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从儿童开始,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儿童,有助于强化乡村地区孩子的思想教育。再者,乡村地区的儿童更需要全社会予以更多的关怀。迫切需要让乡村儿童从小耳濡目染的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追求真善美,接受积极健康的道德教育,这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有助于促进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2.3. 促进乡村儿童成长成才的重要指向

儿童年龄尚小,缺乏稳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念,可能会出现道德感薄弱、缺乏责任感意识、信念不坚定等问题。对乡村儿童进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教育是乡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促进乡村儿童成长成才的重要一环。开展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认知及价值取向,提升其自身的判断能力。在当前多元化背景下,农村地区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较于其他地区较为缓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学习渗透难度相对比较大,倘若不及时的对乡村儿童进行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深化和提升儿童对价值观的认同感,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则会导致乡村儿童在接触到不良社会思潮及扭曲价值观时容易使其产生思想不端和行为不正。关注对乡村儿童的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儿童坚韧不拔的意志,助力乡村儿童成长成才。

3. 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困境

由于受各种外部因素的限制,乡村儿童的知识和眼界或多或少受到信息偏差、认识不足、教育落后的影响,加之当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

3.1. 培育方法缺乏针对性

教育方法在有效开展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运用得当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阶段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学校中容易出现喜新厌旧的现象。目前,道德与法治课是乡村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师主要以教材为主,以讲授的方式向儿童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知识,这种方式形式单一、晦涩难懂,儿童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排斥的心理,在有效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还没有建立起真正对乡村儿童真实有效、完整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法与乡村儿童这个群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联系还不够紧密。学校在对乡村儿童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大多没有紧密结合乡村儿童的特殊性,如乡村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心理特点等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方法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影响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不利于乡村儿童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

3.2. 培育体系不完善

家庭作为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第一阵地,家长从古至今都是儿童价值观形成的启蒙老师,在儿童价值观教育中处于引领的位置。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家长作为第一主体,对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多处于放任阶段,完全靠儿童自身,具有自发性的特点。乡村儿童大多为留守儿童,抚养其衣食住行者大多为年过半百的老人,在乡村儿童成长过程中更多是“重养轻教”,监护人更注重儿童的衣食住行和温饱,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上往往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儿童时期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儿童时期由于缺乏稳定而正确的价值判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离正确轨道的价值选择。倘若儿童的不当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改正,错误的价值选择延续就会成为主体的一种不良习惯,届时对于儿童的价值观塑造只会更难。

3.3. 培育载体陈旧单一

无论是何种教育,其思想和理论的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的,载体承载着教育的内容或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受教育者,教育载体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有效形式。向乡村儿童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离不开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载体,其依托的载体形式与培育效果直接相关,形式多样的载体不仅可以渲染良好的道德气氛,将静止的文字与具体的教育形象结合起来,而且可以使得受教育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最终有助于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且,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选择与实践,必须贴近乡村儿童的实际情况,在结合乡村儿童特殊性、心理特点、成长规律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行之有效的、具有强烈针对性的、丰富多样的教育载体形式。目前在开展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时,大多依托课程、语言文字教授的形式,教育载体较为陈旧单一,且在教授过程中出现了语言不够凝练,文字表达深奥的问题,不够贴合乡村儿童的生活,哲理抽象的语言文字既难懂又很难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不利于儿童寓教于乐,对于乡村儿童接吸收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起到反面的效果,不利于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工作。

4. 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现如今儿童的主体意识日趋增强,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发生一定变化,传统的说教式、碎片化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要求在进行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时要主动适应时代和现实的要求,突破现有的困境,提升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4.1. 创新培育方法,优化培育手段

在乡村地区针对儿童开展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辅之以真正适合乡村儿童的教育方法和培育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课堂教学是乡村地区有效开展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最重要最核心的手段。除教育部主要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外,其他学科在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也承担起同样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师要善于把道德与法治课的专业内容与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切实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语文课的教授中,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教科书中与核心价值观有关的内容,如课本内容中所蕴含的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爱国、诚信、友善等元素。这将对乡村儿童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产生积极的暗示,同时也会加深儿童对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善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事半功倍,授课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将爱国、诚信、友善等价值观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创设符合乡村儿童学习和心理特点的学习情境,帮助乡村儿童真正理解和接收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实现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断开拓乡村儿童喜闻乐见的音乐、故事、游戏等活动,创设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获取经验,实现“以儿童为本,体验式学习” [4] ,让儿童在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和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真正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落细、落小和落实上下功夫。同时发挥榜样教育法,注重时代楷模的榜样引领和带头示范作用、注重发挥学生身边优秀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资源为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呈现创造出不同的方式,加以农村当地特有的乡土元素,打造出真正适合当地儿童的培育方式,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儿童中的认识。

4.2. 贯彻家校共育,完善培育体系

家庭作为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是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是乡村儿童接触的第一环境、是乡村儿童价值观形成的第一课堂。家庭氛围、家风及家长的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儿童价值观的形成,是进行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第一影响因素。家庭作为第一影响环境,家长要关注和重视孩子的思想动态,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尊重乡村儿童的主体地位,紧密联合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力量,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逐步构建起一个较为家校共育的培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稳扎稳打的落实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提升培育效果。乡村儿童是乡村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乡村儿童的教育是乡村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让课堂成为乡村儿童的“第二家庭”,有助于乡村儿童从中汲取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空白。再者,教师通过与家庭的通力合作,在儿童时期对其进行基础的价值观教育,促使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在儿童的头脑中扎根,在心中生根发芽。

4.3. 丰富教育载体,拓展培育空间

多样化的载体形式是助力乡村儿童理解和吸收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是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开展的主要载体,道德与法治课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包含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案例和学习素材。此外,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也蕴含着许多关于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坚持全过程全方位渗透的原则,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融入其他学科的常规教学中。可以通过节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讲故事等不同的文化载体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文化建设等并结合乡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黑板报、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具体的活动,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助力乡村儿童理解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另外通过升旗仪式、少先队组织仪式,寓教育于仪式活动中,赋予相关教育活动以充足仪式感,通过精彩纷呈的仪式活动有助于全方位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育效果。此外,现代信息技术是现如今开展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儿童这个群体中入脑、入心、入行。

5.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乡村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过程,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促进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促进乡村儿童自身成长成才具有无以替之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厘清当前在乡村儿童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构建起一套适合乡村儿童且行之有效的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受到重庆交通大学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专题科研项目(项目号:101322060)“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与策略”的资助。

文章引用

陈文杰. 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A Study on the Dilemma and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Rural Children[J]. 教育进展, 2023, 13(10): 7783-778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1209

参考文献

  1. 1. 习近平. 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J]. 人民教育, 2014(12): 6-8.

  2.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 2017-10-28(001).

  3. 3. 孙杰远. 论民族地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J]. 教育研究, 2020, 41(1): 98-110.

  4. 4. 王东虓, 魏晓璐, 尹红领, 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笔谈) [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1(3): 15-37+15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