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05 No.12(2015), Article ID:16639,7 pages
10.12677/AP.2015.512107

Parenting Styl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Shaohua Zhang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Dec. 8th, 2015; accepted: Dec. 22nd, 2015; published: Dec. 2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BSTRACT

To further test the effect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arenting styl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o check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tudents' academic self-efficacy, 816 students were administrated by the version of 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revised by Yue Dongmei (EMBU) and the version of MORGAN-JINKS Student Efficacy Scale Revised Edition (MJSES) from two senior middle schools in Weinan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self-efficacy had a full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arenting styl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MSS1 positively predicte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rough students' academic self-efficacy.

Keywords: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enting Style, Academic Self-Efficacy, Academic Achievement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张少华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5年12月8日;录用日期:2015年12月22日;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9日

摘 要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版)对陕西省某高中共81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以考察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检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SS1)维度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成绩。

关键词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

1. 问题提出

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业成绩依旧是社会最为关注的一项指标 (张云齐,2010) 。历年来,学生的学业成绩都是作为升学、排名的重要考核标准,也是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最为关注的教育结果 (方芳,2009) 。尤其对高中生而言,学业成绩显得更为重要。以往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分别作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影响高中生的学业成绩 (钱珍,2008;谷丹,2010;黄维利,2012;朱晓军,2012)

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指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它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Darling & Steinberg, 1993) 。以往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思路 (刘文婧,许志星等,2012) :第一种思路重点考察不同教养行为的维度和特征,如Becker等(1965)从控制–自主、温情–敌意、焦虑–平静这三个维度上,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民主型、权威型、骄纵型、保护型、专制型、控制型、过敏型和忽视型等八种类型 (Becker & Krug, 1965) ,而 Baumrind (1971, 1991) 则从要求性和反应性这两个维度上,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等四种类型 (Baumrind, 1970; Baumrind, 1991) ;另一种思路重点考察更为具体的教养行为,如 Perris等(1980) 提出了惩罚、宽容、鼓励等十五种教养行为 (Perris, Jacobsson et al., 1980) ,而 Leeuwen等(2004) 则提出了规则教养、给予自主、积极养育等九种教养行为 (Leeuwen & Vermulst, 2004)

学业自我效能感(Academic Self-efficacy)是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由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构成 (钱珍,2008) 。其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评估;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 (王凯荣,辛涛等,1999)

以往研究发现,不仅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 (芦朝霞,2005;赵霞,2009;黎肖霞,2013) ,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钱珍,2008;王艳侠,曹宇腾等,2013) ,并且,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岑萃,2005)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并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黄维利,2012) 。此外,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显著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预测学业成绩,且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共同预测学业成绩 (谷丹,2010)

已有研究从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做了诸多探索,但已有研究多是分别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鲜有将其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这不仅可能忽视多个自变量的共同作用而使单个变量的作用被高估;而且也可能难以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成绩的路径关系,不利于学业成绩影响机制的探讨。因此,本研究假设: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且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陕西省某中学共816名高中生施测《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MJSES修订版),其中男生364人,女生452人;高一429人,高二387人;城市175人,农村641人。

2.2. 研究工具

2.2.1.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采用岳冬梅等(1993)修订的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岳冬梅,李鸣杲等,1993) 。该量表共66个题项,分为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和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FSS1)、惩罚严厉(FSS2)、过分干涉(FSS3)、偏爱被试(FSS4)、拒绝否认(FSS5)和过度保护(FSS6)等六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MSS1)、过度干涉保护(MSS2)、拒绝否认(MSS3)、惩罚严厉(MSS4)和偏爱被试(MSS5)等五个维度。该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记分,分为1,2,3,4四个等级,依次表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种情况。该量表同质性信度系数为0.46~0.88,分半信度系数为0.50~0.91,间隔三个月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58~0.82,期间无更多学习和训练;该量表实证效度较好。经测试,EMBU中文版各项指标满足测量学要求,并得到以往研究的广泛使用 (李占江,王极盛,1999;白新营,2014;闫彬,2014;赵爰珍,2014;陈超,2015)

2.2.2.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MJSES修订版)

采用岑萃修订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岑萃,2005) 。该量表共23个题项,可分为学习行为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应对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发展能力自我三个维度。该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记分,分为1,2,3,4,5五个等级,依次表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五种情况。以量表总分衡量被试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为0.814;该量表内容效度为0.442~0.623,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较好。经测试,MJSES修订版各项指标满足测量学要求。

2.2.3. 学业成绩

收集被试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主要学科的期中考试成绩,考虑到各学校和年级的考试成绩不对等,本研究对被试的成绩按所在学校和年级进行标准分数转化,将所得Z分数相加,以此衡量被试的学业成绩。

2.3. 施测方式

采取以班为单位的团体测验。由事先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担任主试,在课堂上发放问卷并统一宣读指导语,进行不记名填答,完成后在班主任协助下现场统一回收。

2.4.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5. 各量表实际测量信度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实际测量信度为0.935;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实际测量信度为0.847。满足测量学要求。

3. 结果分析

3.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表1可得,父亲拒绝否认(FSS5)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SS1)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

3.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成绩的中介效应检验

研究者采用Baron和Kenny所建议的方法来检验和评价中介作用 (Baron & Kenny, 1986) 。具体来说,衡量中介效应存在的标准时:在第一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显著影响中介变量;而在第二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在第三个回归方程中,中介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同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减弱。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在第三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值β的减弱不显著,则存在完全中介,如果显著则存在部分中介。根据以上相关分析的结果和中介效应检验的标准,分别以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以学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检验三个自变量的中介关系模型。

因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SS1)、惩罚严厉(FSS2)、过分干涉(FSS3)、偏爱被试(FSS4)、过度保护(FSS6)和母亲过度干涉保护(MSS2)、拒绝否认(MSS3)、惩罚严厉(MSS4)和偏爱被试(MSS5)与学业成绩的相关不显著,而父亲拒绝否认(FSS5)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不显著,这十个维度均不符合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所以只将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SS1)作为自变量。

模型:以MSS1为自变量,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以学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加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后,MSS1的β值由0.051降到0.026,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MSS1与学业成绩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从解释率的变化来看,MSS1对学业成绩的直接解释率为0.6%,中介模型对学业成绩的解释率为3.8%,解释率有所增加,说明中介模型能更好地解释MSS1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如表2所示。

4. 结论与讨论

研究发现,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SS1)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相关,但联合解释变异量只有3.2%~3.8%。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SS1)这一维度是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成绩。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另一方面会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来影响学业成绩,这一结果与以往一些研究相符。然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学业成绩的预测程度为0.6%,这一结果表明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较小,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 (钱珍,2008)

虽然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学业成绩影响很小,但优化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发展其各项心理机能具有重要意义。应鼓励和引导家长认识其自身的教养方式和其对子女各项心理机能的重要影响,并促进良好教养方式和抵制不良的教养方式。

此外,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成绩,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是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成绩。这体现出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作用,也验证了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业自我效

Table 1. The correlation among parenting style,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表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表示P < 0.01,下同。

Table 2. Mediating effect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on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表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成绩的中介效应检验

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更为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5. 局限和展望

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本研究采用了岳冬梅等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虽然本研究证明其依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但随着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问卷也在不断出现,如蒋奖等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等 (龚艺华,2005;蒋奖,许燕等,2009;蒋奖,鲁峥嵘等,2010) 。未来研究有必要使用多个问卷并比较其优劣,以发展出更为简便有效的测量问卷。

其次,本研究选取的高中生样本容量还有待提高,大样本对于揭示变量间的相互联系非常必要。未来研究也可以加入初中生、小学生等样本群体,以进行横向比较。当然,纵向追踪研究相信也能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最后,本研究使用的中介效应检验技术比较简单。未来研究可以采用更先进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如MCMC方法和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 (方杰,张敏强,2012;方杰,张敏强,邱皓政,2012)

文章引用

张少华.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Parenting Styl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J]. 心理学进展, 2015, 05(12): 828-834.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5.512107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1. 白新营(2014). 初中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

  2. 2. 岑萃(2005). 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硕士论文, 西南师范大学, 重庆.

  3. 3. 陈超(2015). 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 临汾.

  4. 4. 方芳(2009). 大学生学业成绩的生态心理学研究. 硕士论文, 江西师范大学, 南昌.

  5. 5. 方杰, 张敏强(2012). 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乘积分布法、非参数Bootstrap和MCMC法. 心理学报, 44(10), 1408-1420.

  6. 6. 方杰, 张敏强, 邱皓政(2012).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 回顾与展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8(1), 105-111.

  7. 7. 龚艺华(2005).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 硕士论文, 西南师范大学, 重庆.

  8. 8. 谷丹(2010).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硕士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

  9. 9. 黄维利(201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

  10. 10. 蒋奖, 鲁峥嵘, 蒋苾菁, 许燕(2010).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6(1), 94-99.

  11. 11. 蒋奖, 许燕, 蒋菁, 于生凯, 郑芳芳(2009).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的信效度研究. 心理科学, 1, 193-196.

  12. 12. 黎肖霞(2013).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

  13. 13. 李占江, 王极盛(1999). Embu在城市中学生试用初步修订报告.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 197-199.

  14. 14. 刘文婧, 许志星, 邹泓(2012).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 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8(6), 625-633.

  15. 15. 芦朝霞(2005).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山西大学, 太原.

  16. 16. 钱珍(2008).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

  17. 17. 王凯荣, 辛涛, 李琼(1999).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4, 22-25.

  18. 18. 王艳侠, 曹宇腾, 唐先丽(2013).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8(1), 141-144.

  19. 19. 闫彬(2014).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硕士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呼和浩特.

  20. 20. 岳冬梅, 李鸣杲, 金魁和, 丁宝坤(1993). 父母教养方式: 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 97-101.

  21. 21. 张云齐(2010). 初一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

  22. 22. 赵霞(2009).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23. 23. 赵爰珍(2014).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硕士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

  24. 24. 朱晓军(201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硕士论文, 鲁东大学, 烟台.

  25. 25.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51, 1173-1182. http://dx.doi.org/10.1037/0022-3514.51.6.1173

  26. 26. Baumrind, D. (1970). Current Patter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 1-103. http://dx.doi.org/10.1037/h0030372

  27. 27. Baumrind, D. (1991). 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Us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11, 56-95. http://dx.doi.org/10.1177/0272431691111004

  28. 28. Becker, W. C., & Krug, R. S. (1965). The Parent Attitude Research Instrument—A Research Review. Child Development, 36, 329-365. http://dx.doi.org/10.2307/1126462

  29. 29. Darling, N., & Steinberg, L. (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3, 487-496. http://dx.doi.org/10.1037/0033-2909.113.3.487

  30. 30. Leeuwen, K. V., & Vermulst, A. A. (2004). Som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Ghent Parental Behavior Scale.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 283-298. http://dx.doi.org/10.1027/1015-5759.20.4.283

  31. 31. Perris, C., Jacobsson, L., Linndström, H., Knorring, L. V., & Per-ris, H. (1980). Development of a New Inventory Assessing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ur.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61, 265-274. http://dx.doi.org/10.1111/j.1600-0447.1980.tb00581.x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