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Vol. 09  No. 04 ( 2021 ), Article ID: 46942 , 5 pages
10.12677/CnC.2021.94006

浅议《世说新语》之魏晋士人精神风貌

刘琳

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 郑州

收稿日期:2021年10月14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26日;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日

摘要

《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是以记载魏晋士人的言行轶事为主的。而此书对魏晋时期的社会政治、宗教、文学、哲学以及士人们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都有着十分真实的记录,可以称得上是反映“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图画。而那些自然的追求、情感的迸发、风度的清远以及言语的艺术,直到现在都是我们了解魏晋士人的镜子。在《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的表现形式为真挚的情感、“酒”情结、另类审美观等,由此可以知道,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对中国人文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世说新语,魏晋士人,精神风貌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Spiritual Outlook of Scholars of New Sayings of the World in Wei and Jin Dynasty

Lin Liu

Zhongzhou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Zhengzhou Henan

Received: Oct. 14th, 2021; accepted: Nov. 26th, 2021; published: Dec. 2nd, 2021

ABSTRACT

The book “New Sayings of the World” mainly records the anecdotes of the words and deeds of scholar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book has a very real record of social politics, religion,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spiritual outlook of scholar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which can be called a vivid picture to show “the spiritual outlook of scholar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nd those natural pursuit, emotion burst, manner of grace and the art of speech, are the mirrors to understand the Wei and Jin scholars for us until now. In “New Sayings of the World”, the spirit of the Wei and Jin scholars is manifested in the sincere emotion, “wine” complex, the alternative aesthetic conceptions, etc. From this, we can know that the spirit of the Wei and Jin scholars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hinese humanistic spirit.

Keywords:“Shi Shuo Xin Yu”, Wei and Jin Scholars, Spiritual Outlook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笔记,作者刘义庆。刘义庆(403~444),生于东晋末期,卒于南朝初期。当时风气比较特别,刘义庆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比较大。他“少慕儒学,晚好老庄”,《宋书》云:“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1] 因此,他招集许多的文人墨客,编纂了《世说新语》这部被鲁迅称为“志人小说”的笔记,从多个角度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世说新语》一共分为36门,1130条。从内容上说,《世说新语》讲述了中国汉末、魏晋时期的人物轶事,十分丰富,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从艺术上来看,《世说新语》写照传神,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称其“简约玄淡,真致无穷”,鲁迅则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2]。《世说新语》不仅具有丰富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从某些方面来讲,还具有丰富的心理学价值。需要特别指出来的是,《世说新语》也是记录中国士人精神风貌的集大成之作。

2. 魏晋士人感情真挚

晋人有情,已经成为不争的论断。而《世说新语》更是大肆为情张本,真情洋溢,含情脉脉。有因为丧子悲不自胜,喊出“情为所钟,正在我辈” [3] 的王戎;有闻情歌即唤“奈何”,一往情深的桓伊;有“终当为情死”,放声恸哭的王长史;有感叹“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 [4] 的阮孚;有经棺材店流涕的情痴任长育;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桓温;有抚琴吊唁的张季鹰;也有让双鹤重返自由的支道林,等等。《世说新语》中对亲情的描述感人至深。例如,郗嘉宾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儿子的丧礼中几乎昏死过去了(伤逝·12);当母亲走了,王戎哀毁过礼,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德行·17);王子猷在弟弟死后一个月左右也伤心地跟随去了(伤逝·16)。血脉相连,情真意切,动人肺腑。

而在《世说新语》中,男女关系不再像是汉朝所推崇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而是“亲密的情感代替了严峻的礼法”。例如《惑溺篇》第二则故事: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 [5]。荀奉倩任情而行,全然不顾及他人的蜚短流长。而夫妻间称呼的悄然改变和妻子敢于当面调侃自己丈夫,也能够看出夫妻关系的笃厚。至于朋友之间的感情,《伤逝篇》第1、3、7、9、11、13和15则都是朋友走后的思念哀痛之辞。要好的朋友是自己人生的旅伴,真挚的友情是生命中的阳光,人生没有了旅伴,生命中失掉了阳光,人们是该怎么样的苦恼呀!

而《世说新语》中晋人对自然也情有独钟,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了自然界万物的“美”。支道林好鹤的“陵宵之姿”(言语·76);王济爱马之神骏(术解·4);王羲之喜爱鹅之高洁;王子猷赏竹之清纯(任诞·46),等等,这些都成了晋人们的癖好。他们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更不是为了褊狭的占有,而是完全抛弃了一切功利得失的观念,因为鹤马鹅竹等在他们看来,已经是人生美好品格的象征,也正是在这层意义上,王子猷才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任诞·46)。顾长康从会稽还,兴致勃勃地向朋友讲述遇见的山川美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言语·88)。王徽之则是对山阴的美夸赞道:“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言语·91)秀丽的山水是我们欣赏的对象,同时也与人的内在情感发生了共鸣。在大自然中,人被一种不可言喻的情绪包围着,而在人的心坎里,大自然也多了几分灵气,变得情趣盎然,生机勃勃。人与自然相融相洽,让人得到了一份超越的情志,所以,《世说新语》中讲到王司州,道:“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言语·81)一代枭雄桓温看到了从前种的小树苗长大时“泫然流泪”(言语·55)。“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言语·61)简文帝虽然在政治上一塌糊涂,“究其实质,这种所谓的‘风度’、‘风流’都十分虚伪,是十足的故弄玄虚、装腔作势” [6]。但是作为名士的他,话说是很有见地的。好一个“会心处不必在远”,“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有了真挚的感情,才能够做到会心,才会觉得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也是尽显风流,无线美好。

山水田园之美,能够成为人生有机的组成部分,对魏晋士人的审美意识以及文艺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况且魏晋士人并不是单纯地游山玩水,在山水逍遥间往往伴随着赋诗、写作、绘画、弹琴与下棋等文化行为。两晋时期各有一次很著名的文人盛会:金谷宴游和兰亭集会,分别都有“各赋诗,以叙中怀”(石崇《金谷诗叙》)、“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序》)的文人活动。在切磋琢磨之中,艺术观念在更新,鉴赏水平也在提高,创作激情也在增长。在《世说新语》中,晋人对艺术“一往情深”的例子是随处可见的:嵇康对“广陵散绝矣”的痛惜嗟叹(雅量·2);顾恺之对在人物绘画之中如何做到“传神写照”的孜孜探求(巧艺9、11、12、13、14);殷浩对佛经玄理的痴迷执着(文学22、23、34、43、50);谢安小时候即喜欢刨根问底(文学24);而晋人对艺术钟情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他们将自己人生也艺术化了。例如,“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任诞·6)“毕茂世云:‘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任诞·21)“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识鉴·10)由此可知,当时名士们一种普遍的人生态度:人生贵得适意。

3. 魏晋士人的“酒”情结

酒,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社交礼仪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酒在古代的饮食中,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范围,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明宣宗在《酒谕》中道:“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魏晋时期,士人们在追求外在与心灵自由的时候,更是通过酒、借助酒,产生了对精神、个体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魏晋时期,天灾人祸不断,百姓们颠沛流离,被奴役,被压榨。士人们看见此番场景,精神上是十分难受的,士人们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是没有办法表达的。士人们在那个时期,是作为社会道德体系和社会良知的创造者、维护者、实行者,他们忍着不说,精神上比常人更加痛苦。当时的社会上,有着生死哀乐的无常,有着动辄得咎的况境,敏感的士人的内心更加苦闷、惆怅了。酒,就成为文人墨客解愁的最好物品,成为士人最后的避风港。“(这一时期)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7]。不过,我们从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极致”的时代。“他们的理想人生,就是在现实之中……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欢乐与享乐,得到他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一切满足” [8]。文人,或者说士人,他们无权,手无寸铁,但是他们拥有睿智的大脑和雄辩之才。在统治者和权力的跟前,他们思绪万千,游心太玄,这无疑给统治者添了不少麻烦,无异于刀尖上舞蹈。万千忧愁无处排解,那么,酒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是他们最好的归宿,是他们最好的缘分。魏晋时期的饮酒之风是十分厉害的。

《世说新语·任诞篇》中,王光禄云:“酒,正使人人自远。”魏晋的士人,能够在酒中,或者说是在醉梦中,找到那个本真的自己,能够洒脱地书写“本我”的价值和方向,发现内心最深处的人格。

刘伶在《酒德颂》中形象地描绘出在醉酒的状态下达到的与天地同化的境界:“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视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羸之于螟蛉。”魏晋士人已经凭着酣醉在意念中向“无我”之境进发了。

4. 另类的审美观

众所周知,魏晋时期的士人,普遍比较爱美。向内,他们推崇老庄,追求超凡脱俗、从容淡定。向外,他们更是追求潇洒自如、飘逸异常的仪态美、形象美。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追求的这种美是不切实际的,是比较虚幻的、空洞的,非具体化的。《世说新语·赏誉8》:“王子敬语谢公:‘公故潇洒。’谢曰:‘身不潇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世说新语·赏誉·8》:“殷中军(浩)道王右军(羲之):‘清鉴贵要。’王公(王导)目太尉(王衍):‘岩岩清峙,壁立千仞。’王右军道谢万石(万)‘在林泽中为自遒上’,叹林公(支遁)‘器朗神俊’,道祖士少(祖约)‘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世说新语·容止14》:“时人目王右军(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王大将军(王敦)称太尉(王衍):‘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这些例子,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都在展现一种现象,就是魏晋时期的士人,他们不少在追求这种“抽象美”“非具体的美”。不过,他们的这种另类的审美观和装扮,确实给人一种气度不凡的感觉。

魏晋士人有着以白为美的另类审美观。“何(晏)平叔美姿仪,面至白。”男性美的女性化倾向在《世说新语》中处处可见。如《容止》中有叹王恭形貌者,云:“濯濯如春月柳。”再如王右军见杜宏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再有:“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麈尾,与手都无分别。”清丽、婉约、娟秀、白皙——这些女性的阴柔美,成为魏晋士人竞相追求目标。他们作为男子,白白嫩嫩,柔弱无力,这样的病态之姿,他们引以为傲。自古君子应“品德如玉”,当时的士人在外在形象上,也追求“如玉”。由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士人,追求、崇尚的美是十分“另类”的。

5. 总结

魏晋士人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其独特的言行和精神特质,这正是那一时期的环境使然,也是那一时期社会风貌的折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的独特风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文章引用

刘 琳. 浅议《世说新语》之魏晋士人精神风貌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Spiritual Outlook of Scholars of New Sayings of the World in Wei and Jin Dynasty[J]. 国学, 2021, 09(04): 31-35.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1.94006

参考文献

  1. 1. 王能宪. 世说新语研究[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2. 2.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M]. 济南: 齐鲁书社, 1997.

  3. 3. 徐震瑮. 世说新语校笺[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4. 4.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上、中、下)[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2.

  5. 5. 许绍早, 王万庄. 世说新语译注[M].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

  6. 6. 吴礼权. 中国笔记小说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7. 7. 宗白华. 宗白华全集[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8. 8. 罗宗强.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