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0  No. 05 ( 2020 ), Article ID: 35452 , 9 pages
10.12677/AP.2020.105065

College Students’ Home Style and Moral Behavior Self-Management

Jiduan Y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Received: Mar. 26th, 2020; accepted: Apr. 30th, 2020; published: May 7th, 2020

ABSTRACT

Home Style is a fashion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hought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itance, diversity and independence.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 Style and Moral Behavior Self-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Home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Moral Behavior Self-management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 five families are filial piety, gratitude, kindness, right from wrong and reading.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ome Style and Moral Awareness, Moral Behavior and Moral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Moral Awareness, Moral Behavior and Moral Practice of students with good Home Style are better than those with poor Home Style construction.

Keywords:Home Style, Moral Awareness, Moral Behavior

大学生家风与道德行为自我管理

尹吉端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收稿日期:2020年3月26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30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7日

摘 要

家风是以传统思想为基础形成的一种风尚,具有继承性、多样性、独立性的特点。道德行为自我管理在个体品德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家风问卷和道德行为自我管理问卷,考察大学生的家风与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排名前五的家风是孝敬父母、感恩报恩、与人为善、明辨是非以及读书为本;家风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践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家风好的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践行要好于家风建设不良的学生。

关键词 :家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1.1. 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风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物。家风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一个家庭精神层面的东西,主要涉及家族或家庭的价值理念、文化氛围、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内容。家风具有一下的特点。

1) 家风具有继承性。家风是由一个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不同的家庭,其家风的内涵也各具特点。家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归宿,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家风的教育与传承,也正是由于这种经意或不经意的传承,使得家风能够在家庭中不断延续至今,并得到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2) 家风具有多样性。中国人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家风,因为长期以来,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规都是在其家族定位的基础上形成的,附有浓重的家庭色彩。由于身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再加上经济条件、文化素养、个性特征等诸多差异的存在,我国的传统家风也就各具特色。家庭生活习惯不同,家风也就不同,因此内涵完全相同的家风是不存在的。

3) 家风具有独立性。家风虽然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但其理论基础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不管是传统家风还是经过后期修改完善的新时期家风都会刻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家风的内涵以及价值观念往往还会因所处时代特征的不同而各有其独特的侧重之处。

1.2. 道德行为自我管理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道德认识的指引下,表现出的对他人或社会所履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具体行动(李伯黍,燕国材,199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评价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不只是看他具有怎样道德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实际的道德行动,以及履行了怎样的道德行动。道德行为在个体品德心理结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主动的管理自己用以促进自己或所在的团体有效地完成一项任务的行为(唐芳贵,岑国桢,2012)。自我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实质为自我监控,主体为了使客观事物达到预期目标,将自身的活动作为监控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1.3. 问题提出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自我管理能力,这是提高道德行为的一个关键环节,因而考察大学的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现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风与社会思想状况相联系,反映当前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家风会影响道孩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有研究发现被劳教的青少年中,80%都与低级趣味的家风有关(曹红战,2007),可见良好的家风和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对青少年成长非常重要。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家风对他们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是良好家风的基础,如果家庭成员互相指责、埋怨、争斗,那么成长在这种家庭的学生也必然会受到很深的影响,容易产生冷淡、敌对的情绪,进而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在校园中,经常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的大学生,其实与他们受到不良家风的负面影响有关(黄礼峰,王雄杰,王宁宁,2015)。

个体会对特定道德内容产生一定的认知即道德认知,道德认知进而影响道道德行为,但是有时个体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并不会达到统一的和谐状态,也就是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研究大学生的家风与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及施测

被试在天津师范大学抽取,利用班级正式上课的时间发放家风问卷、道德行为自我管理问卷,采用现场作答、当场收回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50份,收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78%,其中男生37人,女生314人;文科238人,理科112人。

2.2. 研究工具

1) 家风问卷,问卷的项目来源于一下三种途径。

文献检索与分析。参考了多篇介绍家风研究的文献资料,比如,家风研究的文献综述(胡亚玲,2016),家风对高校学生德育的影响与对策(黄礼峰,王雄杰,王宁宁,2015),分析家风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开放性问卷调查。通过向大学生群体派发开放性问卷50份,通过问卷询问学生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比较好的家风传统?请尽量详细的写下您的观点。

个人访谈。对天津师范的大学的10名学生(男3名,女7名)进行访谈。重点是询问学生会有哪一类的家风传统,例如“在你的家中会有哪些对你影响很大的家教理念?”“你的父母会在哪些方面对你提出要求?”

通过以上的三种方式获得35个反应项目,由经过训练并熟悉问卷评估的方法的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老师对这些项目进行整理、合并,最终得到20个题目的家风问卷,家风问卷涵盖了,家庭关系、人际交往、个人品质等方面。问卷采用5点计分(1 = 完全不符合,5 = 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家风建设越好。

2) 道德行为自我管理问卷,也就是德性践行度问卷(唐芳贵,岑国桢,2009),问卷由30道题目组成,反映道德素质高的题目15个,反映道德素质低的题目15个,采用7点评分的方式对每个题目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赋值,形成认知评分和行为评分,分别除以7得到认知度和行为度评分,认知度乘以行为度的积是德性践行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3。

2.3. 资料处理

对调查所得数据,首先报告调查群体的家风建设和道德行为管理的总体情况,然后考察家风、道德行为与问卷中所涉及的三个人口学变量(性别、专业、家庭居住地)的关系,最后分析大学生家风建设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整理和分析。

3. 结果

3.1. 家风问卷

家风问卷中的每一道题目以20道题目的平均分在在三个人口学变量(性别、文理科、家庭居住地)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家风20道题目和所有题目的平均得分男女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家风20道题目和所有题目的平均得分中除了第二题、第十一题以及第十八题在文科理科上差异不显著;家风20道题目和所有题目的平均得分在家庭居住地农村和城市上差异均不显著。

把问卷中每一道题目在抽取样本上求其平均值,然后把20道题目的得分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得到表1

Table 1. The subjects scored on each topic of the Home Style questionnaire

表1. 被试在家风问卷各个题目上的得分

得分排在前五的家风是:T04孝敬父母、T13感恩报恩、T14与人为善、T15明辨是非、T12读书为本。得分排在后五的家风是:T02家庭权威、T16明哲保身、T18男女有别、T06家庭民主、T05谦虚低调。可见在中国传统的家风中最注重是孝敬父母感恩报恩与人为善,这与传统儒家文化所推崇的。

3.2. 道德行为自我管理问卷

选取三个人口学变量,性别、专业类别、家庭居住地,专业类别粗略的分为文科和理科,家庭居住地为城市和农村。在三个人口学变量上,分别对认知度、行为度、践行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人口学变量的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践行上差异不显著;文科和理科在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践行上差异不显著;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践行上差异不显著,但在道德行为(t = 2.475, p = 0.014)上差异显著,农村学生的道德行为高于城市学生。

道德认知、行为、践行如表2所示。

Table 2. The scores of subjects on each topic in the Moral Behavior Self-Management Questionnaire

表2. 被试在道德行为自我管理问卷上各个题目的得分

1) 道德认知度:在反应道德素质高的行为中,认为最能反应一个人素质高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对所承诺的事想办法做得最好(最能)、主动偿还借贷、学习场所主动避免手机干扰旁人、公共场合自觉排队、救助路遇的病人。认为最不能反应一个人素质高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上课时主动擦黑板(最不能)、记得家人生日并主动问候、主动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下雨时主动帮助同学收衣服、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在反应道德素质低的行为中,认为最能反应一个人素质低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私自翻看他人东西(最能)、撕毁图书馆书页据为己用、听报告时高声讨论、随手乱扔垃圾、休息时间在宿舍喧哗。认为最不能反应一个人素质低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找关系入党(最不能)、上色情网站、随意弃置已选好的超市货物、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很少打扫寝室卫生。

2) 道德行为度:在反应道德素质高的行为中,认为自己做的最好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主动偿还借贷(做的做好)、学习场所主动避免手机干扰旁人、公共场合自觉排队、在阅览室看完书后放回原位、对所承诺的事想办法做得最好。认为自己做的不好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上课时主动擦黑板(最不好)、主动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救助路遇的病人、见义勇为、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在反应道德素质低的行为中,认为自己做的不好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找关系入党(最不好)、随意弃置已选好的超市货物、很少打扫寝室卫生、背地议论他人是非、践踏草坪。认为自己做的好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撕毁图书馆书页据为己用(最好)、听报告时高声讨论、上自习时讨论问题影响同学、私自翻看他人东西、休息时间在宿舍喧哗。

3) 德性践行度:在反应道德素质高的行为中,德性践行度高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主动偿还借贷(最好)、学习场所主动避免手机干扰旁人、公共场合自觉排队、对所承诺的事想办法做得最好、在阅览室看完书后放回原位德性践行度低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上课时主动擦黑板(最不好)、主动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救助路遇的病人、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记得家人生日并主动问候。

在反应道德素质低的行为中,德性践行度高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撕毁图书馆书页据为己用(最好)、听报告时高声讨论、私自翻看他人东西、休息时间在宿舍喧哗、上自习时讨论问题影响同学。德性践行度低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找关系入党(最不好)、上色情网站、随意弃置已选好的超市货物、践踏草坪、很少打扫寝室卫生。

3.3. 家风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家风问卷共有20道题目,取这20道题目的平均分来可以反映家风总体状况,依照家风状况对被试进行高低排序,取前27%为家风状况良好,后27%为家风状况较差,分别为95人,最后对前后27%的被试在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践行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家风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践行的影响,得分结果见表3

Table 3. 27% scores on the Moral Behavior Self-Management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Home Style questionnaire

表3. 家风问卷前后27%在道德行为问卷上的得分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家风前27%的个体与家风后27%的个体在道德认知度上差异显著,t(129) = 4.989, p < 0.001;家风前27%的个体与家风后27%的个体在道德行为度上差异显著,t(129) = 6.205, p < 0.001;家风前27%的个体与家风后27%的个体在道德践行度上差异显著,t(129) = 6.584, p < 0.001。

4. 讨论

4.1. 家风问卷

在所有的家风中,孝敬父母一项的得分最高,孝文化扎根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中,孝文化涉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一部分(何建良,杨向荣,2013),最近由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也显示,71.7%的受访者认为家风家训应包含“孝敬父母”。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孝道,以孝为核心的道德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它贯穿了华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被历代圣人先哲沿用改造,也成为个人安身立命处世的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

4.2. 道德行为管理问卷

在反应道德素质高的行为中,大学生德性践行度高的行为有四个,主动偿还借贷(最好)、学习场所主动避免手机干扰旁人、公共场合自觉排队、对所承诺的事想办法做得最好,说明在反应道德素质高的行为中也是大学生践行度比较高的行为,做到了知行统一。

在反应道德素质低的行为中,德性践行度高的5个行为由高到低依次为:撕毁图书馆书页据为己用(最好)、听报告时高声讨论、私自翻看他人东西、休息时间在宿舍喧哗、上自习时讨论问题影响同学。这表明,这5种行为的道德特征明显,易触发大学生的道德审视,并且只有在少数人身上或在少数情景下发生,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情景下没有此类行为表现。

在德性践行度低的行为中,属于正面行为的有,上课时主动擦黑板(最不好)、主动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救助路遇的病人、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记得家人生日并主动问候。其中,救助路遇的病人是属于认知程度高、行为水平低的知行脱节行为,表明大学生一方面认为救助路遇的病人是一种道德素质高的行为,另一方面自己做的并不好。上课时主动擦黑板、主动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这三种行为属于认知水平不高,行为水平低,表明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出现偏差,偏离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主流认识,把这些行为看作是道德意义不明显的行为,导致德性践行度低。

属于负面行为的有:找关系入党(最不好)、上色情网站、随意弃置已选好的超市货物、践踏草坪、很少打扫寝室卫生。其中,找关系入党、随意弃置已选好的超市货物、很少打扫寝室卫生三种行为属于认知水平低,行为水平低。这表明对这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行为,大学生存在这并不把他们视作不道德行为的倾向,似乎他们与道德无关,也不需要进行道德自我管理。可见,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还存在这是非观念不清和一定程度偏差的情况,他们的道德发张尚未相对稳定和完全成熟。

4.3. 家风问卷与道德行为管理问卷

家风家教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持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来实施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虽然会在学校度过相当长的一段学习时间,而且还接纳着很多老师的学校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只是阶段性的教育,唯独家里的父母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才是最久远的、持续性的。

家风家教是对大学生最直接的道德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才是最基本,最直接、也是其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家风家教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接下来具体分析家风与道德的关系。

1) 交友之道与道德行为。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其影响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和同伴团体的从众实现。同伴团体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一种典型社会力量,在一项有关在违反规则行为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同伴团体的从众在13岁以前一直占优势,到17岁才开始降下来(陈欣银,时蓉华,1987),可见同伴关系在学生的行为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2) 家庭权威与道德行为:以家庭权威为基础的家风模式有其合理性,它让人们按照传统规范做事情,为培育子女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有积极作用。

在学生道德教育的历史上,人类社会经历过习俗性德育、神秘性德育、权威式德育、民主式德育等各种阶段,无论哪个阶段的德育,事实上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权威这个基础(万峰,林樟杰,2007)。

社会规范中的权威来自人类社会发展所传承下来的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习惯大到社会公理、小到家规家法,代代相传。凭借社会舆论的和人们的道德良知,很难不服从,否则就可能会付出代价。

3) 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夫妻和睦、照顾弱小、感恩报恩、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爱国爱党、遵纪守法与道德行为。家风的上面几条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在公民道德规范方面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夫妻和睦、照顾弱小、感恩报恩、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可以分别归入爱国、诚信、友善三个范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诸如“诚信、友善、爱国”等概念,都来自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美德的凝练与发展。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层面的要求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存在紧密的联系。

4) 孝敬父母、谦虚低调、读书为本、明辨是非与道德行为。孝敬父母、谦虚低调、读书为本、明辨是非,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道德特别重视“知“与”行“的统一,孔子认为衡量一个人品德的好坏,不但要听其言更应观其行。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教育,看重高尚精神境界,注重品格修养而言,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倡的积极进取、刚健自强的人格理论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吸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晶,它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改变社会道德风尚,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赵峰,2007)。

5) 家庭民主与道德行为。在个体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父母的理解、关心支持会使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道德行为。

我国研究者肖文娥等人(2002)对初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结果也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群体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模式不同,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理想的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充分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的不惩罚严厉和母亲的不拒绝否认。

凌怀燕等(2007)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的诚信心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学生诚信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偏爱被试对诚信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可见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5. 小结

本研究运用家风问卷和道德行为自我管理问卷考察大学生家风与道德行为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家风问卷上,大学生排名前五的家风是孝敬父母、感恩报恩、与人为善、明辨是非以及读书为本。

在道德行为自我管理问卷上,在反应道德素质高的行为中,德性践行度高的行为是主动偿还借贷、学习场所主动避免手机干扰旁人、公共场合自觉排队、对所承诺的事想办法做得最好、在阅览室看完书后放回原位;在反应道德素质低的行为中,德性践行度高的行为有撕毁图书馆书页据为己用、听报告时高声讨论、私自翻看他人东西、休息时间在宿舍喧哗、上自习时讨论问题影响同学。

家风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践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好的家风氛围,成长与其中的子女会梳理较好的道德观,也更趋向与知行合一。同时,家风建设好的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践行要好于家风建设不良的学生。

文章引用

尹吉端. 大学生家风与道德行为自我管理
College Students’ Home Style and Moral Behavior Self-Management[J]. 心理学进展, 2020, 10(05): 527-535. https://doi.org/10.12677/AP.2020.105065

参考文献

  1. 1. 曹红战(2007). 试析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沈阳: 东北师范大学.

  2. 2. 陈欣银, 时蓉华(1987). 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两个因素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 (1), 57-62.

  3. 3. 何建良, 杨向荣(2013). 中国孝文化的理念形态及其现代传承. 井冈山大学学报, 34(5), 61-65.

  4. 4. 胡亚玲(2016). 家风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理论, (6), 172-174.

  5. 5. 黄礼峰, 王雄杰, 王宁宁(2015). 家风对高校学生德育的影响与对策.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6), 76-79.

  6. 6. 李伯黍, 燕国材(1993). 教育心理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 7. 凌怀燕(2007).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职学生诚信心理发展的影响.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 66-69.

  8. 8. 唐芳贵, 岑国桢(2009). 关于德性践行度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32(5), 1042-1045.

  9. 9. 唐芳贵, 岑国桢(2012). 自我管理研究回顾与前瞻: 心理学的视角.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041(004), 141-144.

  10. 10. 万峰, 林樟杰(2007). 对以权威为基础的德育的新认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36(6), 108-112.

  11. 11. 肖文娥, 邢玉凤, 梁金辉(2002). 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教育研究, 23(10), 70-76.

  12. 12. 赵峰(2007).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显价值.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8(1), 105-108.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