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sychology
Vol. 12  No. 07 ( 2022 ), Article ID: 53312 , 8 pages
10.12677/AP.2022.127274

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

曾一洋,程翠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2年5月11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27日;发布日期:2022年7月5日

摘要

为了解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选取重庆市酉阳县36名小学生为访谈对象,使用Nvivo 11.0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逐字稿进行编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认为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主要由热爱、形象、认同三大成分组成。在热爱成分中,关爱学生被提及的次数最多;在形象成分中,人格特质被提及次数最多;在认同成分中,职业技能被提及次数最多。这启示展现乡村小学教师的热爱和期望、注重乡村小学教师的自身形象、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提升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教育情怀,乡村小学教师,儿童视角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al Feeling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ildren

Yiyang Zeng, Cuiping Che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Received: May 11th, 2022; accepted: Jun. 27th, 2022; published: Jul. 5th, 2022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feel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36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Youyang County in Chongq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iewees, and Nvivo 11.0 qualitative analysis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terview verbati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feelings mainly consisted of love, image and identity. In the component of love, caring for students was mentioned the most; in the component of image, personality was mentioned the most; in the component of identity, vocational skills were mentioned the most. This enlightened us that revealing the love and expect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elf-image,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feelings.

Keywords:Educational Feelings,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 Children’s Perspective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20〕5号)中指出要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只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并将“厚植乡村教育情怀”作为重点任务。可见,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乡村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份子,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如今,中小学课堂教学实现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这一转型对教师核心素养提出了高的要求(朱宁波,崔慧丽,2018)。教育情怀这一概念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并被视为教师的核心素养。乡村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情怀的素养。教育情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是教师专业追求过程中内在品质塑造的过程。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成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肖凤翔,张明雪,2018)。对于乡村教师来说,教育情怀同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同样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教育情怀是乡村教师核心素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支撑乡村教师在偏远的岗位上坚守教育事业,帮助儿童完善人格、增长知识、与提高公民素质的行动的永恒动力。

目前在关于教育情怀的研究内容上,已有的研究侧重于教育情怀的定义以及复杂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在教育情怀的定义上,刘庆昌(2017)认为教师的教育情怀本质上是人文精神和教育理想融合的产物,它为教师拥有,却指向学生的成长、发展、和解放,是一种朝着真善美的心理倾向。行冬梅和方婧(2018)认为教育情怀是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一种个人情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能够渗透到教师的职业生涯乃至生命历程中。其次,在教育情怀的影响因素上,程翠萍和朱小蝶(2021)提出了教育情怀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政策环境因素、工作单位因素、教学对象因素、教师个体因素。最后对于教育情怀的提升策略,韩延伦和刘若谷(2018)提出在全社会营建凸显尊师重教的精神文化,深入推进尊师重教的社会心理文化建设;在国家层面推进教师专业化质量建设的方法。刘炎欣和王向东(2018)共同提出4条策略,分别是扎根教育沃土,培养实践情怀、立足理论建构,形成理性情怀、确立专业信念,培植专业情怀、提升教育境界,养成行动情怀。高汝伟(2018)则针对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提出体察爱与责任、发求知与创造的信念、理解崇高三条培养策略。

目前关于教师教育情怀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站在儿童视角下的教育情怀研究更是极少。而儿童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在教学中占了重要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的教育情怀不能脱离儿童单独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儿童,需要站在儿童的视角下领会教育情怀。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儿童视角,分析儿童视角下小学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成分,以便为寻找涵养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用访谈法。在重庆市酉阳县内多所小学中,采取目的性抽样法,分别从1~6年级抽取6名同学进行访谈,每个年级3名男生,3名女生,共计36名儿童。这36名儿童最低年龄8岁,最高年龄14岁,平均年龄11岁。

2.2. 研究工具

在本次访谈中,主要用到以下三种研究工具。第一,录音软件,用于访谈过程中的录音。第二,访谈提纲,主要用于访谈过程中的问题导向。提纲的核心问题有三个,分别是“你认为老师的教育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老师做出怎样的行为,会让你认为他/她是有教育情怀?”“你认为没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会有哪些表现?”第三是Nvivo 11.0质性分析软件,主要用于录音文本的编码、分析文本案例、结构理论的建构等工作。

2.3. 研究过程

2.3.1. 数据收集

在访谈之前,首先和访谈对象进行简要的日常沟通交流,了解儿童的基本信息,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少生疏感,然后说明本次访谈目的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获取数据。征得受访儿童的同意后,然后进行录音。在正式访谈过程中,先给儿童解释什么是教育情怀,之后尽量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话语转换提纲中的核心问题,必要时根据访谈情况对预设问题进行重复、修改和细化,对儿童的回答进行追问,获取儿童对教育情怀更细致的看法。平均每名儿童的访谈时间长度约为5分钟,最终用了两周时间来完成所有访谈数据的收集。

2.3.2. 数据编码

通过翻译软件将每个访谈音频转为文本,共获得36个文本,约有4万字。根据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依次进行整理、编码、分类、命名和理论建构。在最初的编码阶段,对每个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编码,在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问题上,共获得了管理班级、诚实、不贪财、换位思考、正确沟通、合理布置作业、教学方式新颖、解决学习困难、上课氛围、提高成绩、时间管理、合理奖惩、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尊重学生、热爱教学、热爱自己、喜爱学习、公平公正、乐观积极、耐心、温柔善良、认真负责等106个自由节点。在关联式编码阶段,根据自由节点之间的联系,寻找概括性更强的范畴,共选取“关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教学、人格特质、思想品德、仪容仪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期望、职业责任”等10个关联式编码。在核心式编码阶段,梳理自由节点和关联式编码阶段共同反应的核心类别,最终确定能够串联各编码要点的核心编码有3个,分别是热爱、形象、认同。

2.3.3. 信效度检验

编码一致性信度检验。选取5篇原始文本,邀请两位不同编码者再次进行编码,所得两者之间的编码信度为0.87,这表明编码结果达到了可接受的信度水平。在效度检验过程中,采用了原始资料检验法和反馈法进行访谈效度的检验。以自由节点名称为关键词,在原始文本中进行搜索。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命名都来自原始文本,如“尊重学生”“公平公正”“认真负责”“有耐心”等,这表明编码结果效度良好。以事后访问作为反馈法的检验,询问儿童对编码结果是否赞同,结果发现受访的儿童普遍赞同编码结果,这也表明了编码结果的效度处于良好的水平。

3. 研究结果

表1为根据36名儿童的访谈内容绘制的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表。从表中可以得知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大成分,分别是热爱、形象、认同。其中材料来源代表参与访谈的人数,参考点代表该类别被提及的次数。

Table 1. The structure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feel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表1. 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

3.1. 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热爱成分

热爱被儿童提及次数最多,到达了101次,教师的热爱包含关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教学三个类别,其开放式编码材料来源数依次为33、9、4,编码参考点数依次为87、10、4。关爱学生可以继续细分为公平公正、认真负责、有耐心、尊重学生。公平公正被16名儿童提及20次,他们认为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处理班级事务时都要公平公正。15名儿童提到了认真负责18次,其中有谈到“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对待同学们”(GXY)。有耐心被14名儿童提及了16次,儿童描述的“是教师在儿童存在学习问题时要有耐心的解答,不要敷衍或者忽略学生”(HHX)。尊重学生被5名学生提及了6次,具体是指小学教师在处理学生矛盾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得随意打骂体罚学生,不得偏袒其中一方,不得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对于热爱教学,儿童描述的是“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尽心尽责、甘为人梯”(GF)。4名儿童提到了热爱学校,他们认为有教育情怀的教师要有一颗向往、热爱学校的心。

3.2. 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认同成分

认同共被29名儿童提到了79次,具体包括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期望、职业责任4个类别,其开放式编码材料来源数依次为11、22、12、5,编码参考点数依次为20、40、14、5。其中专业知识分为了人文知识和学科知识。学科知识被7名儿童提及了9次,这7名儿童认为拥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会有广博的学科文化知识。人文知识被4名儿童提到了5次,具体指教师要有深厚的人文知识底蕴。访谈对话中有提到“教师的知识面要广”(HYF)“教师自身功底要硬,知识渊博”(LSC)。职业技能由班级教学能力、交流互动能力、共情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5种类别构成。教学能力被17名儿童提及20次,其具体是指教师能够合理布置作业、有合理的奖惩方式、教学方式新颖、能够解决学困问题、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上课有良好的氛围、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等。交流互动能力被9名儿童提及11次,描述的是“教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和同学们愉快的聊天”(LY)。共情能力被4名儿童提到了4次,他们认为教师要体谅学生的难处,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班级管理能力被3名儿童提及了3次,其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建设好班集体,管理好调皮捣蛋的同学。时间管理能力被提及2次,其是指教师要做好时间安排,不要因为自己的私事而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职业期望包括提高儿童成绩、培养儿童品质、发展儿童爱好三个类别。提高儿童成绩被儿童提到了7次,儿童描述的是“教师要提高我们的分数”(WLC)。4名儿童提到了培养儿童品质,他们认为拥有教育情怀的教师要正确引导儿童,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品质。发展儿童爱好被8名儿童提及9次,描述的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XZY),具体是指教师要大力发掘儿童的兴趣爱好,支持并鼓励儿童发展,不能只注重儿童的分数成绩。职业责任具体包含敬业、有责任心两个类别。敬业被提到了2次,访谈对话中有谈到“一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应该积极敬业,按时完成教学任务”(BYH)。有责任心被提及了3次,儿童描述的是“教师对工作要有一颗负责的心”(REC)。

3.3. 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形象成分

形象被27名儿童提到了60次,其中包括仪容仪表、思想品德和人格特质。16名儿童提及仪容仪表21次。仪容仪表又可细分为穿衣打扮和教师颜值。10名儿童提及穿衣打扮了11次,他们描述的是“老师衣冠要整齐,衣服要好看”(RB)“衣品要在线”(CXQ)等。教师颜值被9名学生提及了11次,他们认为小学教师的教育情怀包括教师的身高、五官面貌。25名儿童提及了人格特质37次,其中温柔善良被提及最多,达到了20次,严格被提及7次,幽默被提及5次,勤恳付出被提及2次,乐观积极被提及2次。儿童在访谈对话中分别表达的是“下课要温柔可亲”(XZX)“老师要十分严格”(CX)“上课要幽默”(GXY)“对待工作要勤恳付出”(CSQ)“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ZXT)。思想品德被儿童提到了2次,儿童认为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在对话中有提到“教师要做到诚实”(XZY)。

4. 讨论

4.1. 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

根据36位儿童的访谈结果,使用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提出的扎根理论进行自下而上归纳资料,构建了儿童视角下小学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热爱、认同、形象3个核心要素共同组成了小学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热爱包括关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学校三个类别。形象由人格特质、思想品德、仪容仪表3个类别构成。认同包了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期望、职业责任4个类别。

研究结果表明,热爱是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最重要的成分。在以往对教育情怀的研究中,杨旭提到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是一种持久、特殊、难以割舍的感情,这种感情源自对教育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杨旭,2019)。有研究者认为,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对教育事业产生的心境和情感依附,反映了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热爱、忠诚和信念程度(刘炎欣,王向东,2018)。教师的热爱在其情感层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育情怀离不开热爱,热爱就是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一部分。在儿童眼里,杨旭学者提到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就是乡村教师的热爱,它表现在了关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学校三个方面。

大部分儿童在访谈中提到乡村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属于教师的教育情怀。有学者提到一个人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就是教育情怀(段宇辉,2019)。王波和鞠克亮(2020)将特殊教育情怀定义为教育者对特殊教育所持有的高度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教师从教和专业发展的源动力。大部分学者在对教育情怀的研究中都提到了认同。有研究表明,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和行为会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育的质量水平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李淼洁,2019)。可见,认同成分是小学教师教育情怀不可缺少的成分。根据编码结果,儿童视角下的认同由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期望、职业责任构成。其中专业知识是认同的基础保障,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学科知识是乡村教师教学、育人的基础。职业技能是认同的根本能力,是乡村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延伸,也是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职业期望是乡村教师对儿童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是教师乐此不疲的奋斗意义。职业责任是乡村教师对认同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履行的教学和育人责任。

在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中,形象是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其中了包括仪容仪表、人格特质、思想品德。《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提出了教育情怀的含义,其中提到“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有学者认为厚植教育情怀的教师是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理想的教师(荣宁,侯晓强,2020)。显然,人格特质和思想品德也属于教育情怀的一部分。通过实践发现,随着儿童和教师长时间的相处以及儿童审美能力的萌芽,儿童格外注重教师的仪容仪表。干净整洁的面貌更能得到儿童青睐,儿童也认为仪容仪表属于教育情怀的成分。仪容仪表、人格特质、思想品德这3个类别构成了儿童内心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形象成分。

4.2. 教育启示

4.2.1. 展现乡村小学教师的热爱和期望

在情感层面,儿童更多需要的是教师的关爱和支持。教师对儿童的情感支持是教师与学生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交互反馈的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师生情感交互反馈的过程中,一位教师想要展现内心热爱和期望,那么就需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且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对儿童的热爱还表现为教师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一堂课如何开始,如何收尾,如何突出重难点,怎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都需要教师投入很大的精力。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注意力往往不能持续一节课,所以这要求教师自身要充满激情,课堂要充满活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师生感情的共鸣。其次,根据访谈结果来看,温柔、幽默的教态,有利于拉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课堂里,教师尽力做到因材施教,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像老师预想的那么活泼聪明。一个不理智、暴躁的教师过分的批评和训斥只会拉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儿童富于情感,其行为更多受情感的制约。而儿童的道德情感有一个从低到高,从浅入深的发展阶段,所以儿童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容易发生变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其情感的稳定性品质会逐步增强(张光富,1998)。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段任教时应该倾注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在小学中高年级段教学时,应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一位儿童。

乡村小学教师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在教学班级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做到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事情原委,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建立一个舒适的班集体。在学生个体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的深入了解,站在儿童的视角上去思考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及时的帮助儿童解决问题。每一个乡村教师都应该持有一颗关爱学生、热爱教学的心,教师培养一个孩子,不仅是提高其学习成绩,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4.2.2. 注重乡村小学教师的自身形象

在儿童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也是教育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访谈发现,部分乡村中年男性教师不太注重自身的外貌形象,每天的穿搭较为随意。这往往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和学习兴趣。打扮漂亮、举止得体的女性教师更受儿童喜欢。这种现象的背后正是儿童审美能力的萌芽。儿童阶段是人生的第一阶段,其审美能力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与发展。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其构建理想人格,也有助于其实现人生的完整性意义(朱芳慧,杨锋,2016)。教师从小要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对于如何改变教师的自身形象,可以通过做运动来塑造好的体型,同时根据自己的体型合理的搭配衣服,带块手表、拿个手提包,使自身的穿着大方得体,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样即保持了教师的风度气质,又能够凸显出教师的个人魅力。特别对于女性教师来说,一个合适的妆容能够增添更多的魅力。尽管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希望教师更多以一种温柔善良、乐观积极的性格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严慈相济”,让幽默和严格并存,在吸引儿童的同时也起到管教儿童的作用。

4.2.3. 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一名优秀乡村教师理应对自身职业充满认同感。根据现有数据发现,约30%的新任教师在从事教学的两年时间内便离开学校(熊金菊,陶志琼,2008)。这种短时间内离职的现象说明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较低,从而会对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乡村教育的质量水平造成一定影响。乡村教师应明白从事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信念,减小外界因素变化对自身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坚守为了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信念。乡村教师在教学生涯里肯定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内心必须对此有一个准备,必须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做到在教师职业中坚持下去,不忘初心。乡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专属的人生计划。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师技能大赛,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强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和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提升自己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真正做到从内心热爱乡村教育事业。这样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也会相对较高。

4.3. 研究不足

由于本研究样本范围局限于重庆市酉阳县,且访谈样本数量有限,不可能全面细致地得出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其次因为研究者能力不足和部分低年级儿童语言表达有误,导致在对部分低年级儿童表达的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

5.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以36名重庆市酉阳县内多所小学选取的36名小学生为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研究儿童视角下的小学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认为乡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情怀主要由热爱、形象、认同三大成分组成,热爱包括关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学校三个类别,形象由人格特质、思想品德、仪容仪表3个类别构成,认同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期望、职业责任4个类别。在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热爱成分中,关爱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在形象成分里,人格特质所占比重最大,在认同成分中,职业技能所占比重最大。

致谢

感谢为本研究提供访谈数据的乡村儿童。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NDQN76)。

文章引用

曾一洋,程翠萍. 儿童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al Feeling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ildren[J]. 心理学进展, 2022, 12(07): 2305-2312.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7274

参考文献

  1. 1. 程翠萍, 朱小蝶(2021). 何以安心从教: 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影响因素.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34(5), 83-86+93.

  2. 2. 段宇辉(2019). 师范专业认证导向下美术教育情怀的培养. 教育现代化, 6(59), 110-113.

  3. 3. 高汝伟(2018). 基于苏霍姆林斯基情感教育观的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培育.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11), 93-96.

  4. 4. 韩延伦, 刘若谷(2018). 教育情怀: 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 教育研究, 39(5), 83-92.

  5. 5. 李淼洁(2019). 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效能感与职业意志的关系.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7(4), 67-71+84.

  6. 6. 刘庆昌(2017). 核心素养教育呼唤教师的教育情怀. 课程教学研究, (11), 4-6.

  7. 7. 刘炎欣, 王向东(2018). 论教育情怀的生成机制和升华路径——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视角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 130-142.

  8. 8. 荣宁, 侯晓强(2020). 中学骨干教师教育情怀的养成与师范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6(3), 107-112.

  9. 9. 王波, 鞠克亮(2020). 特殊教育师范生特教情怀: 价值意蕴、特征与培育路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11), 49-54.

  10. 10. 肖凤翔, 张明雪(2018). 教育情怀: 现代教师的核心素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5), 97-102.

  11. 11. 行冬梅, 方婧(2018). 历史教师教育情怀的探索与追求. 教育现代化, 5(30), 126-128+133.

  12. 12. 熊金菊, 陶志琼(2008). 身份认同变化: 社会文化取向的初任教师发展. 教育发展研究, (5), 68-70.

  13. 13. 杨旭(2019). 中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培养. 西部素质教育, 5(6), 115-116.

  14. 14. 张光富(1998). 小学生情感特点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2), 25-27.

  15. 15. 朱芳慧, 杨锋(2016). 运用儿童文学插画提高儿童审美能力. 教育导刊, (9), 85-88.

  16. 16. 朱宁波, 崔慧丽(2018).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品质提升的要素和路径选择. 教育科学, 34(6), 49-54.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