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Education
Vol. 13  No. 06 ( 2023 ), Article ID: 66652 , 7 pages
10.12677/AE.2023.136496

历史研学教育的困境与实践路径

梁之涵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2023年5月2日;录用日期:2023年5月31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6日

摘要

研学教育是近十年来才被正式提出的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式,和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结合成为历史研学教育。作为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教育方式,历史研学教育在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经验尚浅,关于历史研学教育的实践仍然不够深入,当前存在着课程化建构、专业人才不足和研而不评等困境。基于此,本文探索出以下实践路径:建立制度新保障、加强研学导师培养、完善研学评价体系和搭建线上研学平台。

关键词

历史研学教育,历史教学,实践路径

The Dilemma and Practice Path of Historical Research Education

Zhihan Liang

Jing Hengyi School of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2nd, 2023; accepted: May 31st, 2023; published: Jun. 6th, 2023

ABSTRACT

Research education is an innovative way of education which has been formally proposed in the last ten years. I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istory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forms historical research education. As an educational method in its infancy, the education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s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the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s still not deep enough due to the fact that our experience is still shallow. At present, there exist difficulties i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s and research without evalu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ollowing practical paths: establishing new system guarantee,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research tutors, improving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and building online research platform.

Keywords:Historical Research Education, History Teaching, Practice Path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历史研学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1.1. 历史研学教育的内涵

国内的研学教育概念是在21世纪出现的。2013年,国务院颁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首次提出“逐步推行学生研学旅行” [1] ,这是研学教育作为国家政策的首次出现,此后,研学教育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 这就构成了研学教育的官方概念。研学教育自从被纳入中小学课程以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课程的属性来划分,研学教育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共同构成学校的正规课程。因此,研学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历史研学教育,没有官方的概念界定,但研学教育和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拥有更多涉及教学内容的研学教育资源,譬如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革命遗址等。依托这些人文遗产,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历史教师将教学内容和研学教育模式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式学习,就构成了历史学科的研学教育,创新了历史课堂教学形式。

1.2. 历史研学教育的意义

1.2.1. 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功能

习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3] 历史学科兼有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能够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完成思想道德教育,而研学教育又充分体现了社会实践教育的功能。因此,进行历史研学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在组织学生开展历史研学教育的时候,当学生参观、游览人文景观时,将这些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又“圆满地实现了学生生活与历史学习的完美融合” [4] ,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又进一步地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1.2.2.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堂中,学生主要学习间接经验。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但是较为枯燥,且在课堂中更多的是由教师来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通过研学教育,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能够转化为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得历史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更加深刻,学习热情也被充分激发。研学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观察和体悟中感知到“活”的历史,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在提高教学成效方面也会出现显著的效果。因此,历史研学教育的有效运用,必定能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3. 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凝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历史应该达到的正确价值观念,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应该具有的关键能力,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5]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就是依据五大核心素养制定的。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实需要借助研学教育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在“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落实和提升中。由于历史与现实不处于同一时空,学生深刻地认识历史,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研学教育就在学生和历史遗迹之间构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实地感受历史,落实时空观念,在这一过程中,配合教师的生动讲解,还能进一步提升家国情怀。因此,通过结合历史课堂和研学教育,能够有效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 历史研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历史研学教育课程化建构的困境

研学教育课程化建构是研学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 [6] 。在研学教育中,游览、观赏占用了很多时间,但旅行资源只是研学教育的前提,关键在于研学教育的课程化建构,使它具备课程的要素和功能,体现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而不是流于表面。那么,在课程化的要求下,研学教育课程应该和其他课程一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但研学教育的教学形式又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课程化建构的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多的阻碍:

2.1.1. 教师难以制定教学目标

在研学教育这一灵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套用传统的教学目标,而要思考如何在研学旅行途中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灵活地创设、实现教学目标。

2.1.2. 教师难以掌握教学过程

研学教育涉及教育、旅游、交通等多个部门,协调是否到位既是关键点也是难点。教师在多方协调的同时,还要兼顾教学过程,使研学路途上的教学过程能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在此,教师需要和研学教育基地人员有效协作,使教学过程尽量合理。

2.1.3. 教师难以平衡研学旅行

在研学教育中,有一个要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维持课堂和旅途的平衡。在研学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仍然使用较长时间讲课,容易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如果教师完全成为一个旅途中的导游,又会使研学教育失去“研学”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做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旅途中解决问题。

2.2. 历史研学教育专业人才不足的困境

历史教师在历史研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起着主导作用。在历史研学教育中,由历史教师组织活动,负责研学教育的策划、执行等方面,但历史教师的注意力和精力有限,还需要研学导师的帮助。研学导师需要具体制定或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这就对研学导师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作为研学导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还需要有安全意识和安全处理能力。但当下的研学导师群体还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目前,在研学教育活动中,研学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多由旅行机构人员构成,他们缺乏历史研学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少有接受具体的培训和指导,或是存在培训课程不成体系、培训标准不明确、培训成效认定不严格等问题,行业运转的商业目的远高于教育目的,那么历史研学教育收获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研学教育导师,提供专业化人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2.3. 历史研学教育研而不评的困境

研学教育和一般旅游、一般教育的区别,在于其本质是行走的课程,是实践的课程。而我国现阶段研学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陷入研而不评的困境。在历史研学教育实践中,研而不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的主体多以老师为主,轻视学生自我评价;评价的对象多以学生为主,轻视对研学导师、服务机构、研学基地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多为结果性评价,轻视表现性评价;评价的方法多为成果评价法,轻视“分享学习式互评” [7] 。

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健全研学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8] 。通过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历史教师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下,学生在历史研学教育中能够主动掌握知识,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研学教育中,交流评价的意义非常重大。历史教师应该做到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表现,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3. 历史研学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建立制度新保障

研学教育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是我国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普通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了推进研学教育具体落实,需要行政系统、社会系统和学校系统三方协调合作,凝聚社会合力。而社会合力的缺失表现在我国现阶段研学教育由于“重市场主导,轻家校参与”而陷入“旅而不学,无备存患”的困境 [9] 。因此,教育部门要从中央到地方全方位地起到计划领导、过程监管的作用,积极倡议,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制度新保障,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3.1.1. 保障研学教育经费

如何保障研学教育经费,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健全经费筹措机制,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筹集研学经费,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承担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 [2] 基于《意见》提出的要求,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且对学校的教育经费作出调整和规划,保障研学教育经费。在多元的经费筹措机制下,可以考虑以财政拨款形式提升研学教育的社会重视程度,鼓励社会捐赠,推行公益性活动以支持研学教育,减轻农村学校及家长的经济负担。争取做到不让一所“农村学校”落队、不让一个“贫困家庭”顾虑 [10] 。

3.1.2. 加强对学校的监管

为推进研学教育的真正落实,地方教育局也应该将研学教育的实施情况作为一项监管内容。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健全研学教育考核机制,把学校开展研学教育的情况和成果作为对学校的考核标准之一,并将考核结果面向社会公开,使监管透明化。此外,地方教育局还可以考虑表彰先进研学教育学校和先进研学教育教师,促进当地研学教育的发展。

3.1.3. 创新理念引领机制

研学教育的概念目前多在教育学界和旅游业有所传播,社会广大人士尤其是学生家长,对研学教育并没有形成充分认识。教育部门应面向社会广泛宣传研学教育,使社会各群体意识到研学教育作为“培育中小学生心智习性”的重要手段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活动,从而改变家长普遍存在的“研学教育耽误学习时间”的错误观念,赢得家长的热烈拥护,为研学教育提供家校支持。譬如,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于2022年开展了“宋韵迹忆”主题系列活动,带来20条“宋韵精品研学线路”,让市民对研学有了更多的了解。

3.2. 加强研学导师培养

在历史研学教育模式下,应加强对研学导师的培训,针对研学教育主题和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加强研学导师的专业素养。并且,需要建立研学导师的奖励机制,打造关爱学生、关心教育的研学导师队伍。

3.2.1. 培养在职历史教师

学校作为研学教育的实施主体,在研学导师的培养上需要投入心血和精力。首先,学校应在研读国家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设定研学导师考核机制,从制度上规范研学导师队伍。其次,由于研学教育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侧重于在实地沉浸式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教师应掌握在研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方法,而这一方法就需要由学校有规模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历史教师应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在研学途中的主体参与,而非由教师全程灌输。

3.2.2. 培训专业研学导师

研学教育的成功开展,不仅需要学校培养本校师资力量,还需要社会力量进行配合,培养兼有历史学科知识和研学能力的研学导师。这就需要地方部门和学校通力合作,需要学校历史骨干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和历史研学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结合地方史和乡土史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导师培训课程,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培训专业的历史研学导师。

3.2.3. 融合国际研学经验

除了基于国内现状寻找培训历史研学教育导师的路径,研学教育的发展还应聚焦国际视野。尽管我国拥有古代游学传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但现代意义上的研学教育实践经验尚浅。而在国际上,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的研学教育体系趋于完善,或可成为我国研学教育发展机遇期的借鉴和参照。在汲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融合国内各地特色文化资源、结合具体问题,培训当地历史研学教育导师。

3.3. 完善研学评价体系

评价问题是决定研学教育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步” [12] 。在研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国家和学校起到重要作用,社会行业的支持也是其中一环。建立、完善合理的研学评价体系,不仅是完成对研学教育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建构,更是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情况,提升家长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重视研学教育评价体系,突破历史研学教育“研而不评”的困境,使学校放心、学生心、家长开心、政府宽心,是历史研学教育不断发展、完善的前进方向和动力。

3.3.1. 坚持以学生成长为导向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在历史研学教育中,不仅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结果评价中也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从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中,发掘学生在历史研学教育过程中呈现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3.3.2. 重视研学教育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研究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主要进行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一般情况下,课程、教师和学生都被包含在评价体系中,但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课程的评价。在历史研学教育模式中,由于缺乏具体的课程标准,更是难以对这一课程作出有标准的相对客观的评价。因此,教育部门可以考虑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研学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制定研学教育的课程评价标准。

3.3.3. 评价主体多元化

研学教育不仅内容区别于传统课程,且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历史研学教育评价体系中,可以考虑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使参与研学教育的每位成员都能对其他人做出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教师传统的单一评价主体方式被打破,每个研学教育的参加者都能成为评价者,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提高了教师开展研学教育的能力,提高了校外研学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式下,仍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历史研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搭建线上研学平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要统筹规划历史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制度、机制,教师应积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 [5] 。

首先,历史教师要结合历史教科书的相关知识,深入挖掘各地当地的历史研学教育资源。其次,由于在实地的研学活动中,场地、时间和经费等因素都受到限制,教师还要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切能使用的史料,搭建线上研学平台,通过线上研学为历史研学教育提供补充,也是一条实践路径。譬如,开展大运河文化研学系列活动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线下资源,还可以使用“研学大运河”这一线上研学平台,用信息技术助力研学教育。

总之,研学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立德树人的层面,还是从落实国家教育理念,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层面来看,将研学教育和历史教学结合,形成历史研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历史研学教育中,多条实践路径的努力最终指向的仍是学生。在研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思维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这对历史教学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深入开展历史研学教育,助推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当前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历史学科和研学教育的融合,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不断推动历史研学教育向前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文章引用

梁之涵. 历史研学教育的困境与实践路径
The Dilemma and Practice Path of Historical Research Education[J]. 教育进展, 2023, 13(06): 3151-315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496

参考文献

  1. 1. 国务院办公厅.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Z]. 国办发 10号, 2013.

  2. 2. 教育部.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Z]. 教基一 8号, 2016.

  3. 3. 新华社.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Z]. 2018.

  4. 4. 何汉勇. 高中历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初探[J]. 考试周刊, 2019(51): 136.

  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6. 6. 杨福来. 高中历史研学旅行的可为与难为[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2): 186-189.

  7. 7. 李先跃. 研学旅行发展与服务体系研究[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8. 8. 胡向东. 中小学研学旅行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 决策与信息, 2018(12): 10-18.

  9. 9. 吴紫娟, 程雯, 谢翌. 基于政策规约的研学旅行课程实施重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21(6): 115-120.

  10. 10. 班振, 朱成科, 刘晨. 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困境与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17(16): 15-17.

  11. 11. 马波, 刘盟.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J]. 旅游学刊, 2020, 35(9): 1-4.

  12. 12. 钟林凤, 谭诤.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困境及其破解[J]. 教学与管理, 2018(36): 61-63.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