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Vol. 11  No. 04 ( 2021 ), Article ID: 45589 , 7 pages
10.12677/ORF.2021.114041

北京市“老漂族”社会适应研究

——基于GM(1,1)模型

庞亚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8月24日;录用日期:2021年9月23日;发布日期:2021年9月29日

摘要

北京市的“老漂族”规模日渐增大,这一群体的社会适应问题不只是影响他们自身,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需要引起重视。本文构建GM(1,1)模型,根据历年数据对北京市“老漂族”数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北京市“老漂族”数量会持续增长。“老漂族”的社会适应在个体、家庭、社区、政府四个层面皆存在问题,本文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社会融合理论的知识,分析“老漂族”在各层面遭遇的困境,明确各主体的目标,制定合适的方案,科学有效的促进北京市“老漂族”的社会适应。

关键词

GM(1,1)模型,老漂族,社会适应

Research on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the “Old Drifters” in Beijing

—Based on GM(1,1) Model

Yacong P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tudi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Received: Aug. 24th, 2021; accepted: Sep. 23rd, 2021; published: Sep. 29th, 2021

ABSTRACT

The scale of the “old drifters” in Beijing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problem of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this group not only affects themselves, but also affects the harmony of the society, which requires atten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GM(1,1) model to predict the number of the “old drifters” in Beijing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the “old drifters” in Beijing will continue to grow in the next 10 years.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the “old drifters” has problems at the four levels in individual, family, community, and government. This paper uses the knowledge of ecosystem theory, social support theory, and social integration theory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 “old drifters” at various levels, clarify the goals of each subject, formulate appropriate plans, and promote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the “old drifters”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n Beijing.

Keywords:GM(1,1) Model, The Old Drifters, Social Adaptation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年轻人为了得到更好的机会偏好去大城市发展,同时在传统家庭应团圆、以子女为生活重心的思维观念感染下,老人会为了帮助子女减轻生活压力与负担,而跟随子女生活,这类群体被学者称为“老漂族”。北京市作为特大型城市,常住人口逐年增长,2020年已达到2189.3万,其中60岁以上流入人口2020年已达到51.1万1,如表1所示。作为流动老年群体,他们的生活单调、枯燥,每天几乎局限于家–社区–超市三点一线间,在城市融入方面与年轻人相差甚远,存在很多问题。但当下,将“流动”、“老龄”两个特征联结在一起的“老漂族”并没有像农民工群体一样被社会各界给予重视 [1]。作为边缘群体的“老漂族”,他们在适应社会时遭遇的困难不只是影响他们自身,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损无益。

Table 1. 2011~2020 Beijing permanent residents, permanent residents over 60, and net inflows populations

表1. 2011~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60岁以上常住、净流入人口数量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第七次人口普查。

2. 理论基础

2.1.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由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首先提出,该理论强调应该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人类和社会,把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看作是由微观、中间、外层、宏观系统组成的社会性生态系统,这些系统用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类的行为 [2]。“老漂族”在陌生的环境进行社会适应时有很大的阻力,本文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将与“老漂族”个体相关的家庭、社区、政府看作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分析不同层面系统的情况,从多个角度探究“老漂族”的社会适应问题,并且对问题的解决提供多视角的方法。

2.2. 社会支持理论

通常来说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获得的由社会各方面提供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支持的过程,与之相关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不同主体间持续互动产生 [3]。社会支持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精神学科中,部分学者认为通过社会支持可以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矛盾,社会支持网络的强度和规模越大,个人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就越强。社会支持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一般是指国家、政府、社会层面提供的政策制度支持、财政支持等;非正式支持是家庭、社区、朋友等主体提供的精神、物质支持 [4]。对于离开故土到陌生城市的“老漂族”而言,他们面临着适应新城市、重建社会关系等多重困境,更需要来自不同主体的社会支持给予帮助,因此除了需要“老漂族”自身努力适应外,还需要政府、社会的正式支持和家庭、社区的非正式支持 [5]。个人、家庭、社区、政府四方主体共同合作建好社会支持网络,对“老漂族”的社会适应有重要意义。

2.3. 社会融合理论

社会融合是流动个体慢慢适应迁入地生活,接受迁入地文化,与迁入地群体进行良性互动,彼此间相互影响、同化,最终相互认可,成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整体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社会融合源于社会的流动和分层,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渐进式过程 [6]。社会融合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努力,“老漂族”作为流动人口在进行社会融合时可以分为心理情感融合、行为融合、文化融合、身份认同等多方面 [7],具体化为“老漂族”自身积极主动在心理情感层面进行融合,家庭及社区采取措施帮助“老漂族”进行文化、行为融合,政府从制度层面帮助其进行社会融合、身份认同。

3. 研究方法

3.1. GM(1,1)模型

首先,设原始数列:

x ( 0 ) = { x ( 0 ) ( 1 ) , x ( 0 ) ( 2 ) , , x ( 0 ) ( n ) } , x ( 0 ) ( k ) 为非负序列, k = 1 , 2 , 3 , , n

其次,累加生成新序列:

x ( 1 ) = { x ( 1 ) ( 1 ) , x ( 1 ) ( 2 ) , , x ( 1 ) ( n ) } x ( 1 ) ( k ) = i = 1 k x ( 0 ) ( i ) , k = 1 , 2 , 3 , , n

对生成序列 x ( 1 ) ( k ) 建立白化微分方程:

d x ( 1 ) d t + a x ( 1 ) = u ,a为发展灰度,u为内生灰度。

对参数a, u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构造数据矩阵B及数据向量Y。

B = ( 1 2 ( x ( 1 ) ( 1 ) + x ( 1 ) ( 2 ) ) 1 1 2 ( x ( 1 ) ( 2 ) + x ( 1 ) ( 3 ) ) 1 1 2 ( x ( 1 ) ( n 1 ) + x ( 1 ) ( n ) ) 1 ) Y = ( x ( 0 ) ( 2 ) x ( 0 ) ( 3 ) x ( 0 ) ( n ) )

若参数列 â 满足:

â = ( B T B ) 1 B T Y

则GM(1,1)模型 x ( 0 ) ( k ) + a z ( 1 ) ( k ) = b 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X ( 1 ) ( k + 1 ) = ( x ( 0 ) b a ) e a k + b a , k = 1 , 2 , 3 , , n

用上述公式进行预测。

最后,计算后验差比值C,小误差概率P,根据对照表进行检验。

Table 2. Prediction accuracy level description table

表2. 预测精度等级描述表

3.2. 预测结果

通过上述公式得出预测值,如表3表4所示,同时,C = 0.155,P = 0.8,对照表2,该预测合格。

Table 3. The actual and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net inflow of people over 60 years old in Beijing

表3. 北京市60岁以上净流入人口实际值与预测值

Table 4. Forecast of the number of “old drifters” in Beijing in the future

表4. 未来北京市“老漂族”人数预测值

4. “老漂族”的社会适应

北京市“老漂族”的人数越来越多,其社会适应是多层次、复杂的过程,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不同主体间持续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因此,“老漂族”的社会融入需要个体、家庭、社区、政府四个主体共同参与才能实现。

4.1. 个体层面

根据老人“漂”的原因,将“老漂族”分为“保姆型老漂族”和“受养型老漂族” [7];根据流出、流入地的性质,“老漂族”主要分为“城–乡流动老漂族”和“城–城流动老漂族”。无论是哪种老漂族,他们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城市,原有的生活习惯、节奏、社会关系等必然随着生活环境而变化,因而需要适应 [8]。“老漂族”个体的性格特点和健康状况影响着他们的社会适应。其中性格特点决定社会适应的积极性,性格外向的老年人会主动与社区邻居交流,面对新环境时拥有积极的心态,适应能力较强;性格内向的老人往往对未知的生活环境持谨慎、保守的态度,甚至对新环境产生抵触心理,封闭自己不与他人交流。个体的健康状况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较为直接。老人的身体会随着年龄增长、各项机能的下降出现不适感,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的前提是拥有健康的身体,这样也会有精力替子女分担家务和照顾孙辈,更好地适应在新生活 [9];反之,身体状况欠佳的“老漂族”在日常出行和社区娱乐活动的参与等方面存在着极大不便,导致他们很少有机会熟悉陌生的社区,与社区内的居民交流也比较少,日常生活较为枯燥,不利于他们进行社会适应。

4.2. 家庭层面

家庭在人类社会化或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老漂族”而言,老人离开熟悉的家乡环境进入陌生环境,需要慢慢调整和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家庭方面来说,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首先,由于老人与子女的年龄差距过大,思想间有代沟,因此他们彼此间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可能存在很大不同,这使得他们在生活琐事、育儿观念等方面易产生家庭矛盾冲突。当矛盾发生时,老人与子女通常都会互相妥协,虽然避免了冲突但没有解决实质问题,会产生更深的心理隔阂 [10]。第二,子女有自己的交际圈,且平时工作忙,与老人交流的机会较少,不能详细的了解老人内心的想法和需求,老人的委屈和压力无处诉说,虽与子女同住,却形似空巢老人。第三,“老漂族”来到子女家中从一家之“主”变为一家之“仆”,地位趋于边缘化 [11],丧失家庭主导权与话语权,这样的转变使他们认为自己存在价值降低,心理失衡。

4.3. 社区层面

社区有管理、服务和保障社区居民的功能,“老漂族”每天的人际交往、购物、娱乐活动基本都要在社区中进行,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空间。有研究表明,外来迁入人口能顺利融入社区的首要环节就是社区参与,同时社区内部融洽的居民关系对迁入人口的社区归属感、身份认同感有促进作用 [12]。当前,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存在缺陷,对“老漂族”群体的不够重视。过去部分“老漂族”在农村生活,村里人际的交往和互动比较频繁,但现在面对城市中陌生、冷漠、人际间距离感强的氛围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在老家遇到困难时,老人们一般会主动寻求村委会、邻居或其他亲朋好友等的帮助;但来到迁入地后,却发现除了向子女求助找不到其他渠道,社区支持方面几乎是空白。尽管有部分机构与社区合作为老年居民提供服务,但他们的对象大多是高龄、失能或残疾老人,并没有针对“老漂族”的专门服务 [13]。

4.4. 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对解决“老漂族”社会适应问题发挥着领导和指引作用,但某些制度阻碍了老漂群体的适应,主要表现为户籍制度的约束和公共福利覆盖面不全。户籍制度最初被建立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我国的资源贫乏,国家为了防止大面积的人口流动而设置的制度 [14],但近些年经济突飞猛进,人口流动成为了社会的显著特征。“老漂族”由于受到户籍约束而无法享有与本地老人同样的福利,内心的不公平感影响着他们的社会适应。相较于年轻人,“老漂族”由于健康问题更为关注医疗保障方面,但他们的医保存在报销程序繁琐等问题。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已经实现了医保异地补偿结算,但因为缺乏大数据支持,各地信息系统间互通程度低,这使得“老漂族”异地报销时遇到许多如时间长、手续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对他们的社会适应有消极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老漂族”作为当前经济趋势下产生的群体,规模也在日渐增大,但由于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其遇到的社会适应问题需要由他们自身及所属的家庭、社区、政府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可能得到解决。“老漂族”虽然属于不能用工作直接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老年群体,但他们照顾子女、抚育孙辈间接的减轻和舒缓了子女压力,因而他们在社会化的实现,幸福感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社会和谐发展,人文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保福利制度的完善方面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老漂族”的社会适应需要自身、家庭、社区、政府共同努力。首先,“老漂族”群体要提升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拓宽交友渠道,发展兴趣爱好,多途径排解心中苦闷;同时勤于锻炼,重视自身身体状态变化。其次,家庭要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子女在闲暇时刻适当给予老人关怀与陪伴,缓解其在陌生城市的孤独与陌生感,帮助老人走出家庭;发生冲突时,双方要多加沟通、坦诚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式的妥协或互不相让式的争吵;决定家庭大事时,要提前告知老人,尊重、倾听老人的意见,提高他们在家庭中的存在感。社区要提升自身管理、服务水平,了解社区内“老漂族”群体的数量与情况,提高“老漂族”的社区归属感;丰富社区生活,组织一些健康讲座、兴趣班、春游等社区活动丰富“老漂族”群体的社区生活,同时还能促进邻里关系。政府要从宏观角度健全“老漂族”社会适应体系,打破不同省市间的户籍壁垒,在公共社会福利方面,兼顾“老漂族”的感受,尽量做到一视同仁,给予“老漂族”同城待遇;在医保报销方面,实现异地报销大数据互通,简化完善异地报销流程,为“老漂族”提供更多便利。

基金项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KY0361)。

文章引用

庞亚聪. 北京市“老漂族”社会适应研究——基于GM(1,1)模型
Research on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the “Old Drifters” in Beijing—Based on GM(1,1) Model[J]. 运筹与模糊学, 2021, 11(04): 369-375.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1.114041

参考文献

  1. 1. 杨菊华. 流动时代中的流动世代: 老年流动人口的多维特征分析[J]. 人口学刊, 2018, 40(4): 43-58.

  2. 2. 卓彩琴. 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展望[J]. 江海学刊, 2013(3): 113-119.

  3. 3. Cullen, F.T. (1994) Social Support as an Organizing Concept for Criminology: Presidential Address to the Academy of Criminal Justice Sciences. Justice Quarterly, 11, 527-559.

  4. 4. 覃元林. 地区发展模式下“老漂族”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的策略——基于淮南市社区的调研[J]. 人口与健康, 2019(12): 50-51.

  5. 5. 周皓.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J]. 人口研究, 2012, 36(3): 27-37.

  6. 6. 杨菊华.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 给予社会融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0(2): 64-70.

  7. 7. 张国英, 赖依阳, 刘业青. 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城市“老漂族”精神赡养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三个典型社区为例[J]. 南方人口, 2021, 36(1): 57-67.

  8. 8. 吴香雪, 李诗韩, 左瑞雪, 谭勋仙, 郑虎平, 刘胜芳. “老漂族”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38(4): 108-121.

  9. 9. 王颖, 黄迪. “老漂族”社会适应研究——京市某社区为例[J]. 老龄科学研究, 2016, 4(7): 22-31.

  10. 10. 张苹, 胡琪. 在沪“老漂族”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城市观察, 2016(3): 105-114.

  11. 11. 王雪, 董博. 城市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状况研究[J]. 护理研究, 2018, 32(17): 2690-2692.

  12. 12. 史国君, 黄海. “老漂族”市民化机制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 2019(12): 61-66.

  13. 13. 张琰. 城市“老漂族”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问题的个案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20.

  14. 14. 赵红霞. 女性老漂族城市生活困境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青岛大学, 2020.

  15. NOTES

    160岁及以上年龄净流入人口 = 60岁及以上年龄常住人口 − 60岁及以上年龄户籍人口。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