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07 No.02(2018), Article ID:25387,6 pages
10.12677/ACPP.2018.72002

On the Core Content and Time Value of Xi Jinping’s Development Thought of “People Centered”

Zhongying Yang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Received: May 17th, 2018; accepted: Jun. 6th, 2018; published: Jun. 13th, 2018

ABSTRACT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s its core adheres to the “people 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complies with the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It regards promot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goal of all work, and keeps improving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eople. “People 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 aims at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dheres to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masses as a guarantee to achieve the goal and guides the party and people to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to realize the revival of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Jinping Xi, People Centered, Core Content, Time Value

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 核心内容和时代价值

杨中英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5月17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6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3日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为人民谋利益为目标旨归,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保障,指引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核心内容,时代价值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永远是社会主义历史的主人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生动诠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人民思想的传承发展。

2.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来源

(一) 唯物史观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石

发展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性活动,是由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人民以劳动实践活动来推进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观点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 [1] 。唯物史观中的人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即历史发展的过程是由现实的人在具体时代条件下进行的“能动的生活过程” [2] 。发展的历史不是抽象的意识想象,而是现实的社会的人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实践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通过劳动而实现自己目标的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构成了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归根结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而核心的原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3] ,并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穿治国理政的各方面,这深刻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关键靠人,其主体是中国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承认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的理念,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和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每一个环节,既要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关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及时将更多更优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 农村历练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动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知识、价值和信仰的真实来源。习近平曾在陕北插队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起点。习近平15岁至22岁期间在农村历练,这正好是他从少年长成青年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养尊处优,可能这个人永远也不会了解生活的艰辛和人民的疾苦,然而在陕北插队的经历让城市中长大的的知青们读懂了“生活”这本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本大书,也读懂了“现实”这本大书 [5] 。在陕北农村,习近平与农民朝夕相处,一起劳作,一起面对困难,一起解决问题,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和深厚情谊。七年农村插队生活让习近平了解了生活的实际,了解了中国的国情,感受了大西北、黄土地上的艰苦生活,认识和熟悉了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需求与期待,逐渐树立起了脚踏实地为人民解决问题、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淳朴志向,深深埋下了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也为他的治国理政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人民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为民、惠民、富民是他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2012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2015年2月,当他再一次回到曾经插队的延川县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时也深情地说:“当时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将来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6] 。习近平不仅是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

3.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问题就是“为了谁”和“依靠谁”,即“为人民谋利益”和“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 为人民谋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目标旨归

为人民谋利益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中处于价值核心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是精神和意识,而是蕴含其后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发展基础之上的物质利益。马克思认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7]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8] 。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9] ,“革命的开始和进行将是为了利益,而不是为了原则,只有利益能够发展成为原则” [10] 。列宁也指出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 [11] ,“利益推动着民族的生活” [12]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在现实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利益恰恰构成了人民群众生活的主线,是激励人民群众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现实动因,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因此,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归根到底就在于不断调整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最终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利益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处于价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目标。毛泽东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13] ,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解放,创立新中国,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利益。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14] ,提出了“四个有利于”的标准和“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带领人民群众走出了改革开放的致富之路。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强调全党同志要“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15] 。胡锦涛一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引人民继续奔小康。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16] 。“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7] ,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可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是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共同基本价值追求,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动。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尤其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8] 。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习近平特别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在制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他一再强调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他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持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通过深化改革、传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9] 。从现实来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实从各个方面践行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目标:在执政建设方面,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击贪污腐败,坚持为民立命、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为民执政,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不断增强党和政府服务人民的能力,提高人民满意度;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的满足与维护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不断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工作上抓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求文艺创造密切关注人民需求,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作品;在社会安全方面,坚持把人民安全放在首位,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治理污染和荒漠,还人民群众青山绿水,创建美丽、健康中国。

(二)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保障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历史作用是历史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予以了精湛阐释:“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20] ,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预见了人民力量的发展前景。列宁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一步阐发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他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21] ,深刻揭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

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推动能力,认为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现途径。首先,习近平肯定人民群众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22] ,他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智慧予以高度评价:“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22] ,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是中国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双创者的重要作用,赞誉了人民在中国历史中的主人翁地位。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其次,习近平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和改革的主力军,在推动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改革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习近平认为只有基于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和现实境遇提出改革的目标和决策,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正确推进改革的进程。只有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成功突破制度改革中的各种藩篱和壁垒,将改革进行得更加深入彻底。第三,习近平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创新的主体力量。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不断挖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新潜力,以各种方式激励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创新主体的积极作用。习近平高度评价人民群众中蕴含的丰富创造力,反复强调要向群众学习,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经验和创造成果。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效实践。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在党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就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正是因为坚持在工作中积极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很快在全党掀起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高度重视群众路线,他认为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应当树立公仆意识,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员占公务员队伍的多数,如果长期远离甚至脱离群众,极容易滋生清高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后果不堪设想。他曾多次向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 。习近平要求党员必须以群众为师,主动向人民学习,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要“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 [24] ,应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安排” [25] ,唯此,党员干部才能真正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反复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下访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

4.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的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享受、成效由谁评价等重大时代课题,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宗旨,更加现实地将人民的发展利于与中国的发展利益,甚至世界的发展利益紧密相连,更加深厚地延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解放全人类”的革命理想,创造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成果。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切实来源于领导人与人民一起艰苦奋斗的生活实际,将崇高的理想与“为人民办实事”的质朴愿望相结合,以身作则,开创了中国政治生活的新生态,是指导新时代中国“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崇高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注入了无穷动力。“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人民的发展利益为价值旨归,在“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是否有利于实现人民的切实利益为实施标准,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诚心和善意,党群关系得到空前团结。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梦”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构成的,无数个个人小梦想的实现才能最终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国家的百年之梦深深扎根于人民的现实理想之中,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国家不懈奋斗的目标,这就为中国人民不断实现个人的“中国梦”注入了无穷的信心,为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唤起无限动力。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插上了“现实”的翅膀。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文化的困惑和焦虑是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深层、最核心的困惑,要实现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真正强大,必须全面复兴中华民族文化。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26] 。新时期的文化复兴要突破困境必须发挥人民的作用,激发人民自身从文化的高度和深度进行反思,自觉承担起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必须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自觉路径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自觉既包含了发展“为了人民”的目的性价值内涵,又包含了发展“依靠人民”的手段性价值内涵:一方面,中华文化复兴使命的实现归根到底是为了中国人民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人民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个人幸福梦和伟大“中国梦”的统一;另一方面,华文化复兴使命的实现又必须依靠人民的建设、改革与创新等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使命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自觉路径,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目的与手段相统一,以文化自觉自醒真正推动文化创新和复兴。

文章引用

杨中英 . 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时代价值
On the Core Content and Time Value of Xi Jinping’s Development Thought of “People Centered”[J]. 哲学进展, 2018, 07(02): 7-12.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18.72002

参考文献

  1.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95.

  2.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25.

  3. 3.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7-02.

  4.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402.

  5. 5.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7: 394.

  6. 6.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7: 399.

  7.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345.

  8. 8.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82..

  9. 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11.

  10. 1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411.

  11. 1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列宁全集: 第6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0: 400.

  12. 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59.

  13. 13.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094.

  14. 14.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163.

  15. 15.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279.

  16.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16.

  17.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15.

  18. 18.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外文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4.

  19. 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13.

  20. 2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87.

  21. 2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列宁全集: 第3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53.

  22. 22. 习近平.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2-11-16.

  23. 23. 习近平.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10-09.

  24. 24. 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61.

  25. 25. 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245.

  26. 26. 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外文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160.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