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08  No. 02 ( 2019 ), Article ID: 31773 , 6 pages
10.12677/ACPP.2019.82004

The Time Value of the 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

Qingqing Liu

College of Marxism,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Jul. 25th, 2019; accepted: Aug. 4th, 2019; published: Aug. 20th, 2019

ABSTRACT

The May 4th Movement,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layed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read of Marxism in China, promoted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the Chinese workers’ movement,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n unprecedented event in Chinese history. Under the correct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won the great victor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stood up since then.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the great decision to implement reform and opening-up has been made, and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chieved their starting poin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its core,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witnessed a great leap from prosperity to strength, and their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rapidly and comprehensively developed. Starting from the outbreak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y 4th Movement and the 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nalyzes the value of the 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eywords:May 4th Movement,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ime Value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价值

刘青青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20日

摘 要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全面发展。本文从五四运动的爆发入手,阐述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时代价值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五四运动是一次以彻底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爱国运动,厚植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五四精神。促进了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且在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2. 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发展起来,工人阶级、广大学生群体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团体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开始壮大,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次启蒙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五四运动,将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从事宣扬民主主义和个性解放等思想,并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宣扬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学说,倡导民主与科学,抵制专制与迷信,尤其反对封建伦理和封建专制,解放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大量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争取国家主权不能靠封建专制的北洋政府,而必须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早期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新兴知识分子,通过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兴趣,提高对世界的认识,从而推动了五四运动向前发展。

五四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是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主权的《巴黎和会》。同时,五四运动坚决要求罢免北洋军阀中亲日派官僚的职务,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五四运动是一次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的影响力提高。最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激进的自由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拥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并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促进一大批知识分子解放思想,培育了一大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3.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逻辑关系

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正确指南,他们在思想上、组织上得到前所未有的成熟,五四运动在思想、阶级、和组织等方面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苦难中的中国人民有了可靠的领导者和革命的组织者,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一,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全国各族人民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但受长期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面对空前的国家危机,人民大众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仍然十分淡薄。五四运动的爆发动员了全国人民进行广泛的革命斗争,促进人民群众思想解放,意识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 一战结束后,俄国先于其他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加深。中国资产阶级宣扬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无法实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广大中国人民深刻意识到资产阶级也无法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国家危亡的困境。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处于民族危亡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提供了伟大思想武器,中国一大批的爱国人士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追随者和拥护者,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第二,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取得领导权,并迅速登上世界政治舞台,中国广大群众及激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无限力量,广大青年学生开始深入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先进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贫苦和需要,认识到了本阶级的历史任务,工人阶级中产生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无产阶级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具有极其严密的政治性和纪律性,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最具坚定信仰、最具革命斗争的政党组织。在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危难时期,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成长起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大规模侵略不断进行反抗,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规模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这个阶段的工人运动还处于一种自发的阶段,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直到五四运动爆发,“此时工人运动的革命斗争已经由经济领域斗争转向政治斗争,由行业性罢工转向总同盟罢工,斗争目标有了明显变化,组织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2] 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已经逐渐摆脱了跟随资产阶级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被动状态,已经开始具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第三,组织基础。五四运动培育了大量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人才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五四运动的爆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使得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受中国工人阶级的深刻影响,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分子深入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活动,最初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者逐渐认识到,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斗争中的指导地位,为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准备理论条件。因此,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广大工人群众中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各地区成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工人运动工作的社团,并不断将两者进行结合。一个政党的产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干部基础,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那只能是纸上谈兵,绝不会转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经过五四化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团结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身上看到了改造社会的中坚力量,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无产阶级分子,形成了建党的骨干力量。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大量的民主主义者开始具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积极寻找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途径,全国各地成立的以探索救亡图存为宗旨、研究新思潮的各种社团中的大多成员也参加了五四运动,并成为运动的核心力量。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这些社团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积极探索和宣传新思想,最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坚强的干部基础。

4.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价值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挺直腰杆做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中国经济越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此中国人民强起来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回顾历史,让我们懂得一个国家没有民族解放独立,谈何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紧密联系的,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站起来是前提,富起来是基础,强起来是关键。站起来、富起来才能挺直腰杆,实现强起来,强起来才能实现长久站起来、富起来。才能使中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持久,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重要历史任务。事实表明,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备之路,企图以改良的方式是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如维新变法运动、立宪运动等都希望走改良的道路,都希望在遵循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便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而且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国实行了“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4]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1966年至1976的文化大革命严重摧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1978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紧跟时代步伐、准确把握时代方向,根据我国具体实际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在不断实践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渐形成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新理念,以严谨的科学性和实际的指导性促进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 [5]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仍要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抵制危害国家的各类行为,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思维,青年作为五四精神的重要继承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接班人,应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跟党走,才能更有资格和能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终复兴中华民族。

(二)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它时刻鼓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便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思想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同向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有同根性,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具体表现。马克思曾指出:“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立一个自由王国,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消灭旧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分工,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世界共享发展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集中表现,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此外,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表达了一种美好的价值追求,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进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的真正价值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谋求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提供方案。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6] 新时期,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坚持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把个人发展、与民族利益和国家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本国和世界发展为立足点,自觉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当代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奉献给世界最新的理念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世界新秩序的主要表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就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美丽的新世界等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的“格物而后知至”的判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源泉和基础,准确描述了当今人类社会正处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状态。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两者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判断标准,对这一认识的准确判断为新时代中国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加强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同构建全球生态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新世界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文章引用

刘青青.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价值
The Time Value of the Birt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fter the May 4th Movement[J]. 哲学进展, 2019, 08(02): 19-24.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19.82004

参考文献

  1. 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 2. 邵维正. 五四运动为中共创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J]. 中共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 4(4): 69-74.

  3. 3.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8.

  4. 4.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5. 5.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9.

  6. 6.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