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Philosophy
Vol. 11  No. 01 ( 2022 ), Article ID: 48439 , 5 pages
10.12677/ACPP.2022.11100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第十一条的哲学解读

——基于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马会晴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收稿日期:2021年12月27日;录用日期:2022年1月12日;发布日期:2022年1月28日

摘要

在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进行解读的时候,不同的人挖掘到了不同的内容。第十条所提出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而第十一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缘起之一。本文试图将二者融入进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辩证关系中去解读,以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并为新时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市民社会,改变世界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Article 10 and Article 11 of the Outline on Feuerbach

—Ba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etical Change and Social Change

Huiqing M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ghai

Received: Dec. 27th, 2021; accepted: Jan. 12th, 2022; published: Jan. 28th, 2022

ABSTRACT

When interpreting the outline on Feuerbach, different people have excavated different contents. The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proposed in Article 10 has very rich connotation, and Article 11 is also one of the origins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grate the two into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etical change and social change, so as to further highlight the practicality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Outline of Feuerbach”, Civil Society, Change the World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确立了实践的观点,第一次将哲学和理论转变到现实世界,马克思也从一个哲学家转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条和第十一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我国的具体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 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辩证关系

2.1. 理论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事物才能不断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纵观历史的发展脉络,国家的发展总是先从理论变革开始的。例如,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当时的社会便掀起了改革狂潮,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创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走上了康庄大道。

毛泽东同志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曾这样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2]。”这说明,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学习和遵循正确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2.2. 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

虽然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但绝不能将理论置于绝对的优先位置。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理论产生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西方经济学理论著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等,我们坚决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一味地照抄照搬,而是要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借鉴对我们有益的东西,继而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我国的实践。另外,只有通过认真的实践,认识才能被深化。

2.3. 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相辅相成

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我们必须认识到,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是相互促进的,决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可以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而理论的正确与否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正确的理论可以对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理论则会对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当一些理论可以促进社会的变迁与进步时,社会又会催生新的发展需求,这就会引发新一轮的理论变革。总之,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二者是密切联系的,缺一不可。

3.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第十一条的新理解

将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置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来看,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哲学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而哲学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就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以下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一些粗浅分析。

3.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深刻内涵的新理解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被看作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形成的第一个标志,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在这一条结论性的语句中,提出了两个社会的划分 [3]。

在市民社会里,人们遵循单个人利益最大化,把单个人的利益最大化称之为原子或个人。市民社会遵循的原则是物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遵循的原则是人的原则,共产主义社会遵循的原则则是联合的原则。单个人或原子式的个人是市民社会的必然要求,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是适应于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要想改变市民社会,就要超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第十条里,社会革命可以理解为对市民社会进行革命,哲学革命可以理解为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进行革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篇都在强调实践观,单从第十条的字面意义上来看,两种社会是新旧唯物主义立脚点的划分,与实践观貌似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费尔巴哈的哲学只有对人的本质的追问,欠缺了“市民社会”的实践。费尔巴哈将人从宗教中解放了出来,却没有带来更好的归宿 [4]。相比之下,黑格尔更加重视对“市民社会”的实践,然而,他单单是从教育的角度来叙述的。事实上,他们都没能够完成新唯物主义下的市民社会改造的实践论。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为这种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3.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深刻内涵的新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一条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不仅非常著名,被视为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核心关怀和旨趣,而且也成为了马克思的墓志铭。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它在整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都只是从它的表面去理解,他们认为: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们是用各种方法对世界进行解释,而马克思的哲学看法却是可以将世界改变。事实上,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在正确地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内涵之前,必须先弄清以下问题。首先,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里,“哲学家们”并非是说马克思之前的所有哲学家,它具有特定性,仅仅说的是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其次,这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没有借助革命实践的形式对德国世界进行改变,而不是说马克思之前的所有哲学家运用多种方法解释世界,而不改变世界。实际上,青年黑格尔派也并非没有改变德国现实的想法,只是他们所运用的方法,在事实上不能改变德国现实,因而,从效果和实际上而言,其哲学只可以对世界进行解释,而不能将世界改变 [5]。

“改变世界”是被马克思作为重点的。然而,“改变世界”和“解释世界”是相互联系的,“解释世界”被“改变世界”包含着。因此,即使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里,“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在同一句话中,看似二者具有同等地位。但事实上,“改变世界”具有基础性与根本性,它包含着“解释世界”,相较于“解释世界”,“改变世界”更为重要。哲学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就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彰显出,实践是优于理论的,在认识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时,要重视社会变革对于理论变革的实践作用。

马克思虽然并没有明确谈到“改变世界”是建立在“解释世界”的基础上的,但他强调了实践的本源性与独立性,也强调了实践是优先于理论的。在他看来,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具有第一性,而理论被实践包含着,它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一个方面 [6]。确立实践观后,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为“改变世界”而努力,并把它作为纲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改造物质世界的力量,才可以实现对世界的改变。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可以发现,马克思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哲学家转变为实践唯物主义者了,他已经开始思考“改变世界”了。对世界进行“改变”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新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哲学和哲学家的问题了,它需要在现实世界中进行解决。“改变世界”的行为可以将哲学家的局限突破,使他们成为一个实践唯物主义者。事实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统一性。

一些人在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时,往往将其置于“理论—实践”的框架内,存在从理论去评判理论本身的现象,这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前十条的基本线索是不吻合的。马克思从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入手,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他具有非常敏锐的眼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最先是实践上的问题,而不只是理论上的问题。因此,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二条就指出“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7]。马克思的哲学是把理论付诸到实践中去,经过不断的检验和完善,从而达到正确。因此,在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时,应着眼于“实践–理论–实践”的角度,而不应局限在“理论—实践”的思维框架中。“理论—实践”仅仅注重理论到现实的转化,而“实践–理论–实践”不仅重视理论到现实的转化,还认为理论来源于现实。实际上,这也体现出了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拥有正确的方法论,才可以切实地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改造世界。简单来说,就是从实践中获取认识,再用获取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就拿我国来说,我们学习外来的先进理论,例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西方经济学等,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我们也绝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将其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利用这些指导我们的实践,这也体现出了理论变革与实践变革之间的关系。

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第十一条的现实意义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意义重大,通过将其置于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框架中去理解,更进一步突出了其实践性。实践性这个特征,是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来源,对于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的思想在党的百年征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我国的具体实践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由此走向了繁荣富强之路。改革开放之际,邓小平所提出的方针政策就依据了实践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方针政策也是依据了中国的具体实际。在当下,实践思想仍旧有其现实价值,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理论指导实践,但更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

另外,它们也为我们打开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8]。”这与马克思所论述的“革命性、实践批判的活动”是一脉相承的,是在改正那些不科学的实践活动。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建设美丽中国,这种理论认识与生态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尊重自然,同时也能促进中国的发展。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马克思表明实践致力于改变世界,而改变世界是人类最根本的诉求,是人的本质的体现 [9]。实际上,实践对世界的改变不只体现在现实世界,还体现在对人类思维的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马克思的实践观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实践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而且其成果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素质,在当下,党史学习教育更是被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实践观去指导和丰富,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 结论

马克思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领域中,对于理论与实践、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进行了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纯粹的教条,而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它不仅仅是要对世界进行解释,而且要对世界进行改造,它不仅仅是从理论层面对世界进行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它要在实践中实现对世界的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实践性的,它是改变世界的哲学。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仍需不断坚持与发展。

文章引用

马会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第十一条的哲学解读——基于理论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Article 10 and Article 11 of the Outline on Feuerbach—Ba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etical Change and Social Change[J]. 哲学进展, 2022, 11(01): 1-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1001

参考文献

  1. 1. 历史时刻[J]. 百年潮, 2014(9): 2.

  2. 2. 倪德刚. 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J]. 党史文苑, 2018(6): 61-62.

  3. 3. 周莹. 初探两个社会的哲学底蕴——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J]. 青春岁月, 2016(23): 238-239.

  4. 4. 刘长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中“市民社会”解读的探讨[J]. 社科纵横, 2010, 25(11): 118-120.

  5. 5. 熊晨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2): 129-131.

  6. 6. 许康. 实事求是的理论来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哲学解读[J]. 学理论, 2018(10): 97-98.

  7. 7. 高健, 徐伟悦. 生态文明实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新时代理解[J]. 汉语文化, 2018(S1): 111-112.

  8. 8.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230.

  9. 9. 张晓敏.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观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21.

期刊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