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Vol. 12  No. 01 ( 2023 ), Article ID: 60195 , 7 pages
10.12677/ASS.2023.121001

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

杨鑫

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2年11月29日;录用日期:2023年1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1月11日

摘要

随着我国当今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而目前就业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就业的方式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拥有良好的就业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而目前我国就业人员受到空间地区发展不均衡、文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存在大量的劳动力流动现象,随之会产生一些流动人口就业的问题,且这种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更加明显。所以本文基于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对流动人口就业问题进行一定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有效促进流动人口就业的同时我国经济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

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劳动力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Xin Y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Nov. 29th, 2022; accepted: Jan. 4th, 2023; published: Jan. 11th, 202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economy,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daily life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an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roblem has also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Most people meet their daily life needs through employment. Having good employ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personnel in China are affected by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pace and regions, uneven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levels and other factors, leading to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mobility, which will lead to some problems of migrant employment, and this phenomenon will become more obviou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bor mo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economy can also get certain development.

Keywords:Floating Population, Employment Issues, Labor Force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目前城镇化的发展,各地区出现了人口流动的现象,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地区,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截止2017年,我国一共有2.44亿流动人口,占城镇主要劳动力市场的57.46%。而且目前劳动力流动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加剧,其中影响其流动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得要去其他地方获取。流动人口的产生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而目前社会正经历着产业结构调整等变革,这些问题会导致流动人口产生严重的就业问题。针对流动人口出现的就业问题需要及时地进行解决处理,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保障,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评述

关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的研究,张晓菲、张国俊、周春山(2020)就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就业类型、就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示:珠三角流动人口集中于服务和制造业,整体上就业水平低。以劳动强度大且工资水平不高的低端服务(29%)和生产建造(28%)为主;其次是普通职员,位于就业的第二梯队,流动人口在该行业中有50%是公司文员,另外50%在销售岗位,这一行业分布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和商品化热潮;其余个体自雇型、专业技术型、高级管理型各占10%左右,属就业的第三梯队,其中,高级管理型占比最低;专业技术型和个体自雇在就业结构中占据一定比重,表明珠三角地区注重从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提升的角度来推动珠三角地区就业结构的优化 [1]。景再方等人(2018)将流动人口就业形式分为自雇和受雇两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流动人口趋向于选择创业型自雇和高低位受雇;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流动人口从事创业型自雇、生存型自雇以及高地位受雇的概率均会增加,但并非一直增加,而是存在拐点 [2]。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表明: 社会资本、个体特征、工作经历等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产生影响。邓睿和冉光(2018)补充了从家庭因素出发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表示:从家庭特征来看,子女随迁对男性和多子女家庭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从工作特征来看,子女随迁对雇主身份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更积极的提升效用,而且对中高分位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促增效应更为突出 [3]。梁海艳(2019)从流动人口工作待遇、社会保障、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四个外界因素的角度建立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我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在个体层面,得出了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及其年龄等因素均具有较强相关性的结论 [4]。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用2017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综合构建多维度测量指标,深入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就业状况的多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流动人口就业的政策建议。

3. 流动人口就业状况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该调查以31个省(区、市),该样本覆盖全国,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调查对象为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15周岁及以上流入人口,选取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16~60岁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共有样本为16,418个,其中男性84,535人,女性79,653人,性别比为1.06,平均年龄为35.6岁。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如下:

3.1. 就业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男性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

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总就业率为84.2%,劳动参与率为86.5%,男性的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其中男性的劳动参与率为95.3%,而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仅为77.1%,见表1

Table 1. Employ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表1. 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

3.2. 流动人员中雇员、自营劳动者占大多数

大部分流动人口以雇员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占比58.6%;其次是自营劳动者,占比33.6%;作为雇主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流动人口较少,占比5.8%,见表2

Table 2. Employment statu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of working ag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表2. 城乡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就业身份

3.3. 农村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有待提升

根据数据显示,如表3所示,在以雇员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流动人口中,有64%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仍有大量的劳动力游离于劳动合同之外。其中,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中有85.3%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几乎是城市流动人口的2倍,甚至还有部分农村流动人口不清楚自己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可以分析得出目前农村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Table 3. Signing of labor contracts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of working ag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表3. 城乡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4. 流动人口的动因分析

目前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流动劳动力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通过人口的流动可以使劳动者获得更多经济效益。要有效的解决流动人口就业问题需要对具体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整体把握,总结归纳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劳动力流动主要是由于劳动者的职业特点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迁移,其主要是在组织内外部之间产生空间上的变化,而主要导致劳动力流动的诱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收入不均,而劳动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流动的现象。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劳动者往往可以谋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5]。其次造成人口流动的另一个原因是需求结构不合理,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城乡之间收入产生差距,同时城乡之间分割制度存在不合理,导致目前人口产生流动。最后人口受到各种地区制度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其有一定的吸引作用,从而产生的劳动力流动 [6]。以上动因分析的原因中,人口受到第一个诱因影响的程度较深,其也是最为重要最为常见的一个原因,劳动者流动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5. 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5.1. 存在强资本、弱劳工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就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问题当中比较严峻的问题之一,而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进行详细的分析整理,从而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造成目前就业困难的原因首先可以从宏观层面上进行分析。劳动力处于强资本和弱劳工的社会大环境中,而我国出台的包括《劳动合同法》及《劳动法》都明确规定了必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也可以用相应的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与权力 [7]。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却存在很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分析这些案例都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都还不完善,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建设来使法律更加完善。同时目前劳动力存在过剩的现象,而工人与雇主之间的组织能力存在不平等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反应出目前我国劳动相关法律还是较不完善,为进一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需不容懈怠的完善相关法律。

5.2. 劳动者工作可替代性强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中流动人口的流动性较快,且工作都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企业在选用招聘劳动者的过程中所挑选的劳动力都是具有一定基本技能的,劳动者在入职之前不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训入职,且这些基本的技能可以得到良好利用,因此可以反映出对于这些劳动者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同时由于劳动者所具有的很高的工作替代性,可能导致其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小,及时流动劳动力离开岗位以后,企业仍然可以找到替代其工作的其他劳动力。同时很多企业考虑到当前市场流动性强、变动性大,就不愿对劳动力进行培训,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劳动力的可替代性增大,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因素是流动就业者在寻求就业的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因素,其最终还是损害着劳动者的权益 [8]。

同时我国又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期,由要素驱动型经济向创新技术型转变,而目前大多数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其技能很难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导致这些现象也是由于我国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市场机制所发挥的作用下决定了受教育程度与就业岗位的紧密联系程度,这也就表明了阻碍流动人口进入高质量就业岗位与行业原因。

5.3. 就业帮扶政策实施效果较差

目前流动人口所遇到的就业问题中,就业帮扶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同样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目前就业帮扶的措施很少以家庭为主要的帮扶主体,同时也没有针对性的对家庭真正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扶持,导致目前就业帮扶政策实施效果较差。我国就业帮扶政策主要在服务类和资金类上面进行实施,服务类主要包括一些培训、教育等内容;资金类则主要包括贷款、补贴等。虽然目前这些政策仍然在政府的主导下实施着,而就目前具体实施情况得出以服务类占据的比例较大,但这种实施效果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来说也仅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进行服务帮扶政策时,由于受到劳动力流动性很强的原因使得该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下去,同时也导致部分劳动力在接受服务类的帮助时不能无法完全接受培训,流动人口发生转移就意味着无法完全接受培训和学习 [9]。同时流动人口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质导致其劳动力无法享受到良好的社会保障服务,其无法正常的进行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最终使其帮扶效率降低。

5.4. 家庭负担重且参保率低

一般流动人口家庭负担就较重,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都是依靠薪资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而当流动人口离开工作岗位就意味着可能会面临家庭危机,这也一方面体现出,薪资的获取对于流动人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劳动者只有付出更多的劳动才可以获取更多的薪酬。而目前流动就业者其就业的单位或企业大多是个人或者私营单位企业,这就导致了其收入来源就只能仅仅依靠工作来获取,而很难得到除了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单纯依靠工资来源是很难提高其就业质量、满足其日常生活。

再者就是除了流动人口家庭负担较重意外,流动人口受到其自身以及工作的限制就很有可能导致一些不利因素的伴随,流动劳动者大多会选择一些建筑业或投身于公共事业建设等相关工作中,这类行业的参保率相对较高,而一些参与到非正规行业进行就业的,就很难保证其参与率,就比如一些餐饮店、居家维修工作等,其雇主也很少为劳动者购买相应的险种。对流动就业者进行管理也会因为其工作的流动性大稳定性低而增加其中的管理难度,导致目前对于流动劳动者的就业保护存在缺失,其社会参保率也相应较低,在出现意外时很难保护其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对于法律的了解较少,也具有较浅的风险防范意识,这也是导致实施流动人口管理困难的一部分原因。

5.5. 流动人口与社会融合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流动人口在收入水平、社会保障、职业声望身份认同、心里隔阂、理念与文化交融等方面都处于较为劣势的一方。首先由于我国传统的二元户籍制度的划分,其表层方面是对人口的身份进行了划分,而实际上由于这种方式的划分导致了目前拥有不同户籍的人口所获取到的社会资源产生差异,这也就导致了流动人口在流动就业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待遇产生差异。流动人口在异地就业面临着“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收入水平低于城镇居民、户籍身份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歧视、就业岗位的社会认同度较低、随迁子女的就读门槛高、没有得到同等力度的社会福利等问题。另一个方面则是由于流动人口自身所具有的人力资本不足以使其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导致其所获得的薪酬也较少。

6. 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与就业的对策

目前流动人口所面临的就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一方面流动人口需要考虑自身如何找寻一份达到预期的满意的工作,再者是企业又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以及从政府层面上考虑如何引导流动劳动者更好的就业 [10]。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分析提出了以下观点。

6.1. 政府方面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保证流动就业者在异地进行就业时减少可能因为户籍原因所受到的影响,需要对这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度,才能有效的解决流动就业者所遇到的问题。流动人口的生活来源、父母赡养、子女教育、婚姻状况等都与其就业直接挂钩,这就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保证流动就业者能享受到均等化公共服务。同时还需要逐步推进政策完善机制,推动中小城市的发展,合理控制流动人口迁移,进一步降低大城市对于流动就业人员就业限制门槛,合理引导流动人口可以选择在一些中小城市地区就行落户。同时为了保证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能享受到与该地居民同等就业机会,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护政策,使流动人口即使在异地就业也能享受到同等待遇。扩大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劳动者就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加大对一些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为劳动就业者创造更多岗位。同时还可以引入外资,加大对外开放,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降低流动就业人员失业风险。

再者子女随着父母一起流动在异地上学,这对于农民工父母就业质量存在一定的促增效益,流动就业者所迁入地的政府应适当的降低其就业、社会保障、居住年限等方面的要求,为保证农民工子女满足异地就读条件,需要稳步推进异地中高考制度的改革,有效的解决好农民工家庭随迁诉求,不断提高流动就业者的就业质量。同时还需要统筹考虑提高流动人口的工资,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增加一些技术与在职岗位培训的财政支持,提高流动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

6.2. 企业及社会方面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完善非正规就业市场,优化非正规就业者技能同时提高其教育水平,以此有效的缩短正规就业人员与非正规就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企业可以依据不同的流动就业人员特征来制定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开发出流动就业人员所具有的优势,使流动就业人员素质能与高技术岗位所需要的素质相匹配。同时从政府理念出发,不断增加社会服务支出,使企业能够打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家政服务工作岗位,逐步完善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工作以及搭建职业介绍平台,有效促进特殊流动就业人员就业。

而在社会层面,社会公益组织可以举办开展一些关于促进流动人口获取就业信息相关的讲座。目前劳动者面临着就业难,而对于流动劳动者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导致其找到一份好工作更难,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收到信息差的影响,流动人口所获取到的就业信息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其在就业的过程中也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具有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相关讲座为流动就业人员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同时向流动就业人员普及一些法律法规知识及劳动者权益,使其在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对于一些才刚流入到迁入地的流动人员,社会组织可以开展讲座为其提供本地的就业情况信息及相关的内容。至于少部分的特困流动就业人员,也可以由社会组织为其提供特殊的就业指导,确保其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

6.3. 个人方面

对于劳动就业者而言其所处的职业地位及收入水平等都受到了其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同时正规就业人员与非正规就业人员收入之间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受教育程度与个体内部特征上的差异所导致的。这同样也表明了不断提高流动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就业身份。

虽然流动就业人员在就业的过程中受到了户籍制度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影响,但其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是对就业产生直接影响的。因此,流动就业人员可以通过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以此达到高技术岗位所需要求,不断改善目前的就业现状。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强化就业技能,提升内在动力,主动学习岗位新知识以应对在信息爆炸的快速发展社会,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提高工作积极性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实时掌握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了解相关岗位未来发展趋势。

7. 结语

在当今社会,流动人口的存在及其人口不断增多的现象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经济发展趋势,流动人口在流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就业困境,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着重进行分析解决,从根本上发现流动劳动者身上的不足以及问题才能够有效地分析出处理解决的方案,从而更好地使流动人口就业,不断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章引用

杨 鑫. 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01): 1-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001

参考文献

  1. 1. 张晓菲, 张国俊, 周春山. 珠三角流动人口的代际就业结构分异及影响因素——基于六城市的调查分析[J]. 热带地理, 2020, 40(5): 821-831. https://doi.org/10.13284/j.cnki.rddl.003265

  2. 2. 景再方, 陈娟娟, 杨肖丽. 自雇还是受雇: 农村流动人口人力资本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CGSS数据经验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6): 11.

  3. 3. 邓睿, 冉光和. 子女随迁与农民工父母的就业质量——来自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经验证据[J]. 浙江社会科学, 2018(1): 66-75. https://doi.org/10.14167/j.zjss.2018.01.008

  4. 4. 梁海艳. 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 2019, 25(4): 44-52.

  5. 5. 尹庆伟, 刘子旭, 张倩. 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营销界, 2020(38): 119-120.

  6. 6. 秦嘉. 我国流动人口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J]. 西部皮革, 2018, 40(10): 27.

  7. 7. 方丹丹. 家庭随迁、居留意愿与流动人口就业质量[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2019.

  8. 8. 杨一鸣. 农村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初探[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0(10): 147.

  9. 9. 吴少红. 泉州市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泉州: 华侨大学, 2016.

  10. 10. 张鹏程. 城市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及其管理分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4): 170-171. https://doi.org/10.19424/j.cnki.41-1372/d.2016.04.131

期刊菜单